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邵东一中 2020 年下学期高一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青少年时期对一生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家长认为运动影响学习、耽误时间,却没有意识 到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 孩子在本该生龙活虎的年纪成了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 心血管疾病的“猎物”。 事实上,为推动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近年来各地推出了不少政策措施。例如, 江西省明确 2019 年中考体育科目分值增加至 55 分,2020 年增加至 60 分;云南等多地把青少 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借鉴。美国政府通过奖励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有效改 善了这一群体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导致的健康问题;加拿大对青少年子女开展适当运动的家庭 给予税收优惠等。 (摘编自《近视、肥胖、耐力差,好日子为何没换来青少年好体质?》) 材料二: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 10 万多名青少年成为全国小篮球联赛的参与者,这一新兴青少年 联赛颇受欢迎。但与很多人关心的如何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想法不同,篮协主席姚明呼吁 做大基数、降低门槛、避免筛选,这些思路显然更有助于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诚然,一个 国家篮球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要靠竞赛成绩来体现。但向更深层次溯源,竞赛成绩只能从强 大的群众基础中来。 其实不只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水平提升,都建立在群众体育发达,尤其是 青少年体育活跃的基础之上。搞好青少年体育的关键,在于搞好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充分 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 对运动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 级的校园体育联赛。体育的魅力就蕴藏在比赛之中,通过竞争磨炼技能、锻炼精神,这对青 少年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摘编自《发展青少年体育,重在普及》) 材料三: 目前,各地中考招生时,体育考试分数占比越来越大。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体 育教育就开始被文化课挤压,学生体质开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体育教 育加码措施。以浙江大学为例,该校对 2018 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除了将 原来每学期 36 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 54 课时,还将每天下午的“第十节课”统一安排为体育 活动时间。 事实上,劳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体魄,锻炼其意志品质。“可以通过校园劳动、学工学农、 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民进上海市委 专职副主委胡卫还表示,可以倡导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对家长 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 (摘编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近视眼、肥胖等成为青少年常见疾病》) 材料四: 正在热播的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运动不一样 3》,以全新升级的内容和形式,将竞技 体育和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全民运动中来,成为收视热点和网络热门话 题。 《运动不一样 3》设有“应战吧冠军”“超能标杆赛”“三方抢位赛”“终极对决”四个 环节,前两个侧重向运动名将请教,后两个则侧重于团队竞技的配合。其中,又以“应战吧 冠军”最吸引人眼球。在这个环节中,青少年选手将挑战体操、蹦床、击剑、羽毛球、田径 等多路世界冠军。邢傲伟、史冬鹏、郑洁、郭跃等体育名将,不仅会做出“榜样展示”,传 授体育运动专业知识,还将按规则增加“冠军难度”应对孩子们的挑战。比如史冬鹏要在“泡 沫障眼法”下跨栏;邢傲伟要挑战 1.8 米的“最强跳马”,并必须落点在一个半米见方的区 域内。 除了向冠军请教、挑战冠军,节目还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了考验策略制订、 团结协作和智力分析等的趣味挑战。如与时间赛跑的“穿越大风车”考验敏捷度和反应力, “算数插旗”考察计算能力、集中力与爆发力……这些精心设计的项目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 与运动的积板性,更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了不畏挫折,团结合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 技精神。 (摘编自《青少年体育节目可以更有趣》,《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青少年时期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不培养好的体质,会直接导致成年后患上“三高”和心 血管疾病。 B.青少年联赛不应只立足于选拔优秀运动员,通过比赛发掘体育魅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 康同样意义重大。 C.竞技体育的竞赛成绩固然重要,但要提升其水平,发达的群众体育,尤其是活跃的青少年 体育必不可少。 D.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只能通过体育课或体育比赛,参与劳动也是进 行锻炼的一种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过多文化课占用了体育运动时间,还有家长对 青少年体质问题关注不够。 B.中国增加体育科目分值、美国和加拿大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表明国内外都在努力提升体 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C.《运动不一样 3》传达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又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游戏,体现了 其专业与科学的特点。 D.将竞技体育与游戏相结合,邀请冠军参与,增加挑战的趣味性,这些都可以成为青少年运 动竞技节目的亮点。 3.结合材料思考,怎样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4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有伤疤的月亮 刘云芳 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 齐的曲线。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对母条说,现在才知道, 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在这个夜晚,我们家也像是被切成两半儿的月亮。我跟母亲在村庄,弟弟和父亲在医院。 似乎很多年没有跟母亲独处过这么多天。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 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 火,煮粥。她喜欢提醒我:和面要用温水;别忘了把这盆食端给狗,还有鸡的食也送给它, 顺道把鸡蛋也收了吧……她坐在那里指使我干这干那,仿佛二十多年前的光景:她要教会我 各种生活的本领,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 她要用那半个身子,释放出对我全部的爱。白天,她怕我在屋子里冷,喊我去晒太阳。 太阳看着我们,在椅子底下,刻出一幅母女相依的影子。晚上,她喊我快点去睡。我总是要 在睡前为她按摩。她平躺着,身体展现在我面前。她的右胳膊僵硬,右手不由自主地攥起来, 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一截。它们都萎缩得厉害。我注意到了她肚脐下边竖着的切口。她注意到 了我的目光,解释道,那会儿也是没办法。 那时,她只有二十一岁,怀了我之后,又紧张,又幸福。她感受到我在腹部一天天长大, 肚子很快就鼓起来。大家都说她怀的可能是双胞胎。然而,与我一同长大的竟是一个肿瘤。 它甚至抢了我的风头,快速地占领着地盘,它让母亲困顿,疲乏,让她瘦弱。几个月后的某 天,她终于忍不下去了,坐着父亲赶的牛车进了城里的医院。 大夫望向她和父亲,孩子还要不要?若保孩子,就要等母亲完成分娩后才能手术,那时 必定增加风险。若是保大人,现在必须手术,孩子能否成活就听天由命了,父亲毫不犹豫地 回答说,要保大人。母亲经历了手术,大夫从她腹部取出的肿瘤装了一小盒。之后,他们怀 着忐忑的心情任我自然生长。哪怕我出生后非常健康,她也总是对当时的选择心怀愧疚。我 看着这道与我同龄的伤疤,安慰她,如果是我,我也会跟你们做同样的选择。她说,还是有 个女儿好。 我查看她的身体,像在观察一棵老树的年轮。除了经历那次手术之外,她还经历过一次 绝育术,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标配。 她的虎口有一道伤疤,那些年,我们家除了种地,便是喂牛。有一次。她拿着镰刀去割 草,在一条细窄的小道上,前边忽然来了一头小牛,她往旁边一躲,不小心掉了一跤,镰刀 的刀刃正好割在了虎口上,顿时血流不止。她包着一大块鲜红的布去邻村找大夫,缝了好几 针。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块鲜红的布。 她脚上也有一道伤疤。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脚上忽然多出了一块骨头,她去城里看, 大夫说那是骨质增生,需要做手术。术后,她坚持没有住院,为了省钱,她坐班车到山下, 硬是爬上了山。那天,她坐在堂屋的一把木椅上,用从医院带来的纱布给自己换药。当时, 我要赶去两座山那边的村庄上学,一去就是五天。我一走便没有人照顾她,我躲在门后的水 缸边哭,她赶我,快走!那些天,她照常喂鸡,喂狗,后来感染了,敷了好久的药才好。 她脖子上也有块比指头肚略小的伤疤。她脑出血之后,昏迷了多日。每天都需要输液, 两双手被扎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护士实在无处下手,说要做一个置留管,找来找去,选 择在脖子下边的位置。