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溪县高级中学十二月考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 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正常状态下,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重大或 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 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 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 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 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是留下创伤。越是人格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 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 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 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 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 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 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 要对被感染 SARS 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 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 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 局限性。 (摘编自杨蕴萍《由 SARS 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中国全科医学》2003 年第 7 期)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日前,记者采访了刚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一书编委会主任、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问题,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总体来看,作为一种压力事件,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 个方面。比如大家这两天会特别关注疫情相关信息,信息不够明确时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注意力 难以集中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担忧、责备,甚至是抑都和愤怒;从 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节奏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应当注意的是,这几个方面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节奏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 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比如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于重度 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 较微弱,并未达到临床标准,在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下面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 关注自己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等;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 易激怒等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回避社交、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 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 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 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 支持,通过家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 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 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 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 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电话、 网络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 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 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 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传播, 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 结合残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 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 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11 日) 1.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 应性反应。 B.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 性。 C.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 疏导必不可少。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 类分级服务。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 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要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 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 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 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3.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B.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 C.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 App 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D.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 4.材料二和材料三虽然都摘自《光明日报》,并且都围绕“心理防疫”来谈,但是在行文思路和表述重点上 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 分)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 公众的恐慌心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 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 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 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我们在这里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 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 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 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 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 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 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 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 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 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 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 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 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 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 