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县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县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 16 -‎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 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并无不同。‎ C. 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 D. 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B. 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逻辑清晰 C.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 D.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B. “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C. 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更无拘无束。‎ D. 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 16 -‎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 16 -‎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4. 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B. 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 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D. 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工业文明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 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D. 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6.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爆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 - 16 -‎ 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繁笔舒缓,结尾交代了安乐居消失的结局,以简笔收束全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B.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老酒客,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表现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 - 16 -‎ C.倒数第三段出现的三个小伙子年轻人的言行举止,透露出一种时髦、喧嚣与浪费的生活方式,为后文写安乐居在时代变迁中消失作了铺垫。‎ D.小说的语言京味浓,口语化,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 ‎8.文章标题为安乐居,第二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安乐林”,试分析其作用。(6分)‎ ‎9.本文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试探究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 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分)‎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 - 16 -‎ ‎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同《史记》一样都是通史。‎ D. 哲宗,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文中的“文正”是对司马光的一种褒扬评价的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司马光学识渊博。神宗提拔他为翰林学士,他极力推辞。神宗认为他像董仲舒、扬雄一样善文章又有学问,不同意他的推辞。‎ B. 司马光爱君忧国。他编纂《资治通鉴》希望国君能以史为鉴;宋神宗亲赐书名、亲自撰写(序),并下令置局秘阁,让他继续写这部书。‎ C. 司马光恪尽职守。在他患病时,皇帝特意下诏命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三天到一次朝廷。司马光不敢接受,认为不见国君不能够处理政务。‎ D. 司马光鞠躬尽瘁。他在病中仍然亲自过问朝廷事务,分昼夜地工作;甚至病危已不再有清醒意识时,说的还都是国家的大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2)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江夏别宋之悌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宋之悌: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点明地点,写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与远处的大海相连,想象丰富,境界阔大,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B. 额联点题,并巧妙运用数量词“千里”与“一杯”,将丰富深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颇耐咀嚼。‎ C. 颈联写景,由“晴日”到“晚风”,暗示时间推移;“谷鸟吟”“江猿啸”,皆以乐景写哀情,更令人感动。‎ D.‎ - 16 -‎ ‎ 整首诗意象鲜明,艺术构思巧妙,跳跃性很大。前三联写景叙事尾联直抒胸臆,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空间。‎ ‎15. 诗人为什么会“于此泣无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这两句从声响角度描绘了激流冲击山崖、响彻山谷的情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 ”的雄心,也难免“ ”。‎ ‎(3)韩愈《师说》中“ ,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行为,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周汝昌先生________,心明眼亮,一针见血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________,最后才能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当然,后四十回续书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以及审美意度之________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而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抓住“版本”这个红学中的“死结”,锲而不舍、________,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 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 B.轻车熟路 寻根究底 奋身独步 宵衣旰食 C.老马识途 蔓引株求 奋身独步 兀兀穷年 D.轻车熟路 蔓引株求 戛戛独造 宵衣旰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B.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 16 -‎ C.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D.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B.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C.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D.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20.下面是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5分)‎ ‎21.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50个字。(6分)‎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四、写作(60分)‎ - 16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采用传统测量方法,首次精确测定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中国采用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密计算,确定珠峰高程为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测量登山队采用各种最新科技方法进行第三次测量。