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陕师大附中 2020~2021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卷 满分:120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大山河远 刘醒龙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相信,那棵树竟然已站立在风雨飘摇的 世界 3200 年了! 3000 年前,由西周都城丰镐西出 200 公里,抵达那时叫作西戎的 平凉;2000 年前,由大汉皇城长安西出 200 公里去往那时刚刚不再叫义 渠的平凉;1000 年前,由五代名城大安西出 200 公里来到名为大原实则 野树萧条的平凉;在今天,由西安西出,还是 200 公里,追随雾中寒雁, 到平凉那号称陇首地界的一处山坳,卢照邻诗里的马系千年树依然在 那里! 一棵树生长得久了,便有些哲学意味信或不信,人是树的命运, 树也是人的命运去平凉的路上,每隔一阵,就会有人提起那棵树,其 间有见过那棵树的,更多是没有见过的。无论见没见过,只要提起那 树,从没有一连说出三句整话的人与此行同样要去的公刘故里、峻桐 山、大云寺和浸川人遗址相比,人们提及那棵树的次数最多,所说的 话却最少。 为了弥补语言的贫乏,我联想到别的树 20 世纪 90 年代,第一次 去西藏,在海拔 5138 米的查果拉哨所,放眼望去,不要说一棵树,就 连紧贴地面的花草也难得一见在绿色苔鲜也朝不保夕的地方,那种在 两指宽的石头缝里开着蓝色花的骆驼刺,是整个哨所唯一与森林相似 的风景。 哨所里的一位士兵,因为生病从山上下来,到了日喀则,一下车 就像抱着亲人一样,抱着医院院子里的一棵白杨放声大哭治好了病, 士兵又重新回到那座永远也不可能长出树来的哨所,将自己站成迎着 冰霜雪雹的最坚强的白杨。 平凉所处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无人区是近邻,那位在查果拉主 峰值守的士兵,是否知道,邻居家有如此大的一棵树并非关键,重要 的是人在哪里,就有沃土在哪里。 没有叶子,也没有年轮,只有在大地上无限深扎的根须。这样的 树,冰雪冻断弓弦,也冻不断一根枝条,台风吹折旗杆,也吹不掉一 片叶子。由平凉漫卷开来的黄土高原,由查果拉舒展出去的青藏高原, 有太多长不出树木的山野沟壑和坡滩。在没有见到平凉那棵树之前, 人心就是那棵树而在没有树的地方,人就是树 毫无疑问,天下之树都生长在原野的空白处平凉这地名,命中注 定为那棵 3200 年的大树腾出偌大空间。壮游不可无诗,登山,总得见 树平凉那棵树,仅次于天下第一的轩辕庙内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轩辕柏 和天下第二的浮来山定林寺内那棵银杏树在 5000 年的轩辕柏和 4000 年的定林银杏面前,3200 年的平凉国槐,虽然贵为天下第三大树,却 能与周遭的山林结结实实地合为一幅原野宏图。 在平凉城东锦屏镇的一处山坳,一切都是那样平凡,除了那棵树, 万物都不曾有丁点儿异样。下了车,走上百十步,首先看到的树梢, 正在生长着嫩芽。走近了些,又能见到大大小小繁复如蛛网的树枝, 正由冰天雪地染成的深揭色,逐渐过渡到花香四野时浅浅淡淡的灰黛 走得更近时,那粗壮的主干像是一堵老旧的城墙,找不着那扇门就无 法入得其内,只好低头环顾,看看如何绕过去。绕着那棵树走了一圈, 又走一圈,然后再走一圈。一圈圈走下来,再看那棵树,这才有些明 白,为何偏偏这叫国槐的大树,能够一口气生长 3200 年,至今还是如 此生机勃勃三山五岳之上,五湖四海之内,除了国槐,再无冠名以国 来称其他树种的,即便是无数文人笔下的常客—松柳梅,也难担当如 此桂冠。 山是一种生命,水是一种生命山水的生命是生机蛊然的万物赐予 的,包括人,包括兽,包括花卉和篙草,苔鲜与地衣平凉地界上的这 棵名为国槐的大树,用苍育之根吸收过《三坟》《五典》的智慧,用坚 硬身躯容纳下《八索》《九丘》的文脉,用婀娜枝叶感受了《诗经》《乐 府》的深邃与高翔。接下来,这 3200 年后的今天,每一个来过又离开 的人,都让这叫国槐的大树走得更远还有长空中的风云,还有天际里 的鸿雁,甚至还有当今世界无所不能的互联网,都使这树朝向更悠远 的未来。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第二段以一组排比句具体表现了 3200 年来平凉国槐生长的自 然环境和所经历的历史沧桑,具有深厚而内敛的意蕴和情味。 B. 去平凉路上的人们虽然提及平凉国槐的次数最多,但所说的话却最 少,原因在于这些人缺乏文化和见识,认识不到这棵树的价值。 C. 文章叙述海拔 5138 米的西藏查果拉哨所那位生病的士兵的故事, 表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树能鼓舞人的精神,催人奋进,战胜困难。 D. 文章把平凉国槐称为天下第三大树,主要是从它生长和存活长达 3200 年之久的角度来评价,并未刻意关注和考虑它的外形特征。 2. 文章中画横线部分是正面描写平凉国槐的句子,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6 分) 3. 为何说“三山五岳之上,五湖四海之内,除了国槐,再无冠名以国 来称其他树种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 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 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 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 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 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 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 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 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 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 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 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 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 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 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 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 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超迁:越级提拔。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擢”“拔”“除” 等词语同义。 D.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 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 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 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 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 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 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二)课内文言文考查(12 分) 8.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 分) ①士之耽兮,尤可说也。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④延伫乎吾将反。 ⑤岂余之可惩。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⑦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⑧芝兰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A.①②⑥⑧ B.①③④⑧ C.②④⑥⑦ D.④⑤⑥⑧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3分) ①还必相迎取 相:互相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宴会 ③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耽误 ④固时俗之工巧兮 工巧:善于取巧 ⑤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 ⑥君既若见录 见:表被动 ⑦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辞别 ⑧贫贱有次女,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A.①③④⑦ B.②④⑤⑧ C.①④⑥⑧ D.④⑤⑦⑧ 10.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步余马于兰皋兮 B.高余冠之岌岌兮 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D.渠会永无缘 11. 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 歌 305 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大都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月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B.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男女将头发分作左右两 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后来用总角 代指少年时代。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扎成一束,称为“束发”。女子十五岁成年,举行盘发插笄(簪子)礼仪, 称为“及笄”。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称为“结发”,后 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C.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 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 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 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D.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尊崇之意。拜,古人常用表示礼节 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周礼·春官·大祝》: “辨九拜,日稽首,二日顿首,三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 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拜礼中,礼节最隆重的是稽 首。 (三)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小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①。 ①殚:竭尽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 围。 