我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母亲的皮肤上下刀子,那种感觉很不好受,几天 之后,母亲忽然双目圆睁,上下牙紧紧咬合,从牙齿的隙缝里分泌出白沫。她犯了癫病。大 夫说这可能是脑溢血后遗症。此后又犯过两次,吃了药也无效,我强烈要求护士将它拆除后, 母亲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毛病。 躺在炕上,她把心里的伤疤也摊给我看。年少时她受的委屈、她做出的反击,成年之后 的无奈,还有现在她的身体。说着说着,她哭了,我伸过手给她抹眼泪,感觉从眼角到发丝 里仿佛隐藏着一条隐秘的河流。现在,河水溢出来了。 母亲终于睡着了。窗外的月亮好像不那么明亮了,我隐约看见,它已经斜了过去,去往 右边的山梁上方。那里,春天正从一些干枯的枝头上伸出眼睛、耳朵来,虽然暗处仍然有积 雪,但有些野草已经开始变绿,有些昆虫已经准备鸣唱,等着打破乡村无风之夜的安宁。多 少生命在这样的笋节里待着,期盼着。 我想起生小儿子时,肚子胀得滚圆,生大儿子时留下的那道伤疤几乎要被撑开,成日里 心惊胆战。最后的几天,我在灯光下照着镜子,肚皮反着光,我感觉自己像是托着一轮圆月 亮,一轮有伤疤的月亮。 深夜里,母亲一次次醒来,给我掖被子。 有一次,我从梦里醒来时,母亲正在熟睡,听着她有节奏的鼻息,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 贮存了满满的月光。有她在的地方,无论多深的夜,我心里都是亮堂的。我忍不住把头偎在 她的枕边,仿佛自己还是个婴儿,仿佛她还年轻,仿佛,前边的日子都堆积在阳光里。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对月亮的描写,既渲染了宁静而忧伤的气氛,又暗示了母亲坎坷的人生经历, B.“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贮存了满满的月光”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出母爱的浓烈。 C.文章以“伤疤”为线索,采用插叙的手法叙写了母亲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艰辛 D.文章语言质朴而又不乏生动,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怜爱之情。 5.这篇小说的标题非常精妙,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9 分)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 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 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 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 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 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 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 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 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 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 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 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 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 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B.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C.卒,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 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D.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 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 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 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 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5 分) ⑵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5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共 9 分) 材料一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材料二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先,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1931 年(选自《猛虎集》) 10、下面是对这两首首诗的赏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 (3 分) A..杜甫的《孤雁》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 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B《黄鹂》中“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 更写出了动感,这也体现了新月派“绘画美”的主张 C.《孤雁》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 团聚在一起的羡慕、向往之情。 D.《黄鹂》最后复叠的一句“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 迥异。 11、这两首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何不同?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 12、(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追念往昔战场上的强劲之势;转念如今,人们竟然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安于 现状之态。 (2)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 游泳言志。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 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 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5)《琵琶行》中“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沦落 天涯的孤独与苦闷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老李今年 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 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 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④我国几十年的エ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阅读课増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 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国, 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⑥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 一夜听春雨”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 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B. .日前,讲述了闻一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的《闻一多传》增订本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作 者闻黎明是闻一多的长孙。 C.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 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D. 雪菜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雪菜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 构的理想世界里,而忽略了现实本身。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回旋、运转 B 如听仙乐而暂.明 暂:暂时 C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礼遇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 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只要经济基础不变, 即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①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民俗的传承往往还受到传统观 念的制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民俗就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同时,民俗具有变 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变异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 四、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 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 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 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邵东一中 2020 年下学期高一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教师版】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青少年时期对一生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家长认为运动影响学习、耽误时间,却没有意识 到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 孩子在本该生龙活虎的年纪成了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 心血管疾病的“猎物”。 