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育才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阜新市育才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阜新市育才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案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新教材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中学联盟《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1日)‎ ‎1.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B.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C.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2.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 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B.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 C.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App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D.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 ‎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4.材料二和材料三虽然都选自《光明日报》,并且都围绕“心理防‘疫’”来谈,但是在行文思路和表述重点上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带伞的女人 吴富明 很多年以前,我还是报社的一名见习记者,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名舞蹈教师。她的《伞舞》获得了全国文艺大奖。‎ 那天,她正在指导学生排演舞蹈。她显得活泼、开朗、动作轻盈,可说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我的采访很顺利。‎ 可是当我和她从少年宫出来时,天却下起了大雨。她就将自己带的油纸伞撑开。我心想,她真有先见之明呢。‎ 我的采访稿第二天就见了报,反响不错。我从报社出来时,正好又碰到她。我发觉她又带了那把油纸伞。我想,她真是个敬业的人,走路还忘不了自己的舞具。不过,天正火热,也许是为遮阳。‎ 后来,她结婚时请了我。过不久,她和她的先生去旅游了,在旅途中就发生了变故。在她住的宾馆里,她的那把油纸伞弄丢了。‎ 那个晚上,她颤抖不已,并不时抱住头,往墙角躲。她的丈夫不住地劝慰:不就一把伞么,买一把就得了,干吗闹成这样?丈夫的话并没改变她的态度。这事让在宾馆住宿的人都觉得可笑,有人开始怀疑丈夫所为了,这让做丈夫的感到难堪。‎ 就在让人不可思议的时候,宾馆服务员送来了伞。走时说了句:您的伞忘在楼底了。不就一把伞,还是把油纸伞,就这么急的,要是丢了别的不就……‎ 看服务员出去,丈夫才想起是自己在妻子睡着时,带伞出去买烟了,天正下雨。没想,到楼底进了趟厕所,就忘记伞了。‎ 她见了伞后,一把夺过,忽地打开,罩在头上叫道:来呀,来呀,我不怕!丈夫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女人是疯了。丈夫就不理她了,由她闹去。在极度困乏中丈夫睡去了。她下意识地发现了自己的失态,就吃了一惊,只好无奈地一笑,把伞放在床边,也睡去。‎ 可以想象,结婚的旅程就被打乱了。他们不得不回了家。丈夫要带她去找医生,可她却说,我没事,干吗找医生?丈夫说,你肯定是练舞过头了,那么多舞蹈,非要用伞当道具不可?没有说话,只有无尽地泪流。‎ 当我第二次采访时,她的又一个伞舞获了奖。只是,她已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 你们不是很般配吗,怎就……我问她。‎ 男人护不了我的,在我无助时,还不如我这伞呢。她笑了下说。稍顿,她发觉我在发愣,忙说,不包括你这样的男人的。‎ 我就笑了。可心里却想,这个女人是不是真有毛病,还是心理有障碍呢?‎ 你在想什么?她说,你们当记者的就是敏感。‎ 再次祝贺你。愿你的伞舞更加成功。我热情地说。‎ 太谢谢你了。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手。那手真柔滑,可以想象,伞在她的手里该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呀!‎ 待我大学毕业的那年,我正式成为报社的一名记者。能取得如今的这个职位,对她的成功报道,正是对我的最好回报。我在心里十分感激她。‎ 不过,我却一直不明白,她在无人时,为何总在腋下夹着那把油纸伞呢?我渴望解开这个谜。‎ 那时,我开始对武侠小说感兴趣。常读到小说中武林中人用伞当武器,抵挡来自各方的暗器,我想,她带伞可不会是挡东西吧,除了雨、太阳,又能挡什么呢?我对自己有这种想法觉得可笑。然而,她突然打来的电话让我吃了一惊。‎ 她说,我不知怎的,老记起你。我知道你在注意我的伞,今天就告诉你……她的话里流露着一股悲怆。‎ 原来如此。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就因被心爱的人抛弃,而反被村人误解、嘲笑、诽谤,还时不时受冷不丁的石块、菜叶的袭击。由于多次被伤害,她就养成了带伞的习惯。有了伞,她仿佛就有了依靠,伞没了,她就感到恐惧,精神也垮了。‎ 后来呢?我的心颤动着。‎ ‎“那年冬天,我考上了艺院,我面试能过关,全凭的就是当年锻炼的伞技。说真的,伞还真管用,一撑一旋,什么物什全飞了,叫那些人目瞪口呆……可至今,我却离不开伞了,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脑子里常会有幻觉……”‎ 我感到电话那端气息有些凝咽,忙改变了话题说,你今晚有空吗?可否出来走走,我一个也闲着。‎ ‎“这……好吧,我有空,我一定来。”