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上学期高二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 品并不多见。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因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 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按照常理, 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 题。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 是。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 与观念的滋养,较之 20 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 超越。在纸质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 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 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逐渐形成一 套“纯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 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 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价值的缺失。这无 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 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它们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以媒体而言, 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 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交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 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 经出现。 从文学与生活的互动而言,现实社会生活无疑决定文学的形态。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无 疑是人,随着生产、传播和阅读样式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互语境中发生移形换位或 者说互为主体,作者的权威在消失;读者的参与和介入,让文化消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得到 - 2 - 彰显;读屏时代的到来,让沉潜涵咏具有反刍意味的阅读方式转向快捷、直观、感受体验主 导的阅读方式。当然,作为精神性产品,文学具有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的文化观 念、美学趣味、伦理道德和价值立场。但它持续受到来自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多方 挤压,除非真正意义上叙述新的经验,发明新的形式或者说树立新的价值,否则不可能从中 胜出。 (摘编自刘大先《文学也期待静水流深》,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趋于“平淡”,这和传播手段的变化、读者受众群体增加、文学 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等有密切关系。 B. 新时期文学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一套“纯文学”话语,表现出三种突出的特征, 即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费主义。 C. 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在发生持续性裂变,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传统“小 说”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 D. 从文学与生活的互动而言,读者的参与和介入,导致作者的权威消失,从而彰显了文化消 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问题,分析背景,再探究其原因,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论证结构清晰。 B. 文章从文化格局和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了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变少的原因。 C.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学热门作品不多见的原因,并就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D. 文章最后一段阐述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变化,旨在论证现实社会生活决定文学的形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部分创作者走向半封闭的圈子,其作品自然不可能产 生广泛影响。 B. 在新的语境中,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 C. 随着生产、传播和阅读样式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互语境中可以移形换位,互为主 体。 D. 读屏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文学作品注定不敌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这和……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等有密切关系”曲解文意。从第一段“是我们 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可知理解错误,和“传播手段、读 者受众群体增加、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无关。 B 项,“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错。由原文“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 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可知,“表现出三种突出的特征”是“但至 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时出现的特征,而不是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 D 项,“从而彰显了文化消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强加因果。原文只说“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 互语境中发生移形换位或者说互为主体,作者的权威在消失”“读者的参与和介入,让文化 消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得到彰显”,由此推断“读者的参与和介入,导致作者的权威消失, 从而彰显了文化消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属强加因果。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 项,“并就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错,属无中生有。文章只是从“文学的内部、外部 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学热门作品不多见的原因,但并未就 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纂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D 项,“文学作品注定不敌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错,这种说法太绝对。文章只是说 “但它持续受到来自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多方挤压,除非真正意义上叙述新的经验, - 4 - 发明新的形式或者说树立新的价值,否则不可能从中胜出”,故选项说“注定”是错误的。 故选 D。 【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 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 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 升效率。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 是继土地、能源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浪潮集团董事长兼 CEO 孙丕恕说。 “短短几年里,大数据战略已经从全面总体布局,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一 系列战略规划的大布局体现了大数据发展驱动效应日趋凸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 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表示,辨识和管控大数据风险成为监控国家安全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体 现国家安全的“晴雨表”。 为保障大数据安全,中央网信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指挥协调与落地部署工 作。