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期初检测卷 语 文 本试卷13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综观杜甫的全部七绝,可以发现他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与其他诗体的明显差别,在于大多数作于兴致较高、心情轻松甚至是欢愉的状态中。这一特点目前尚未见研究者论及,却是考察杜甫七绝“别趣”的重要出发点。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所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这种不同于盛唐的趣味追求,应当就是他七绝中的“别趣”所在。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 - 28 -‎ 杜甫在体察外物中发现的“别趣”大多是他在成都和夔州时期对日常生活中多种诗趣的敏锐体悟。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中的生机和处处可见的趣味。如《绝句四首》(其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不但写出了诗人与朱阮二人的特殊交情,更藉梅、松与竹、椒合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天地,突出了草堂与世隔绝的清幽之趣。其二是在人际交往和应酬中的雅兴和逸趣。如《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既夸赞韦明府县斋绵竹的茂盛,又预想将来自己舍前苍翠竹影在江中倒映的美景。将希望赠竹说成幸“分”苍翠之色,已十分新颖,“拂”字更写出竹影在波涛中摇漾的动态,这就使讨要竹子一事显得优雅别致。其三是七绝本身文字组合的趣味。有的诗取材本身不一定有趣,但诗人会在诗材的相互联系或文字表达、典故使用中发现趣味性的关系,营造出别样的效果。如《解闷》(其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赞扬孟浩然诗风清新,而今人不知创新,只会模仿。巧妙地将孟浩然句“鱼藏缩项鳊”及“果得槎头鳊”嵌入,加上用“漫钓”比喻“耆旧”漫不知向孟浩然学什么的茫然,寓讽刺于打趣,颇有漫画效果。‎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换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达颠狂和细腻多情。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杜甫七绝最独有的 “别趣”。‎ ‎(摘编自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杜甫七绝多作于轻松愉快、兴致较高之时,常呈现出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 B. 杜甫认为七绝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其七绝的旨趣有别于盛唐时期其他诗人。‎ C. 杜甫的七绝创作突破了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D. 杜甫既善于捕捉自然景物和人居环境的趣味,也能够挖掘文字组合中存在的趣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从创作的情绪状态研究杜甫七绝的“别趣”,填补杜诗研究空白,具学术价值。‎ B. 文章比较了杜甫七绝与盛唐七绝,引出了对杜甫七绝“别趣”内涵的具体论述。‎ C. 文章以《解闷》(其六)中化用诗句为例,具体分析诗歌中颇具趣味的艺术效果。‎ D. 文章从体察外物和发掘内心两方面,重点论证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杜甫对诗歌体式的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诗人,因此其创作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B. 杜甫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体现出了他性情中沉重悲抑的一面。‎ C. 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期间,生活安逸,心情愉悦,诗歌创作多抒发与友人的交游之乐。‎ D. 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为代表的七绝是认可度最高的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 28 -‎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 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 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 28 -‎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 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材料四:‎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4.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 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28 -‎ A.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 在中国进行 9 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D.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6分)‎ ‎ ‎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要提个要求 李晓楠 柱子大名王铁柱。柱子躺在床上想心事。他几次想再去猪舍看看,可是由心里翻上来的惆怅,压得他翻不动身子。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在给家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还是猪倌。柱子明天就要离开现役部队,一直有件烦恼事压在心头。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不管是排长来还是班长来,自己一定要说出口。‎ - 28 -‎ 床铺上靠着墙的是一拉溜的书,整整齐齐四十八本,那是排长送的,书边都翻翘着,却没有一粒灰尘,除了照看猪,就是这四十八本书陪伴着他度过漫长的黑夜。起初,初中毕业的柱子哪看得懂呀,每次排长来都要抽查学习成果。起初柱子并不理会,放猪不丢猪也就行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认识它,它也不理会我。排长那可不干,基本是一个月一次,后来亲自下了命令,每个月定出一定的阅读量,每次来还带来试卷,现场答卷,现场阅卷。答错的题,排长就耐心地讲,一次竟然讲到了深夜。柱子心里不舒服,排长这不是有病吗?《政治经济学》《管理学》这些书让柱子头疼。直到知道那次排长深夜回连部摔进了水沟里,断了腿,柱子才渐渐地化解了心头的怨气。渐渐地,柱子喜欢上了读书。工作之余,柱子总是偷跑到四十里地之外的书店买一些家畜养殖和防病的书。第二年,部队给养殖场配了图书架和二百多本图书,这可让柱子乐开了花。这养殖场其实说白了就是四个当兵的养着五百头猪。其他人等不到母猪怀胎下崽就溜了。养殖场就在离连部四十里外的山坳里,每天臭烘烘的,谁愿意干这养猪的活?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五百头猪。