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 就是一个洞,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 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 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 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 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 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 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 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 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 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 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 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从 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11 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思想情感。 B.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 兴致浓厚。 C 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路,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 感到欣喜。 2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 明。 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贵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 点。 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⑨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自然 衔接。 D.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 界,让人如临其境。 8.本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生动,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手法?请赏析。(4 分) 9.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陈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 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 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敝。又上除蚕室刑; 解威吏三世禁锢;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故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 始亲朝事。忠以为临政之初,宜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其秉权任。帝又爱 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 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元初三年有 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阕..还职。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 月,皆勿徭,令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忠以久次,转为仆射。时帝数遗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 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书奏不省。 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国旧体,上疏谏。忠意常在褒崇大臣, 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 纠正中官外成宾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今,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 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 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 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 十三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请谳,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 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他担任廷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司徒刘恺举荐他,建 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提出废除残忍的宫刑、 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百 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疏劝谏;因为他的提议,九卿患 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忠内怀惧懑而未载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4 分) (2)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4 分) 14.陈忠对元初三年皇帝关于大臣丧礼的诏书提出了怎样的补充意见?请简要说明,不超过 40 字。(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送常侍御却使①西蕃② 韦应物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街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③识遗民④。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⑤沙塞往来频。 【注】①却使:回使,报使。指西蕃遣使来唐,唐复遣使回访西蕃。②西蕃:吐蕃,在今西藏一带,故称 “西蕃。”③亭障:边塞的堡垒。④遗民:指论陷于吐蕃的汉民。⑤宁辞:哪会推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出了友人常侍御为国事奔波的情景,歌颂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B.颔联表达了诗人因为友人不能静心读书,传承文墨,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C.颈联想象友人途中遇到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出使西蕃的关切之情。 D.全诗语言质用词精当,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唐人不畏艰难的豪迈之情。 16.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 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将进酒》中表达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情形与“执手相看泪眼, 竞无语凝噎”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20 题。 帮闲的职业,历来不大被人看得起。皇上把他们“俳优畜之”,达官们对其也往往只有表面上的客气, 因此有抱负或有骨气的文人便往往不屑为之。比如司马相如,就常常装病,不到武帝面前去献殷勤,一心 要做“封禅”的大文章。又比如李白,听说玄宗召他,以为会委以重任,高兴得“仰天大笑出门去”声称 “我辈岂是蓬蒿人”。到了长安,才发现不过是做“文学弄臣”,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小曲,便气得 在街上喝得烂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后终于挂冠而去。其实依我看,这两位也用不 着这么恼火,因为①。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其实不宜持政,因为②。试看会作诗的李煜、会画画的赵信 等人,哪一个不是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让他们帮闲,倒真是“知人善任”。 何况帮闲也不容易。鲁迅先生说过,“必须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这才是真正的帮闲”(《且介亭 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否则便不过是扯淡。所谓“真正的帮闲”,第一要“会说”,也就是要有好的 口才,能够举重若轻,挥洒自如,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相当于“口头文学家”。第二要“能讲”,见多识 广,知今鉴古,无论什么话题,都能接上茬,对上口,说出名堂来。这就要肚子里有货,至少是半个“学 问家”。第三要“善道”,也就是要知道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无论讲什么,都只会让人高兴,不会 让人反感。这就简直要有点“政治家”的天赋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夸张 比喻 反问 B.比喻 反语 设问 C.引用 反问 排比 D.