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网信办协同相关单位,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 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 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隐患和安全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 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 (摘编自李政葳《构建大数据健康发展的安全生态环境》,《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29 日) 材料二: 为了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很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出招”。上海市建成 了“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以 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 10 万余条数据信息,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 这些大数据的手段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还能更加切合实际为他们的成长 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介绍,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每天实 时采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消费反 常、上网成瘾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郑庆华说:“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隐形特征挖掘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 - 5 - 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明晰职业规划、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创新精神等 发展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推进“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并为建档立卡学生 专门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陕西省 12 地市政府实习、海 外交流访学和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公益实践项目,提升受助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编自樊未晨《学生资助将从经济资助转为资助育人》,《中国青年报》2018 年 9 月 7 日) 材料三: 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 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 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 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 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综合挖掘 和应用。但目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仍然存在障碍。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 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 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这些都不利于数 据的充分共享和应用。 (摘编自孟庆国《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6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也会产 生危及公民隐私、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新问题。 B. 随着大数据战略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大数据的驱动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如今 大数据已经成为比土地和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C. 大数据的运用,能够使地方和学校“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并为其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 切入点,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因此得以实现。 D. 受技术条件限制,传统行政模式往往会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 等诸多问题,运用大数据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 A. 对大数据风险的辨识和管控已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监控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综合运用政策 法规、技术保障等手段,调动各层面的优势力量来予以加强。 B. 大数据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运用,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和为 建档立卡学生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等活动的开展。 C. 目前,大数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 不成熟,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增强应用能力。 D. 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可实现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可帮 助政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为创新治理模式提供有效支撑。 6. 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试结合文 本,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加大对大数据的自觉主动学习、研究、运 用力度。②构建有效机制,明确权责关系,规范数据运用,促进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国家战略政策,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 B 项,“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比土地和 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言过其实;C 项,大数据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起到的是促进作 用,而不能决定其育人目标的实现;D 项,大数据为政府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和便利条件,“能 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表述不准确。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 C 项,“己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表述绝对,于文无据。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 - 7 - 注意归大类。据材料一“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 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及材料三“有的地方、部 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缺乏主 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可概括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理解大数 据的意义,加大对大数据的自觉主动学习、研究、运用力度”;据材料一“在网络安全、信 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 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隐患和安全 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可概括出“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出台国家战略政策,强化数据安全保护”;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可概括出“构建有效机制, 明确权责关系,规范数据运用,促进数据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 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 图在认真研究着,眼睛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别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 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 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 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 904 