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13课 说不尽的狗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13课 说不尽的狗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

第13课 说不尽的狗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思路,品味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2.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亵渎(  )       ②解剖(  )‎ ‎③惴惴(  ) ④脸颊(  )‎ ‎⑤嗜痂(  ) ⑥爱洁成癖(  )‎ 答案 ①xiè ②pōu ③zhuì ④jiá ⑤jiā ⑥pǐ ‎(2)多音字 ‎①圈 ②颈 ‎③横 ④畜 答案 ①juàn/quān ②jǐnɡ/ɡěnɡ ③hénɡ/hènɡ ④chù/xù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17‎ 答案 (1)渎职/救赎 (2)嗔怪/瞋目 (3)诅咒/狙击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亵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嗜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慈眉善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獐头鼠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雷轰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狡兔死,走狗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民请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轻慢,不敬。(2)嗜痂之癖。用以形容人的乖僻嗜好。(3)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4)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神情狡猾。(5)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6)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煮来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大力的人杀掉。(7)表示替老百姓申诉痛苦。‎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循声望去,看到墙角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正冲我微笑。(  )‎ ‎(2)他很爱开玩笑,而且开玩笑时还喜欢做出獐头鼠目的表情。(  )‎ ‎(3)下雨打雷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避免五雷轰顶。(  )‎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 答案 (1)√ (2)×。“獐头鼠目”不能用来形容表情 (3)×。“五雷轰顶”比喻人遭受打击 (4)√‎ ‎2.辨词填空 以至·以致 以至:连词,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①经过几年的拼搏,他读完本科、硕士________博士。‎ ‎②他的腿受了重伤,________几个月不能起床。‎ 答案 ①以至 ②以致 三、名言警句 与“狗”相关的名句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7‎ 一、作者简介 孙绍振,生于1936年,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和演讲家。长于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 代表作有《美女危险论》、《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等。‎ 二、背景展示 ‎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幽默散文”的创作。他的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世界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和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说不尽的狗》就是这样的一篇幽默散文。‎ 课堂导语 常言道:“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然而,在狗身上体现出的极好的品质,有时却难以在我们人类的身上找到。此外,人对待狗的态度也不尽是赞美,也有“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眼看人”等蔑视的词语。纵观中西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人们对狗的不同认知,也是各有情趣,妙趣无尽。‎ 下面是《说不尽的狗》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根据提示把相应的内容补写完整。‎ 答案 ①翻译文学、比较文化难 ②在西方的遭遇和感悟 ③分析“狗”的文化背景差异 ④再一次强调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 ‎1.文章题目是说“狗”,但文章所论述的问题却并不是“狗”,为什么?‎ 17‎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是作者作的关于比较文学的报告,作者深感做比较文学之不易,便以“狗”一词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来佐证。因此,此文题目是说“狗”,而文章论述的实际上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之难。‎ 概括主旨 作者在文中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概括文章的主旨,常常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3)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如:“作者为什么用‘××’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通读全文,概括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狗的不同看法,并思考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1)西方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分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方人对狗非常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2)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所以作者认为是“说不尽的”。)