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7课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 7 课 诗三首 小河弯弯,兰草青青,看,是谁在涉江采摘芙蓉?蓦然回首,银 月满地,听,是谁在对酒当歌?一腔建功立业的壮志,一片渴慕贤才 之雄心,都寄托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吟唱中。檐后种榆柳, 堂前栽桃李,把酒望南山,菊花开满园。一代诗宗陶渊明毅然归隐田 园,留下了多少感人的诗篇!三首诗歌,三个朝代,三种风格,三种 心情。 1.走近作者 曹 操 生平 经历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即“魏 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 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其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 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 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 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主要 作品 《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 篇》《龟虽寿》等。后人辑有《曹操集》。此外,他还精于 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陶 渊 明 生平 经历 陶渊明(365或 372或 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 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 逸诗人之宗”。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 - 2 - 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 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 隐。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 了一个新的境界。 主要 作品 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 〈山海经〉》13首等。 辞赋、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解读 (1)《涉江采芙蓉》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 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 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 生活,自然会产生浓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 九首》中有的作品就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这些作 品感情真挚,艺术成就较高。《涉江采芙蓉》就属此类作品。 (2)《短歌行》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 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 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而 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 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 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 虑公布于众。 (3)《归园田居(其一)》 公元 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 八十天,便声称“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 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 - 3 - 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 的是第一首。 3. 相关知识 关于五言诗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 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 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 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 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 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兴盛,出现了五言律诗 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 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 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 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关于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指建安到黄初(黄初是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公元 220年~226 年)这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 诗歌方面。建安时期,文人五言诗繁兴,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 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 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 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 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 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 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 1.字音识记 - 4 - 遗.谁(wèi) 子衿.(jīn) 呦.呦(yōu) 鼓瑟.(sè) 越陌.(mò) 度阡.(qiān) 谈.(yàn) 三匝.(zā) 吐哺.(bǔ) 羁.鸟(jī) 守拙.(zhuō) 暧.暧(ài) 樊.笼(fán) 2.字形辨认 皎皎洁 蛟蛟龙 娇娇气 杼机杼 纾纾难 妤婕妤 拙弄巧成拙 绌相形见绌 黜罢黜百家 譬譬如 癖癖好 霹霹雳 暧暧昧 嫒令嫒 暖温暖 衿子衿 矜矜持 拎拎起 3.通假字 契阔谈. “”通“宴”,宴会。 4.古今异义 (1)同心..而离居 古义: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2)人生几何..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依依..墟里烟 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今义: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4)复得返自然.. 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5.一词多义 (1)适 少无适俗韵动词,迎合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动词,到……去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动词,顺从,适合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副词,刚才,刚刚 - 5 - (2)故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名词,原因,缘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副词,仍旧 此物故非西产副词,通“固”,本来 (3)顾 还顾望旧乡动词,回头看 大行不顾细谨动词,考虑,顾虑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动词,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难道 (4)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动词,对着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动词,掌管,主持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对等,比得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 (5)存 枉用相存动词,问候,怀念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动词,活着 求大同,存小异动词,保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动词,存有,心中怀有 救亡图存动词,生存 (6)归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动词,归附,归依 守拙归园田动词,回,返回 不图子自归动词,回娘家 返璞归真动词,复归,恢复 同归于尽名词,死亡 (7)遗 采之欲遗谁动词,读 wèi,赠送,给予 桓公饮酒醉,遗其冠动词,读 yí,遗失 深追先帝遗诏形容词,读 yí,死者留下的 6.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2)榆柳荫.后檐(名词用作动词,遮蔽)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 - 6 - (4)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 (5)山不厌.高(意动用法,以……为厌) 7.