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 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 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 - 8 - 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 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这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 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 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 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 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 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 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 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大叫一声:“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 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 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 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页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 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 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聊的 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B. 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引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 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 9 - C.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有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等描写, 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D. “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 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8. 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9. 小说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A 8. (1)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之间的歧视。(2)从售票员身上可以看出职业精 神和服务规范缺失。(3)自控力较差,缺少谦让的风度。 9. (1)使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正是有了多余一句话,才会不断出现新的 矛盾,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3)通过不同人物多余的一句话说明 这种现象的普遍性,有助 于突出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 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 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A 项,“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错误,小说开头描写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个场景,介绍故事 发生的环境,并没有为下文争吵埋下伏笔。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鉴赏情节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分析原文内容,筛选与“依 据多余的话”相关的情节内容,把握原文情节的矛盾冲突,分析鉴赏造成“多余一句话”的 主要原因,准确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抓住小说情节进行分析。小说主要 讲了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路,结果都因为“多余一句话”,最后造成 混战的严重后果。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售票员缺乏职业精神,她的多余一句话“拿着地图都 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依据大爷说的“现在的年轻人哪, 没一个有教养的”,时髦小姐说的“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 了呢”,大姐说的“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可知,不同地区、 - 10 - 不同年龄的人之间有歧见。从一系列的“多余一句话”也可以看出,人们的自控力比较差。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情节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鉴赏此题,要考生 思考原文情节,分析相关情节对于人物特点、情节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准确答题。 本题答题的关键是找到“多余一句话”出现的位置,如第五段售票员的“拿着地图都看不明 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如第七段大爷说“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如第九 段小姐说的“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等,然后分析 其和段落以及主旨的关系,如每次眼看事情要解决时,“多余一句话”就出来了,这就使情 节发生改变,富于变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另外,一个矛盾解决另一个矛盾就出现了,车上人的矛盾不断激化,最后演变成一车人混战, 这也就环环相扣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而且,售票员、大爷、小姐、大姐、“我”都说了“多余一句话”,不同人物的“多余一句 话”,说明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也突出了作品主题,暗含着“大事应化小,小事应化了” 的生活艺术。 【点睛】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阅读小说时要把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的矛盾或和谐关系,自然环境和 战争、和平等社会环境,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是否以人、物、时间、空间、情 感变化等为线索,进而思考主题上的褒贬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 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 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一日,断事官牙老瓦 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 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帝为 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 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 - 11 - 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璧曰:“如 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 人以为惧死。 宪宗崩,世祖即位。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慰使。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 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二年,始制太庙雅乐。乐工党仲和、郭伯达,以知音律在选中,为 造伪钞者连坐,系狱。璧曰:“太庙雅乐,大飨用之,圣上所以昭孝报本也,岂可系及无辜, 而废雅乐之成哉!”奏请原之。 高丽王禃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还,改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行东京等路中书省事, 聚兵平壤。时衍已死,璧与王议曰:“高丽迁居江华岛有年矣,外虽卑辞臣贡,内恃其险, 故使权臣无所畏忌,擅逐其主。今衍虽死,王实无罪,若朝廷遣兵护归,使复国于古京,可 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因遣使以闻,帝从之。 十三年,卒,年五十七。大德三年,赠大司徒,谥忠亮。 (节选自《元史•赵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B.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C.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D.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又称“表字”,住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秀才,优秀人才的统称。