‎ ‎(3)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 ‎3.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答案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4.说理性的文章,往往是义正词严,给人拘谨、压抑之感,本文采用了幽默风趣及调侃(戏弄或嘲笑)的语言形式,诠释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让人更易接受,兴味盎然。请结合下列句子,说说语句包含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1)退一万步说,这不算性骚扰,白牡丹是和他自由而公开地恋爱,那对狗也不公平,马咬吕洞宾,蛇咬吕洞宾,狼咬吕洞宾,不也是妨碍自由恋爱,难道就应该发给诺贝尔奖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狗咬的原因,为狗受到指责而鸣不平。‎ ‎(2)由此我也体会到一点自己骂自己骂得有点如痴如醉,如同白痴,才有人伦之乐,一旦清醒了因果律明确了,就只能像《水浒传》英雄初吃蒙汗药那样:“心中暗暗叫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象地阐述了由于不能深究而错把狗当作口头语以示宠爱的后果。‎ ‎(3)于是我决定,还是活着,不过把风度要弄得比较悲壮一点,既不能装痞子,也不能像某些一捞几十万金的歌星那样玩深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明自己为比较文学而采取的态度:要了解其历史文化的背景,也要考虑现实的需要。‎ 如今在中国民间自发产生了一些爱狗人士,他们把狗当成朋友,同时也不允许别人杀狗吃狗肉。这些爱狗人士曾多次在路上拦截饭店运狗的汽车,强迫司机将狗放生。他们还曾经抵制过某地举办的狗肉节。对于这些人的做法,有人表示赞成,也有人表示反对,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我赞成爱狗人士的做法。狗对主人最为忠诚,可以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对待朋友,我们不能无情无义。另外,在西方发达国家,爱狗已成为一种共识,吃狗肉被看作是一种野蛮的行为。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应与世界接轨,不能再让虐待狗、吃狗肉这样的行为出现了。‎ ‎(观点二)我不赞成爱狗人士的做法。狗对主人忠诚是不错的,但是不是凡是对人忠诚的动物人类都不能食用它们的肉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爱羊人士也可以因为羊对人温顺而禁止别人吃羊肉。狗肉你自己可以不吃,但你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标准强加到别人身上,别人吃狗肉也是他们的自由。毕竟中西方文化不同,我们大可不必生搬硬套,将西方人的观点强加到中国人身上。‎ 17‎ 结构严谨 ‎《说不尽的狗》一文视野开阔,看似随意任性、不假思索,实际上文章上下连贯,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写作中的结构严谨,是指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作文的内容与层次。具体包括结构要素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彼此呼应,前后照应,衔接自然,章法合理,中心内容突出,各部分之间相对均衡。‎ 技巧点拨 写作若想克服结构混乱的毛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集中笔力,紧扣中心。不能撇开中心,横生枝节。不能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在内容上,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线索分散,笔力游离。‎ ‎(2)通盘考虑,整体运作。不能恣意妄为,逻辑混乱。写作前要通盘考虑,不可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算哪,不尊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使思路缺乏条理性。‎ ‎(3)层次清晰,分段适当。不能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4)过渡得当,重视照应。在内容转换过程中会用适当的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在前面要有铺垫。注意首尾照应,注意点题。‎ 迁移运用 下面是一篇作文的节选,在结构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予以改正。‎ 敢于品尝生活的辣味,也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姿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屈原宁愿自沉汨罗江也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烈,他们正是品尝了“辣”的味道,才被后人铭记于心的。辣是很多人极其喜欢却又不敢尝试的味道。它刺激,酣畅,浓烈。‎ 我想起了电影《活着》,不知人们怎样理解它的主题。也许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活着就是回忆过去、品味现在和期待未来。活着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我们敢于正视,敢于品尝,勇于面对,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无论怎样活着,不能只为着自己。尽管我们为此可能要品尝许多痛苦,但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字,我们理应活得更有滋味,也更有意义。(高考作文《活着的滋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提示 第1段中最后两句属于观点性的语句,不能放在结尾,要放在开头,和“敢于品尝生活的辣味……”衔接起来,从道理上论证“敢于品尝辣味”的意义。另外文天祥和屈原的事例也要互换位置。第2段中先列举事例论述显得突兀,缺乏与上一段之间的照应,可以把本段的后半部分前移,先表明观点“只要我们敢于正视,敢于品尝,勇于面对,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再结合《活着》论证。最后收束全文,形成“总分总”的布局格式,更有论辩力。‎ 答案 (示例)辣是很多人极其喜欢却又不敢尝试的味道。它刺激,酣畅,浓烈。敢于品尝生活的辣味,也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姿态。屈原宁愿自沉汨罗江也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烈,他们正是品尝了“辣”的味道,才被后人铭记于心的。