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瓦房店市高级中学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上潮到 1200 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 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 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中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 化天然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 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 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 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 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 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 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 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 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 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 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 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慍而致战”,“非利 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 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 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 则。 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 源于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许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围通过对外战争来改变原有 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 界性扩张",超越力量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 - 2 - 现和延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无气大伤,遭受严重控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 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槭。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 凭借战场优势深人对方腹地,但战争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撒到中国境内或边境控制线以内。 中国从未打算通过战争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围,中国 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8 年第 10 期王卫星《中国为何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 御思想。 B.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 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 种和平的文化。 D. 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 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2. 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御思想与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时,作者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B. 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御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 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C.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问题,最后明确指出了解 决问题的办法,层次分明。 D.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 佐证"大国力量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3.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文化的一项是( ) A. 早在 2000 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合"视为人与人、 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 B. 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交流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C. 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 - 3 - 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繁荣。 D.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 伟大实践。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 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 细致、准确。 A 项,“……具体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主客倒置,原文说: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是“杀 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据岂在多杀伤”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 B 项,“……使……”因果关系错误,“使”之后为“果”,“使”之前为“因”,第②自然 段前半部分的文意应该是“两因一果” ,“两因”除了了“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以外,还 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C 项,“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张冠李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 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 D 项,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与本文主旨完全吻合。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最后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无中生有。文章虽然是按照“总-分-总”思路展 开论证的,但结尾只是总结强调了以防御思想为具体表现的中国战略文化,并未明确解决问 题的办法。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 - 4 - 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D 项,本句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王在上,于昭 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 使命在革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 不是“和”文化。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值黑龙江省秋粮销售期,富锦市种粮大户柳军力刚把今年种的 1545 亩水稻卖完,每亩 收益约 400 元,明年他准备再流转一部分土地,扩大规模。 近些年来,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还有的陪子女进城读书,劳动力逐渐减少。柳军力的 1545 亩水田就是从六十多户农民那里流转来的。柳军力说,规模连片经营不仅铲除田埂,增 加了可种植庄稼的面积,而且还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和新品种的集中推广。 