事实上,为推动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近年来各地推出了不少政策措施。例如, 江西省明确 2019 年中考体育科目分值增加至 55 分,2020 年增加至 60 分;云南等多地把青少 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借鉴。美国政府通过奖励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有效改 善了这一群体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导致的健康问题;加拿大对青少年子女开展适当运动的家庭 给予税收优惠等。 (摘编自《近视、肥胖、耐力差,好日子为何没换来青少年好体质?》) 材料二: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 10 万多名青少年成为全国小篮球联赛的参与者,这一新兴青少年 联赛颇受欢迎。但与很多人关心的如何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想法不同,篮协主席姚明呼吁 做大基数、降低门槛、避免筛选,这些思路显然更有助于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诚然,一个 国家篮球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要靠竞赛成绩来体现。但向更深层次溯源,竞赛成绩只能从强 大的群众基础中来。 其实不只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水平提升,都建立在群众体育发达,尤其是 青少年体育活跃的基础之上。搞好青少年体育的关键,在于搞好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充分 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 对运动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 级的校园体育联赛。体育的魅力就蕴藏在比赛之中,通过竞争磨炼技能、锻炼精神,这对青 少年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摘编自《发展青少年体育,重在普及》) 材料三: 目前,各地中考招生时,体育考试分数占比越来越大。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体 育教育就开始被文化课挤压,学生体质开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体育教 育加码措施。以浙江大学为例,该校对 2018 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除了将 原来每学期 36 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 54 课时,还将每天下午的“第十节课”统一安排为体育 活动时间。 事实上,劳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体魄,锻炼其意志品质。“可以通过校园劳动、学工学农、 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民进上海市委 专职副主委胡卫还表示,可以倡导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对家长 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 (摘编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近视眼、肥胖等成为青少年常见疾病》) 材料四: 正在热播的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运动不一样 3》,以全新升级的内容和形式,将竞技 体育和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全民运动中来,成为收视热点和网络热门话 题。 《运动不一样 3》设有“应战吧冠军”“超能标杆赛”“三方抢位赛”“终极对决”四个 环节,前两个侧重向运动名将请教,后两个则侧重于团队竞技的配合。其中,又以“应战吧 冠军”最吸引人眼球。在这个环节中,青少年选手将挑战体操、蹦床、击剑、羽毛球、田径 等多路世界冠军。邢傲伟、史冬鹏、郑洁、郭跃等体育名将,不仅会做出“榜样展示”,传 授体育运动专业知识,还将按规则增加“冠军难度”应对孩子们的挑战。比如史冬鹏要在“泡 沫障眼法”下跨栏;邢傲伟要挑战 1.8 米的“最强跳马”,并必须落点在一个半米见方的区 域内。 除了向冠军请教、挑战冠军,节目还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了考验策略制订、 团结协作和智力分析等的趣味挑战。如与时间赛跑的“穿越大风车”考验敏捷度和反应力, “算数插旗”考察计算能力、集中力与爆发力……这些精心设计的项目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 与运动的积板性,更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了不畏挫折,团结合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 技精神。 (摘编自《青少年体育节目可以更有趣》,《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青少年时期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不培养好的体质,会直接导致成年后患上“三高”和心 血管疾病。 B.青少年联赛不应只立足于选拔优秀运动员,通过比赛发掘体育魅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 康同样意义重大。 C.竞技体育的竞赛成绩固然重要,但要提升其水平,发达的群众体育,尤其是活跃的青少年 体育必不可少。 D.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只能通过体育课或体育比赛,参与劳动也是进 行锻炼的一种方式。 A A 项,“会直接导致”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心 血管疾病的‘猎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过多文化课占用了体育运动时间,还有家长对 青少年体质问题关注不够。 B.中国增加体育科目分值、美国和加拿大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表明国内外都在努力提升体 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C.《运动不一样 3》传达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又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游戏,体现了 其专业与科学的特点。 D.将竞技体育与游戏相结合,邀请冠军参与,增加挑战的趣味性,这些都可以成为青少年运 动竞技节目的亮点。 2.B B 项,“说明国内外都在努力提升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错误,从材料一最后一 段来看,国外的做法与学校教育无关。 3.结合材料思考,怎样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4 分) ①家长和学生重视体育,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的时间; ②政府和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状况,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各种政策促进青少年开展体育活 动。③学校提供完善的体育运动的硬件和软件,提高体育科目的地位,引导并提倡学生参 加体育运动,开展劳动教育。 ④媒体精心设计竞技运动类节目,调动青少年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每点 1 分,共 4 分 【解析】 如材料一“许多家长认为运动影响学习、耽误时间,却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 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孩子在本该生龙活虎的年纪 成了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 如材料一第二段“事实上,为推动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近年来各地推出了不少政策 措施”和第三段“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借鉴。美国政府通过奖励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青 少年,有效改善了这一群体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导致的健康问题;加拿大对青少年子女开展适 当运动的家庭给予税收优惠等”,可以概括出第二点。 如材料二第二段“搞好青少年体育的关键,在于搞好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学生体 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对运动产生 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级的校园体 育联赛”,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如材料四“正在热播的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运动不一样 3》,以全新升级的内容和形式, 将竞技体育和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全民运动中来,成为收视热点和网络 热门话题”,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有伤疤的月亮 刘云芳 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 齐的曲线。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对母条说,现在才知道, 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在这个夜晚,我们家也像是被切成两半儿的月亮。我跟母亲在村庄,弟弟和父亲在医院。 似乎很多年没有跟母亲独处过这么多天。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 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 火,煮粥。