‎ 活着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我们敢于正视,敢于品尝,勇于面对,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我想起了电影《活着》,不知人们怎样理解它的主题。也许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活着就是回忆过去、品味现在和期待未来。‎ 无论怎样活着,不能只为着自己。尽管我们为此可能要品尝许多痛苦,但是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字,我们理应活得更有滋味,也更有意义。‎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活用成语 文本引用了许多和狗相关的熟语,例如“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狗尾续貂”、“狗眼看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狡兔死,走狗烹”等,这些熟语都可以活用到作文中。‎ 运用示例 当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出现以后,往往会继续拍续集来延长影视的影响力,来达到持续吸金的效果。作品出了续集以后口碑反而直线下降,为何精彩过后的不是经典,而是一堆堆的文化垃圾?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着第一部成功作品所带来的荣誉和金钱,编剧们迷失了方向,于是粗制滥造出一部部风格类似的作品,甚至是苦思冥想出来的续集,拼命往家里扒拉人民币,全然不顾这是狗尾续貂。‎ 二、课外素材 出口转内销的孔子名言 美国电影《偷天陷阱》是一部犯罪动作片。这部电影中的两位主角来到马来西亚吉隆坡银行,要进入金库大门时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密码输入装置:汉字键盘。女主角说密码是孔夫子的话:“别用大炮打蚊子。”然后,用手依次输入了这几个汉字,于是,金库大门就顺利打开了。‎ 17‎ 看到这里,有些观众就有了疑问:“别用大炮打蚊子”是孔子的话吗?怎么看着不像啊?孔子时代也没有大炮啊?其实,这真是孔子的话,不过不是原话。孔子原话跟大炮和蚊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句文言文:“割鸡焉用牛刀。”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牛刀之说吧,所以这句话就被翻译成了让外国人能够听得懂的“别用大炮打蚊子”,而电影编导对中国文化并不熟悉,或者说对孔子的原话毫不了解,就机械地将其由英语反译回了汉语,这句出口转内销的孔子名言就变成了电影中的样子。‎ 选材感言 难怪孙绍振教授把翻译看成最难的事之一,要把一种语言的意思原汁原味地翻译成另外一种文字,也许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怪许多西方人会觉得《红楼梦》枯燥冗长,读不下去。翻译工作者只有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并且熟悉和掌握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才不至于出现有翻译人员将医院锦旗上的“华佗再见”译成“Goodbye Huatuo”这样的笑话。‎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运。‎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步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经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里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狗咬了你你还去咬狗吗?‎ 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沾到啥便宜?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记恨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股脑儿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了。‎ 17‎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日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门,赶走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需要时,两家狗主人自会商量好了,公母牵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监督着。事情完了就完了。万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妒忌。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中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了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一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读后启悟 本文是刘亮程散文的独特之作。全文不仅生动描述了狗的生存际遇,更使狗性和人性、狗的一生与人的一生相互映衬,令人回味无穷。在他笔下,人畜共居,并无主客体之分,共同构成一个村庄,一个世界,突显出人与物相契相交的生命意识。作者明明是在写狗,却让人觉得他是在写百态人生。用狗暗讽人,用狗的命运讥诮人的命运,用狗的一生譬喻人的一生,多么绝妙的文字,多么深刻的隐喻啊!至少,在流传着“狗肉上不了席面”俗语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狗的一生和人的一生有着极为微妙的相似之处。‎ ‎《论语》经典章节赏析之十三——子路篇 ‎《子路》包括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1.[名句]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7‎ ‎[译文]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与人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 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2.[名句]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赏析]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此章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3.[名句]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 ‎[赏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长着一双慈眉善目的眼睛,一看就是一个脾气超好的人。