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 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天像破了一道口子,雨水倾倒下来,平时乖乖听话的猪,受了惊吓,四处乱窜。虽然只有五十头猪和他出来放风,雨水、汗水拼命地往下淌,好不容易赶到了小路上,瓢泼的雨水打在脸上使人睁不开眼,柱子还是拼命地清点数目。少了一头,看着猪们顺着路往回跑,他放心地折回去寻找那头丢了的猪。放猪的地方是一处浅滩,绿油油的野草早已经被浑浊的雨水淹没。突然,恍惚看见水中露出的一个猪头,他扑到水中,水流不急,他用身子顶着猪的屁股,慢慢地向岸边游。水不是很深,但呛了水的猪好像蒙了,乖乖地听他的话,这是柱子没有想到的。事情进行得好像非常顺利,就在接近浅滩露出的石头的时候,猪猛地甩动了身子,柱子没有提防,重重地摔倒在一旁的石头上,随之腰咔嚓一声。等他醒来时,那头猪就站在那里,好像犯了错似的,人畜同理,它也许知道是柱子救了它的命。柱子整个身子不能动弹,雨水铺天盖地,突然远处传来战友的呼唤,那头猪伸长了肥嘟嘟的脖子,张开大嘴大吼,吼声刺破雨幕,在山间回荡。柱子还是第一次听见比去屠宰场的哀嚎还响亮的猪叫声,就是那声猪叫,救了柱子。‎ 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意志。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班长口头表扬四十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的一次放猪二百一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当然是稀里哗啦的,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想着想着,柱子自己偷着乐了,想到这里仿佛才是自己四年当兵生活的最大乐趣。‎ 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喉里。“铁柱同志,就要离队了,还有什么要求吗?”排长谦和地说。柱子欲言又止,“我是有……”‎ - 28 -‎ ‎ 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别是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排长伸出双臂将铁柱紧紧地揽在怀里,眼里充盈着泪水,喃喃地说:“铁柱同志辛苦了,四年时间里养猪场来来走走五十六名战士,你是唯一一个坚守下来的。”柱子豆大的泪珠滴落在排长的肩头,排长为了自己用心良苦。‎ 霞光万丈,雨后的青山被薄薄的轻雾笼罩着,仿佛泼墨山水画。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 忽然,他笑了,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的要求没有说。‎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想着想着,柱子眼睛不由地湿润了,翻过身思索着什么”一句承上启下,既交代了柱子因思念父母而流泪,又引出下文对冒雨寻猪的回忆。‎ B. 对留在养殖场当一名猪倌,柱子有过动摇,但朴实的他始终没有提出调离,工作中渐渐收获的成就感,让他在即将离开现役部队时感到失落。‎ C. 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描写,语言富有表现力,如“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展现了军人养猪的独特场景。‎ D. 排长送书和督促、检查、辅导柱子读书的情节,既表现了排长有远见,关心士兵的成长,又生动地体现了排长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8. 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 ‎ ‎ ‎ ‎ ‎ 9. 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尾处,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还是“一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28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B.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C.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D. 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 28 -‎ B. 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 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 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 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 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 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5分)‎ ‎ ‎ (2) 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 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 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 28 -‎ D.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分)‎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 , ”。‎ ‎(2)在《诗经·氓》中,“ , ”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 地缫丝。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 B. 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 C. 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 - 28 -‎ D. 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B.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C.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D.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A. 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B. 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 C.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 D. “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 ①______。