据推算,珠峰实际是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在“长高”。世界之巅今年有多高?世界瞩目的数字即将公布。‎ 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时代……都有着各自的高度。同时,人们对于这一高度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定义或重新定义这一高度,需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 16 -‎ 语文答案 ‎1. B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B项,“并无不同”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故选B。‎ ‎ 2. B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故选B。‎ ‎ 3. A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 C项,“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错误,“因而”强加因果。‎ D项,“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故选A。‎ ‎4、C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错误,发展模式应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B项,“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错误,原文内容为:“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 D项,“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错误,原文为“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 ‎5、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C项,“对各种文明的回归”无中生有,原文为“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6、 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②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 - 16 -‎ 理念,减少垃圾产生;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7、B ‎8、①暗示着故事活动的背景。安乐居作为一个小饭店,紧挨安乐林,可见,安乐居并不处于繁华的商业中心,安乐林悠闲自在地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是故事活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环境角度)‎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在安乐林中挂鸟,在这里聊天,小林子成了他们悠闲谈天之地,这里较浓厚的市井氛围,也推动了安乐居“老酒客们”的出场,有利于展开他们更浓厚的市井生活场景。(情节角度)‎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安乐林与安乐居一样,不仅是一处环境或一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之地,写安乐林与安乐居不仅追忆与缅怀了民俗风情与市井人生,也暗示了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表达了隐隐失落之感。(主旨角度)‎ ‎9、①叙述舒缓,有助于表现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用舒缓的叙述表现一种有别于现代商业文化的舒心悠闲、富有人情味的传统生活方式。(环境角度)‎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有助于刻画老酒客这一人物群像。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刻画了市井生活中这群老酒客行事从容、简省,有着老派的闲适与淡定的群体形象。(形象角度)‎ ‎③叙述者舒缓的笔调,故事情节的淡化,更能展示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人们对安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与对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感伤之情。(主旨角度)‎ ‎10. A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拜祭,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句式相同,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BD;“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中,“都中及四方”是主语,“皆尽像”是状语和谓语,“以祀”是表目的的状语,补充交代“皆尽像”的目的,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 ‎11.D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哲宗”是庙号。‎ ‎12. B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并下令置局秘阁”的是英宗,不是神宗。故选B。‎ ‎13. (1)《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或者超过荀悦的《汉纪》),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 ‎(关键词:就,完成;重,注重;贤于,比……好;)‎ (2) 司马光见朝延对自己言听计从,也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朝廷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 ‎ ‎(关键词:徇,献身,以身报国;躬亲,亲自;庶务,朝廷事务;舍,停止。) ‎ 参考译文:‎ - 16 -‎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多年,谨守礼节以至容貌憔悴。宋神宗即位后,司马光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推辞。皇帝说:“古时候的君子,有的治学问而不写文章,有的写文章而不治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者兼之。你善文章又有学问,为什么要推辞呢?”先前司马光常常忧虑历代史书浩繁,君主无法全部浏览,于是他撰写《通志》八卷,呈献给皇上。英宗看了十分高兴,下令把他安置在秘阁局,让他继续写这部书。在这个时候,宋神宗并赐名为《资治通鉴》,还为这部书亲自撰写《序》,让人每天为他朗读。这时《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荀悦的《汉纪》还要好(超过苟悦的《汉纪》),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书写完后,加授他为资政殿学士。‎ 他(离开都城)居住在洛阳十五年,天下人却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村夫野老都称他为司马相公,妇人孩子都知道他是司马君实。皇帝去世后,司马光赴朝临丧,守卫的士兵望见他,都以手加额说:“这是司马相公呀!”他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拦在路上,聚集在一起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朝廷准备起用司马光作陈州知州,但在他到宫殿的时候,又将他留下任门下侍郎。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朝廷,沿路上老百姓聚集在一起,大声呼喊说:“替我们带句话给司马相公,请他不要离开朝廷了,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来救活我们吧。”‎ 元祐元年,司马光又患病,皇帝下诏命他朝会时行再拜礼,不必行舞蹈礼。免除他上朝朝拜,准许他坐肩舆,可以三天到一次朝廷。司马光不敢接受,他说:“不见君主,不能够处理政务。”辽国和西夏的使者来了,一定打听司马光的起居和身体状况。而且他们的君主命令边境官史:“中国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了,不要轻率生事,发生边境纠纷。”司马光见朝廷对自己言听计从,也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朝廷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宾客们见他身体赢弱,就用诸葛亮吃得少而事情多的例子,劝他引以为戒。司马光说:“(什么时候)死,能多久,是命中注定的事,(别去管它)。”于是他工作更加努力。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好像是在梦中喃喃自语,谆谆告诚,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文正。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拜祭,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朝廷将他供奉在哲宗的庙里,与哲宗一起享受祭祀。‎ ‎ 14、C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江猿啸’,皆以乐景写哀情”错误,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是“以哀衬哀”,不是“以乐衬哀”。