‎ ‎②院子里一大群人,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有的衣衫褴褛,有的仪表端庄,有的獐头鼠目。‎ ‎③听到这个噩耗,她顿时感觉五雷轰顶,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 ‎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为民请命的清官,如海瑞、包拯等。‎ ‎⑤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幸灾乐祸,做些兔死狗烹的事。‎ ‎⑥这名歌手因吸毒被羁押后,电视台取消了他代言的广告的播放,也有朋友声明与他脱离关系。一时间,兔死狐悲,他陷入了困境。‎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答案 B 17‎ 解析 ①“慈眉善目”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不能用来修饰“眼睛”。⑤“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大力的人杀掉。此处不合语境。⑥“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灭亡而感到悲伤。此处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拉布拉多犬是一种温和的、活泼的中大型犬,它嗅觉灵敏,没有攻击性而且智商较高,适合做猎犬、工作犬、导盲犬和缉毒犬。‎ B.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重要工作,就是给国外的众多汉语学习者提供更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搭建更广阔的汉语学习平台。‎ C.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锺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 D.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支持和拥护。‎ 答案 B 解析 A项不合逻辑。“工作犬”包括“猎犬”、“导盲犬”和“缉毒犬”,不能并列。C项主客倒置。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D项表意不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在被禁止之列。‎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搏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③⑥照应前文“忠义、勇敢”,⑤②照应前文“聪明”;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④中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③⑥⑤②的内容;①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7‎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腹有诗书”是基础 ②先有文化 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 解析 语段论述的是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传承与理论基础的具体关系。第①处根据后面“‘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可知,这里要说明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填写“‘腹有诗书’是基础”一类的语句;第②处根据后面“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表明形成文化的先后次序,这里可以补写“先有文化”,突出文化的重要性和其核心内涵;第③处根据“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这里是强调文化对理论的影响,可以填写“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一类的语句。‎ ‎5.请仿照示例,为“狗和猪”写一段话。‎ 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智慧和勤奋相结合,是祖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狗和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反过来,一个人如果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会失去原则。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歌德曾作著名散文《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竟然引发我的灵感作《说不尽的狗》,事非亵渎,实出无奈。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我实在心有惴惴,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合彩,翻译最难。难不难在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比如说,英语中的dog粗看觉得很好翻:狗也。但是在英语中,狗是人类的朋友,骂人的意思是很少用的,“dog like”并不像汉语“狗一样的”难听,倒是有忠实于主人的意思。一九九O年,我在西德,看到有报道说他们前一年全国增加两万人口,就认为是一伟大成就,乃大肆庆祝。原因是他们那里的人口老有负增长的纪录。我和一个德国教授探讨,他讲了一大车子话,怪新一代的德国青壮年缺乏家庭责任感,根本懒得生孩子操劳。我反驳说,他们看来还是有责任感的。‎ 17‎ 我看到许多家庭都养着一条以上的狗,每天早上把狗屎盆和铺在上面的小石粒一起倒掉,晚上又带着狗去河边遛。他们还挖空心思为狗选择贵族化的名校,训练它们做各种乖巧动作,并且还有考试成绩。我的房东西蒙夫妇的狗菲力克斯带着颈圈皮带的考试成绩是二分(最高是一分),不带皮带的也是二分,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贵族狗校文凭一张,不过封面上的照片不是狗的,而是西蒙先生的。西蒙太太很为菲力克斯的文凭而骄傲,把它和自己的结婚证书一起放在一只镶满珍珠的古董盒子中。我大为惊异,突然想起一个波恩大学法律系的中国女留学生告诉我的一句话:德国人养的狗比他们养的孩子还多。我脱口而出以后,深深为自己失言而脸红。然而西蒙太太不但没有怪嗔之情,反而颇为自豪地说,这就是德国人比美国人可爱的地方。后来我到了美国,也是到处是狗。我颇有雄心地想探究一下美国人养的狗是不是比他们的孩子更多,但查不到统计数字。雄心失落之后,跟着而来的是恶心,因为美国的狗更骄宠。你一进门,它就撞过来,对你显示那西方美人的热情,把柔软的然而脏得发黑的前爪伸给你握,完全是一派古典浪漫主义的诗人风范。有时还不以用冰凉的鼻子摩擦你的脸颊为满足,还要像契诃夫在《文学教师》中所写的一只狗那样,在你吃饭的时候把头搁在你的膝盖上,并且把它的馋涎毫无节制地留在你特为做客而买的名牌西服裤上。最令人恼火的是你不能粗暴地一脚把它踢开。