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小说(2)单元检测卷 粤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小说(2)单元检测卷 粤教版必修4

单元检测卷(三)‎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 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遵从以下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做真理的标志。”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 第二,普遍性。经典作品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17‎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量一部经典作品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专业尺度,一个是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的精神尺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根本上是由本身的价值和品质决定的。‎ B.经典作品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几乎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像灯与火一样,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C.经典作品不会忽略人性深处的善良、正直、勇敢,而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和道德境界,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一种高尚和伟大。‎ D.经典作品必须服从给予性这一最根本的律则。因为只要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就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就能成为不朽的经典。‎ 答案 D ‎ 解析 “只要……就……就”充分条件关系不妥,语气绝对。原文是“越是表现给予性……越是能……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 17‎ ‎2.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和“给予性”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具有朴素明白的特点,让人一看就懂且意味无穷。‎ B.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 C.因为杜甫内心充满爱意,拥有博大而温暖的情怀,所以在他的诗歌里面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 D.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答案 B 解析 B项“直接证明的观点是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其中“直接”一词有所限定,原文“仅仅”也有暗示,所以还应该包括“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言清新、明白如话,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达了同学少年蔑视权贵的革命豪情,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 答案 D 解析 跛足道人的《好了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但是意味隽永,体现出跛足道人对世事人心的讽喻,具有劝诫作用,这正是经典作品“易感性”的特点,没能直接体现“给予性”的“母性的慈爱气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7‎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17‎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答案 A 解析 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绝对;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D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17‎ ‎5.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答案 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家里人更是高兴,热情招待。②徐美红的离开,母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小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 ‎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对比(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 ‎6.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答案 ①从主题表现角度来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孰重孰轻,城里人和乡下人有着截然相反的回答,从而突出了城乡所存在的巨大差别。②从结构安排来看,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丢猪找猪是作品的线索。③从读者感受来看,将人与猪放在一起,显得非常滑稽,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国(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必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 17‎ 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一位美国大叔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汉字,做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汉语并不好学,笔画之间看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汉字让斯睿德吃尽了苦头。斯睿德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机的想法。‎ 斯睿德自己动手,筹建专门网站,雇用了一名华裔女士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的所有字源。2001年,网站上线。‎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没了,他找了份河道管理员的工作。57岁时,他失业了。很快,他攒了20年的30万美元全部花光。他的汉字字源网越办越久,生活却越来越清贫。‎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10年。2011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网站在一小时内获得了超过100美元的捐款。原来,他的网站被一位中国网友介绍到了微博上,网站点击量激增,也开始收到一些捐款。