但运动是否会带来“幸福”或“满足”之类的积极心理影响,却少有相关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检视了 23 份运动与快乐幸福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 52%,而 ②_______,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 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其他8 份研究文献则认为由于缺乏理论支撑,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根据23份研究文献,科学家认为,尽管仍然缺乏理论支撑, ③_______。‎  ‚ - 28 -‎ ƒ ‎21.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个字。(5分)‎ ‎①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②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④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⑤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⑥“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 28 -‎ ‎800字。‎ ‎200字 - 28 -‎ ‎400字 ‎600字 ‎800字 - 28 -‎ ‎1000字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暑期检测卷 语 文 答 案 ‎【答案】1. C 2. D 3. B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因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错误。结合“杜甫对于七绝的表现功能有其独到的认识。盛唐七绝在传统题材里充分展现了以浅语倾诉深情的特长,使七绝突破南朝初唐七绝含蕴浅狭的藩篱,固然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分析,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重点论证了这两者在杜甫七绝中的相互交融”错误。结合“与其情绪状态相应,杜甫七绝的抒情基调也多数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而‘别趣’的内涵可以从他对外物的体察和对内心的发掘两方面来看,二者交融在一起,不能截然区分”“‘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 - 28 -‎ 等分析,重点论证了杜甫七绝中最独有的“别趣”。‎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B项,“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风格沉郁顿挫”错误。结合“但七绝这种体式的表现潜能尚未充分得到开掘,杜甫发现了这种诗体还有适宜于表现多种生活情趣的潜力。所以他很少用这种体式来抒发沉重悲抑的情绪,而是在七绝中呈现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之外的另一面,让人更多地从中看到他性情中的放达、幽默和风趣”分析,“除七绝以外的大多数诗歌”表述不准确。‎ 故选B。‎ ‎【答案】4. C 5. B ‎ ‎6. ①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②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③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每点2分,共6分)‎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公共卫生服务”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C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错误。原文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 故选C。‎ - 28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错误。结合“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分析,原文没有说“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材料一内容“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等分析,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 结合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 结合“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 28 -‎ 分析,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答案】7. A 8. ①串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1分)前两处以“雨”引发回忆,展示柱子在部队成长和进步的曲折历程;(1分)后两处以“霞”渲染气氛,揭示小说的美好结局,突出柱子在排长的帮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锻炼成才。(1分)②烘托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1分)两前处的“雨”展现了柱子:内心变化的过程,使柱子的成长更真实可感,使柱子形象更立体动人;(1分)后两处的“霞”,烘托出柱子的喜悦、自豪的心情,暗示主人公前途一片光明,完成了对柱子通过努力和坚守岗位成才的形象塑造,也讴歌了战友情深。(1分) ‎ ‎9. 示例(1):要求是“一份书面表扬”。理由:①与前文照应,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小说开头写道柱子不敢告诉家人他在部队养猪的事实,是他对自己工作不自信的表现,写他清楚地记得排长和班长口头表扬的次数,是柱子渴望得到部队肯定的表现;以此为结尾,回应了柱子内心的渴望,与前面的情节相响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不自信的柱子,从渴望得到军人荣誉的柱子,到柱子获得部队的嘉奖令;以此为结尾,为柱子作为普通一兵奋斗成长的历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功塑造了普通一兵在部队茁壮成长的形象。③深化小说主题。不少人动摇,离开了部队养猪场,但柱子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绩;以此为结尾,进一步讴歌了努力和坚守的意义与价值,歌颂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一兵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共6分)‎ 示例(2):要求是“拍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理由:①与前文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小说开头写道柱子“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以此为结尾,前后照应。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握钢枪”‎ - 28 -‎ 是柱子心中真正的军人的形象,以此为结尾,充分展现了柱子作为军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深化小说主题。