特殊句式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 (2)开荒南野际(省略句,“荒”后省略介词“于”) (3)狗吠深巷中(省略句,“吠”后省略介词“于”) (4)鸡鸣桑树颠(省略句,“鸣”后省略介词“于”) 1.《涉江采芙蓉》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 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传达对亲朋的关怀、 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分析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提示:诗歌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爱丘山、憎世俗的情感,统领全 篇。接着以比喻、对偶的手法,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为官十三年的“羁 鸟”“池鱼”的仕途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对自由田园生活的 强烈渴望。接着作者由近及远着力描绘了田园风光,“方宅”以下四 句,以简短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以下两句, 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而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使这幅宁谧的画面鲜活起来。作者正 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 理想和人生观念,结尾“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 境,也指自然的生活。诗中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 把投身其中看成是“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说成是冲出“樊 - 7 - 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鄙视。在这里,淳朴、 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3.《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提示: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 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未成。“青 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作者“忧”的是贤才难 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难求的“忧”“不可断绝”。“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忧”贤才不能投 奔自己这个贤主。全篇以“忧”贯穿其中,“忧”人生之路,“忧” 人才之未至,“忧”大业之未就,但“忧”而不伤,其情调是慷慨悲 凉的。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投降的意味,是知其不 可而求其次的做法,不应该拔高他归隐的意义。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请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他人之见] 观点一: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故选择了退守田园,以诗酒自 娱,追求自由和本真,而不是选择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本身就体现了 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归隐值得肯定。 观点二: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面对 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陶渊明的归隐,带有 “明哲保身”的成分,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宜拔高。 观点三:儒家知识分子信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 价值观。陶渊明出仕,说明了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退守本真, - 8 - 追求自由,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如一。这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遭遇 “穷”境时高尚的道德情操观。 [吾之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旨归纳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摘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 赠送给远方的妻子,表现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花草无从送出的痛 苦与惆怅。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一方面感叹社会离乱, 忧伤人生易逝;另一方面倾诉了对朋友的怀念,抒发了渴望得到贤才, 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的急切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是作者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 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诗歌描写了诗人弃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 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2.结构图示 《涉江采芙蓉》 - 9 -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 10 - 3.写法赏析 涉江采芙蓉 (1)意境高洁、清幽 “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 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2)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 “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结尾并 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短歌行 (1)语言简约而含蓄 本诗有两处引用《诗经》中的成句,一处引用古谚语中的成句, 并有两处化用了《管子》和《史记·鲁周公世家》等典籍中的语句,从 而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精练含蓄。此外,大量 反诘语句的运用,如“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 可依”,对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都起着很好的作 用。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 - 11 - 诗中作者多用比喻表达自己的心情。“譬如朝露”一句抓住了韶 华易逝与朝露易干的相似点构成比喻来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感慨;“明 明如月,何时可掇”则礼赞了贤才,同时也流露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 之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喻指自己对贤能之人的礼遇;“呦 呦鹿鸣,食野之苹”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又采用起兴的手法 来表现对贤才的礼遇和贤才难求的孤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 采用类比手法来表现礼遇贤才的殷勤态度。 归园田居(其一) (1)语言朴素自然 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 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 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 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 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 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3)比喻生动形象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 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 情色彩。 4.课文译释 涉江采芙蓉 涉 江 采 芙蓉, 兰 泽 我涉过江水采撷江面上的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都是令 多 芳草。 采 之 人爱不忍释的奇花珍草。采下了荷花捧在手里,但,我真傻,我到 欲遗 谁? 所 思 在 远 道。 还 底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你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啊!回首眺望 - 12 - 顾 望 旧乡, 长 路漫 浩浩。 同 心 故乡,回家的路是那样的漫漫无垠。难道心如胶漆的你我,就 而 离 居,忧 伤 以 终老。 注定如此忧伤地分隔两地,忧愁思念地过一辈子吗? [芙蓉:莲花 的别名,又名“菡萏”(hàn dàn)。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还顾: 回顾,回头看。远道:远方之意。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同心:指 感情深厚。