斯睿德在田纳西的生活不再平静,不断有中国记者打来越洋电话采访他,他也获得“汉字叔叔”的称号。‎ ‎62岁时,斯睿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中国天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最常吃的是餐馆里最便宜的拌面。因为签证问题,他在天津险些待不下去。无奈,他发了条求助微博,网友们纷纷呼吁“留住‘汉字叔叔’”。最终,北京师范大学接收、聘用了他。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斯睿德说:“我很满意,我喜欢这里。我可以安心研究汉字了,继续做我的网站。”‎ 一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的一片痴心,令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思。2015年,“汉字叔叔”斯睿德和另外两位外国友人一起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组委会在颁奖辞中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熟悉同一种语言,白发苍苍却活力四射。他们都热爱中国。他们是虹桥、是纽带,是人类文明的使者。‎ ‎(选自《“汉字叔叔”斯睿德》,有删改)‎ 材料三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17‎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为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四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 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17‎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旦在美国举办汉字艺术展,他将创意水墨汉字融入到茶壶中以表现汉字的形体之美,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 B.斯睿得雇人将《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上所有文字上传网站供网友查询,而张一清则是通过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孩子们交流汉字文化知识。‎ C.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关注度越来越高,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参与人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这同时也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D.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出现的图形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 答案 C 解析 A项“将创意水墨汉字融入到茶壶中”错,原文说的是“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B项,张一清是通过开展各种讲座与孩子们交流;D项,“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4分)‎ A.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会意义。‎ B.材料二介绍了美国人斯睿德建立汉字字源网的过程和遇到的困境,他被称为“汉字叔叔”和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说明他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 C.材料三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他平时也很关注对汉字的研究工作,注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D.材料一到材料三都表述了汉字的相关内容,但角度不同。材料一表述的是对外宣传汉字,材料二表述的是外国人对汉字的热爱,材料三表述的是国内教育者对汉字的关注。‎ E.材料四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文明。‎ 答案 BD 解析 A项,“绘画起源于汉字的本质特点”错误,原文中“书画同源”的意思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但不能说“绘画起源于汉字”。C项,强加因果。关注语文教学,关注汉字本身是张一清的本职工作。E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不准确,原文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 ‎9.阅读材料四,结合前三则材料说说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5分)‎ 17‎ 答:                                    ‎ 答案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②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表意的汉字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了一个整体,使中华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③汉字单字的信息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能让现代人仍可阅读2 000年前的文章,临篆古人的书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英宗眷遇尧俞,尝雪中赐对,尧俞自东庑升,英宗倾身东向以待,每奏事退,多目送之。尝问曰:“多士盈庭,孰忠孰邪?”尧俞曰:“大忠大佞,固不可移;中人之性,系上所化。”英宗纳其言。尝因论事,英宗曰:“卿何不言蔡襄?”对曰:“若襄有罪,陛下何不自正其刑,安用臣言?”英宗曰:“欲使台谏言,以公议出之。”对曰:“若付之公议,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困于道路知不为时所容请提举崇福宫稍起监黎阳县仓草场郡掾行县尧俞从众出迎尽礼守为遣他吏代主出纳,尧俞不可,曰:“居其官安得旷其职。”虽寒暑,必日至庾中治事,凡十年。哲宗立,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奏言:“人才有能有不能,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明善正失以平庶政,举直措枉以正大臣,臣虽不才,敢不尽力?若使窥人阴私,抉人细故,则非臣所能,亦非臣之志也。”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困于道路知不为/时所容/请提举崇福宫/稍起/监黎阳县仓草场郡掾/行县尧俞/从众出迎尽礼/‎ 17‎ B.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闲于道路知不为/时所容/请提举崇福宫/稍起/监黎阳县仓草场/郡掾行县/尧俞从众出迎尽礼/‎ C.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困于道路/知不为时所容/请提举崇福宫/稍起/监黎阳县仓草场/郡掾行县/尧俞从众出迎尽礼/‎ D.