她喜欢提醒我:和面要用温水;别忘了把这盆食端给狗,还有鸡的食也送给它, 顺道把鸡蛋也收了吧……她坐在那里指使我干这干那,仿佛二十多年前的光景:她要教会我 各种生活的本领,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 她要用那半个身子,释放出对我全部的爱。白天,她怕我在屋子里冷,喊我去晒太阳。 太阳看着我们,在椅子底下,刻出一幅母女相依的影子。晚上,她喊我快点去睡。我总是要 在睡前为她按摩。她平躺着,身体展现在我面前。她的右胳膊僵硬,右手不由自主地攥起来, 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一截。它们都萎缩得厉害。我注意到了她肚脐下边竖着的切口。她注意到 了我的目光,解释道,那会儿也是没办法。 那时,她只有二十一岁,怀了我之后,又紧张,又幸福。她感受到我在腹部一天天长大, 肚子很快就鼓起来。大家都说她怀的可能是双胞胎。然而,与我一同长大的竟是一个肿瘤。 它甚至抢了我的风头,快速地占领着地盘,它让母亲困顿,疲乏,让她瘦弱。几个月后的某 天,她终于忍不下去了,坐着父亲赶的牛车进了城里的医院。 大夫望向她和父亲,孩子还要不要?若保孩子,就要等母亲完成分娩后才能手术,那时 必定增加风险。若是保大人,现在必须手术,孩子能否成活就听天由命了,父亲毫不犹豫地 回答说,要保大人。母亲经历了手术,大夫从她腹部取出的肿瘤装了一小盒。之后,他们怀 着忐忑的心情任我自然生长。哪怕我出生后非常健康,她也总是对当时的选择心怀愧疚。我 看着这道与我同龄的伤疤,安慰她,如果是我,我也会跟你们做同样的选择。她说,还是有 个女儿好。 我查看她的身体,像在观察一棵老树的年轮。除了经历那次手术之外,她还经历过一次 绝育术,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标配。 她的虎口有一道伤疤,那些年,我们家除了种地,便是喂牛。有一次。她拿着镰刀去割 草,在一条细窄的小道上,前边忽然来了一头小牛,她往旁边一躲,不小心掉了一跤,镰刀 的刀刃正好割在了虎口上,顿时血流不止。她包着一大块鲜红的布去邻村找大夫,缝了好几 针。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块鲜红的布。 她脚上也有一道伤疤。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脚上忽然多出了一块骨头,她去城里看, 大夫说那是骨质增生,需要做手术。术后,她坚持没有住院,为了省钱,她坐班车到山下, 硬是爬上了山。那天,她坐在堂屋的一把木椅上,用从医院带来的纱布给自己换药。当时, 我要赶去两座山那边的村庄上学,一去就是五天。我一走便没有人照顾她,我躲在门后的水 缸边哭,她赶我,快走!那些天,她照常喂鸡,喂狗,后来感染了,敷了好久的药才好。 她脖子上也有块比指头肚略小的伤疤。她脑出血之后,昏迷了多日。每天都需要输液, 两双手被扎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护士实在无处下手,说要做一个置留管,找来找去,选 择在脖子下边的位置。我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母亲的皮肤上下刀子,那种感觉很不好受,几天 之后,母亲忽然双目圆睁,上下牙紧紧咬合,从牙齿的隙缝里分泌出白沫。她犯了癫病。大 夫说这可能是脑溢血后遗症。此后又犯过两次,吃了药也无效,我强烈要求护士将它拆除后, 母亲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毛病。 躺在炕上,她把心里的伤疤也摊给我看。年少时她受的委屈、她做出的反击,成年之后 的无奈,还有现在她的身体。说着说着,她哭了,我伸过手给她抹眼泪,感觉从眼角到发丝 里仿佛隐藏着一条隐秘的河流。现在,河水溢出来了。 母亲终于睡着了。窗外的月亮好像不那么明亮了,我隐约看见,它已经斜了过去,去往 右边的山梁上方。那里,春天正从一些干枯的枝头上伸出眼睛、耳朵来,虽然暗处仍然有积 雪,但有些野草已经开始变绿,有些昆虫已经准备鸣唱,等着打破乡村无风之夜的安宁。多 少生命在这样的笋节里待着,期盼着。 我想起生小儿子时,肚子胀得滚圆,生大儿子时留下的那道伤疤几乎要被撑开,成 日里心惊胆战。最后的几天,我在灯光下照着镜子,肚皮反着光,我感觉自己像是托着一轮 圆月亮,一轮有伤疤的月亮。 深夜里,母亲一次次醒来,给我掖被子。 有一次,我从梦里醒来时,母亲正在熟睡,听着她有节奏的鼻息,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 贮存了满满的月光。有她在的地方,无论多深的夜,我心里都是亮堂的。我忍不住把头偎在 她的枕边,仿佛自己还是个婴儿,仿佛她还年轻,仿佛,前边的日子都堆积在阳光里。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对月亮的描写,既渲染了宁静而忧伤的气氛,又暗示了母亲坎坷的人生经历, B.“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贮存了满满的月光”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出母爱的浓烈。 C.文章以“伤疤”为线索,采用插叙的手法叙写了母亲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艰辛 D.文章语言质朴而又不乏生动,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怜爱之情。 答案 C C 项,“采用插叙的手法”错。文章描写了“我”在母亲睡前给她按摩,注意到母 亲肚脐下的伤口,虎口的伤疤,脚上的伤疤,脖子上的伤疤,从而回忆起母亲这些伤疤的 来历,写作上就是“顺叙”,没有采用插叙的手法。故选 C 5.这篇小说的标题非常精妙,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6 分) ①从阅读效果上看:用拟人的手法,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文章奠定了忧伤 的情感基调; 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有伤疤的月亮”喻指身上有多处伤疤的母亲,用其为标题,丰富了母 亲坚强、勤俭、慈爱的形象; ③从文章主题上看:用“有伤疤的月亮”为题,表现母亲坎坷的人生经历,凸显了文章的主 题。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线索、文章主题、 阅读效果几个方面回答。本文标题是“有伤疤的月亮”,从阅读效果上看,把月亮残缺说成 “有伤疤”,这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新颖别致,月亮为何“有伤疤”?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同时“伤疤”一词也奠定了全文忧伤的情感基调。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母亲,并且母亲也 是满身伤疤,“她的右胳膊僵硬,右手不由自主地攥起来,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一截。它们都 萎缩得厉害”“我注意到了她肚脐下边竖着的切口”“她的虎口有一道伤疤”“她脚上也有一 道伤疤”“她脖子上也有块比指头肚略小的伤疤”“躺在炕上,她把心里的伤疤也摊给我看”, 因此“有伤疤的月亮” 喻指身上有多处伤疤的母亲。而这样满身伤疤的母亲却依然坚强、 辛勤的忙碌,“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 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火,煮粥”,用其为标题,丰 富了母亲坚强、勤俭、慈爱的形象。从主题上看,文章写了母亲坎坷的一生,也表现了母亲 的慈爱、坚强,就像一枚残缺的月亮,依然温柔地照耀着大地。“有伤疤的月亮” 凸显了文 章的主题。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9 分)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 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 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 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 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 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 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 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 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 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 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 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 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 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 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答案【B】“迁”是动词,主语是“尚野”,宾语是“国子助教”,“诸生”是下一句的主语, 所以“国子助教”和“诸生”之间要断开,排除 AC 两项;“幸”是动词,指君王到某处, 宾语是“上都”,动宾后要断开,且“丞相”是指哈刺哈孙,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B.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C.卒,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 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D.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答案【C】.C(士死曰不禄。大夫死日卒)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 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 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 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 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答案【B】“尚野……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错误,结合文中“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 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可知,应该是朝廷派遣使者来询问百姓疾苦,不是尚野派遣使者询 问。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5 分) 9.⑴刚到任时,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拖延搁置,过了十天,就没 有事了。