汉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逐渐成为对一般读书人的泛 称。 C. 乐,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乐舞。历代皇室均循例制作雅乐, 以歌颂本朝功德。 D. 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赵璧名声远扬,世祖宠爱有加。世祖为亲王时,召见有声名的赵盟璧,称呼他为秀才而不 叫其名,赐仆役,发薪水,还让王后亲自做衣赐给他,十分宠爱。 B. 赵璧一身正气,忠肝义胆。宪宗即位,问之以政,他建议先杀了身边侍从中那些最坏的人。 对牙老瓦赤请示是否更换官印,他厉声质问并夺下掷之于地。 - 12 - C. 赵璧善于理政,决绝果断。他担任南河经略史时,区内贪委残暴、荒淫无耻的刘万户的党 羽董主薄仗势欺人、为非作罗。赵壁查清他的罪责,立即把他处死。 D. 赵璧光明磊落,心性温厚。中统二年,因通晓音乐被选为制定雅乐的两位乐工因受制造伪 钞案牵连,被关入狱,赵璧以不能连累无辜上奏,请求赦免了他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董主薄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2)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l)像董主簿一类的,还有人在,等到把他们都杀了,祥瑞就将会大量显现了。 (2)当时为供给蒙古人蜀军队的粮饷,府库已经空了,等到北方有战事时,赵璧筹备供应粮食, 相继不断。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河 南”“刘万户”“郡中”“婚嫁(婚嫁之事)”“翁”,虚词“之”“所”“而”“为”, 固定结构“呼……为”,“郡中”作“婚嫁”的主语,意思是“郡中有婚嫁之事”,中间不 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所请”为“所”字结构,“所”+动词,组成名词性词或词组,意 思是“请求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河南的刘万户贪婪残暴,荒 淫无耻,郡中有婚嫁之事,都要先向他送礼,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才能成婚.人们都称他为 “翁”。句子可以断开为: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 为翁。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解说错 误。“名”一出生就起了。“字”则是到了成年才取的。故选 A。 【12 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掷之于地”说法错误,原文是“夺其 印,置帝前”。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的“如”,像;“比”,类;“如董主薄比者”,像董主簿一类的;“尚”,还; “其”,代词,那,那样;“俟”,等到;“瑞”,祥瑞;“至”,到,这里指显现。(2) 中“时”,当时;“蜀军”,指蒙古人蜀军队;“时供给蜀军”,当时为供给蒙古人蜀军队 的粮饷;“竭”,尽,空;“及”,等到;“用兵”,指有战事;“及用兵北边”,等到北 方有战事;“经画”,筹备;“馈运”,指运送粮食,供应粮食;“绝”,断。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璧字宝臣,是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时,听到他的名声后召见了他,称呼他为秀才 而不叫他的名字,赏赐给他三名仆役,发给他薪水,还让王后亲自做衣服赐给他,看到他试 穿时不合身,就为他更改,得到的宠爱无人能比。 宪宗即位,召见赵璧问他说:“国家怎样才能治理得好?”赵璧回答说:“请您先杀了 身边侍从中那些最坏的人。”宪宗不高兴。赵璧退下后,世祖对他说:“秀才,你浑身是胆 吗?我都为你捏着两把汗。”一天,断事官牙老瓦赤拿着他的官印,向宪宗请示说:“这是 先皇赐给我的官印,现在您即位了,我是继续用此印呢,还是换一个新的官印呢?”当时赵 璧在一旁侍立,质问牙老瓦赤说:“用不用你,有皇上决定,你难道要用先朝的官印来要挟 吗?”夺下他的印,放到皇帝面前。皇帝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即使我也不能这样做。” 从此牙老瓦赤不再被任用。 - 14 - 赵璧担任河南经略史。河南的刘万户贪婪残暴,荒淫无耻,郡中有婚嫁之事,都要先向 他送礼,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才能成婚.人们都称他为“翁”。他的党羽董主簿,更是倚仗权 势为非作歹,强行霸占了 30 多位漂亮的民间女子。赵璧到任后,查清了他的罪恶.立即把他 处死,放回来所有民女。刘万户非常惊恐,当时天降大雪,他趁机拜访赵璧,假意慰劳,并 且斟酒祝贺说:“经略您刚刚到任,就铲除强横狡诈之人,所以天降大雪显示祥瑞。”赵璧 说:“像董主簿一类的。还有人在,等到把他们都杀了,祥瑞就将会大量显现了。”刘万户 屏住呼吸不敢再说话了,回家后就患病卧床而死,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被吓死的。 宪宗死后,世祖即位。中统元年(1260 年),赵璧官拜燕京宣慰使。当时为供给蒙古入蜀 军队的粮饷,府库已经空了,等到北方宣战事时,赵璧筹备供应,相继不断。中统二年(1261 年),开始制定太庙的雅乐。乐工党仲和、郭伯达,因通晓音乐被选为制定雅乐的工作人员, 但因受制造伪钞案牵连,被关进了监狱。赵璧说:“太庙的雅乐,是用于大的祭祀典礼的, 是皇上用来昭示孝顺、回报父母的,怎么能够连累无辜,而误了修成太庙的雅乐呢?”奏请 赦免了他们。 高丽国王王植被他的大臣林衍驱逐。皇帝把赵璧召回京城,改任中书左丞,与国王头辇 哥共同管理东京等路中书省事,在平壤聚集军队。当时林衍已经死了,赵璧同国王头辇哥商 议说:“现在林衍虽然死了,但高丽国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罪,如果朝廷派兵把他护送回去, 让他在旧都即位重建高丽国,就可以停止战争,与民生息,这是上策。”于是派使者报告皇 帝,皇帝同意了。 至元十三年(1276 年).赵璧去世,享年 57 岁。大德三年(1299 年),追赠大司徒,谥号 “忠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雪夜感旧①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 1197 年,陆游 73 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 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 - 15 - 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 远绵长的意境。 B. 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 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C. 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 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D. 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 抒情蓄势。 15. 纪昀曾评论本诗第六句“逆挽有力”;且认为“‘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 信”一词进行赏析。 【答案】14. A 15. ①“那信”是“怎能相信”的意思,“当时那信老耕桑”的意思为“当 年怎能相信如今会终老田园”。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②更能凸显出 诗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③既表达了昔日的豪 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 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 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A 项,“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错。“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 长”,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鉴赏诗歌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首先明确词语在诗歌中的 位置,明确意思,进而揣摩其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 分析这个词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那信”所在的诗句重在叙事,意在抒情。“那信” 是“怎能相信”的意思,从全诗来看,前两联回忆当年抗金局势大好,自己金戈铁马意气风 - 16 - 发。颈联前半句写人到暮年仍然想着要为国征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接着笔锋一转, 写自己当年扬鞭疆场之时,哪里会想到如今竟然会终老于田园,极力叙说当年不能想象的事 情,如今却是现实。“当时那信老耕桑”的意思为“当年怎能相信如今会终老田园”。然而 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那信”通过一个强烈的对比反差,突出了诗人当 年的豪情之盛和现在的失望之深。颈联通过对比一方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另一方面也表现 出诗人的悲愤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点睛】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字或词,这些字或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 为诗眼。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对比中鉴赏,体会其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名篇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 势,突出阿房宫 的雄伟、壮观。 (2)《逍遥游》( ),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讲大与小的关系,来说明“小” 的往往不了解“大”的行为和想法。 (3)《虞美人》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小知不及大知 (4). 小年 不及大年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 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覆、知、雕、颜。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17 - 17.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拖.逦(yǐ)央浼.(miǎn)酒馔.(zhuàn)仓廒.(áo) B. 怂.恿(sǒnɡ)游说.(shuì)噩.梦(è)讥诮.(qiào) C. 蘸.酒(zhàn)傩.送(luó)斜睨.(nì)角偶.(yú) D. 轻飏.(yánɡ)鲲.鹏(kūnɡ)拔濯.(zhuó)睇眄.(miǎ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 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 项,“拖”应改为“迤”,“miǎn”应改为“měi”; C 项,“luó”应改为“nuó”,“偶”应改为“隅”; D 项 ,“kūnɡ”应改为“kūn”,“濯”应改为“擢”。 故选 B。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今年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价了获得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 无限的人文力量,与往年有些作品追求光怪陆离....的画面效果相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 的方向”。 B.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用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维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互 相救助,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 斗争精神。 C. 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 57 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 净胜球最多的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最近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人意....,引发了球迷的极 大不满。 D. 很难想象,自动泊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原本应出现 在超过 C 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现在昊锐车上;一向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面前都 相形见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 18 - 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 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 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此处形容“作品的画面效果”,是正确的。 B 项,奔走呼号:为寻求援助而奔走呼吁。此处形容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努力的 场面,是正确的。 C 项,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与语境中“但遗憾的是”和“连负三场”相矛盾。 D 项,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此处把昊锐车和日系车相比较,使用 “相形见绌”是正确的。 故选 C。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曹雪芹对于他笔下的悲剧性的青年女性,无论着墨多少,都是一笔不苟地写出了她作为 “人”的价值。 , , 。 , , 。只 有这样来理解,才懂得他为什么终于走上决绝的“却尘缘”的道路。 ①从贾宝玉看来,大观园里一切有价值的人都毁灭了 ②可见,被毁灭的人的价值越高,悲剧的价值也就越高 ③这样的世界也就毫无价值了 ④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⑤《红楼梦》中高踞悲剧价值顶峰的,自然首先是林黛玉 ⑥特别是林黛玉都毁灭了 A. ⑤④②①⑥③ B. ⑤④①⑥③② C. ④②①⑥③⑤ D. ④②⑤①⑥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 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第一个句号 前的三句集中介绍“悲剧价值”,先有鲁迅的定义,再指出林黛玉的“悲剧价值”,所以顺 序为④②⑤;后三句从贾宝 玉的角度评价,语序为①⑥③。 点睛: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 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 - 19 - 生的先后顺序。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 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 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 5 个或 6 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结构可 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 的来完成。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 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 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 或尾句。二、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 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 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 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 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 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 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等。三、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 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 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 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 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 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 表示综合等等;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句子 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一 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 连接的句子。四、连读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有的题干语句,句间关系比较隐晦,甚至 多有分岔,可以多解,在排定语序时仍要经意而为,不可草率。因此,通过前面三步,已将 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 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本题重在逻辑顺序的把握。 20. 请根据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每空不超过 10 个字。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 年 9 月 21 日, - 20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 4 小 时 30 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 1200 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 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 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 WIFI 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 不同的光线环境。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商业运行速度最快 (2). ②安全保障设施先进 (3). ③乘车体验 良好舒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 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 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 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 营速度最快的国家”,说明“复兴号”商业运行速度最快;“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 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说明“复兴号”安全保障设施先进;“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 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享受 WIFI 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说明乘车体验舒适良好。 