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困于道路/知不为时所容/请提举崇福宫/稍起/监黎阳县仓草场郡掾/行县尧俞/从众出迎尽礼/‎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句子,然后根据句子大意找出一些文言文固定结构、文言文常见句式、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据此进行初步断句,最后对所给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答案。本句中可以找到“不为时所容”“从众出迎”这两个关键词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第,登科,即科举考试考中,其中“第”指科举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 B.未冠,中国古代男子年满十八岁视为成人,行冠礼,未冠即未满十八岁。‎ C.东庑,指正房东边的廊屋,依中国古代礼制,以东为上,东庑处于尊位。‎ D.拾遗,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和武则天时所设谏官左、右拾遗意思不同。‎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行冠礼是二十岁,“未冠”是未满二十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尧俞少年得志,深受皇帝器重。他十岁能文,未加冠就考中进士;英宗常召见他对答问题,对其意见有所采纳,并多次目送他离开。‎ B.傅尧俞忠正耿直,不阿谀逢迎。英宗授意他纠举蔡襄,他却不愿遵照英宗的命令行事,而是据理直言,时刻坚守着谏官的职责。‎ C.傅尧俞坚守原则,恪尽职守。他不因和王安石有交情就力挺新法;在黎阳县任职的十年间,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会去仓库处理公务。‎ D.傅尧俞忠君爱国,一片赤诚。他向皇帝进言称不论是举贤任能还是抉人细故,都将尽力而为,论起朝廷大事更是毫无回避隐瞒。‎ 答案 D 解析 “不论是举贤任能还是抉人细故,都将尽力而为”错。原文是“人才有能有不能,如使臣补阙拾遗……敢不尽力?若使窥人阴私……则非臣所能,亦非臣之志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7‎ ‎(1)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5分)‎ 译文:                                    ‎ ‎(2)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5分)‎ 译文:                                    ‎ 答案 (1)整个朝廷议论纷纷,等待您的到来已经很久了,(我)将用待制、谏院的官位来安置您。‎ ‎(2)傅尧俞厚道稳重、寡言少语,对待别人胸无城府,别人自然不忍心欺负(或“欺骗”)他。‎ ‎【参考译文】‎ 傅尧俞,字钦之,本来是郓州须城人,后来移居孟州济源。傅尧俞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到科举考中时,还不到二十岁。英宗优待傅尧俞,曾经在下雪的时候召见傅尧俞对答问题,傅尧俞从东厢房走来,英宗身体向东倾斜来礼待他,每次他上奏完事情告退,英宗多次目送他走远。英宗曾经问他:“朝中官员众多,谁忠诚谁奸邪?”傅尧俞说:“大忠大奸之人,性情本来就是不可改变的;一般人的性情,则依靠皇上的教化。”英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曾经趁着讨论政事,英宗问傅尧俞说:“你怎么不纠举蔡襄呢?”傅尧俞回答说:“如果蔡襄有罪,皇上为什么不自己依照法律处以刑罚,哪里用得上我纠举呢?”英宗说:“想让台谏官说话,按照公议废黜他。”傅尧俞回答说:“如果从公议来说,我只看到蔡襄办理皇陵的事情有功,没有看见他有什么罪。我身为谏官,让我依照皇上的旨意来谈论这件事,我不敢遵命。”神宗即位,改任庐州知州。熙宁三年,到了京城。王安石一向与傅尧俞有交情,当时王安石刚刚推行新法,他对傅尧俞说:“整个朝廷议论纷纷,等待您的到来已经很久了,我将用待制、谏院的官位来安置您。”傅尧俞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我平生从未喜好欺骗他人,所以冒昧地以实相告。”王安石很生他的气,只授予他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的官职,傅尧俞不久出京担任河北转运使,改任江宁府知府。后来又改任许州、河阳、徐州,两年内官职被调动了六次,受困于仕途之路,他知道自己不为时人所容纳,请求担任提举崇福宫。起用后,让他监管黎阳县仓草场,州吏经过黎阳县,傅尧俞跟从大家一起出来迎接,竭尽礼节。郡守要找其他官吏代他主管草场的支出与收入,傅尧俞认为不可以,说:“担任这个官职怎能荒废它的职责。”即使是严寒酷暑天气,他每天都去仓库处理公务,总共有十年时间。哲宗即位后,傅尧俞从明州知州被征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后又提拔为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他上奏章说:“‎ 17‎ 人才有能干的有不能干的,如果让我补拾缺漏来辅助皇上,指明善良矫正过失来安定政务,举荐正直的人废弃枉法的人来端正大臣,我虽才疏学浅,怎敢不尽力而为?如果让我窥探别人的隐私,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实在不是我能做到的,也不是我的志向。”傅尧俞厚道稳重、寡言少语,对待别人胸无城府,别人自然不忍心欺负(或“欺骗”)他。在皇帝面前谈论朝廷大事,没有什么回避隐瞒的,退朝之后和人谈话,也没有骄傲和不一样的神色。当初,他由谏官补任郡守,众人都怀疑新法有不当的地方,一定有不依法执行的,傅尧俞一律遵照法令办事,说:“君子要根据所处的职位来行事,谏官有向朝廷进言的责任,作为郡守知道遵守法令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雨过”二句,写黄昏雨后,晚霞铺水;潮水退去,惟余沙痕。‎ B.“叶声”二句,写落叶飒飒,透过窗纱,时令更迭,已是清秋。‎ C.“堪恨”句,写西风把世道吹换,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 D.“更吹”句,词人以吹落天涯的枯叶自比,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 E.全词感情悲慨深沉,寓意丰富深刻,格调明朗清新,艺术感染力很强。‎ 答案 CE 解析 C项“表现了作者对西风的怨恨之情”错。E项应为沉郁清奇。‎ ‎15.“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 答案 淡淡几笔,勾勒出了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朝代更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7‎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是词人苏轼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野花幽香、树木繁茂的山间春夏景象。‎ 答案 (1)风之积也不厚 其负大翼也无力 (2)一尊还酹江月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B.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C.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D.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E.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答案 BD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符合语境。B项“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与语境不符。