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0课 过秦论 课时优案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举宇内,囊(名词作状语,像布袋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于是秦人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黄河)之外。‎ 孝公既没(通“殁”,死),惠文、武、昭襄蒙(动词,继承)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形容词作动词,削弱)秦,不爱(古义是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通“纵”)缔交,相与(共同)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古义是爱惜人民),尊贤而重士,约从(相约合纵)离(使离散)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这一类人。下文“之徒”“之伦”同此义)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沟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打函谷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困厄)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秦有富余的力量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赶九国的败兵),伏尸百万,流血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橹(盾牌);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古义为划分)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在位)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同义复词,到)始皇,奋(振作)六世之余烈,振(举起)长策(马鞭子)而御( 6‎ 统治)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名词作动词,登上)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而鞭笞天下,威振(通“震”,震慑)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把……作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交付)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言论,这里指著作),以愚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隳(毁坏)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兵刃和箭头),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踏,凭借、依仗)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行人)。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坚固的城池)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之地)。然陈涉瓮(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牖绳(名词作动词,用绳系)枢之子,氓隶(下层人民)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古义是一般的人,平常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率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举)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变小变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和本来一样)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音xiān,锋利)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先前)之士也。然而(虽然这样,但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衡量)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八州而朝(使动用法,使……来朝拜)同列,百有(通“又”)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6‎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一个戍卒发难就毁坏了天子的宗庙,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答案 充国力 仁义不施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并把议论寓于叙述之中。‎ B.文中写秦孝公独占天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及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用意是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灭亡作对比。‎ C.由本文的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作者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反对封建统治的。‎ D.文中最后两段极言陈涉的卑微,起义军力量的弱小,却能够推翻秦朝,意在说明“仁心不施,其亡可立而待”的道理。‎ 答案 C 解析 “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反对封建统治”错,贾谊写《过秦论》的目的是希望统治阶级施行“仁义”,以维护封建统治。‎ 一、基础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 B.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C.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遭受 D.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答案 C 解析 蒙:继承。‎ 6‎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都是结构助词,的;A.动词,沿袭/介词,依靠,凭借;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答案 B 解析 B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D 解析 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判断句;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 二、精段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崤函之固,自若也      固:坚固 B.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抗争 6‎ C.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D.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见 答案 B 解析 抗:匹敌,相当。‎ ‎6.下列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D.然秦以区区之地 答案 C 解析 C.同年:古义,同时;今义,同一年。A.天下:古今义相同,四海之内,全中国。B.成败:古今义相同,成功或失败。D.区区:古今义相同,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政以安民。‎ C.本段在前文铺叙的基础上集中议论,从比较史实入手,分析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收束全文。‎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之国的对比,说明秦亡于陈胜起义的原因在于秦不施行仁政。‎ 答案 B 解析 作者写作该文是为了劝说汉文帝,因此,“后代”不妥。‎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文:                              ‎ ‎                                   ‎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文:                              ‎ ‎                                   ‎ 答案 (1)深入谋划有远见地思虑,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赶不上先前六国的谋士。‎ ‎(2)(由于)不施行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解析 (1)注意关键词“道”“向时”的翻译;(2)注意关键词“仁义不施”“异”的翻译。‎ 6‎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