(关键词 4 个各 1 分:“狱讼”:案件和诉讼;“留滞”,拖延搁置;“涉”,经过;“旬”, 十天。大意分 1 分。) ⑵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5 分) ⑵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这事就停止了。(关键词四个各 1 分:“谓”, 说,认为;“混居”杂设在一起;“遂”,于是,就;“寝”,停止。大意分 1 分) 【点睛】先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确定关键字来 翻译,一般为直译。最基本的方法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单音节词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 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 略”。 参考译文: 尚野字文蔚,他的祖先是保定人,搬迁到满城。尚野幼年的时候非常聪颖,祖母刘氏花 巨资帮助他就学。至元十八年,凭借处士的身份被征召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任兴 文署丞,出京担任汝州判官,廉洁耿直有所作为,宪司多次推荐他。二十八年,迁任南阳县 尹。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拖延搁置,经过了十天 的办理,就没有事了。改任怀孟河渠副使,恰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野提议:“水 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关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事情上报到朝廷,河渠官一职 就取消了。大德六年,迁任国子助教,入住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诸生每年跟随皇帝到上都, 丞相哈刺哈孙开始任命尚野在上都分学来教导诸生,仍旧铸造印信给他,上都分学从尚野开 始。不久尚野升任国子博士,教导学生先教导经学后教导文艺,常常对诸生说:“学习没有 收获,仅仅追求华丽的辞藻,如果拿着钱买水,所得有限,能够自己凿井和泉来汲取水,那 就用不尽了。”当时没有建学舍,尚野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 学校来推行教育。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尚野担任太子文学一职,有很多益处,当时跟随宾 客姚燧、谕德萧渼进东宫见仁宗,仁宗给他厚于常规的礼仪。至大元年,被授予国子司业一 职,近臣上奏把国学西序分到大都路学,皇帝已经认可近臣的上奏,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 在一起 ,不符合礼制,此事就停止了。至大元四年,授予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朝廷下诏让尚野到吏部任职,试用荫补官,尚野对此多有宽容。有人责怪他太过宽容,尚野 说:“现在刚设置这一法规,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够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罢了,不一定非要当 前就取得成效。”众人才信服。皇庆元年,尚野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尚野改任集 贤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延祐二年夏天,尚野上书称病回归满城,四方来求学的人更多。 延祐六年,死在家中,终年七十六。被赠予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的称号,并被追 封上党郡公,谥号文懿。尚野性格通达明敏,志趣正直远大,侍奉继母凭借孝心而出名,文 辞典雅,文章都以理作为标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学法大视野》p11 ) 阅读下面二首诗歌,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共 9 分) 材料一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材料二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先,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1931 年(选自《猛虎集》) 10、下面是对这两首首诗的赏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 (3 分) A..杜甫的《孤雁》颔联“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 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B《黄鹂》中“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 更写出了动感,这也体现了新月派“绘画美”的主张 C.《孤雁》尾联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表现了孤雁对野鸦 团聚在一起的羡慕、向往之情。 D.《黄鹂》最后复叠的一句“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 迥异。 答案:C 解析:根据孤雁形象,可以判断“羡慕、向往”错,应主要是“哀愁”和“追寻”。 11、这两首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何不同?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6 分) 【答案】《孤雁》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 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 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黄鹂》描写的是匆匆飞来又飞走的黄鹂,黄鹂象征着诗人“爱”“自由”“美”的理想。 诗人抒发了对理想的渴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欢欣喜悦之情,抒发了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 12、(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追念往昔战场上的强劲之势;转念如今,人们竟然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安 于现状之态。 (2)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 游泳言志。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 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 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5)《琵琶行》中“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沦落 天涯的孤独与苦闷 1 气吞万里如虎 一片神鸦社鼓 2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 洵美且异 5 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见《学法大视野.课时作业》)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老李今年 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②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 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 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④我国几十年的エ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阅读课増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 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国, 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⑥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 一夜听春雨”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 A ①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使用正确。 ②指点江山:评说国家大事不合语境。 ③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使用正确。 ④自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望文生义。 ⑤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使用正确。 ⑥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 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B. .日前,讲述了闻一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的《闻一多传》增订本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作 者闻黎明是闻一多的长孙。 C.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 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D. 雪菜在精神上对死亡是早有准备的,甚至说是欢迎的。雪菜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 构的理想世界里,而忽略了现实本身。 答案 D A 项,成分残缺 “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缺少与“提高”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 为“提高……养老金的标准” B 项 自相矛盾 “日前”.与“将”矛盾,可删去“将” C 项句式杂糅,“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应为“寻找解决……的办法” 或者“寻找……破解之道”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回旋、运转 B 如听仙乐而暂.明 暂:暂时 C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礼遇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痛苦遗憾 A B.