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江苏省泰州中学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 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 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 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②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 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 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 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 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 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 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 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 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③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始, 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 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 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 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④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 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 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 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 翻了。于是人们时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 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 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 惠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 - 2 - 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 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⑤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 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 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 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 B. 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 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D. 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B.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C. 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 中国现代哲学与占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 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 C. 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 D. 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东西 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错误,选项把东西方的出发点弄 反了,第五段说的是“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 - 3 - 点”,由此可知,东方对应的应该是“精神”,西方对应的应该是“物质”。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 论点”错误,根据原文,“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并行不悖,并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这 一情况。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 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 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 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 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 项,“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 一种自然物”错误,选项以偏概全,不是“都归结”,第二段说的是“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 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B 项,“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 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章第二段来看,“奴隶制”的产生 并不是因为希腊人为了研究宇宙而专门创造的。C 项,“……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 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奴隶制存在时间的长短”导 致东西方哲学呈现根本差异于文无据。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 4 -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脑把记忆存在哪 ①记忆虽然看起来神秘莫测,难以触及,但它其实也有着坚实的生理基础。神经科学的 教科书是这样说的:两个相邻的脑细胞通过连结的突触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时,记忆就形成 了。当大脑再次回忆时,这些连接就会被重新激活,并得到加强。一个多世纪以来,认为记 忆存储子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 项新研究很可能会颠覆这一看法。 ②新的研究认为,记忆很可能被存储在了脑细胞内。 ③如果这个结论正确,将会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主要表现就是患者会不断遭受痛苦回忆带来的侵扰。 ④十多年前,科学家开始研究用一种叫做普萘洛尔的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普萘洛尔 可以阻碍一些蛋白的合成, 而这些蛋白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因此这种药被认为可以 阻止新记忆形成。可惜,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不能解决问题——除非痛苦的事件发生后立即服 用该药物,否则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 ⑤近来,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有研究表明,当人回想一段回忆时, 被重新激活的连接不仅增强了,而且会暂时变得更容易改变——这个过程叫“记忆重固化”。 在此时使用普蔡洛尔(或其他治疗手段,如电刺激或使用其他药物)可以阻止记忆的重固化, 并清除相关的突触。这种减少重固化的机制,吸引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 学家戴维·格兰茨曼的注意,他开始用海兔(一种像鼻涕虫的软体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 常用的动物)来开展研究。他和同事先对海兔施以轻微的电刺激,使海兔形成关于该事件的 记忆,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突触。然后,再将海兔的神经元转移到培养皿中,并用化学方法 触发这段记忆,紧接着施用普萘洛尔。 ⑥和早前的研究一样,普萘洛尔清除了这段记忆相关的突触。但是,当再次触发这些细 胞的记忆后,这段记忆在 48 小时之内完全恢复了。格兰茨曼说:“记忆完全恢复了,所以我 情测,记忆并非完全存储于突触中。” - 5 - ⑦如果记忆不是存储于突触中,那又被存在哪了呢? ⑧科学家仔细检查神经元后发现,虽然突触已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 保留了下来。可能是这些永久变化留下了记忆的痕迹。另一种可能是,记忆通过表观遗传修 饰编码在细胞的 DNA 中,这些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格兰茨曼和其他一研究人员都倾 向于后一种解释。 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埃里克·R·坎德尔因对记忆的研究,获得了 2000 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新的研究,他谨慎地注意到,实验结果是在施加药物后 48 小时 之内获得的,而在这段时间内,记忆的固化过程并不稳定。 ⑩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新研究确实表明,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 的痛苦记忆。