她的气息让话筒热起来了,“告诉你吧,我可是个武侠小说迷,那伞在书中真有许多精彩情节呢。”‎ 哦,是吗?我的心暗暗一惊。‎ 那晚,她没有带伞。她把我的手臂挽得很紧。走得特别轻盈。‎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我”的视角,通过写主人公与伞的关系变化,生动地讲叙了她曲折的命运遭际,展现了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B.前两次见她带伞,觉得她是个细心、敬业的女人,先从理解写起,继而写到一系列不理解,既为后文蓄势,也为增加小说的波澜。‎ C.“感到难堪”、将伞忘在楼下、“不理她”、“由她闹去”等细节,都表明丈夫是个粗心、冷漠、心胸狭隘的人,对她缺乏理解和关爱。‎ D.“不包括你这样的男人”“她真诚地向我伸出了手”“她把我的手臂挽得很紧”,这些细节描写都含蓄地暗示出小说最后的美好结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带伞的女人”富有特色,能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她的气息让话筒热起来了”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她的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我的友好态度。‎ C.小说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含蓄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也很好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层层铺垫,以引起读者对人物经历、结局和内心世界的关切,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8.针对后文讲到的主人公早年曾在农村“被村人误解、嘲笑、诽谤,还时不时受冷不丁的石块、菜叶的袭击”这一情节,前文设置了几处伏笔,请列举两例,并说明其作用。‎ ‎9.结合文本,概括分析“伞”这一事物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邑州,又破湛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番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嘉祐)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秦始皇时始有年号,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经略使,唐代始设的边防军事长官,宋代自西夏进扰后,陕西沿边大将一般都兼经略使。‎ C.诏,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的皇帝的命令。敕。一般用于封官授爵的一种诏书。‎ D.中牢,又称少牢,古代祭把所用牺牲,指猪羊二牲。因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为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A.狄青出身行伍,勇猛无敌。他凭借勇气在多次战斗中出生人死,所向披摩,最终脱鞭面出,成长为一代名将。‎ B.狄青得遇伯乐,终成大器。他有幸得到尹诛推荐。受到名将韩琦和范仲淹的贯识和指教,开始学习兵法。从而更加出名。‎ C狄青贵而不骄,不忘初始。他出身骑兵,十多年后天下闻名,却始终保留着脸上的罪人朝字墨迹以牢记圣恩。‎ D.狄青为人谨慎公正谦进。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面且总是把战功让给部下。去世多年,神宗皇帝还亲自祭奠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4分)‎ ‎(2)惠得菩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间下。(4分)‎ ‎14.根据原文分析狄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见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大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5.下列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与月做了准备;第二句中的“穷”字,从侧面烘托太白山的雄俊高耸。‎ B.第三、四句运用以实写虚的手法,写面对诗人的主动问好,太白星与诗人交谈,表示愿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C.第五句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境,但用得更灵活自然,没有斧凿痕迹。‎ D.第七、八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致,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着超离人间,拜托尘世俗气。‎ ‎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 , 。”‎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 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来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贫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①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高之外去看,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放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楚琴者鹤。