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黑龙江省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在 同江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一块大屏幕上滚动着待流转的土地信息,面积、户主、位置、价 格一清二楚。 (摘编自新华社 2017 年 11 月 17 日《土地流转种“特色”让黑土生“金”》) 材料二: 注: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拥有土地承包经 营权的农户保留承包权,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通过政府批准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材料三: - 5 - 随着我国土地确权以及土地法修正等工作的完成,从土地的征收(流转)程序、定价、 交易等各方面进行制度完善,以保障土地的顺利流转,从而可以为个人或企业进行土地流转 扫除障碍。 土地流转催生种植产业链投资机遇。首先,土地价值重估。土地价值重估主要从两个方 面来强化:一是土地的流动性增强;二是土地的金融属性彰显。其次,土地经营规模扩大。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落地,参与土地流转的个人或企业将有机会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 现业务扩张并推动业绩增长。第三,农业服务业务有望快速发展。随着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的提高,我国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量也会持续增长,并产生巨大的农 业服务需求,发展空间广阔。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日本、韩国经过土地改革平均地权后,农地一直是私有化的。工业化以后,几乎没有进 城农户会卖掉自己的土地,因为土地资源有限,货币超发是普遍的,卖地收入存于银行就会 贬值。因此,农村土地买卖很不活跃,农村土地分散在大量进城农户手中。种植户要种好地, 就需要对地块进行调整,对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租地佃户的土地租金不高,进城 农户一般不同意种植户(佃农)动地,农村种植户不仅存在难以扩大种植规模以形成规模经 营的难题,而且存在土地产权整合困难所导致的严重的生产不便利问题。日、韩都通过纵向 的综合农协来形成垄断性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并且为农业提供了大量补贴,但粮食自给率却 只占需求的 1/3 左右,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 (摘编自贺雪峰《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军力准备再流转一部分土地,说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利于农村种植户增 加收入。 B. 规模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可能是自己承包来的,也可能是自己直接到其他承包户那里租赁 来的。 C. 近年以来,我国农村耕地流转面积稳步增长,从 2007 年的 0.64 亿亩增加到 2016 年的 4.71 亿亩。 D. 在日本、韩国农村,土地买卖很不活跃,因为土地资源稀缺,进城农户持有土地就可以保 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 - A. 建立县、乡、村各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增强土地的流动性, 保障土地的顺利流转。 B. 在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流转,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 自由转让给他人或组织。 C. 我国大部分承包农户没有进行土地流转,自己生产,但为提高农业效益,现代农业需要把 土地集中给少数人经营。 D.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留村务农或从事服务业也 可以获得较多收益。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与日本、韩国处理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的不同做法。 【答案】4. B 5. B 6. ①我国:实行土地流转政策,以适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②日本、韩国:通过纵向的综合 农协形成垄断性农产品供给体系,为农业提供大量补贴。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自己直接到其他承包户那里租赁”错误,由原文“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通过政府 批准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可知,需通过政府批准。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流转,但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自由转让给他人或组织”错误, 由材料二注释“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即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拥有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保留承包权,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通过政府批准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 济组织”可知,“使用权”就是“经营权”,承包权无法转让,但经营权可以转让。 故选 B。 【6 题详解】 - 7 -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材料二注释中“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即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制条件下,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保留承包权,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通过 政府批准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可看出,我国“实行土地流转政策,以适当扩大土地 经营规模”; 材料四“日、韩都通过纵向的综合农协来形成垄断性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并且为农业提供了 大量补贴,但粮食自给率却只占需求的 1/3 左右,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可见,日韩 “通过纵向的综合农协形成垄断性农产品供给体系,为农业提供大量补贴”。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首田园诗 契诃夫 “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纳塞奇金上尉的穷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格利沙,不 止一次对我说,“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的!” 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一个星期前,我到上尉家里去了,走进前堂, 向大厅里看一眼,瞧见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大厅中央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 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一个膝头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 格利沙的未婚妻伸出一条好看的胳膊搂住小老头的深棕色脖子。穷外甥和他的未婚妻正 在争论:他们两个人究竟谁该先吻可爱的舅舅?随后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吻他。 “现在该你们自己接吻了,我的继承人!”纳塞奇金喃喃地说,幸福得透不过气来。这 - 8 - 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令人极其羡慕的关系。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 又嫉妒,心都缩紧了。“是啊!”纳塞奇金说,“我可以说一句:我这辈子过得蛮不错!求 上帝保佑人人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才好。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多极了!就拿我在斯 科平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 “您讲讲吧,讲讲吧!”格利沙的未婚妻说。 “那天,孩子们,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 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像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 亲人了!真的!” 