格兰茨曼说:“如果你两年前问我,用药物能否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很可 能会回答可以,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不过,他补充道,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 新发现,应该有助于治疗另一种与记忆有关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摘编自《环球科学》,有册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突触是两个相邻的脑细胞的连结部分。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 点。 B. 普荼洛尔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是因为它可以阻碍一些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 的蛋白的合成。 C. 减少记忆重固化就是使用普荼洛尔或其他手段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D. 突触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这证明了记忆并非存储于突触 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痛苦的事件发生后未立即服用普荼洛尔,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应该是由“记忆重固 化”造成的,因为当人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增强了。 B. 电刺激可以使动物形成记忆,在大脑中形成新突触,从而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 的突触。 C. 格兰茨曼认为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而治疗阿尔茨海 默病有新希望的主要依据都是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推断。 D. 科学家格兰茨曼在表述研究结论时说“我猜测”以及坎德尔对于新的研究“谨慎地注意 到”,都体现了产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审慎态度。 - 6 - 【答案】4. D 5. B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这证明了记忆并非存储于突触中”表述 不严密。原文第 8 段的相关表述为“可能是这些永久变化留下了记忆的痕迹”,这只是一种 “可能”,不能作为绝对的证据得出结论。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结合“他和同事先对海兔施以轻微的电刺激,使海兔形成关于该事 件的记忆,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突触”“在此时使用普蔡洛尔(或其他治疗手段,如电刺激 或使用其他药物)可以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分析,选项表述中“从而” 衔接的前后句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无依据。 故选 B。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姥姥的泪 赵振国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 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②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 是属蛇的。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③3 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 13 年。即使 14 岁那年 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 - 7 - 每月 29 斤半,直到 16 岁入伍。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那个乳名, 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我曾问过姥爷,怎么 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 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④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脑子清醒 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⑤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⑥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 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⑦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⑧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 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 盒火柴,“你到那边玩去吧。”姥姥随手指了一下。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等我回 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⑨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 怅,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已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 着。 ⑩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⑪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 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稳儿。邻居找来了, 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会那么金贵,糟蹋粮 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⑫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我没有觉到 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着姥姥时,发现姥流 泪了。 ⑬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 是我现在的舅舅,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那 时,我仍住在姥姥家。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 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 - 8 - ⑭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始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 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 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 泪,她憋屈啊。 ⑮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那是个冬天的午后,午饭时,姥姥一家 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 “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我的两眼刹那间 模糊了起来。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 ⑯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这一别,就是 4 年,在我 4 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 “在你走了以后,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 我就想起你,会流泪。” ⑰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始姥的酸甜苦辣、 岁月沧桑。 ⑱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 时报恩的泪,一定不是痛苦的泪。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 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 ⑲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 写的“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4 年第 6 期) 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姥姥说,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这流露出姥姥对劳动的热爱和珍惜。 B. “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说明姥姥为“我”在生活中忍受了很多。 C. 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 D. 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的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念。 7.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 8.