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小说归纳概括类题目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小说归纳概括类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梨 花 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 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 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 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 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儿做那儿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 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 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出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 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 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 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 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 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 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 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 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 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 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也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 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 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 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 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 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 “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选自《短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奶奶上山挖野菜,摔伤了两条腿,金先生看过后认为,如果调养得好,可以保命, 但两条腿是治不好了。 B.父亲把奶奶背回家,奶奶要求住北屋,因为北屋的阳光好,奶奶想晒玉米饽饽。 C.奶奶躺下来不久,就让父亲去搬梨花箱。梨花箱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奶奶看得 很重。这一细节为后文奶奶藏晒干的玉米饽饽做铺垫。 D.这篇小说描写了奶奶摔伤腿后把自己饿死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紧张、曲 折,极富戏剧性。 解析:选 D D 项,“情节紧张”“极富戏剧性”错误,从原文可知,并没有紧张的情 节,亦没有戏剧性。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答: 解析:此类题可以通过粗读一遍,粗略地了解小说有哪些故事情节,然后用简洁的语言 把关于主人公的情节分条概括出来。如小说开头可概括为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中间部 分可概括为奶奶要吃玉米饽饽;结尾点明奶奶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里并饿死在家里。 答案:(示例一)①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②要吃玉米饽饽;③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里; ④饿死在家里。(事情发展脉络) (示例二)①想挖点野菜吃;②摔伤腿后怕给家人添麻烦;③想把玉米饽饽留给家人吃; ④没有遗憾地死去。(感情发展脉络) 3.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 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答: 解析: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环境等 方面选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要结合具体的内容组织答案。如从情节角度分析,可以从小说 的结尾使故事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来组织答案;从主题角度分析,可以结合奶奶为了不 连累家人而饿死所体现出的慈爱与善良来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父亲泪雨滂沱,使读者对勤劳、刚强的奶 奶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奶奶还有慈爱、善良的性格特点。