我走进大厅,打断了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恰好是莫斯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 经破产倒闭的那一天。 “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继续 用夸耀的口气对孩子们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有大官,有宗教界人士,什么修士、 司祭啦,教士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 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 吃野鸡。” “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 “那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了很多钱吧?” “为什么白白损失?” “什么叫‘为什么’?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过我。” “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 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拉得越长。 “它倒……倒……倒闭了!”他周身发抖,哀叫道,“我这可怜人呀!” 格利沙涨红着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 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谢拉皮昂·叶果雷奇! 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 “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 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 “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 - 9 - “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 “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 “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八竿 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 “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 “是啊!必是有魔鬼支使您,您才会在我们举行婚礼前拿出那张报纸来!您就不能等到 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道,她本来也张大 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娘们儿。现在她大失所望了。” 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而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 (选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讽刺格利沙的拜金行为,更在于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 的拜金主义思想。 B. 这篇小说通过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 19 世纪俄国 社会的现实图景。 C. 如果“我”不出现,纳塞奇金还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格利沙的未婚妻也不会离他 而去。 D. 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金钱常常左右着人们的感情亲疏,扭曲着人性。 8. 看到纳塞奇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心为什么会“缩紧”? 9. 格利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因为“我”知道斯科平银行已经倒闭,纳塞奇金已经破产,而纳塞奇金 和格利沙及格利沙的未婚妻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我”担心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们之后,纳塞 奇金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格利沙及其未婚妻对纳塞奇金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 9. 格利沙是一个为人庸俗、心灵丑陋、虚伪做作、冷酷无情、只认金钱不认亲人的拜金主义 者。在纳塞奇金没有破产前,格利沙认纳塞奇金为舅舅,对纳塞奇金十分关心,并逢人便讲 如何喜欢纳塞奇金;但在纳塞奇金破产后,格利沙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还说纳塞奇金不 是他的亲戚,并骂纳塞奇金是“老魔鬼”“傻瓜”。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C 项,“我”出现与否都不会改变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纳塞奇金的破产,因而,纳塞 - 10 - 奇金和格利沙的悲剧结局是无法改变的。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 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 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 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点词语。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 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 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 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 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为人庸俗、心灵丑陋、虚伪做作、冷酷无情、只认金钱不认亲人”的角度概括性格 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微,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 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年十六,州举秀才..、衡阳王义季右军参军,并不就。起家司徒祭酒,转 主簿、始兴王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始兴王友。父忧..去官,服阕,除南平王铄 右军咨议参军。微素无宦情,称疾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又拟南琅邪、义兴太守,并固辞。 时兄远免官历年,微叹曰:“我兄无事而屏废,我何得而叼忝瑜分?”文帝即以远为光禄勋。 微为文妤古,言颇抑扬。袁淑见之,谓为诉屈。吏部尚书江湛举微为吏部郎,微确乎不拔。 时论者或云微之见举,庐江何偃亦参其议。偃虑为微所咎,与之书自陈。微报书深言尘外之 适。其从弟..僧绰宣文帝旨使就职,因留之宿。微妙解天文,知当有大故,独与僧绰仰视,谓 曰:“此上不欺人,非智者其孰能免之?”遂辞不就。寻有元凶之变。微常住门屋一间,如此 者十余年。太祖以其善筮,赐以名蓍。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唯当坐处独净。弟僧谦亦 有才誉,为太子舍人,遇疾,微躬自处疗,而僧谦服药失度,遂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 疗,哀痛僧谦不能已,以书告灵。元嘉三十年,卒,时年三十九。僧谦卒后四旬而微终。遗 - 11 - 令薄葬,不设轜旐鼓挽之属,施五尺床为灵,二宿便毁。以尝所弹琴置床上,何长史来,以 琴与之。何长史者,偃也。无子,家人遵之。所著文集传于世。世祖即位,诏曰:“微栖志贞 深,文行惇洽,生自华宗,身安隐素,足以贲兹丘园,惇是薄俗。不幸蚤世,朕甚悼之。可 追赠秘书监。”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 /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B.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 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C.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 /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D.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 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弟子,在中古时期可指弟之子,是当时常用的宗亲称谓词之一;另有学生、徒弟之意。 B.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曾为学校生员专称。 C. 父忧,是“丁父忧”的省写,丁优人王微在父亲去世后如无郡县征召就要停职守制。 D. 从弟,古人称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年长于己的称为从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微历任数职,最终因兄退隐。