文章最后说“‘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请探究这句话的丰富意蕴。 【答案】6. C 7. ①由“我”梦里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引出下文叙写姥姥的往事; ②“我”的泪是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上也是一种大爱,两者的感情是相通的;③ 以泪贯穿全文,泪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8. ①姥姥的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可贵,让“我”幼小的心灵不再孤独;② - 9 - 姥姥的爱,让“我”逐渐长大、成熟、懂事,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③姥姥的爱, 是“我”从她的眼泪中读出来的,让“我”感受到姥姥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启示“我”坚 强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中的“肖像描写”错误。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没有对姥姥的“肖像描写”。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 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我”的泪的作用,理解“姥姥的泪”的内涵,抓住“泪”分析文本 结构等。 结合“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 是属蛇的。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3 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 ‘送’,就是 13 年”及⑪——⑮节内容分析,写“我”梦中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也为 下文写关于姥姥的往事做铺垫。 结合“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当我转过身来 偷偷着姥姥时,发现姥流泪了”“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 过多少泪,她憋屈啊”“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 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姥姥曾经的眼泪, 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时报恩的泪”“书写的是 一个大写的‘爱’”等分析,“我”梦中的泪是对姥姥的怀念及爱,姥姥的泪实质上也是一 种大爱,两者的感情是相通的。 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开头部分写“我”的泪,后面主要写姥姥的泪,以及最后由姥姥 的泪引发我的思考等,以泪贯穿全文,泪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8 题详解】 - 10 -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 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 语境理解意思。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本题要用还原法来答题。还 原法——还原其“真面目”。此方法适用于运用了艺术手法(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 义)的文采句。让语言出彩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恰当运用艺术手法(隐喻、拟人、象 征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而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 品味的难度,考生应当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把它作 为理解句子含意的切入点。 结合“3 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 13 年。即使 14 岁那年 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 每月 29 斤半,直到 16 岁入伍”“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 很,仿佛回到了儿时”“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 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等分析,姥姥的爱,让“我” 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可贵,让“我”幼小的心灵不再孤独。 结合“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会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 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 嚼始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桑”等分析,通过写“我”陪姥姥去上坟,破坏农作物挨打及后 来去当兵等事件分析,姥姥的爱,让“我”逐渐长大、成熟、懂事,懂得珍惜、感恩。 结合“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当我转过身来 偷偷着姥姥时,发现姥流泪了”“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 过多少泪,她憋屈啊”“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4 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 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等分析,多处写姥姥 的泪,那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及报恩的泪等,从 她的眼泪中读出来的爱,启示“我”坚强地面对以后的人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徒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 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震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 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 - 11 - 田员外郎、知制语,开远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吴丹主北归,留崇谅京 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语。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 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 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 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 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 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 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 郎,复为学士。诏今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 来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远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 许归陕州就养。 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传郎致仕,岁余卒。 (节选自《宋史·鱼崇谅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傻以从荣许归彝/放还陕/ B.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 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彝/放还陕/ C.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D.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依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 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历代因袭其制。 B.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C. 领,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制史”。 D. 封邑,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王的封地,以此作为其势力范围,也叫“采地”“采邑”。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 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 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 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 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列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 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 12 - D. 