C项“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符合语境。D项“波诡云谲”原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此处是指场面充满危险,与语境不符。E项“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符合语境。‎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17‎ A.目前,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减至100多人,而且大多年事已高,平均年龄都超过80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活化石”会消逝得更快,每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证词的史料记录,也因此更显珍贵。‎ B.演员陈道明愤怒地指出,如今泛娱乐的文化生态、唯票房的剧本创作、纯圈钱的文企上市和没教养的艺人涉毒,深刻反映出当前的文艺浮躁风气。这些话的杀伤力句句戳中文艺圈的要害,值得整个演艺圈反思。‎ C.鉴于近年来全国各地暴力袭警的事件不断频发,刚刚获得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从重处罚。‎ D.一个国家的兴衰与该国金融的发达程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该国金融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对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A项“平均年龄都超过80岁”不合逻辑,“平均”和“都”去掉其一。B项“这些话的杀伤力句句戳中文艺圈的要害,值得整个演艺圈反思”搭配不当,可去掉“的杀伤力”。C项“不断频发”成分赘余,去掉“不断”。‎ ‎19.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小强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说:“阿姨,不好啦,小强出车祸了!”‎ B.当你排队买车票有人插队时,你说:“喂,别插队,自觉点。”‎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答案 D 解析 A项,“车祸”并没有说清具体情况,且言过其实,表述不够沉着。B项,“喂”是不礼貌的语言;“别插队”用的是祈使句式,是命令的口吻,不得体;“自觉点”就显得更加不礼貌,而且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不利于解决问题。C项,“我有天赋嘛”显得很骄傲,盛气凌人,不利于团结,也容易伤害别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考生在高考前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经科学证实,运动过后人体会进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因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以此减轻紧张度。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答案 ①考生应该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 ②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 ③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 解析 联系前句“因此”中的“此”是指“运动过后人体会进入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可知,第①处内容及其后句是表达“考生要运动减压”的观点。第②处内容与后文构成阐释关系,且由“早锻炼虽然……但是……”、“而傍晚锻炼……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可推断出“考生傍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之意。第③处可结合“傍晚锻炼有休息调试过程,考生不易疲倦”推断出第③处应是“早锻炼会使考生精神不振”之意。‎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人口的无序过快增长给北京带来了顽疾——“大城市病”。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出路在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如果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并用,就一定能够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发展理念一转变,一些产业就会疏解出北京;产业转移了,相应的从业人员就会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转移;人口结构优化了,北京的“大城市病”自然就消除了。‎ ‎①多种手段并用并不意味着能够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②                               。‎ ‎③                               。‎ 答案 ②发展理念转变并不意味着一些产业会疏解出北京 ‎③人口结构优化并不意味着能消除北京的大城市病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多种手段并用”并不能保证疏解效果。同理,“发展理念转变”也不能保证一些产业必然会离开北京,这也是目前北京发展所遇到的难题之一;“人口结构优化”只是消除大城市病的措施之一,并非关键因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 17‎ 经过十几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故事涉及桥面和桥墩两个角色,二者本为一体,是合作关系,共同构成桥梁,完成桥的使命;但材料中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桥墩却“不止一次”抱怨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而桥面没有任何反驳,最终桥墩发现,在经历车辆碾压、风霜雨雪侵袭后,桥面早已伤痕累累。从感情倾向上看,桥面是应赞赏的一方,桥墩是应批评的一方。‎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从桥墩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不能只看到成功者表面的风光无限,还应注意到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压力和付出”“在别人得到赞誉时,不要抱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默默奉献者应多一份赞许”等;从桥面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生活中风光无限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等;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成功源于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分工不同,缺一不可,精诚合作是成功的保证”等。总之,材料的核心是桥面和桥墩的矛盾,我们的作文立意要以解决这一矛盾为基础。‎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