他始任司徒祭酒,转任主簿、始兴王刘浚后军功曹记室参 军、太子中舍人,后因哥哥无辜被废黜而萌生归隐的想法。 B. 王微内心笃定,不为官位所动。吏部尚书江湛举荐他为吏部郎,文帝派他的堂弟王僧绰宣 读诏书让他正式到任,他借助天象审察形势,婉转谢绝了 C. 王微生活简朴,因善筮而受赏。他住在只有一个单间的房子里,像这样过了十几年;太祖 因为他善于用龟甲、筮草等来预测世事,就赐给了他有名的蓍草。 D. 王微英年早逝,死后尽享哀荣。他去世时只有三十九岁;世祖即位后,表达了对他为文为 人的褒奖之情、对他不幸早逝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并追赠他为秘书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素无宦情,称疾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又拟南琅邪、义兴太守,并固辞。 - 12 - (2)偃虑为微所咎,与之书自陈。微报书深言尘外之适。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王微一向没有做官的欲望,称病不去就职。朝廷仍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又打算任命 他为南琅邪、义兴太守,他都坚决谢绝了。 (2)何偃担心被王微责备,就写信给王微表白自己。王微因此给何偃写了一封回信,深切坦 率地说明了自己适合官场之外的生活。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王微,) 字景玄,是琅邪施沂人,太保王弘的侄子。王微的父亲叫王孺,是光禄大夫。王微小时候喜 爱学习,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会书法、绘画,还懂音乐、医术、阴阳术数。句中,“太 保弘弟子也”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句子,其中“弟子”是中心词,“太保弘”是定语,所以此 句不能断开,故排除 A、C 两项;“微少好学无不通览”中主语是“微”,“好”“览”两个 动词用来介绍“微”的特点,所以应从两个特点中间断开,故排除 D。B 项断句正确。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 项,“如无郡县征召就要停职守制”解说错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 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强行征召叫做“夺 情”。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 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 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 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A 项,“后因哥哥无辜被废黜而萌生归隐的 想法”分析错误,文中王微“归隐”是因为“素无宦情”,哥哥之事,只是他不想做官的借 口。故选 A。 - 13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 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和句式 有:(1)“素”,平时;“宦情”,做官的欲望;“不就”,不去就职;“拟”,打算任命。 (2)“偃虑为微所咎”是被动句式、“自陈”是宾语前置句式、“尘外之适”是宾语前置句 式。 【点睛】参考译文: 王微,字景玄,是琅邪施沂人,太保王弘的侄子。王微的父亲叫王孺,是光禄大夫。王 微小时候喜爱学习,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会书法、绘画,还懂音乐、医术、阴阳术数。 王微十六岁时,州里举荐他为秀才、衡阳王刘义季的右军参军,他都未去就任。王微始任司 徒祭酒,转任主簿、始兴王刘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他是始兴王的朋友。王微 因父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期满后,任南平王刘铄的右军咨议参军。王微一向没有做官的欲 望,称病不去就职。朝廷仍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又打算任命他为南琅邪、义兴太守,他都坚 决谢绝了。当时,王微的哥哥王远被免去官职已经过去多年,王微感叹说:“我的哥哥没有 过错却被斥退废融,我又怎能接受超过自己才德的职位呢?”文帝就让王远做了光禄勋。王 微写文章很有古风,叙述抑扬起伏。袁淑看了王微的文章后,认为王微的文章是在诉说委屈。 吏部尚书江湛举荐王微为吏部郎,王微确实不容易被说动(出来做官)。当时有人说王微被举 荐,庐江何偃也参加了议论。何偃担心被王微责备,就写信给王微表白自己。王微因此给何 偃写了一封回信,深切坦率地说明了自己适合官场之外的生活。王微的堂弟王僧绰宣读文帝 的诏书让他正式到任,王微于是留下王僧绰过夜。王微精通天文,预知接下来会发生大的变 故,他独自和王僧绰仰头观察天象,对王僧绰说:“天象不欺骗人,如果不是有智谋的人(智 慧过人)谁能免遭此祸?”王微于是辞绝不去上任。不久就发生了元凶之变。王微常住在只 有一个单间的房子里,像这样过了十几年。太祖因为他善于卜筮,赐给他有名的蓍草。他整 天端正地坐着,坐卧用具都覆盖了一层尘土,只有他端坐的地方洁净。王微的弟弟王僧谦也 有才名,任太子舍人,患了病,王微亲自为他诊治,可是王僧谦因服药过量而死亡。王微因 此非常内疚痛苦,发誓生病不再自己治疗,无法抑制自己对弟弟王僧谦的哀痛,于是写信告 慰于王僧谦的灵前。元嘉三十年王微去世,时年三十九岁。王僧谦死后四十天王微就死了。 他临终前要家人将他薄葬,不设丧车、灵旗、鼓乐挽灵之类的东西,放一张五尺床作为灵台, 两天就撤去。嘱托(家人)将他曾经弹过的琴放在灵台上,何长史来的话,将琴赠给他。何 - 14 - 长史就是何偃。王微没有儿子,家人遵从了他的话。王微有文集流传于世。世祖即位以后, 下诏说:“王微志向忠贞深厚,文章敦厚和美,出身贵族,安身隐居不求华丽,足以美饰隐 逸,劝勉浅薄的风俗。不幸早逝,朕很是怀念他。可以追赠他为秘书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 暗相呼应。 B. 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宇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 也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 C. 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会暂时流露出喜悦之色,而一个“横”字却又传神地勾勒出诗 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请。 D. 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看到眼前的“归船”“白鸥”,想到人生羁绊、为官艰辛,真心希望 自己早日脱离官场,回到家乡。 15.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答案】14. D 15. ①本联抓住典型景物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 澄澈,夜月清明;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情景交融, 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也是作者胸襟怀抱的写照。 【解析】 【14 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 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 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 项,“以 景结情”不当,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且“归船”“白鸥”是想象之景。故选 D。 - 15 - 【15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 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 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意思 是,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 远处流去。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选取了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这 些富有秋天典型气息的景物。写景之中寄寓着诗人情感,这空明阔大的意境能传达出诗人对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官场的厌倦之意。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 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 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1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湖面非常广阔,景色优 美,似仙境一般。 (2)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 古传诵。 (3)古人写文章常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阿房宫赋》中就以“ _________,_______” 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王安石化用杜牧的“台城 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结尾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告诫北宋 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答案】 (1). 玉鉴琼田三万顷 (2). 着我扁舟一叶 (3). 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 叹门外 楼头 (8). 悲恨相续 (9). 苟以天下之大 (10).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 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 16 -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鉴、琼、顷、扁、 坼、续、苟、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显得____________。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定之规,没 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决定常常会在压力下____________。他们通常活 力不足而显得疲惫困倦,叫苦连天更是家常便饭。自卑的人,难以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说 “不”。说“不”这个能力,说难很难,有的人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一生,就是不独 立自主的一生,选择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____________,行为被____________的人所控制, 时间被莫名其妙的事所分割,连感情也是禁锢混乱的。( );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 人意志的复印机。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 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别人,就 是表现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状态,远在生理的生命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经被扼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苍白化 更改 束缚 七嘴八舌 B. 懦弱化 改变 左右 乱七八糟 C. 苍白化 更改 左右 七嘴八舌 D. 懦弱化 改变 束缚 乱七八糟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样的人,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 现 B. 到了临死的那一天,这样的人,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 场 C. 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 现 D.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 场 - 17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 责批判我们的生命。 B. 他们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 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 C.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 责评判我们的生命。 D.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 责评判我们的生命。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一般词语和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 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 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苍 白化:缺乏活力和生机。懦弱化:软弱无能;柔弱。第一空根据语境,是说自卑的人为自己 辩解时缺乏说服力,不是说自卑的人软弱无能。因此,第一空应选“苍白化”。更改、改变, 都有“改变”的意思,但“更改”书面色彩更浓,故,第二空应选“更改”。束缚:约束限 制。左右:支配;操纵。第三空,是说有的人被潮流操控,不是说被潮流限制。所以,第三 空应选“左右”。第四空,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 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乱七八糟,不能用于“人”,故选七嘴八舌。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内容“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 机”可知,要填的句子后半句应该是“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排除选项 AC,文段前文讲的都是“自卑的人”,此处是对“这样的人”的总结,所以“这样的人”应 该在前面,承接上文,排除选项 B。故选 D。 【19 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 项,“批判”与“生命”搭配不当。 B 项,前后两个分句逻辑不当。顺序倒过来即可。 D 项,“肯定和承认”,语序不当,应为“承认和肯定” 故选 C。 20.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改成一个长单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他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 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 【答案】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为古代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中国乃至世 界进程的受到人们崇敬的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确定句子主干,然后把 其余短句转化为短语,分别修饰主干成分。把短句转化为修饰性短语时,要安排好各个修饰 成分的层次顺序,使其修饰恰当,合情合理。 本段的主干句为“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其 它两个短句都是以“他”为主语,将短句分别转化成修饰性短语“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 的”“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注意“杰出人物”与主干中的“伟大的政治家,卓 越的领袖”语义上有重叠,故删去“杰出的人物”。然后按照逻辑顺序调整组合修饰成分的 层次顺序“为古代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由此整理排序写出答 案。注意不能遗漏信息。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60 个字。 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杂音”时有出现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没有五千 年,而只有 3500 年左右。如良渚水坝、良诸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 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 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圣地。申遗成功意味着良诸遗址所 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 的独特魅力和自信. - 19 - 【答案】关键倍息:①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②良渚遗址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 ③申遗成功表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 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 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本题,材料共三句 话,每一句话抓住关键信息,“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没有五千年,而只有 3500 年左右”“如良渚水坝、良诸城墙……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申遗成功意味着良诸遗址 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根据字数限制, 每一点压缩成短句子,比如第一条压缩为“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 【点睛】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 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 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 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 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 年,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者——马云办理了离职手续。