暴珍天物。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是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字宙的人情化”。②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比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审题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引用 拟人 B.比喻 引用 夸张 C.借代 排比 夸张 D.借代 排比 拟人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花会笑,也会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语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实现我们的梦想,奋斗是最有力的回答。②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③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经历了多少艰辛的拼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④新的征程上,更加需要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少不了要打硬仗、啃硬骨头;⑦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发扬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⑧不管是落实国家发展的大蓝图,还是成就家家户户的“小目标”,唯有扎实奋斗不松劲,脚踏实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能让梦想照进现实,以实干赢得未来。‎ ‎2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个字。(5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如“置之度外”“相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至于“前呼后拥”“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有很多回忆,留恋和选择。刘墉说:“我甚至在看老电影时,不愿见到世贸中心的画面。因为看一次,就重复一次恶梦;回头一次,就是又一次伤害。”张晓风说:“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毕淑敏说:“有些事情不值得总结,忘记它的最好方法就是绝不回头。”辛弃疾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佛说:“苦海茫茫,回头是岸”……面对人生中难以取舍的难题时,回头或者不回头折射出当事人的种种心境,引发我们对自身、对他人、对周遭世界的别样思考。‎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择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阜新市育才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A(A项“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说法错误,原文材料是“遇尽全力应对”从反应结果看分为“恰当的,适应性的”和“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故选A项。)‎ ‎2. D(D项“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说法错误,利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真假难以辨别。如果是虚最信息,就可能很难获取心理支持。故选D项)‎ ‎3. D(D项“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说法错误。“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旨在避免推敗、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关内容在材料第二段。故选D项)‎ ‎4.行文思路:材料二作为访谈录,以问答式行文:材料三作为新闻评论,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层层推进论述观点。(2分)表述重点:材料二围绕疫情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给子心理支持来谈;材料三更强调疫情来临时对社会心理的引导。(2 分)‎ ‎5.①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②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但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③对感染的重症患者及时施救。对他们及其亲人提供心理支持;④给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⑤让有关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协调各部门和组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⑥结合疫情防控、预防为主.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每点1分)‎ ‎6.C(C项“都表明丈夫是个粗心、冷漠、心胸狭隘的人”错误。这些细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女主人公丢伞后过度反应,说明伞对她的重要;丈夫系列举动是正常行为,说他“冷漠.