暂:忽然,一下子 C 存:问候,探望 D 苦恨:极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地固定下来。只要经济基础不变, 即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①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民俗的传承往往还受到传统观 念的制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民俗就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同时,民俗具有变 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变异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 【答案】 (1). 民俗仍然具有稳定性; (2). 如果传统观念没有发生巨大变化; (3). 而其变异性是绝对的;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 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 点符号。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 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阅读语段,这段文字讲的是民俗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稳定性,一是变异性。第①处,根据首句中的“相对地固定下来”可知,该处填写的内 容是指出了民俗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第②处,前一句“民俗的传承往往还受到传统观念的 制约”提出了与民俗传承有关的“传统观念”,后一句“民俗就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 这一思想基础就是“传统观念”,由此推知,该处说的是如果传统观念没有发生巨大变化, 民俗就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第③处,根据“同时,民俗具有变异性”这句话,可以推 知下面的句子要说“变异性”。再根据“没有变异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这句话是说民俗 的变异性是绝对的,因为这是相对于“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这句话来说的。 四、作文 (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 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 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 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关于题意理解。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题目提供的是动物们通过努力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的寓言 材料。材料中虽然只有“小鸟”“蚯蚓”和“甲虫”三个主要角色,情节和对话也十分简 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也为考生提供了较多的写作角度。 材料叙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动物们陆续离开逐渐贫瘠的土地。这是寓言的背景,也为下文小鸟、蚯蚓和甲虫 的行为提供了动机和原因。 第二层,蚯蚓留下来辛苦耕耘,甲虫从远方赶来帮忙,小鸟离开几年后带回种子。这是寓 言的核心内容,小鸟、蚯蚓和甲虫方式不同,但都在为这片土地劳心尽力。 第三层,蚯蚓和甲虫的劳作初见成效,小鸟带回的种子让大地开满鲜花。这是寓言的结局, 大家的努力让这片土地重新变得丰饶美丽。这样的叙述使材料有了丰厚的现实意义和多样 的思考维度。 热爱乡梓之情、建设家园之心,历来为人所称道。材料中的“土地”内涵丰富,可以让考 生联想到“乡村”“故乡”甚至“祖国”等。材料并未提及这片“土地”由“丰饶”变得 “贫瘠”的原因,考生不应将此作为行文的重点,而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小鸟、蚯蚓和甲 虫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的不同方式上。值得注意的是,考生也不应该离开“贫瘠的 土地”这个背景来单纯讨论小鸟、蚯蚓和甲虫的行为。材料结尾讲述开满鲜花的大地引来 蝴蝶和蜜蜂,为考生提供了关于脱贫致富更多的思考角度。本材料为寓言材料,考生不能 仅就材料内容论材料内容,须揭示材料的寓意。 学生范文: 归者,留者,来者(58 分) 小鸟是归者,离开后带来的是崭新的希望,种下的是未来的种子;蚯蚓是留者,留守时 翻出的是全新的土壤,堆出的是希望的温床;甲虫是来者,前往时凭着的是一股改变的勇气, 冲出的是贫瘠中的生路。 归者是由外至内的更新,是用回归塑造全新的生活方式。留者是始终如一的坚守,就是 用守护呵护新圣火的土壤。来者则是天下有我的担当,是用决心冲破陈旧的束缚。这三者, 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缺一不可。 归者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归,为了将外部的新鲜血液引入失去生命的社会土壤。小鸟 衔种子而来,就是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去激发旧事物中老化的肌体和陈腐的土壤。耶 鲁毕业的大学士秦玥飞,带着一群“海归”留学生发起了乡村公益计划“黑土麦田”,将海 外所学播种在中国的乡土,孕育出新的生机。归者是继往者亦是开来者,在过去的社会基础 上,用新的观念与创意去碰撞,最终打破旧有的不合理的体制,使社会的土壤再重新焕发生 命力、我们需要归者,需要的是他们带回的创新,以及对原本这片土地的了解与热爱。 来者的前进是为了改变内部的不合理与落后局面,将内部的环境变得适合新事物的产生 和成长。甲虫捧决心而来,就是要用自己的用意与决心改变落后的现状,翻新贫瘠的土壤, 让内部的恶性循环终止。帮助留者,等待归者,他们来得有担当,有气魄,一往无前而义无 反顾。前往乡村支教的乡村教师支月英,拼尽全力坚守大山,在大山与外界之间搭起了沟通 的桥梁,改变了乡村中教育落后导致贫穷的死循环。来者勇毅而笃信。来者是在内部激发出 改变的动力的人。兼有归者之新,又有留者之毅,增强了社会的造血功能而非简单的输血。 留者的坚守是相信自己所处的土地与社会仍有改变的可能,因此而不悔初心,不离不弃 以一己之力为守护原有的社会生态。留者看似愚笨,实则是鲁迅先生所谓“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坚持。保留着对自身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对自身所根治的土壤的读心,坚守的手在自己的 岗位上。扎根边疆的杨善洲,为群众磨破了三十多双不屑的“最美乡支书”,哪一个不是一 留守之姿,行最重之责。埋头苦干的坚守,是对乡土的维护,是对责任的担当,也是对社会 的牵挂。我们需要留者,是呼唤有更多的人去相信世界的美好,同时去创造产生美好的条件。 归者,来者,留者,用创新、勇毅、坚定撑起了民族与国家,担起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担 当。此生愿为此三者中一人,定当不负韶华,风雨兼程。 心盼耕耘 也望归程(56 分) 贫瘠的土地上,蚯蚓留下而默默耕耘,小鸟离开而飞往他乡;时光流转,蚯蚓“捧土” 松软土壤,小鸟回归洒下花种。从贫瘠到遍野山花,这不是奇迹,而是两种别样选择共同谱 写的华美乐章。而蚯蚓和小鸟都是其中跳跃的音符。方是:心盼耕耘 也望归程。 蚯蚓选择在贫瘠的土地上守护、耕耘,引来了“志同道合”的甲虫。他们没有被奔向更 美好生活的焦虑裹挟,也没有被一时的不尽人意蒙蔽心灵。这是对土地的依恋,更是对土地 的信念。如同遵义的老支书黄大发面对漫天黄土、遍地顽石,坚持三年挖沟渠,终将清泉注 入每一户人家。每个人心中;如同遥远的新疆,年轻的洛措为实现脱贫计划,在农户间穿梭, 面对固执和拒绝,他含着泪花也从未停下步伐,终将收获了脱贫居民的笑脸和无尽感激。这 其中不也蕴藏着“翻土堆肥”的点滴积累,寄托着“渐渐变好”的无限期许吗?博大的土地 中给了这些小虫子温暖的答复,给了每一个辛勤守护、默默耕耘的人那无言的稿赏。 小鸟选择离开土地,拥抱广阔世界,却也不忘呼朋引伴,回归“故乡”。他们的背影, 并不是那么无情,相反,有血有肉,还有缓缓而归的希望。小鸟们是远行者,也是归家者。 和小鸟一样,刘亮程作别城市,重返故乡,以实现文化的循环。他创立菜籽沟文学奖,为日 益失落的乡土文化注入生机。秦玥飞远赴耶鲁大学进修,又归国走入基层,把国际视野与本 土问题意识想结合,让基层的财富泉水涌动。他们的出走并不是抛弃,他们的重返远胜“回 家”的简单意义,他们带来的希望鼓舞着每一个耕耘者永不言弃,感召着更多的“小鸟”回 归土地。 反观当今社会,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老一辈仍在守护传统技艺,也不乏青年 一代拥抱互联网生活。可谁又能说“互联网居民”们不能如小鸟一般为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土 地”,带来新平台、新传播方式的“种子”,栽种出文化与科技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同频 共振的烂漫“鲜花”呢?老匠人的耕耘不可缺,新一代的回归于邀约也同样宝贵。 心盼耕耘 也望归程。携手共进,方能在广袤土地上开遍鲜花,绘就美丽的“人间四月天”。 坚持埋头实干,互助更添光(55 分)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都陆续离开寻找安身家园,唯独蚯蚓坚持 留下,继续埋头松土,最后在从远方赶来的甲虫帮助下,共同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我不由得为蚯蚓和甲虫点赞,为蚯蚓在面对家园日益衰退时不离不弃,继续埋头实干的品质 点赞,为甲虫在朋友落难时不情提供帮助的友情点赞! 在当下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又有多少像蚯蚓和甲虫一样不随波逐流,坚持自 我,默默实干,互相帮助,致力于曾经丰饶而如今贫瘠的土地上呢?固然,当得知贫瘠的土 地重新恢复生机令人欣喜,但是让贫瘠的土地重新富饶的过程中,是多么的艰辛,其间蕴含 了蚯蚓和甲虫的多少辛劳,这令人多么的辛酸。仔细一想,蚯蚓的坚持与甲虫的帮助实则折 射出当下社会正需要的能量。 冰心曾说过,人们只惊艳现时花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奋斗却浸透了牺牲的血雨。蚯蚓 的坚持正呈现了这一点,蚯蚓的埋头实干让土地重唤希望。众观往昔,君不见袁隆平放弃一 次次进入高级研究所的机会,选择自主埋头致力于“杂交水稻”,为解决 21 世纪中国无米 的问题;君不见钱钟书放弃一次次高薪工作的机会,埋头研究中国事业。正是有了这样一个 坚持自我,坚持埋头实干,化绝望为希望的伟大之人,才让原来落后于世界的中国重新屹立 于世界前列。 固然,在独自埋头实干,为理想奋斗的同时,他人的悉心帮助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当他 人都离开,唯独一人愿意留下帮助,更见其可贵。贫瘠的工地重新变得丰饶,仅靠蚯蚓的埋 头实干是十分有限的,正是有了甲虫的帮助,小鸟带回来的种子,才让土地恢复得快速。正 如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时,也是以来团队的力量,才让青蒿素呈现于世界。