小说讴歌了以柱子为代表的部队中的普通一兵,讴歌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此为结尾,升华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共6分)‎ 示例(3):要求是“得到一封特长推荐信”。理由:①与前文照应,使小说情节完整。小说叙述了柱子从开始不愿养猪,后来慢慢爱上养猪,到最后养猪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以此为结尾,是对柱子养猪成绩的一个总结,符合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②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柱子从开始没敢给家里说,怕爹骂“没出息”,到后来岗位成才,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位专业人才,以此为结尾,完成了在本职岗位成材,在部队成长的现代军人形象。③深化小说主题。小说歌颂了在平凡岗位成材的普通英雄,讴歌了部队大熔炉对普通一兵成长的助力以此为结尾,突显了对柱子成才的肯定,集中表现了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的主题,升华了对部队助力士兵成长的主题价值。(每点2分,共6分)‎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又引出下文对冒雨寻猪的回忆”错误。结合“柱子每次想提出调离,前两天总是有人调走了,心里想,再等等吧,下次早说,就这样,柱子慢慢地习惯了,习惯的还有这里的环境和五百头猪。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分析,主要是交代了柱子琢磨怎么才能调离此地,写出他在部队成长和进步的曲折。‎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语句内容及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四处划线句子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找到语句对应位置,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结合“又是阴雨天,他的腰隐隐作痛,这令他想到了难忘的那一次”“窗外的雨声急促起来,柱子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四年部队生活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意志”分析,前两处以“雨”引发回忆,展示柱子在部队成长和进步的曲折历程,使柱子的形象更立体动人。结合“排长是带着朝霞来的,远远地传来朗朗的笑声。柱子高兴不起来,合计一宿的话卡在喉里”“‎ - 28 -‎ 排长笑着递过来三张纸,柱子接过来,顿时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分别是解放军某学院的免试通知书、长虹畜牧集团的聘任书、三等功的嘉奖令”“排长为了自己用心良苦”“柱子悄悄地走出画面,离开了工作四年的地方,总是不时地回头张望。忽然,他笑了,笑自己傻气,庆幸自己的要求没有说”分析,后两处以“霞”渲染气氛,揭示小说的美好结局,烘托出柱子的喜悦、自豪的心情,暗示主人公前途一片光明。‎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开篇交代‘从接到离队的通知起,柱子就在心里想,一定要提个要求’,在结尾处,柱子没有提出的那个‘要求’是什么?是‘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还是‘一封特长推荐信’,抑或是‘一份书面表扬’?请你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立足文本,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 如要求是“一份书面表扬”。可以结合“给家里寄照片,他都穿戴整齐,以大山为背景,满脸的微笑。家里回信说,当兵就是不一样,英姿飒爽,就是瘦了、黑了。看罢信,柱子都苦笑着将信整理好压在枕头下”“柱子不用看记事本,他如数家珍,排长口头表扬二十八次,班长口头表扬四十八次,每次的事由和时间,清清楚楚记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等分析,开头写道柱子不敢告诉家人他在部队养猪的事实,写他清楚地记得排长和班长口头表扬的次数,是柱子渴望得到部队肯定的表现,为柱子作为普通一兵奋斗成长的历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进一步讴歌了努力和坚守的意义与价值。‎ 如要求是“拍一张穿着整齐军装、手握钢枪的照片”。结合“参军前在家放猪,当兵了还是放猪,压根就没摸过枪。在给家里的信中,他没敢说,怕火爆脾气的爹骂他没出息,当个兵还是猪倌”分析,“手握钢枪”是柱子心中真正的军人的形象,以此为结尾,充分展现了柱子作为军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如要求是“得到一封特长推荐信”。结合“排长最庄重表扬的一次是奖励他连续四年没有让猪得瘟疫,为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贡献。要离开了,柱子也很失落,最多的一次放猪二百一十二头,他站在前面,就像是指挥官,喊着口令,猪们向左又向右,转身当然是稀里哗啦的,但柱子心里敞亮,好像自己在带队伍”分析,是对柱子养猪成绩的一个总结,歌颂了在平凡岗位成材的普通英雄,突显了对柱子成才的肯定。‎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 - 28 -‎ 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 (5个得分点,各1分,共5分)‎ ‎(2)刘乃卧病在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 ‎ ‎(5个得分点,各1分,共5分)‎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知人则哲”“官人则惠”句式对称,在“能”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 ‎“知人官人”是辩别人与任用人的意思,“斯”为那么、就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斯”前面需要断开,排除C项。‎ 句意:《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错误。结合“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分析,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是指德宗逃到奉天。‎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结合“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分析,“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而是“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 - 28 -‎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令”,让;“撰”,撰写;“册文”,册封文书;“称”,符合,相称;“草”,草拟,起草;“之”,代词,指册封文书;“就”,完成。(2)“私第”,自己家中,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以”,介词,用;“之”,代词,指刘乃;“笃”,严重。‎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刘乃,字永夷,是洛州广平(河南伊阙)人。