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要吃好吃的东西,把玉米饽饽藏在梨 花箱里,饿死在家里,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父亲在发现真相后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了不连累家人,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里,饿死在家里, 体现了奶奶善良的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父亲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表现了对奶奶深 沉的爱,反映出现实的残酷性以及小人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父亲抱着梨花箱痛哭的场景,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 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个诗人的生命 [加拿大]迈克·弗洛里安 建筑物的大片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红砖和白色的墙体。窗户上连玻璃也没有。三月冰冷 的雨一直下着,地面上积了一个个小水坑。很久以前战斗刚打响时村民们就离开了这个名叫 罗斯多夫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二十所小房子、一座东正教教堂、一口井和几条泥泞的小道。 一百公里内几乎看不到人。 有两个俘虏坐在泥地里,低头盯着自己的膝盖。因为有一只手被一根粗粗的绳子和旁边 站着的伙伴的手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所以他们不得不举着它。 一百米开外处,一个黑衣女人站在一辆马车后面默默地看着他们。那匹没有上套的马背 风站着,长长的马尾被风吹得飘了起来。女人把马拴在村中央一口老井的手柄上,朝这群俘 虏走来。 获胜一方的十个士兵和他们的队长全身也都被雨淋透了,制服上沾着泥水和血渍。他们 中的大部分人都佩带手枪,还有几个人的身边放着步枪。队长的左肩上缝着一块黄色肩章。 右肩上的衣服撕破了,露出光光的皮肤和血淋淋的伤口。这个孤单的黑衣女人朝他走来。 队长几天前就注意到她了,她牵着马车,远远地站着。 “同志。”女人走到队长身边用俄语喊道。队长吃惊地看着她,发现她并不漂亮。她上 身穿着黑罩衫,脚上是一双平底宽靴子。一只靴子的前头磨破了,露出乌黑的指甲和弯曲的 脚趾。她的两只手共用一只手套,抵御着冰冷雨水的袭击。她的头上顶着一块破布,眼睛和 她的靴子一样黑,四周有深深的黑眼圈。 “就是那个人,”她指着其中一个俘虏说,“他不属于他们的队伍,我要把他带回家。 我已经把马牵来了。他不会给你们惹麻烦的。” 队长低头看看她的靴子,转过身对他的士兵们说:“准备列队。” “他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她又重复了一遍,“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俄国人,和我 一样,他是我的丈夫。” 队长没有搭理女人,而是背对着她,命令手下:“站好队,每个人瞄准一个人头。” “我已经跟踪你们五天了,他真的不是和他们一伙的,他是一个诗人。”她用俄语说。 队长仍然没有转过身来,他的士兵们排成了一行。 这个阵势把女人吓坏了。她看着丈夫,那一排被绳子连在一起的人中的倒数第二个。他 站在那里,是唯一一个没有倚着墙的人。他的两只手臂被旁边或坐或躺的人直直地朝下扯着。 有些俘虏在抽泣,有些在祈祷,还有几个也像她丈夫一样沉默地站着。 她用一种被克制的急促腔调说着克罗地亚语、匈牙利语、奥地利语、斯洛伐克语等,甚 至尝试了捷克语。当她用斯洛伐克语说“他和他们不是一伙的”时,她似乎看到队长动了一 下,因此她就继续用那种语言说:“我丈夫两边的队伍都帮。他没有枪,只是给两边的伤员 们提供药品和酒。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是正当他在那边的队伍里时被你们抓到了,是运 气不好。同志,他不是你们的敌人。” 队长仍然背对着她坐着。女人不敢接近他或碰他。她继续说:“他救了很多你们的人, 也救了很多你们的敌人。他就像一个傻瓜一样带着酒精不顾一切地穿越前线去救那些伤员。 当他的马被一颗地雷炸死之后,他就以步代行。” “我跟着他翻过一座高山。他想阻止杀戮和死亡,这个傻瓜。他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 个士兵。看,这里有他写的诗。”她轻轻地挪到队长跟前,把一摞写满字的纸放在他身边的 泥地上,纸上有不知是被雨水还是被泪水冲出的一道道水渍。 队长站起来走开了,那些写满诗行的纸被他的靴子踩进泥地里。他走向那个人——女人 的诗人,她的爱人,丈夫,傻瓜,她的生命。他从枪套里拔出左轮手枪,命令士兵们站在每 个俘虏的身后照着他的样子做。 当他发布枪决令的时候,黑衣女子目击了这幕情景。但是她的眼里只有队长、队长手里 的枪以及她的丈夫。当蓝色的硝烟在一片血淋淋的尸体上方飘浮的时候,她的男人却没有被 枪毙…… (选自《译林》,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运用生动细致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文中对女子衣着外貌的 刻画,充分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不辞劳苦,坚韧执着。 B.不管这位女子如何不停地向队长解释,队长始终不搭理她,这表现了队长冷酷无情 的个性。 C.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名词罗列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释女人心目中的男人,表明了 诗人对女人极为重要。另外,节奏短促的词语排列,有效地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文中女子的语言除了有塑造其形象的作用以外,还很好地丰富了小说内容:诗人的 身份、经历完全通过女人之口讲出。 解析:选 D A 项,“心理描写”错误,本文并不注重心理描写。B 项,说队长“冷酷 无情”不恰当,因为队长表面上对女人的话没有做出反应,并不能说明其内心的无情,至少 结局他还是放过了诗人,表明他并不是绝对的冷酷无情。也许可以说他“外冷内热”。C 项, “节奏短促”“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说法稍显牵强。 ★5.概括小说首段环境的特点并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答案:环境特点:破败、阴冷、荒凉。作用:为全文营造悲凉、压抑的氛围,突出战争 的巨大破坏性。 6.探析作者把俘虏的身份安排为“诗人”的深意。 答: 答案:“诗人”才会有文中这么“傻”的行为,符合作者情节安排的需要;“诗人”代 表着理想、才华等美好事物,能和战争、死亡等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战争毁灭一切美好 的残酷、罪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