引用 夸张 借代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第一要‘会说’,也就是要相当于‘口头文学家’那样有能够举重若轻, 挥洒自如,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的好的口才。”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1.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 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 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秋冬季节,病菌较活跃,易入侵人体引发疾病。进入冬天,势必会感冒。一旦感冒了就只能打针吃药, 身体才会恢复健康。要想不感冒,就应加强体育锻炼,所以每天坚持跑步,就不会感冒了。 ①进入冬天未必就一定会感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3.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60 分) 要求:在认真观察漫画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漫 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本溪县高级中学十二月考·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说法错误,材料一有“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 进入应激状态”,从反应结果看分为“恰当的,适应性的”和“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 2.D(“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说法错误,“”足够的共情能力,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 局限性”旨在避免挫败,内疾、抑郁等负面情绪,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第二段。) 3.D(“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说法不正确,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的如果是不实信息,就很难获取 心理支持,甚至可能因认知冲突而加重负面情绪。) 4.行文思路:材料二作为谈录,以问答式行文;材料三作为新闻评论,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层层推进,论述 观点。(2 分) 表述重点:材料二围绕疫情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给予心理支持来谈;材料三更强调疫情来临时对社 会心理的引导。(2 分) 5.①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②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但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③ 对感染的重症患者及时施救,对他们及其亲人提供心理支持;④给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 持;⑤让有关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协调各部门和组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结合疫情防控,预防为主, 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每点 1 分) 6.D(D 项,“作者为此感到欣喜”错误,应该是为此感到“忧虑。”) 7.D(D 项,“步步递进,层层深入”错误,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 8.①运用叠词,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② 运用比喻修辞,将“溪流”比喻为“哈达”,语言优美,形象地描写了激流的悠长。③运用拟人修辞,“跌 跌撞撞”将溪流人格化,描写出溪流的动态美。(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9.①通过议论直接表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时的感受和观点。②以描写为铺垫,通过议论升华文章的主旨。③ 不失时机的议论充实了文章的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每点 2 分) 10.B(句中“上”是“上疏”之意,不能与后文“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断开,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 “及宠后免”是“遂寝”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 D 项。) 11.D[“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理解片面。由语境“纠正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可知,“近 幸”不仅包括宫中女子,而且也包括“中官(即宦官)”等受帝王幸的人。] 12.C(“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曲解原文。他只是写文章委婉劝告,并没有上疏反对。) 13.(1)陈忠内心怀有恐惧愤懑却不敢陈述进谏,于是写《错绅先生论》来委婉地劝告,文章很长,所以此 处没有记载。(“惧懑”“陈谏”“ 乃”“ 讽”各 1 分) (2)当时三公府的职权很轻,朝廷机要大事都交给书处理,可是发生灾祸变故,皇帝就严厉斥并罢免三公。 (“任”“ 委”“ 灾眚变咎”“ 切”各 1 分) 14.请求朝廷依从孝宣皇帝的旧令,朝廷公职人员在祖父母死后不满三个月,不服徭役(。3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忠字伯始,永初年间被召入司徒府任职,三次升迁后担任延尉正,凭借才能获得声誉。司徒刘恺荐 棒陈忠明了熟习法律,应该担任机密职官,于是(朝廷)提升他担任尚书,让他官居三公曹。陈忠自认为 世代主管刑法,专心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当初,陈忠的父亲宠担任尉,上奏废除汉朝法律中超出《甫刑》 的条款,没有施行,到陈宠被免官以后就搁置了,然而苛刻繁杂的法律逐渐繁密,人们都不能忍受。陈忠 大致依据陈宠的意思奏上二十三条建议,即《决事比》,用来省去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而请求上 级机关审核定案的弊害,他又上奏废除宫刑;废除贪赃之吏禁锢三世的规定;精神失常的人杀人,可以减 轻重罚论处;母子兄弟相互代替执行死刑,准许,免被代替的人。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到邓太后去世, 安帝才亲自处理朝廷事务。陈忠认为执政之初,应该征召聘用贤才,用来宣扬助风俗教化。常侍江京、李 闰等人都为列候,共同执掌权柄重任。皇帝又宠爱信任乳母王圣,封为野王君,陈忠内心有恐惧愤懑却不 敢陈述进谏,于是写《搢绅先生论》来委婉地劝告,文章很长,所以此处没有记载。自从安帝即以后,频 繁受元二之灾害,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互相掩饰隐匿,没有人愿意纠查告发。只有陈忠为这些事担 忧,并向朝廷上疏。元初三年皇帝下诏,大臣可以行三年丧礼,服丧期满官复职。陈忠因此上书说:“宣皇 帝旧日有令,跟从军队驻防的人以及供职于官府的人,祖父母死不满三个月,都不服徭役,让他们能够为 祖父母送葬。请求朝依从这个制度。”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陈忠因为长久任职,转任仆射,当时皇帝多次 派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于甘陵,然而伯荣依仗皇帝的宠幸十分傲慢,他所经过的郡国没有不以礼迎 接并谒见他的。再加上长期连绵大雨,黄河水汹涌泛滥,百姓很不安定。陈忠上疏,奏章(被扣),皇帝不 知晓。当时三公府的职权很轻,朝延机要大事都交给尚书处理,可是发生灾祸变故,皇帝就严厉斥责并罢 免三公。陈忠认为这不符合国家旧日的体制,就上疏功谏。陈忠的用意常常在褒扬推崇朝廷大臣,对下属 以礼相待。那些九卿患有疾病时,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都是陈忠上奏提议的。不久,陈忠升任 尚书令。延光三年,陈忠担任司隶校尉。陈忠督察矫正宦官外戚宾客,受到皇帝宠爱的人很怕他,不想让 陈忠在朝中任职。第二年,陈忠被调出朝廷担任江夏太守,又被留下来担任尚书令,恰巧碰上生病去世。 15.B(“感到深深的遗憾”理解错误,是对友人作为使者让边地不起烽烟战尘的赞美。) 16.尾联直抒胸臆,(2 分)抒发了诗人祝愿友人出使成功,多多收复故地的愿望;(2 分)并赞美友人不辞辛 苦,往来沙塞的奉献精神。(2 分) 17.(1)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C 19.①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政治才能②他们只会“乱政”(每句 2 分) 20.①原文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将“会说”的具体表现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②原文整句、散 句结合,连用成语,灵活多样,简洁凝练,将“口头文学家”放在最后,也与后文的“学问家”“政治家” 相对应并构成排比,颇有气势又不乏生活气息。(每点 2 分) 21.示例:①“光临”改为“回到”;②“至今健在”改为“精神矍铄”③“高足”改为“学生”;④“ 欣慰” 改为“高兴”。(每处 1 分) 22.②感冒了未必只能靠打针吃药身体才会恢复健康。 ③每天坚持跑步未必就不会感冒。(答对一处得 2 分,答对两处得 5 分) 23.【材料解析】这幅漫画画的是人和熊分别坐在天平两端,一旦人类开枪,自身也将命丧悬崖,人和熊只 有保持平衡,相互保护,才能共存。 【立意参考】①伤害和被伤害是对立统一的,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毁灭自己。.②人和动物,人和自然, 都要保持各自的平衡,人类如果自以为占尽了优势而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那么也是在自取灭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