为此,他人的帮助 队实现理想的力量不容忽视。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既要有埋头实干,坚持自我自我的精神,也要有互助意识, 二者可以相辅相成,让我们的理想之花绚烂绽放! 坚守与创新,共谱家乡发展的乐章(57 分) 曾经有一块富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小鸟在离开前与蚯蚓 告别,在被告知蚯蚓仍选择留下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几年后,小鸟带着伙伴和各种各样的 种子回来,而选择留下的蚯蚓亦让这片土地变得松软。在小鸟的种子以及蚯蚓的努力下,这 片土地终变回原来的富饶之地。小鸟带着种子回来的举动让人赞扬,而蚯蚓留下松土的行为 也值得欣赏,正是它们才让这片土地富饶。而如今社会中也正是人们的坚守与创新,才让家 乡蓬勃发展。 蚯蚓的留守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愚蠢的,但其实蚯蚓选择留守就如现在许多人选择留 在家乡一样,皆是因为乡愁。而正是因为他们的留守,才使得家乡的根与基础一直延续下去, 才能让在外发展的人们在迷茫时有了精神上的助力剂,才能与回乡创业的青年一起助家乡发 展。“舌尖上的中国 3”让“章丘铁锅”爆红网络,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这个文化。而“章 丘铁锅”成功爆红的背后是老匠人对技艺的坚守,对文化的坚守,对家乡的坚守。如果没有 他们的坚守,这项技艺可能早已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根本无法等到被人挖掘的那天。也正 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更助家乡发展。 蚯蚓的坚守固然应得到欣赏,但小鸟的“学成归来”也应得到重视。如今,我们正处在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跟不上潮流,终将只能被社会所淘汰。而学成归来的青年带 着创新的技术,更助家乡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政策下,创新更能让青年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家乡的经济向前发展。人们更因用“网 络直播”、“微商”等创新手段来替代传统的落后手段,才能让创新与坚守一起,共谱家乡 发展的乐章。 当然,创新也应选择适合自己家乡的途径,就像小鸟带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归来也应挑选 适合这片土地生长的种子,这才能正确地促进发展。 龙应台曾说:“人本像是散落满地的珠子,而文化像根柔软而又坚韧的线,让人们连成 社会。”在我看来,家乡也如那根细线,牵着每个人的心。我们应当让坚守与创新携手前进, 共谱家乡发展的乐章。 【解题】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语文能力对材料进行解析。切记:要真正理解材料 和充分利用好材料,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很重要。作文的中心观点一般从对材料的综合性概括 中得出,而分论点则可以从对材料分解后的分析中得出 (一)按不同主体的行为来解析。本材料为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行为主体是多种动物, 可对每种动物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按出场的先后顺序列表如下: 动物 行为 背景 备注 许多动物 陆续离开 土地贫瘠 离乡者 小鸟 依依不舍地飞走,几年之后,带着伙伴和种子飞回 来,并将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让家乡从 贫瘠变得 丰饶 归来者 建 设 者蚯蚓 留在土地上,一直埋头松土,和甲虫一起翻土堆肥。 坚守者 甲虫 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 援助者 蝴蝶和蜜蜂 来到这片大地。 土地丰饶 外来者 (二)按故事发展的线索来解析。本材料为一则寓言故事,一般而言,故事都会有自己的情 节线,可据此进行分析: 情节 行为 备注 序幕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 隐含的线索为 土地的变化: 丰饶—贫瘠— 渐渐变好—开 满鲜花。 主 体 情 节 开端 小鸟作别蚯蚓,依依不舍地飞走;蚯蚓留在土地上,一直埋头松 土。 发展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翻土堆肥。 高潮 几年之后,小鸟带着伙伴和种子飞回来,看到土地的变化,参与 土地的建设(将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结局和尾声 大地上开满鲜花,蝴蝶和蜜蜂来到这片大地。 (三)综合性、整体性概括 关注该寓言材料的重要动物(建设者)和主体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其中心内容可概 括为:动物们(蚯蚓、小鸟、甲虫)通过努力(努力的方式和路径各有不同)改变土地的面 貌(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 联系人类和现实,其寓意可概括为:人类不同个体通过适合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共同 建设美好的家园。 偏题跑题的表现 (一)整体性偏离 整体性偏离即着眼于故事中所涉及的所有行为主体和全部情节内容而言,在审题立意上 发生的偏离。显然,该故事的主要行为主体应该是建设者(包括小鸟、蚯蚓和甲虫),而不 是离乡者(许多动物)和外来者(蝴蝶和蜜蜂);其主要情节内容应该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和高潮,而不是序幕、结局和尾声。但会有同学关注了行为主体和情节内容中的次要部分。 这种偏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有同学关注故事情节的开头,即“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在作文中“脑 补”土地变得贫瘠的过程,探讨土地变得贫瘠的原因,从而将作文主题确立为环保; 2.有同学关注故事情节的结局和尾声,即“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作文以筑巢引凤的话题来展开; 3.第三种同学思维水平相对较高,关注到材料中的首尾关联,要么探讨贫瘠与离开、丰 饶与到来的现实性关联,要么脱离材料中的现实基础,探讨“离开与归来”的哲学命题。当 然,这两种立意方式如果能够自然地联系如何建设土地进行思考和行文,也能够部分地回归 正确题旨。 (二)主体性偏离 主体性偏离着眼于故事中所涉及的主要行为主体和主体情节内容而言,在审题立意上发 生的偏离。也就是说,同学们能够分辨该故事的主要行为主体是建设者(包括小鸟、蚯蚓和 甲虫),主要情节内容应该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高潮,于是忽略故事中的离乡者(许多动 物)和外来者(蝴蝶和蜜蜂)主体,忽略故事情节的序幕、结局和尾声。但正确的关注并不 见得能够导向正确的立意,考场上仍有不少同学在主要主体和主体情节的立意上发生了偏 差。 按照对材料的概括,该故事的核心内容是:动物们通过努力改变了土地。这里的核心要 素有三个:主语“动物们”、状语“努力”、宾语“土地”。发生偏离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有同学在陈述主体“动物们”这里发生偏离。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没能深入寓言故 事的寓意层面,仅仅停留在其表层意义,偏离的主要表现为就动物说动物,充其量由一种动 物迁移到别的动物,如就蚯蚓说到和蚯蚓一样执著坚守土地的其他动物。 2.有同学在“通过努力”的状语这里发生偏离。无论蚯蚓、小鸟、甲虫,动物们都是在 努力建设大地,只不过努力的方式和路径各有不同。同学的关注点偏离“努力”,而是集中 到诸如“坚守”“创新”“工匠精神”等主题上去。好在这一类偏离往往需要结合“努力” 才能展开,所以行文时还能关联题旨。 3.有同学在宾语“土地”这里发生偏离。对于“土地”的理解,最合理的路径是由乡村 —祖国—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这都是人类脚下的大地,只是范围有小到大不断拓 展而已。但有不少同学会由“土地”联想到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或者联想到某种事业 (如芯片研发等),还有同学基于对“土地”的形容尤其是“贫瘠”的形容联想到人生的困 境等。如某同学的开头是这样的:“有时一份事业就如同一片贫瘠的土地,由于种种原因不 再兴盛,不再被人看好。” 这一类题意偏离如果着眼于共同的事业或共同的困境,而不是单个人的,如果在行文时 与“动物们”、与“努力”尤其是齐心协力地努力结合得比较好,也还能够关联题旨。 4.这一种偏离是因关键要素不全导致的偏离,最主要的表现是:在主语“动物们”、状 语“努力”和宾语“土地”三个因素中忽略了“土地”,立意着眼于动物们的努力,行文也 着墨于动物们的努力,背景“土地”完全虚化;也有同学都在忽略主语“动物们”,立意和 行文集中于“努力”建设“土地”、“努力”改变“土地”。 点上立意 点上立意是指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就某一点上深入思考或者生发开去进行立意和行 文。如上,该寓言材料的中心内容可概括为:动物们(蚯蚓、小鸟、甲虫)通过努力(努力 的方式和路径各有不同)改变土地的面貌(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联系人类和现实, 其寓意可概括为:人类不同个体通过适合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围绕这一题意,就其中某一点或某两点来立意就是点上立意。 本次作文点上立意的“点”多表现为行为主体(动物们/人类不同个体)上的选点,有一点 立意和两点立意两种: 1. 一点立意即只选择陈述主体“动物们”中的一种进行立意。可基于对自己所选择主体的 认同和赞美,也可运用辩证思维即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来一点立意。 如赞美蚯蚓的奋斗精神,因为蚯蚓的心甘情愿的坚守、埋头苦干的艰辛,才带来了土地的恢 复,造就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在自己尝到奋斗果实的同时,也造福了小鸟和其他无家可归的 生物。以此为基点,将蚯蚓的奋斗精神论述为新时代所推崇的精神,列举了新时代许多像蚯 蚓一样的人们的感人事迹,并在结尾处将“土地”的寓意拓展为小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大 到国家科技的创新都需要奋斗。 2. 两点立意即选择陈述主体“动物们”中的两种进行立意。可选择“蚯蚓”和“小鸟”, 也可选择“蚯蚓”和“甲虫”,挖掘二者之中的相异点或者相同点进行立意。两点立意中有 比较,有对举,就思维能力以及与材料的关联度来说,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如把蚯蚓及其行为理解为“基层者的筑基”,把小鸟及其行为理解为“上层者的革新”,其 立意为二者的协力才能使土地再次富饶,使事业获得发展。