少年时代就聪敏好学,默读背诵《六经》,一日达数千字。等到长大成人,文章写得清丽高雅,被当时人所推重。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不久回家为父亲守丧,因恪尽孝道而闻名。服丧期满后,就被调入掌管选才授官的部门任职。刘乃认为吏部选取人才的方法并不完善,于是写信给主持选才授官事务的中书舍人宋昱说:“《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而近代掌管考试授官的部门,将重任只委托给一两个小小的家宰之官,从一幅判词中考察其主张,从一个拱手礼中观察其举止,古今选人快慢繁简不同,为什么相差如此之远!如果能够先用政事问答,其次考验文学,再观察他治理家庭的能力,又考察他面对节操的表现,那么就是广大深远之事,也可以窥知其门户了。”‎ - 28 -‎ 这一年,刘乃被补授为剡县尉,后改任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上奏推荐他任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举荐,因而接连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上奏朝廷叫他巡行查访江西,他免除了百姓的许多赋税。改任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任浙西留后。帮助刘晏征税,特别有成就,刘晏对他很信任。大历十四年,崔祐甫任宰相,他一贯和刘乃关系友善。适逢朝廷要加赠郭子仪尚父头衔,由于册封礼仪废除已久,到这时才恢复施行。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词语义理文雅得当,崔祐甫赞叹不已。几天后,提拔刘乃为给事中,不久代理兵部侍郎事。等到杨炎、卢杞任宰相,一心想着嫉害正直之士,因而刘乃五年不曾升官。建中四年夏,只正式拜授兵部侍郎而已。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此时刘乃卧病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甜言蜜语诱降他,刘乃称自己病重(拒绝了)。朱泚又派伪相蒋镇亲自出马前来招抚诱降,刘乃又以有病不能说话来推辞,并用火艾灼遍全身。蒋镇再次来劝降,知道不可能胁迫他,于是叹息道:“我蒋镇也曾在各部各司任职,苟且偷生而不能为保全节操而死,以至于此,怎可用自己所受的膻腥之辱,再来玷污贤哲之人呢?”然后戲欷着返回了。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岁。德宗回到京城,听说刘乃的忠烈事迹,下令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答案】14. D 15.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2分)‎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2分)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2分)‎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错误。写的应该是自然界的南轩竹。‎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28 -‎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本诗,结合“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 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答案】 (1). 定乎内外之分 (2). 辩乎荣辱之境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答案】17. C 18. B 19. C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丰盈:指体态丰满,年谷丰熟,丰收。丰满: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土地)丰饶;丰富。语境主要讲南方雨水多,用“丰盈”。‎ 紧锣密鼓:意思是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勤劳动。养蚕人家要辛勤缫丝,选用“起早贪黑”。‎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来之不易:意思是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结合“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分析,主要讲蚕丝来之不易。‎ - 28 -‎ 期盼:意思是指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要发生的事情的美好预期和愿望,也指期待、盼望。祈盼:恳切地盼望。结合“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分析,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恳切盼望,选用“祈盼”。‎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该把“增加”前面的“的”去掉,排除C项、D项。‎ 搭配不当,“水势浩大”直接修饰“江河湖泊”,不需要动词“变得”,排除A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引号常见的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等。‎ 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项,表示突出强调。‎ B项,表示特定称谓。‎ C项,表示特殊含义。‎ D项,表示突出强调。‎ 故选C。‎ 20. ‎【答案】 (1). ①有精神压力人应该多运动 (2分) ‎ ‎ (2). ②“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 (2分) ‎ ‎(3). ③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2分)‎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 - 28 -‎ ‎,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分析,此处主要讲医生也时常会建议有精神压力人应该多运动;‎ 第二处,结合“其中15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52%”“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分析,主要讲“‘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 第三处,结合“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等分析,尽管缺乏理论支撑,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21.【答案】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1分),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1分)实时交互功能(1分),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1分)的一种课堂形式(1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下定义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根据题干的要求,首先对各句做初步压缩,其次按照下定义的一般形式设计或者选择一个基准句,这个基准句当然要是一个单句,最后把各个短句这压缩出来的内容变换成相应的定语或状语并放在基准句中做合理的修饰成分。