B: “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 “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13.陶潜在《拟挽歌辞》中曾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死去何所 道?托体同山阿”。这几句诗也被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过。 请比较这几句诗与本诗表达情感的异同。 (四)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4.补写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系了她刚烈 的性格特点的语句使 , 。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 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 , 。 (3)刘禹锡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句。陶潜在《归园 田居》中的 ,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 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 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 ____ ,却以其华丽盛大 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 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 ____ ,最能达 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 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 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 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 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 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 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 ____ 。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 ____ ,触摸到了一个都市、 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 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 B.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 C.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 D.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 B.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 C.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 D.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 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B.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 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 功效。 C.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己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 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D.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 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四、作文(总分 50 分,含书写分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 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哲学家思考摆脱蒙 昧,启迪智慧……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作为新时代 的青年学生,你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 B 2. ①采取由远及近的观察角度,全面地表现了平凉国槐壮美的外观。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枝比作蛛网,写出了国槐的繁茂,将主 干比作老旧的城墙,体现国槐的历史沧桑感。③从色彩变化的角度, 写出国槐经历了自然的洗礼,依然生机勃勃,表达对国槐由衷的赞美。 3. ①平凉国槐生长地广袤,与周遭的山林结结实实地合为一幅原野宏 图,更能代表一个国家。②生长地恶劣,长于漫卷开来的黄土高原, 具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伟大的民族精神。③生命存活久远, 成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历史、地理 和文化的底蕴。 4.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 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 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 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 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 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 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是时贾生年二十馀”中的“年 二十馀”是说当时贾谊二十多岁,所以应在“年二十馀”之后停顿, 排除 AC 项。“贾生尽为之对”的意思是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其中 “对”是说贾谊为他们应答,并不是应答“人人”,所以应在“对”之 后停顿,排除 B 项。疏通语意为: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 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 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 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故本题选 D项。 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 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 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错在“迁, 在古代指官职升迁。”“迁”字解释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 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 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 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故本题选 C 项。 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 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 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 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 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 “奉命制定”理解有误。原文是“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 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所以选 B项。 7.试题分析:题干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 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既”: “已经”;“卑”:“地势低洼”;“谪”:“被贬谪”; “不自得”:“心情 抑郁,不愉快”。第二句关键点:“梁怀王,文帝之少子”,判断句,“梁 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爱”:“受宠爱”;“傅”:“担任……老师”。 8.A 9.D 10.C 11.D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之意。 12.A 以声写静错 13.本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描写了墓地游玩的景色,联想到墓地里 的死者也会快乐愉悦,表现了作者的思想超脱,见识高迈,诗人看破 生死,享受当下。而《拟挽歌辞》直抒胸臆,亲戚友人会为了死者的 去世而难过伤心,而关系不深的人会忘记死者(反用《论语 述而》“子 于是日哭,则不歌”)。但是人死之后没有什么可说的,把尸体托付给 大自然如同山脚下的泥土一样,表现了作者看破生死的豪迈豁达。 14.(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15.本题考查近义词语和成语的辨析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 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转瞬即逝:转眼眼就会失去或消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 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本句的主语为“烟火”,故排除“稍 纵即逝”;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喷亮。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文中指竹子爆 破的声音,故选“响彻云霄”; 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都指没有事先商量,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但“不谋而合”可做谓语,“不约而同”多做状语,后面加具体做法, 故文中用“不谋而合”更好; 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务的一小部分。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 能知道他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根据文意选择“见微知著”; 故选 B。 16. B 17. C 作文: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