心胸狭隘”不当。故选C项)‎ ‎7. B(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她的气息让话简热起来了”没有运用比喻,而是夸张。故选B项)‎ ‎8.例一:那个晚上,她颤抖不已,并不时抱住头,往墙角躲。(1分)‎ 例二:她见了伞后,一把夺过,忽地打开,罩在头上叫道:来呀,来呀。我不怕!(1分)‎ 作用:①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1 分)②使故事表现更含蓄,更具吸引力。(1分)‎ ‎9.①伞是小说的主要线索,贯穿着全文,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②伞具有象征意义,它既是一个受过伤害的人的生活和精神上的防护盾牌,也是造成自我封闭不被他人理解的一道隔膜。 ③是塑造人物的重要元素.主人公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都与伞密切相关她的艺术成功和命运变化也都离不开伞。④含蓄地揭示出小说主题.应去掉遮蔽在心灵上的伞,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热情拥抱生活。(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10.C(原文标点为: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钢面具、出人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11. A(年号始于汉武帝时)‎ ‎12. C(“以牢记圣恩”欠妥,保留刺字是为了勉励士兵。)‎ ‎13. (1)我之所以有今天,只是因为这刺墨的字罢了,臣希望留着鼓励军中将士。(“所以涅”“劝”各1分,大意1分)‎ ‎(2)希望得到几百名外族人的骑兵,加上禁军.绑着贼兵头目送到朝中。(“益”“羁”“圈下”各1分,大意1分)‎ ‎14. (])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勇猛无敌;(2)虚心向别人学习;(3)不忘圣恩,忠于陛下;(4)为人镇密寡言;(5)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狄青宇汉臣,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起初隶属骑御马直,被选为散直。宝元初年,赵元昊反叛。皇上下旨挑选卫士参加边疆军队,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狄青出战经常做先锋,一共四年,前后经历大小二十五次战斗,中了八次流箭。他曾在安远作战。受伤很重。听说敌人到来,就站起来驱马向前,大家争看上前被他使用。同敌人作战时他披着头发,戴着铜制面具,在贼兵中出入,贼兵都溃散没人敢阻挡。尹洙任经略判官.狄青以指使身份与他相见,尹涞和他谈论军事,赞贯他,向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推荐说:“这是良将之才”二人一见就觉得他很出众,待他很优厚。范仲淹把《左氏春秋)送给他说:“将军如果不了解古今,不过是匹夫的勇敢罢了,”狄青改变平日志向来读书,通晓了秦、汉以来所有将帅的兵法。因此越加知名。狄青从行伍中奋起,十多年就显责了,这时脸上刺的墨字还在。皇帝曾下令让狄青敷药除去字迹,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凭功劳提拔我,不问门第,我之所以有今天,只是因为这刺墨的字罢了,臣希望留着鼓励军中将士。不敢奉行诏令。”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担任延州知州,(后又被)提拔为枢密制使。皇佑年间,广 源州依智高谋反,攻陷邕州,接着攻下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岭南动荡不安。狄青奏上表章请求前去,第二天人朝应对,自己说:“臣起自行伍中.除了作战讨敌没有可以报效国家的。希望得到几百名外族人的骑兵,加上禁军,绑着贼兵头目送到朝中。”皇常觉得他的话很雄壮。狄青在密院任职四年,每次出来,士兵就指着他或以目示意来相奇耀,嘉祜次年二月(他)嘴上毒疮发作去世。皇帝发丧吊唁。赠官中书令。该号为武襄,狄青为人谨慎缜密很少言语,他考虑事情定看清机会以后才实行。出动军队时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同兵士一起忍受饥寒劳苦,即使敌人突然侵犯他们。也没有一名兵士敢落后于前面的人,所以他出战大都有功绩。尤其爱把功劳推给偏副将领。熙宁元年,神宗考核排列近代的将帅因为狄青起于行伍之间却名震各族,深沉并且有智谋,能够凭敬畏谨慎保全终始,很感慨思念他,命令将狄青的画像拿进宫中,亲自做祭文。派使臣送猪、羊等祭品到他家祭祀。‎ ‎15. B(“以实写虚的手法”错,三四两句运用化实为虚、以遭写实的手法,诗人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聚,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人云的雄姿;且“诗人的主动问好”错,应是太白星主动向诗人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 ‎16.①首两句以极力攀登来烘托太白峰的高峻,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勇于登攀的精神。②“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等句中描绘游仙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③五、六句有出世思想末二句写诗人思想又回到现实,反映了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心情。④全诗擂写诗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帐愁闷心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 (1)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3)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 A(“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是比喻手法;“天若有情天亦老”“慢慢走,欣赏啊!”