标题可拟为“协力使土地再富饶”, 分论点为“面对贫瘠的土地,基层者的筑基是首要的,必不可少的”,“面对贫瘠的土地, 上层者的革新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一项事业的发展而言,筑基与革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因 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合立意 综合来看,作文题中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动物们通过努力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丰饶美丽的故事。 材料要素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土地”,不管丰饶还是贫瘠,她都是生养万物的母体。“土 地”可理解为乡土、故土、家乡,可拓展为祖国、地球,还可迁移到组织;第二组为动物们 (蚯蚓、小鸟、甲虫)。 综合立意可从材料要素的分组开始,根据两组材料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三种综合立意的 路径: 1. 第一种综合是把“土地”作为背景,就三种动物主体进行较为简单的综合立意,三个论 证的主体段落可以分别赞美它们,也可以对它们的行为选择作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 如拟题为“留者 来者 归者”,即以三者分别对应三种动物,并一个一个分析论证。 这一类综合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将“土地”坐实为乡村或国家。 又如拟题为“国之崛起,你我共勉”,在第一段简述材料,以“蚯蚓的坚守、甲虫的协助、 小鸟的种子”来综合性概括;第二段刻意的转换:“不妨把里面的角色换一换,这片土地正 是我们的国家,小鸟是归国子女,蚯蚓是中国人民,甲虫是友好的邻国,而蝴蝶和蜜蜂则是 国外优秀资源。这则寓言便成了中国发展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2.第二种综合是对三种动物主体的行为进行概括化处理,就“土地”这一背景要素进行综合, 三个论证主体段落分别对应乡村、故国和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点。 3.第三种着眼于两者的关系,即动物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立意。分论点要从对动物和 土地的关系或者说要从对动物行为及其动机和结果的概括中得出。此则寓言故事中的动物们 的行为是:建设土地;其行为的结果是:开满鲜花;其行为的动机是可以合理推导出来的: 热爱土地,对土地有梦想和期待。由此,概而言之,该材料中包含三个分论点:第一,热爱 土地;第二,对土地怀有梦想;第三,积极投身于土地的建设,合力建设家园。如果运用修 辞,句式更加简练而又对应,表达效果更好,这三个分论点也可表述为:一、有热爱,守初 心;二、有梦想,不放弃;三、有奋斗,加油干。 综合立意例文 1.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无论丰饶还是贫瘠,无论开遍鲜花还是满目荒芜,这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她像母 亲一样无私地养育了人们,因为她随时随地都在牵动人们的心魂和情思。也许有人会像故事 中脚踏实地的蚯蚓,始终不离不弃,守望着这片土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 土地的面貌;也许有人要学展翅高飞的鸟儿,到远方去寻找资源和友伴,将希望的种子带回 家乡,播撒在大地上;也许还有人和甲虫一样,怀抱同情心和同理心,帮助远方的伙伴建设 他们的家园——路径可能不同,做法可能相异,共同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之心和感恩之情。 这片土地可能很小,小到只是我们足下的一乡一村。但人们对土地最初的认识和情感, 正是来自于这一片片乡村的土地。对于从农耕文明的土壤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乡村是很 多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 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古代中国的诗人们以诗言志,乡思和乡愁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精 神母题之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今日中国的乡村 建设者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扌鲁起袖子加油干。在江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领袖针 对乡村片面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主张; 15 年来,浙江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外经商的生意人回乡担任村干部,远道而来的老 外在莫干山开起了“洋家乐”,一个个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次第建成。坚守者 久久为功,援助者蹄疾步稳,归来者善作善成——许多在城市化进程中曾经凋敝了的中国乡 村,正在和浙江省乡村一样,展现新的面貌,绽放新的生机。 当然,这片土地也可能很大,大到成为我们心中的泱泱家国。960 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 土,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共同家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中国,无论富如明朝、强如前清、开放如唐宋,也无论积贫积 弱、落后挨打如晚清,中国人始终赤胆忠心,忠贞不渝。“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今日中国,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 人。无论留守本土或留学归国的中国子民,还是来自海外的各国才俊,有凤来仪,笃志笃行, 无数人的努力,正在共同托举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 或许,这片土地还很远,远到和我们生活似乎并无关联的异域他乡,远成看不见也摸不 着的浩瀚地球。但是,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是人类面临的 共同挑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命运与共,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地球,我的母亲!我过 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诗 人的歌咏代表人类共同的心声。“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领袖的号召引领人类共同的未来。 坚守者初心不老,归来者仍是少年,援助者心手相牵。是的,令人牵挂的是这片神奇的 土地,让人投入的是这片希望的土地。事实上,对于每一片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往往既 少不了如蚯蚓一般的坚守者,也需要如小鸟一般的回归者和甲虫一般的援助者。正是大家各 司其职、齐心协力,我们的家乡才会有更加美丽动人的千山万水,我们的家国才会有更加美 丽富裕的千村万户。 2.让大地开满鲜花 这是动物和土地的故事,也是人类和大地的故事。土地是动物的家园,土地曾经以她 的丰饶供养动物。当她贫瘠时,动物们会松土的埋头翻土堆肥,会飞翔的四处寻找资源,它 们用共同的努力回馈土地,建设家园。大地也是人类的母亲,大地曾经水草丰茂,鲜花遍地, 硕果累累;大地也曾经繁华落尽,焦土万里,满目疮痍。在这样的大地上,人类一代代繁衍 生息,一点点创造文明,一页页书写故事。 在大地上生活和劳动,这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使命。所不同的是,除了生活和劳动, 人类还会记录和创造。让大地开满鲜花,人类一篇篇讲述动物和土地的故事,也一篇篇讲述 自己与土地的故事。 让大地开满鲜花,首先是源于对大地的热爱。有热爱,守初心,这是故事的第一章。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 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这是著名诗人艾青的经典之作;“我爱这土地”— —这是万千诗人的直抒胸臆。是的,生于斯长于斯,人类对大地总是怀有最朴素最本原的深 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不是一种浮泛的普通的感情,而是赤子对母亲的深情, 与生俱来,与血同流,与魂同在。《地球,我的母亲》——文学家郭沫若会用母亲来喻指地 球;《人类与大地母亲》——历史学家汤因比也以视大地为母亲一般的情感来书写世界历史。 “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 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诗人的歌咏代表人类共同的心声。正因为这样深沉而又执著的爱,蚯 蚓会坚决留守,甲虫会远道而来,小鸟会不舍离开而又执著归来;因为这样深沉而又执著的 爱,人类会热泪盈眶地默默体会,也会热血沸腾地高声歌唱;因为这样深沉而又执著的爱, 大地上重新开满了鲜花,大地上永远生机勃勃。 让大地开满鲜花,其次是基于对大地的坚守。怀梦想,不放弃,这是故事第二章。“人 生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这一经典命题揭示了人 生与大地之间的诗意关系。事实上,不管身在何处,人类的心永远惦念着乡土和家国,从未 有片刻分离,所以有流浪天涯的民间歌女所唱的“家山北望泪沾巾”,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所 吟的“不指南方不肯休”。不仅如此,人类对大地的坚守还永远怀抱着希望和梦想,所以在 任何艰难困苦之中都不言放弃。山河破碎,家国飘摇,戴望舒却仍然“用残损的手掌,摸索 这广大的土地”,仍然对这土地“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 阴暗,带来苏生”。正因为这样不离的坚守和不弃的梦想,动物的家园重新开满鲜花,人类 的家乡永远充满希望。 让大地开满鲜花,最重要的是在大地上劳作。能奋斗,加油干,这是故事第三章。 除了爱和希望,戴望舒还“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这就是劳作的力量,奋斗 的力量,有所作为的力量。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样,“为她幸福为她富裕为她兴旺”,世世代 代的人们在这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奋斗,“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为她增光”。 这是一片生你养你的土地,这也是一片厚德载物的土地。有热爱,守初心;怀梦想,不放弃; 能奋斗,加油干。因为爱的初心,我们希望大地母亲幸福;因为不弃的梦想,我们坚信大地 母亲幸福;因为不懈地奋斗,我们为大地母亲创造了幸福。就这样,我们让大地上开满了鲜 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动物和土地的故事,也是人类和大地的故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