根据下定义的性质,基准句是“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其它句中的要点分别转换成相应的定语。但必须安排好多层定语的顺序,其依据是语法要求和一般逻辑事理。先用介宾结构引入对象,再表示对象的特征(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按照字数要求,加以简练润色就可以得出比较理想的答案。首先明确,空中课堂是一种课堂形式。然后分析材料内容,选取合适的定语,抓住“利用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等分析,这种课堂形式,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 ‎22.作文题 一、作文题解读 ‎(1)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材料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两句话,但是含意非常丰富。‎ 这一句话交代了写作的背景,设置了一个展开写作活动的情境。这是一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游学”‎ - 28 -‎ 活动,就是开展旅游开展学习的活动。活动有多个国家的高中学生参加,这暗示了写作对象,发言要面对的是参加这次游学活动的多国高中学生。发言的主题应该是跟游学的主题“文化之旅•魅力中国”相关的。这个活动主题,其实也有暗示作用,“魅力中国”,中国的魅力在哪里?是应该回答的一个问题。‎ 第二句话交代了写作者的身份,名字叫“文佳”,是男性还是女性,没有限定,你可以自由选择。他(她)参加了这次游学活动,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不是旁观者。这句话还交代了写作目的,写这篇发言稿是要在活动结束的分享会上作发言用的,目的非常清楚。这句话还交代了写作者为此次写作所做的准备,采访了小组里的成员,采访的结果就是下面接着的材料。这些采访内容是要作为写作者写作的材料用的,这是写作者立意、发言的依据。‎ ‎(2)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3)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4)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第2-4自然段都是“文佳”采访的结果。‎ ‎ 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欧洲的欧文。关联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其思想内容,重点是要突出不同文化的融合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我们可以提炼为中国魅力来自于多种文化的融合,或者说是中国对各种文化的包容。‎ 第二个采访对象是美洲的珍妮。关联的点有两个,一个是北京故宫,历史遗迹和文物,是中国魅力所在。拓展开去,到第二个关联点,是“灵感中国”特展,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提炼一下,可以认为中国魅力,来自于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第三个采访对象是非洲的西塞。关联的点是现实生活,提炼成为生活相通,世界共融。‎ 三个采访内容的内在联系是“文化交流发展”,取自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敦煌研究院座谈中提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精神引申而编制的。能够读出习总书记的意思,这是最高明的。不能读出来,通过这三个采访案例的文字表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大致的“魅力中国”中国的魅力在于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对于传统的保护,对于时尚的贡献,任何人在中国都找到自己相通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的朋友。这也是可以的。‎ 二、作文题把握 ‎(一)落实写作任务的能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 28 -‎ 这是本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写作任务落实的程度直接影响这道题的评分。结合材料的内容,就要结合题目所设置的写作情境,要在这个情境中展开写作。同时,可以有自己的体验。这个情境还有很多可以丰富的地方,在不改变情境的前提下,部分的细节是可以根据自己相应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和细化的。“以文佳的名义”就是说你要代入到这个写作者身份中去,写作者要设计好这个身份和相关的体验基础。写作的文体要求是“发言稿”,“发言稿”,我们可以理解为类似演讲稿,要注意发言面对的对象,要谈一些大家都熟悉的话题,语言要亲切。“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是对发言内容的限定,这个限定是比较宽泛的,文化交流发展,认识与思考,两个点涉及就应该是符合写作任务要求的。能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那就更能够落实好写作任务了。 ‎ ‎ (二)立意与对案例的处理能力 这道作文题的矛盾冲突点在哪里?在于游学主题“文化之旅•魅力中国”中的“魅力中国”,这是对参与游学活动的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从材料来看,集中在文化上来阐释中国的文化魅力在哪里。假如考生的作文可以扣紧“魅力中国”,从文化的角度解说中国的魅力所在,展开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那就是比较好的立意。‎ ‎(三)与人交流的能力 这篇文章是要求写作发言稿,在判断学生作文的时候,我们要重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对作文题的评价 这是一道综合性考查为目的的考试,不是阶段性考试的作文题,作文题要考虑全面性,要能够充分展示考生的作文能力。这道题有四个地方值得称赞:‎ ‎(一)命题技术一流。第一自然段用了两句话,就交代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需要交代的方方面面,很简练,也很考验考生文本细读的能力。‎ ‎(二)解决了考生写作实与虚平衡的问题。文化交流发展,魅力中国,这些题目非常宏大,考生容易写得空洞,命题专家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通过三个采访案例的方式,既有宏大主题的理解,又有现实的材料作为依据,这能够解决好考生实与虚如何平衡的问题,尽量解决 ‎(三)思维的考查能够拉开学生的差距。材料中三个采访案例反映出来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还不是很清晰,考生需要提炼每个采访案例的思想内核,还需要考生把这三个案例统筹起来考虑,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自己表达的观点服务,这是一个难点,不容易处理好的。‎ ‎(四)以国际视野讲中国故事。这道作文题,说实在的,就是从一个高中学生的角度,跟国际青年朋友讲述清楚,我们中国吸引外国朋友的文化原因,讲清楚中国文化吸引外国朋友的魅力在哪里。学生要写好这篇作文,需要有国际的视野,又要有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