21. 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一则邀请函,下面是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语言 表达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本校第六届音乐节将于 2019 年 5 月 16 日下午 8 点在校演播厅隆重举行。我们向本市教 育系统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以及一贯鼎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诚挚邀请。 音乐节上,师生们将登台献丑,您可以荣幸地欣赏到优秀的舞蹈、精彩的演唱。我们也 希望您能登台表演,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一孔之见。 【答案】①“各位”和“们”删除其中之一;②“献丑”改为“献艺”;③“荣幸”改为“愉 快”;④“优秀”改为“优美”;⑤“一孔之见”改为“宝贵意见”。 【解析】 【详解】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从题干来看,这是某中学准备在本市报刊上刊登的 一则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当”,考生要找出这五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修改。 从语体色彩来看,作为邀请函,一般使用书面语;从谦敬来看,说自己应该使用谦辞,说对 方应该使用敬辞。题中,第一处,“各位领导和教师们”错误,“各位”修饰“领导和教师”, - 21 - 与后面的“们”重复,删除“各位”或“们”;第二处,“师生们将登台献丑”中“献丑” 错误,“献丑”是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邀请函是学校 发出,而此处“登台演出”的是师生,所以不能使用“献丑”,可以改为“献艺”;第三处, “您可以荣幸”中“荣幸”错误,“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不能用于他人,故此处应该改为“愉快”;第四处,“优秀的舞蹈”错误,“优秀”和“舞 蹈”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优美”;第五处,“您能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一孔之见”中“一 孔之见”错误,“一孔之见”是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片面的见解,一般用于自 谦,而句中说的是对方,所以错误,可以改为“宝贵意见”。 22.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水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太,不成一事又空枝。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 字。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内在美才是永恒的美 世界上有两种美,一种是外在美,一种是内在美。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拥有两 种美。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喜欢美,尤其是外表美。所以,如今社会上流行 的各大分店,如千色店等便成为各阶层女性甚至男性的“扮靓天堂”。她们不惜花费大量金 钱砸在上面,买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和衣服。我不认为这些行为有什么不好。但是,这些追求, 其实都是肤浅,或许也有些不切实际。人生有几个十年,即使你拥有再出众的外表,终究转 眼而逝。唯独,内在美才是我们永恒的资本。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载入史册且受人尊敬的人民,似乎都是因为他们的品德高、 志向远、贡献大,而不是他们的容貌。西施美女,我们对她并不陌生,她的美貌更是让我们 为之感叹,甚至闹出个东施效颦的笑话!但是,这并不算什么。我们真正要记住和学习的是 当年吴越相争,她的一颗爱国之心,为国忍辱负重的高尚人格。这才是她真正美的地方! 《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虽然相貌丑陋,但是他的善良与真诚打动了很多读者。他不 畏强势。坚强的生活下去,勇敢时保护他的恩人,直到死也和她在一起,他的内心十分美好, 所以我认为他要比现代许多一味追逐外在美不提升素养涵养缺少爱心冷漠自私的人都美丽。 - 22 - 人的美与丑不能用相貌来衡量,美是由内而外的散发,不是让人目力所及的美,而应是 充满智慧和思想。就像山中的蘑菇,好看的往往是有毒的,而难看的往往是营养丰富的,不 能光看表面光鲜,往往内在美更能打动人心。 当然,在现今社会中,外表美也许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内在美却是成功的关键! 试想一下,一个人,连基本的爱心,基本人格都没有,徒有漂亮的外表又有何用呢?社会的 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以业绩论英雄。许多人,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业绩,为了让老板赏 识自己,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于是开始不择手段,丧失良心,干一些违法的事。 纵观历史长河,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雷锋、袁隆平,他们的外表并不出众。可他们却 为整个社会作出了巨大且无私的奉献,让社会和百姓受益。我们没人会说他们丑,只会仰望 他们的美。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必在乎外表美不美。因为美女三天看厌,丑女三天看惯。人们真 正记住的美,是来自心中纯洁而高尚的美,也是永恒的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 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 法来立意。本题是材料作文,重要的是材料所蕴含的哲理意味,本道作文题选用宋代王溥的 《咏牡丹》作为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诗中哲理引发的思考联想进行写作,写作时首先要读懂 诗歌内容,弄懂哲理。细品味,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 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 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 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 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 么好赞美的。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不赞扬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 外在美,而重视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用价值。所以可以就此立意。 立意: (1)内在美与外在美 (2)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3)腹有诗书气自华 (4)人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令人折服 - 23 - 素材: (1)孔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2)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托尔斯泰) (3)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4)容貌美丽的人,是一些幸运的人;而气质高雅的人,则必定是非常出色的人。 (5)一个人的美有十分之一是父母给予的天生丽质,而另外的十分之九则是来自那自身的心 灵美。 (6)毕淑敏说自己喜欢素面朝天,虽被丈夫取笑是自己其貌不扬的自我安慰,但人们在品读 作者笔下那些文字时,又有谁会在乎毕淑敏是美女还是丑女呢?又有谁会追问毕淑敏平时化 妆还是素面朝天呢? (7)人们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绝不会与他漂白的皮肤成正比,其实不论他是白还是黑, 人们都只会喜爱他的歌曲,那是他发自内心的声音。 (8)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 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 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 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 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以一种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 西使它们上升的。” 结构层次:文章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内在美才是永恒的美,也是文章的中心。文章开篇提出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只有内在美才是我们永恒的资本。文章列举西施的例子, 说明让我们真正记住和学习她的是一颗爱国之心,这才是她真正美的地方;文章接着举《巴 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进一步阐释内在美的重要性。文章结尾又列举了为整个社会作出了 巨大且无私的奉献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雷锋、袁隆平,他们的外表并不出众,但是没人 会说他们丑,只会仰望他们的美。文章结尾扣题:来自心中纯洁而高尚的美,是永恒的美。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 24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