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 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答案】9. A 10. D 11. C 12. (1)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间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前无 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 (2)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 为他送行,哭声震天动地。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要断句的语段内容是叙述传主的一段经历,按顺序思考可判定正误。 “从荣诛”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排除 C 项、D 项; “俄”是个表时间的副词,意为“不久”,“以”是个表原因的介词,与“从荣许归葬”联 系紧密,故“俄以从荣许归葬”间不可断开,排除 B 项。 句意: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清泰初年,移到华州。不久因 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彝,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王的封地”错误。封邑除了赐给诸侯王外,还会赐给有功的卿大夫, “采地”“采邑”即指卿大夫的封邑。 故选 D。 - 13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 项,“积极举荐贤能之人”有误,由原文“时多进……考定升降”,可知当时进献策略的人 很多,鱼崇谅只是依照命令,召集考试,考定这些进策人的升降,而不是举荐他们。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向”,以前;“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状语后置句);“浩然”,刚正的样子;“愧 怍”,愧疚;“微”,无,没有;“文”,文饰;“君亲”,君王和父母。(2)“吾社”, 指应社;“行”,行为;“为”,成为;“声义”,伸张正义;“赀财”,钱财;“以”, 连词,表目的,来;“其”,代词,他。 【点睛】参考译文: 鱼崇谅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 二 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 县隶属于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 崇谅逃回陕州。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 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清泰初年,移到华州。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彝,放鱼崇谅回 到陕州。清泰三年,起用他为陕州司马。在后晋做官时,撑着土产进贡,宰相推荐他任屯田 员外郎、知制话。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州,契丹宰相张霸推荐他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回北 方,留鱼崇谅在京城。汉祖进入京城时,全部搜索出鱼崇谅所接受的契丹的诏书,在朝堂焚 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话。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隐帝即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 兼任台州剩史,接受州郡的体禄,适逢出兵讨伐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前线,鱼崇谅主持后 方事宜。凡是提供军事储备、调度征发,都能在短时间内办理好,附近驻守的军队都仰赖他。 鱼崇谅的亲属都在风翔城中,过了一年城池被攻破, 李谷为转运使,庇护鱼崇谅一家数十口 人,使他们都平安无事。鱼崇谅请求休假,把家人从岐州迎接到陕州居住。周祖登位,制书 诏令繁复琐碎,都是鱼崇谅起草的。广顺初年,鱼崇谅加任官工部侍郎,充任职官。适逢克 - 14 - 州慕容彦超增加封地,暮容彦超已怀有不安分之心,朝廷派遣鱼崇谅任使者赐予他委任宫职 的封诰,一再安抚他。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皇帝命令鱼崇谅到枢密院召集考试,考定他 们的升降。鱼崇德因为母亲年老思念家乡,请求辞官国家奉养母亲。诏令给他长假,赏赐他 的母亲衣服、绑钱,假期满百天,命令鱼崇谅所在的州每月给他钱和米面。不久为礼部传郎, 再次做学士。诏书命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朝廷,鱼崇谅再次上表陈述因为母亲年老多病, 请求本养终身, 诏令嘉奖但不允许。世宗征伐高平,鱼崇谅还没有来到,陶谷乘机离间说: “鱼崇谅逗 留家里不来,有观望的意图。”世宗很怀疑。鱼崇谅又上表陈述母亲生病,诏令 允许他回陕州就近奉养母亲。到太祖朝为止不再任用(他)。 太宗即位,下诏授任(鱼崇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郊退休。一年多后去世。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载晋室南渡 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 (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离开长安至荆州依托刘表。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B. 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依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 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在风雨中不知淹留何处的凄清。 D. 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14. 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述你的理解。 【答案】13. C 14. 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秋风秋 雨” 象征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 “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依托何处的处境。 【解析】 - 15 -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诗首联用《世说新语》中过江诸人的 典故,说自己今天再也没想到会和当年过江诸人一样,作楚囚相对,为国家沦丧而伤心,但 对挽救国家命运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诗既表现自己对现状及前景的哀怨愤慨,也因己及人, 感叹朝中大臣也都个个束手无策。诗用“真成”、“遂无”加重语气,流露出极大的无奈。 第三联直承首联,写忧国之情。过江诸人对泣新亭,叹神州陆沉,是往事,也是眼前的实事。 第一联写了无力挽回国家倾覆的命运,这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如今江北江南,音讯断 绝,成了两个世界,眼前的秋风秋雨,是何等的凄清,自己又怎能长久淹留这里呢?秋风秋 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 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 故选 C。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 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述你的理解”,答题时要 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 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 “秋风秋雨敢淹留”,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秋风秋雨”,既可看 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 的局势。 “落日孤云始欲愁”,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落日 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 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六、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不言而化。 (魏微《谏太宗十思疏》) (2)_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微《谏太宗十思疏》) - 16 -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高骚》 (5)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9)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10)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 (1)鸣琴垂拱 (2).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3). (3)隰则有泮 (4). (4)朝搴阰之木兰兮 (5). (5)剑阁峥嵘而崔嵬 (6). (6)万里悲秋常作客 (7). (7) 黄芦苦竹绕宅生 (8). (8)只是当时已惘然 (9). (9)雕栏玉砌应犹在 (10). (10) 独自怎生得黑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竭”“隰”“”“嵬”“惘”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七、课内语文常识选择题 16.解释下列加点成语在句中的含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言简意赅:形容言语或文字不多,而意思却很深刻。 B.