因为早有中国同事告诫过你做客讨好女主人最好的办法是夸奖她家的狗比她家的孩子更聪明。好容易把饭吃完了,摆脱了狗的浪漫友情逃到沙发上喝咖啡,庆幸狗对我的热情大概已经表现过分,也许为了对女主人一碗水端平,乃去“猴”在女主人的大腿之上,女主人也乘势将它如婴儿、如情人搂在怀中,做包括亲吻在内的爱抚。我此时一身轻松,狗唾沫也好,狗腥味也好,反正是远观他人嗜痂,陡增自身爱洁之优越感。同时我又不无虚伪地称赞她家的狗很“热情”。没想到我小小的虚伪导致更大的虚伪。回家以后隐隐感觉自己身上有种可疑的狗腥气,虽把留有狗唾沫的裤子换了,仍然无效。仔细钻研之后,才发觉原来那天去做客时,我不幸穿的是毛衣,竟把朋友家沙发上许多狗毛沾带了回来。花了几个小时才把毛衣上的狗毛肃清。‎ 由于我虚伪地称赞了朋友的狗,此家美国朋友,便真诚地来邀请我再去做客。我出于礼貌把先生太太让上我的沙发后,就感到恐怖,为怕他们把狗毛留在沙发上,但又不得不作出虚伪的心花怒放的表情欣然应允,然后绞尽脑汁到临去前两天声称感冒。然而美国朋友说,可以开车来接我。我急中生智,即兴胡编说我侄儿的未婚妻与一新自印度来的女人同室,印度发生可怕鼠疫,得赶紧帮她去检查消毒。自此以后看见那美国朋友就更虚伪地微笑,不过比较费劲就是了。‎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作者作报告,作者心里惴惴不安,因为他认为翻译是世界上第二难的事。‎ B.美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大部分人都爱养狗,而且这些狗很受主人的宠爱,与主人的关系相当融洽。‎ C.第一段中,作者插入了西德举国庆祝1989年增加两万人口的事,这并没有游离于文章的话题之外。‎ 17‎ D.文章看似主要是写狗,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狗来表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以此来表明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 答案 A 解析 原文“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合彩,翻译最难”是一种幽默的表达,并不意味着翻译是世界上第二难的事。‎ ‎7.作者针对德国教授的观点反驳说“他们看来还是有责任感的”,这种“责任感”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们“懒得生孩子操劳”,说明他们内心恪守“生孩子就得好好抚养”这个人生道德的底线,这比只生孩子不尽心抚养的某些中国人的确有责任感。②他们不仅细心照顾狗的生活起居,而且还努力训练它们各种技能,他们对狗友好、尽心。‎ ‎8.作者在文中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做客德国、美国朋友家中的狗与人的具体情形,作者的这些描述,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在文中不厌其烦地描述这些,是为了反映东西方在翻译文化上的差异及其审美心理的不同,西方人把狗当成朋友,与东方人对狗贬低、蔑视的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翻译文学与比较文化难做的观点。‎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鲁(节选)‎ 宗 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17‎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速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汽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的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17‎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到唐家后,鲁鲁受到了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答案 A 解析 B项由原文“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可知,鲁鲁选择回到范家,主要是因为想起了姐姐抚摸他的手,想起了范家人对他的爱,而不是因为“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C项由原文“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可知,鲁鲁在唐家不吃饭是因为思念生病的姐姐,而不是因为“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D项犹太老人去世,范家人回北平,并不是无情、故意抛弃鲁鲁的;两次哀号是鲁鲁对前主人的思念,表现了鲁鲁的重情。‎ ‎10.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第二次写瀑布,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现了鲁鲁对前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剧氛围。‎ ‎11.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物的悲鸣:小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 ‎②人性的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忠诚,人与动物也应平等、热诚相待。‎ ‎③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真挚和热诚。‎ 概括记叙类文章主旨的方法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与文章的主旨有关。‎ ‎(3)从写作背景入手。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17‎ ‎(4)从文章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入手。文章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往往蕴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情感。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主旨时,对文中那些抒情类、议论类的句子要特别留意,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 ‎(5)从刻画的人物形象入手。人物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也是解读文章主旨的一条通道。‎ ‎(6)从文章的写作材料入手。作者选取写作材料,是围绕主旨进行的。分析文章中的材料,常常能捕捉到隐藏在材料背后的主旨。‎ ‎(7)从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来把握文章主旨。比如对“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手法稍作分析,主旨就会凸现出来。‎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