‎ ‎ 15. 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泣下;‎ ‎②深厚的友情也只能寄托在临行的杯酒上,无奈之情令人泣下;‎ ‎③友人被贬,贬所远在千里之外,值得同情,令人伤悲;‎ ‎④江猿哀啸,令我断肠;谷鸟吟睛的美景,更加重诗人的悲哀,令人泣下。‎ 分析:首联“楚水清若空”交代送别地点,“遥将碧海通”交代友人将要去往被贬的地方,路途遥远,惜别难舍,据此可以概括出①③。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据此可以概括出②。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 16 -‎ ‎,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据此可以概括出④。‎ 16、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7.A ‎“老马识途”,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轻车熟路”,意思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本句强调周汝昌先生有经验,对《红楼梦》研究比较明白,应选用“老马识途”。排除BC。“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蔓引株求”,意思是指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本句意思是说弄清楚“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应选用“寻根究底”。排除CD。“戛戛独造”, 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精神;“奋身独步”,独步,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指努力去出人头地;本句强调的是前八十回的内容的独创性,所指对象是指《红楼梦》的审美意度,应选用“戛戛独造”。排除BC。“兀兀穷年”,意思是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本句强调周先生研究《红楼梦》的锲而不舍,不辞劳苦,应选用“兀兀穷年”。排除BD。‎ ‎18.D 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此处两个分句应与后文“审美意度之戛戛独造”一句构成排比,句式结构应当相同,排除BC。根据前文“当然,后四十回……也起过一定作用”和后文“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可知,此处应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故选D。‎ ‎19.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A错误。‎ B项,“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错误,动词“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错误,语序不当;应改为“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B错误。‎ D项,“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错误,动词“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D错误。故选C。‎ ‎20、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21、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②重点关注基础学科 ③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④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 ‎22、‎ ‎【材料分析】‎ 就完整的写作材料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话题情境,提供写作的范围;任务情境,写作的角度;要求情境,作文的共性要求。其中,话题情境材料由三段非连续性文本构成,围绕 “珠峰测量及高度”的主题,从不同的时间节点介绍相关信息。从三个材料的内容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手段得出不同的结论:1975年5月27日——传统测量技术,高度8848.13米;2005年5月22日——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相结合,高度8844.43;2020年5月27日——各种最新科技方法进行测量,每年4.4毫米的速度“长高”,即将公布结果。珠峰还是珠峰,世界之巅的位置无可撼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在环境的变化,以“‎ - 16 -‎ 运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哲学观审视,看似静止的珠峰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位置的变化,高度的变化,外在环境的变化。面对时时发生变化着的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停留在原始静止的层面,也应该以运动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事物真实的面貌。‎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这样,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才能越来越逼近真实。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人类有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精神,以及付诸行动的勇气。认识到变化的存在,以行动去感受和体验变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继话题情境材料之后,任务情境提供了大段的概括总结性文字,四句话包含四层意思:“高度”的内涵——一座山峰、一种人生、一个态度等等,人们对“高度”的认识——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定义“高度”关涉的条件——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等,由此引发的思考——你的思考和感悟。有外延,有内涵;有形式,有内容;有材料本身,有写作指向。很显然,这些是准确写作的关键。如果说前面的材料是由头,即提供话题和现象,那么这一部分则是由现象过渡到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意涵,而这才是写作材料的要义所在。至于要求情境,它对标题、角度、立意、写作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和字数等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是重点,必须遵循。‎ ‎【写作指导】‎ 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这种作文素材真正体现了写作“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的指导精神。也正是有了现实而真实的情境,才会立足现实主动地思考,进而有所发现,才能解决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一写作精神的彰显。‎ 通过上面对三个情境材料的分析可知,话题情境提供了写作的话题范围,三个时期,三种方式,三个结果,由此可以推出隐含的信息——运动时时发生,对事物的认识也应该以运动发展的思维进行观照。而由话题情境材料的现象推演出的任务情境,已经从个性的——珠峰高度的测量——拓展到对共性本质的认识,即不仅一座山峰的高度在不断变化,人生的高度、认识事物的态度等都会随着外在环境和自我内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然,要实现这些,首先需要生命主体要有一种敢于怀疑既定结论,挑战自我的精神。这才是本则写作材料蕴涵的真正意旨,也是写作需要挖掘和体现的内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条件,做同样一件事——实地测量珠峰的高程,依靠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力——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永不止步的追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高山,这座高山也有自己设定的高度。随着阅历的增长,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这座山的高度也在适时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座高山其实就是人生的目标,就是一种人生的追求。人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定的目标一个个地突破和超越,才能不断地进步,才会立起一个个新的人生的高度。写作时,立足材料,从表象中发现本质的东西,由现实的珠峰上升到人生的“珠峰”,这样才贴近命题人的本意。而要求情境中的“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是一把尺子,不能弃之不顾。当然,立足材料,并非拘泥于材料,在材料里打转转,应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适时从材料里走出来,观照生活、关注社会和人生,这样的作文才有情有味有色彩,才富有现实气息。‎ - 16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