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 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穷形尽相:这里指描写刻面十分细致生动;有时也用来指丑态毕露。与原形毕暴不同。 C. 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 悚然..。 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D. 《杜戏》 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场。 索然寡味: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 17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成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 注意结合语境内容分析辨别。抓关键词法。一个词语中,常常有一、两个关键性的或疑难的 字,只要理解好这一两个字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难理解了。或者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 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A 项,结合语境中的“言简意少”分析,“意思却很深刻”错误。 言简意赅:形容言语或文字不多,而意思却很完备。“赅”,完备。 故选 A。 1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以”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②振之以.威怒 ③作《师说》以.贻之 ④董之以.严刑 A. 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B. 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C. ①③用法不同,②④用法不同。 D. 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 析。 ①③中的“以”均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②④中的“以”均为介词,译为“用”。 故选 D。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活用现象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北虽貌.敬(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B. 草.行露.宿(草:名词作状语,在荒野里。露:名词作状语,在露天下) C.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D. 道.海安、如皋(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答案】C 【解析】 - 18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 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活用现象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 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C 项,“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句意:就径直走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 故选 C。 19. 下列各句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D. 斯固百世之遇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 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式。A、C 两项为状语后置句式,D 项为判断句式。掌握有别 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 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0. 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都是指假和真,泛指内部情况。A.“行为”,古:“一行”,是走一趟意思。 “谓……为……”是“说……是……”的意思。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利 害”,古:偏在“害”。今: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C.无聊: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 有价值。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 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普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 认为。 - 19 - B. 季氏将有事..于顺臾 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C.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朝廷;今义:国家。家——古义:拥有家族封邑 的大夫;今义:家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 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 D 项,“古义:朝廷”错误。国——古义:拥有邦国的诸侯;今义:国家。句意:我听说过无 论是诸侯或者大夫。 故选 D。 22.下列对交际之中的“朋友”称谓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誓同生死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B. 年岁差别大、辈分悬殊结成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C. 不以势位骄人,平等相处的友谊叫布衣之交。 D. 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交的朋友叫君子之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中对“朋友”的称谓,需要平时注意识记积累。也可以抓住称谓中的 关键词语理解判断。 B 项,“莫逆之交”错误,应为“忘年之交”。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 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 的朋友。忘年之交:意思是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故选 B。 23.对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 20 -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 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 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 易判断出来。 意为“……的原因”。句意:我之所以远离亲人而去侍奉,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的道义。 ③意为“……的原因”。句意: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 在。 ④意为“……的原因”。句意: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②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是用来……的”等。句意:老师,是用来 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故选 D。 24.下列与《史记》有关的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它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B. 《史记》按其体例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 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 C. “本纪”记载有关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 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 D. “列传”为历代各社会阶层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的历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 - 21 - 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 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记载有关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的重大历史事件”错误。“本纪”记载历代帝王兴衰的 重大历史事件。 故选 C。 25.下列各句翻译有错误的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前往方,(郑 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B.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译文:这时以大中丞官衔担任苏州巡抚的是宦官魏忠贤的心腹之人毛一鹭,周公被逮捕就是 由他指使的。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文:而(这)五(个)人都是行伍出身,平时没有没有读过《诗经》《尚书》等儒家著作, 虽教训深刻,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 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D 项,“教训深刻”错误。