马云曾凭借个人 的敏锐嗅觉发现互联网发展商机,并依靠个人魅力带领企业冲过惊涛骇浪,“阿里巴巴”也 因此成为互联网界发展最快的企业。互联网业界早期这样凭一己之力走得“快”的企业有很 多。但是马云在任何场合都没有说是自己的力量创造了“阿里巴巴”,他总是在称赞自己的创 业团队。今天这个全面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在本质上又拒绝孤军奋战。“阿里巴巴”本身也并 非马云一个人创造的,是从一个十八人的团队开始的,如今变成有数万人的大公司,在互联 网界走着更长远的路。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我们该怎样处理“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的 关系?综合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个人与团队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无论小到一个人,还是大到一 - 20 - 个国家,团队合作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素质,它能够把一个个孤立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为了 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地将团队的力量最大化,以获得大的利益。古往今来,靠团队合 作而一举成功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值得我们去借鉴。 如果没有团队合作,一群弱小的蚂蚁不可能在成群结队而纪律严明的组织下变成一支横 扫南美热带雨林而所向无敌的大型“蚁”军;如果没有团队合作,欧洲各国便不可能在联合 之后在国际舞台上与强大的美国一争高下,成为强大的欧盟;如果没有团队合作,日本的企 业也不可能在达成企业联盟以后齐心协力地瓜分世界各行各业的市场,日本的企业也不可能 成为世界上运营能力与年度利润最强、最高的企业。这就是团队合作的优势与力量,无论在 人类社会还是在大自然中,它都在竞争中显示出了自己异乎寻常的效率与强大。 然而,我们当中的有些朋友也许会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张扬自我,展现个人才华与 能力的时代,团队合作会不会就此埋没了个人的才华与创意呢?” 不错,个人才华与个性的充分展示与体现的确是当今民主社会所追求和认可的。正是因 为注重了个人能力的体现与发挥,我们社会的精英阶层才有了充分展示自我与才华的空间, 造就了社会的一大批成功人士;正是因为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与利益,西方民主社会才会 有今天百家争鸣的文化体现与强大的实力。美国也正是因为具有突出的“个人英雄主义”的 民族性格特质,才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使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显 其能,成就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居于霸主地位的美国。 因此,团队合作与个性张扬并不矛盾。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人云亦云;张扬个性也并不 代表没有合作。我想:真正发挥团队合作与个性张扬的各自优势并真正调和它们之间关系的 应当是一套完整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我们既可以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能力,又可以成为一个 牢不可破的团队,我想,制定这样的一套健全的体制才是我们真正的智慧选择;也是我们个 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通往成功彼岸的必由之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 先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 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根据材料立意即可。 【审题】从材料来看,集中反映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马云曾经凭借个人的能力带领企业快 速发展,一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想要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 从写作要求来看,要求中已经明确考生要阐述自己对“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的关系的 感悟和思考,“综合理解材料”也要求全面思考,因此考生要用二元思辨的思维来审题立意, - 21 - 不能只着眼于“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中的单独一个立意。 【立意】1.个人努力仍离不开团队合作。 2.团队合作也不能忽视个人努力。 3.团队合作与个人努力应协调一致。 4.个人努力成就团队,团队进步促进个人发展。 【素材】1.著名网红李子柒自成名起便陷入了诸多争议中,如其背后有无团队,视频是否摆 拍,李子柒旗舰店所售商品是否价格虚高等都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其实,这有什么好争辩的 呢?李子柒个人的努力与优秀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有团队管理,也只是精益求精,是进步的 象征,只要她拍出的视频仍旧精美,是个人的力量还是团队的力量,其实并不重要。或者说, 正是因为个人努力加上团队合作,才能呈现出更美的视频内容。 2. 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不算什么,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一棵傲 然挺立的青松,不算什么,一枝独秀不算英雄,万木成林才是遮挡风沙的坚固长城。无论在 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需要合作。懂得合作,我们才会成功。 3.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恢宏壮大令全世界为之震撼,他的主创者也因此获得 了 2008 年感动中国这一殊荣,然而缔造这惊世华彩的不仅仅是张艺谋导演,更是整个奥运导 演团队,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一同诠释了团队精神的伟大。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使 中国成为寥寥可数的可以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杨利伟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团结合作,成 功的背后覆盖着多少不懈的努力。可见,团队合作是不可少的,而团队之所以为团队,靠的 是团队中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4.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 30 年时间精密观察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精确可靠的资料,但不 善于理论思维和科学整理未能有重大发现。临终前第谷将资料交给开普勒,并告诫他按这些 资料编制星表。第谷的精确观察和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终于引出行星三大定律的发现, 揭开天体运动的秘密。没有第谷的观测和开普勒的理论思维,这个合作不能成功;而没有合 作,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发现呢。 【结构】文章以团队合作为中心论点,论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反驳了“团队合作埋没 个人”的观点,提出个人才华与团队合作并不矛盾,应该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成功的观点。 层次分明,论述合理。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 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 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 - 22 - 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 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 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 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 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 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