是引用手法;“花会笑,还会哭”是拟人手法。故选A项。)‎ ‎19. (1)原文赋予天地万物的情感,因此,才有花会笑还会哭,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阑明了美学的本质,句与句之间是因果逻辑。(2分)(2)改后不合逻辑,也不能准确阐明美学的特点。(2分)‎ ‎20.①(谈美)谈论了许多美学问题。(2分)②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2分)‎ ‎21.④“展现追梦人的新作为”与“激发奋斗者的精气神”调换语序;⑤“强弱项”后加“苦功夫”;⑦“意识”改为“精神”;⑧“就能”改为“才能”。(每处1分)‎ ‎22.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是整洁、整齐(或“对称”)、富于音乐性(或“音调和谐”“铿锵”)。[本题要求找出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关键句是“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成语句式整齐”“平平仄仄,就是好听”,从这几句话中即可概括出答案。(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3. 【范文】‎ 人生要回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也许有许多往事“不堪回首”,有很多伤心片段被我们弃之脑后,但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驿站,都别忘了驻足,回首 ,去看看身后的足印。‎ 其实,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尘埃,那些关乎恩怨的往事已经是过眼云烟,永不再返。所以,回 头看看,又有何妨? 转身,踩在过去的脚印上,回顾已逝的年华,岁月竟在不经意 间走过好些年头。我们还拥有着生命,还在不停地成长。而成长又 是一辈子的历程,无关乎年龄。回头看到的,是沉淀的往事,也无 所谓悲喜。但只有回头看了,才知道过去所走的路,是得或是失, 是对还是错。‎ 鲁迅回头看了看,发现学医只能疗救一个人身体的病痛。而治 愈了肉体的创口,没有医好精神上的痼疾,因为,心灵的麻木,比肉体的残缺更可怕。所以,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刀,解剖国人的 灵魂,用文字作为拯救民族的方式。回头看,使鲁迅修正了人生的 方向,回头看,他给过去做了一个公允的评判,为将来铺设了一条 更合适的道路。‎ 当然,你可以踩在过去的脚印上,却绝不能重走过去的路。今天已经无法改变昨天,但昨天可以警示着今天。回头看看,只是一 种回溯,一种审视,一种反思,却又能让我们获得一些感悟,一些 总结,一些提升。 回头看看,有的人可能拥有光辉灿烂的过去,却拥有灰暗愁苦 的现在。意志不坚定的人,他们瞟一眼过去,往往就陷入痛苦的泥 潭中,“但愿长醉不用醒”,最终沉溺往事无法自拔,这又何必呢 ?我们去看看“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史铁生吧! 他要“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而现实的自己却拖着瘫痪之躯 挣扎在生死线上。他每隔三天就要接受一次化疗,但在生病之余仍笔耕不辍,很难想像,一部几十万字的《病隙碎笔》是一个残疾人趴在床头写成的。他时常掉转头,回望过去,怀念那个健康、青春 的史铁生,那段关于“遥远的清平湾”的烂漫往事,同样也追忆那 青年致瘫的厄运和接踵而至的苦难,但是他只是沉着地看了看,然 后,从容地回过头来,继续自己对爱与人生的反思,对生与死的追 ‎ 问。这需要怎样的勇气,需要怎样的豁达?我们可以走进史铁生的 “写作之夜”,寻找到明晰的答案。‎ 当你执着于成功,而又找不到出路时,当你面对高墙挡道,而 茫然不知所措时,是该回头的时候了。回头看看,你可能发现解决 问题的方式不止是一种,曾经的绊脚石也可以成为垫脚石,遭遇过 的失败可能就是成功的源泉。当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回头,回头看看,需要有反思的心态,需要有静下心来的空间。在百米跑 道上,你不能回头,在生死急速间,你不能回头,这个时候,你需 要的是轻装上阵,一往无前。‎ 多回头看看吧,不要只顾匆匆赶路,这是处之泰然胸有成竹的 表现,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眼界。“天才必然超越时代。”即便 是天才,也需要回头看看,对过去看得多透,在未来就能走得多远。‎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中陈述了几位名人在生活特定情境中是否回头的看法。丰富多彩的生活、性格鲜明的个体让答案也不一而足:选择回头,可以对过往更好的反思和总结;可以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看待生活,珍惜时光;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细腻,生活更加从容淡定。选择不回头,可以让我们更加独立坚强,自信地面对全新的挑战;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周遭世界,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放下过往,轻装上阵,从头再来……从命题的意图上看,命题者主要是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理清情感。回头或者不回头折射出当事人种种心态,当生活面临取舍难题时,可以积极超然地去面对,但绝不可以消极悲观地去面对。考生可以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文体不限,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