“编伍”,指平民;“素”,平时,一向;“训”,教导;“顾”, 回头;“曷”,同“何”,什么。 句意: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 头,又是什么缘故呢? 故选 D。 26.下列语文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教育家,著有《经典常谈》《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 分析问题》等。 - 22 - B.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C. 周先慎,四川崇州人,中国现代学者,著有《古典小说鉴贯》《中国四大古典悲剧》等。 D.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作品有《干校六记》《洗澡》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 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 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 的评价等。 A 项,“《经典常谈》”错误。《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的作品,吕叔湘的作品为《语文常谈》。 故选 A。 八、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命中最关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 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款的地方。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涌来,浸 泡你,柔软你,感动你。 请以“印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答案】例文: 生命的痕迹 历史如一茫茫雪原,人们在历史的雪原上踏雪前进,背后留下的是脚踩之后或轻或重的 痕迹。 岳鹏举匹马战番贼,枪挑小梁王。武,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开得三百斤硬弓,二 百四十步外能九箭齐中红心。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空悲切。”言言比金石,字字赛珠玑。一首《满江红》写得人是热血澎湃,心沸神 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你固执地背负那针针见血的精忠报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 抹刺眼而又肃穆的血痕。 被快乐充实的生活会绽放夺目的光彩。清晨一句温馨的问候会让你一天都有个好心情; 午休间的一杯绿茶,与朋友相对而饮,嘴角流露出的温暖的笑意会让你枕梦而睡;夜深人静, 几点疏星悬挂枝头,台灯下,书桌前,不知疲倦地揽卷品诗……生命的痕迹一点点溢出,折 - 23 - 射出每一个欢欣鼓舞的时刻。 总爱看溪水长流,静水流深。击荡的浪花映出儿时的嬉戏欢笑的身影,光滑的鹅卵石依 旧闪着岁月流逝的光亮。可曾知在那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用笨拙的小手持叉叉鱼时的渴望, 拎着战利品回家以添饭餐的激动。那些静静流淌的时光留下了一个个发亮的“贝壳”,作为 永不褪去的记忆,让欢声笑语伴我们一路,以激昂的心情装束生活,让勤奋踏实的脚印在青 春的每一个日子里显露无疑,让一颗颗求知的心在来年的春天收获希望,看那无谱的歌谣随 着犁铧掀开的痕迹撒播种子……发黄的日历后,你宛如雕塑般地驻足在生命的土地上,镌刻 成生命中不变的痕迹。 原来在快乐的日子了。生命的痕迹清晰而又充实。 伤心难过在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次小的纠纷,一个无情的嘲讽,一次失意的守候在生 命的帆船上肆意狂妄,然而内心的与之抗衡的动力让你站起,你静静地思考,宽容地谅解了 别人,微笑着拒绝着奚落,真诚地面对了批评。一个精致小巧的笔记本上留下了一行行生命 的痕迹,行走在消逝中,有些东西便会更鲜明艳丽,坦然地面对一切,浅笑无痕却到情深处。 泛滥的日子里也会有不败的落叶,径直飞过的鸟儿,划破长空的流星……都在宣告着一种生 命,见证着生命的痕迹。 原来,行走在悲伤的日子里,生命的痕迹深刻而又真挚! 叶落知秋。生命的痕迹在一点点的见证中变得完美而又亮丽!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请以“印迹”为话题,为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 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 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审题】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确定文章抒情、议论的重点应在以下这些方面:生命中淡淡的 印迹是“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深藏”强调了印迹的隐秘性,“在心灵最柔软 的地方”则又强调了印迹的美好本质和脆弱性。然而,“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涌 来,浸泡你,柔软你,感动你”,这又突出了印迹在柔弱的、不起眼的外表下其实是隐服着 潮水殷巨大的情感力量的,只是你必须找到那个能“触动它的密码”,才能开启这股力量, 而这“密码”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印迹的最本质特征。那么,这个至关重要的“密码”到底是 什么呢?从材料的最后几句,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推论:在生命中能“浸泡你,柔软你, 感动你”的东西,无非就是体现着“真、善、美”属性的东西,比如“仁、爱、节、义”等。 而生活中“真、善、美”的具体表现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正面的,而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 24 - 纷繁复杂的,比如丑中有美、恨中藏爱、假中存真,我们必须慧眼独具,根据自己的具体生 活实际,把自己生命中那些具有“真、善、美”特性的印迹的独特性充分挖掘、表现出来, 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令人心动的作文。 另外,印迹既是淡淡的、细微的、柔弱的,同时又是蕴藏着巨大积极力量的,写作的时候一 定要把准这个特点,抒情、议论不能写得太多太乱,又不能太少太空,应在充分、具体、形 象的记叙基础上做到精警深刻,恰到好处。 参考立意:体悟生活中的痕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寻找生命的印迹;感悟生活, 学会生活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踏雪无痕》。开头可以用一些比较精彩的语句出“印 迹”,如“历史如一茫茫雪原,人们在历史的雪原上踏雪前进,背后留下的是脚踩之后或轻 或重的痕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岳鹏举匹马战番贼,枪挑小梁王,固执地背 负那针针见血的精忠报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一抹刺眼而又肃穆的血痕;牛顿,于细微处思 考科学,在平凡中探索真理,在世界科学史上留下了一道熠熠闪光,永不磨灭的划痕等。最 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或许时间的风沙会将你的名字掩埋住,但每件事会在你的 心中在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心中留下浅浅的而又温馨无比的痕迹,这就足够温暖你一辈子的 了”等。 【素材】水忘情地奔流,即使是光滑的岩石也会为流过的诗行骄傲;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 天空读懂这无字诗篇;晚霞匆匆离去,夕阳已见证这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短短黎明与黄昏, 渺渺人生与岁月,我们渴望走过,渴望在人生之路上留下我们的痕迹,哪怕是一个可爱的脚 印,也就够了! 为了留下痕迹,我们曾为之奋斗。因为我们深信,只有奋斗,我们的痕迹才会绚如诗行。 是人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他们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历史记住了;政 治家们为家国天下奋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史夜记住了;科学家们为推 动历史车轮而奋斗,即使是天空也不再是人类的极限,历史更会铭记……于是人类变得伟大, 人类那原本平淡的白纸,以变得灿烂夺目。于是我们深刻体会到,即使人生再短,只要我们 努力奋斗了,天空也会留下我的痕迹。 大地是稿纸,脚印是诗行,人不会一生下来便能写美丽而深沉的诗句,不过不怕,我们 有奋斗,我们会思考,我们快乐着,我们自信可以留下痕迹。对,就在黎明与傍晚间的一瞬, 让霞光为我们见证! 生活次定义,讨厌,枯燥乏味,充满苦和伤,交织着失败和成功是阴森、可怕令人忧郁 - 25 - 的,生活更是一首充满强烈伤情的悲歌,感受生活就像做恶梦那样可怕,人人都想逃避现实, 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美好的境界——世外桃源。 【点睛】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 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 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 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 心内容。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 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 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 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 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致、深入、透 彻。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 大,发挥的空间更大。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