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教案

1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 WTO》 教学指导 这是一篇重在报道事件的广播通讯,记叙了我国加入 WTO 的风雨历程。 从题材方面看,首先,题材重大。中国加入 WTO,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其次,作 者对这一重大事件深入挖掘,通过对众多当事人的采访,展示了中国复关和入世的漫漫历程, 力求给读者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和丰富内涵。这 一点可以和第一单元的《WTO 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 WTO》消息对比,就可以 看出作者对题材的挖掘、组织和深化了。 从叙事方面看,首先,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关贸总协定观 察员的地位开始漫长艰辛的复关和入世之路,经过与美国等主要国家艰苦的谈判,到21世纪 初在 WTO 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入世为止,以四集的篇幅,详细地叙述了我国入世的风雨 历程,并展望了中国入世之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次,作者在每集中,又历时和共时相结 合,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叙述我国入世谈判的种种事件,以及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历时者 如第二集中中国谈判代表谈到的我国入世的种种努力:中国人花了6年时间向外国谈判对手 解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含义,而外国人花了6年的时间却越听越糊涂,直到邓小平南巡讲 话,才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这一问题才迎刃而解。又如作者在第四集采访 四任中国首席谈判代表沈觉人、佟志广、谷永江和龙永图,这也可以说是按历时顺序安排的。 共时者如第三集详细描写我国在多哈 WTO 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入世的场面,以及与会人员激 动的心情,在总的历时叙事框架中,重点突出入世的时刻,使得全文叙述跌宕有致,波澜起 伏。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作者的叙事功底之扎实。再次,前两集一开头,总是由现实导入, 联想到历史,这样叙述,过渡自然,同时现实与历史的交叉、对照,又突出了现实景况的弥 足珍贵。在回顾完入世的艰辛历程之后,记者又拉回到现实中,再现入世当晚的盛况,并逐 一采访参与入世的几位代表,对中国入世的前景进行展望。由现实到回顾历史,再到展望未 来,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广播通讯的特殊性来看,作者根据广播通讯主要诉诸听觉的特点,在可听性上做足文 章。首先,作者(指主播者)将自己的叙述和对当事人的采访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直接面 向听众叙述,勾联历史,介绍情况,亲切自然,语言平易,能够一下子调动听众的兴趣。而 不断插入当事者的访谈,既让听众感到信服,也通过当事人(包括国家领导人)的话,拉近 听众和这一重大事件的心理距离。其次,作者综合运用谈话、音响、录音等技术手段,让听 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避免了回顾和叙述事件时的单调。 思考与探究 一、这篇广播通讯,通过参与入世决策和谈判的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叙述了中国 入世的艰难历程。归纳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说说他们对中国入世意义的认识。 本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及主要内容。 当事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参加谈判的代表们,他们为入世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 作,付出辛勤甚至是“黑头发谈成白头发”的辛酸。一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他们关注中国入 世的每一步,在入世谈判中起关键性的政策指导作用。这两类人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前者 更多的感受是谈判的艰苦和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带来的推动力量,以及中国入世的积极而重 大的意义。而后者更多是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的体察。 根据以上的概括,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归纳具体当事人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他们对中国入 世意义的认识。 2 二、广播通讯和文字通讯不同,讲究可听性,要一下子抓住听众。这篇通讯,用“讲故 事”的方式进行报道,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以这些故事情节为线索,概括一下中国入世的 风雨历程。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广播通讯的叙事特点。 可结合“教学指导”中对叙事和可听性的分析,由学生自己具体概括。可参考“相关资 料二”。 三、广播通讯具有极强的形象性,它既表现于语言描述中,也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和实况 音响的综合运用展现出来。根据文章中的具体的音响、录音和报道语言,体会一下广播通讯 形象性特点。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广播通讯的可听性特点。 参考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