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段解: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 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五、 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 意思说尽。最后两句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 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只能“忧伤以终老”了。 短歌行 对 酒 当 歌,人生 几何! 譬如朝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的日子能有多少?就像那早 露 , 去 日苦 多 。 晨的露水一样短暂,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 解 激昂慷慨,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忧思难忘。用什么解决 忧 ?唯有 杜康。 忧愁?只能借助美酒。 [当:也是对着的意思。几何:多少。譬如:比 喻,好像。去日:过去的日子。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杜康:相传是最 早 造 酒 的 人 , 这 里 代 酒 。 ] 青青 那些有学识的 子衿 , 悠 悠 我 心 。但 为君故, 贤才呀,我一直都盼望你们到来。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使我 沉 吟 至今 。 呦呦 鹿鸣 ,食 思念倾慕低声吟诵《子衿》到今天。那鹿儿呦呦地鸣叫着,吃着 野 之苹 。我有嘉 宾 , 鼓 瑟 吹 田野里的艾蒿。我有高贵的宾客呀,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 笙。 乐声。 - 13 - [青衿(jīn):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 的尊称。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但:只。沉吟:沉 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yōu yōu):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鼓:演奏。] 段解: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求以及宾主欢宴、礼待嘉宾的情形。 明 明 如 月 ,何 时 可 掇 ? 那贤能的人如明月呀,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一统江山的 忧从 中来, 不可断绝。 越 陌 度 阡,枉 用 忧虑涌上心头,一时不能断绝。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 相存。 契阔 谈 , 心念 旧 恩 。 来访。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相互问候,谈及往日的恩情。 [掇 (duō):拾取,采取。陌(mò):东西向田间小路。阡(qiān):南北向的 小路。契(qì)阔:久别重逢。契,一音 qiè。谈(yàn):欢饮畅谈。: 通“宴”。]月 明 星 稀 ,乌鹊 南 飞。 月光灿烂星儿稀少,乌鸦向南飞去。 绕 树 三匝, 何 枝可依 ?山不 厌 高 , 绕着树飞了三圈,要落在哪根枝条上呢?山不会满足其高峻, 海不 厌 深 。 周 公 吐 哺, 海不会满足其深邃。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 天下 归心。 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乌鹊:乌鸦。匝(zā):周,圈。依: 栖息。厌:满足。吐哺(bǔ):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归心:人心归服。] 段解:诗人将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 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 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 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 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 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归园田居(其一) - 14 - 少 无 适 俗 韵, 性 本 爱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 丘 山。 生活。 [适:迎合。俗:世俗。韵:本性、气质。丘山:这里泛指山 水。] 误 落 尘 网 中 , 一 去 三 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一离开家转眼就是三 十年。 十年。 [尘:尘世。 网:罗网,意指庸俗污浊的官场犹如罗网。三十年:陶渊明自东晋孝 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辞去彭 泽令归田,一共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 法。] 羁 鸟 恋 旧 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 林, 池 鱼 思 故 渊。 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 [羁鸟:笼中鸟。羁,束缚。 旧:旧时的,以前的。池鱼:蓄养在池塘里的鱼。故:从前,这里指 从前生活的地方。渊:深水。] 开 荒南 野 际 , 守 开垦荒地在南面的山野里,固守住 拙 归 园 田 。 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际:中间,里边。守拙:意思是不随波 逐流,固守节操。归:回,返回。] 方 宅 十 余 亩 , 住宅周围有地十多亩,还 草屋八九间。 有茅草小屋八九间。 [方:四方,周围。宅:住宅。草屋:苫草的土 屋。] 榆柳荫后檐 , 桃 李 罗 堂 前。 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 [荫(yìn):遮蔽。 罗:排列,罗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 烟。 的炊烟。 [暧 暧(ài ài):昏暗,模糊。村:远处的村庄。] 狗 吠 深 巷 中,鸡鸣桑树颠 。 狗叫在深巷中,鸡鸣在桑树的顶端。 [深巷:幽深的小巷。颠: 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 [尘杂:指尘俗杂事。 此句意为门外没有世上那些乱糟糟的事。虚室:空室。余闲:闲 - 15 - 暇。]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 久在樊笼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 然 。 然了。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复:又,重。返自然:这里指归耕田园。] 段解:这首诗比喻形象贴切,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作“尘 网”,把其中之人比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作冲出“樊 笼”。 这首诗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 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 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 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鉴赏古诗中的比拟手法 一、知识讲解 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拟人就是把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人格化。拟人 化的写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写出某事物的某个 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所特有的具象效果。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作 拟物。 二、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 ② 黄昏雨。 第四 桥边,拟共天随 ③ 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公元 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今江苏 - 16 - 吴江区,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商略:商量讨论。③天 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词作的上片。 答:拟人。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暗示了词人自己无心机, 纯任天然;第三句写山峰似呈清寂愁苦之色;第四句写黄昏时分正酝 酿着一番雨意,描绘出了雨意酣浓、垂垂欲下的江南烟雨风景。拟人 手法的运用使无情物着上了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题时要做到两个方 面:一是根据词句描写的景物的实际情况,明确词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二是联系词句进行简要的分析,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读懂诗歌:从北方飞来的鸿雁悠然自在,在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 浮。几座山峰萧瑟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一番雨意。我真想在第四 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如今他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 只见衰柳参差,在风中飞舞。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 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 种修辞手法。 答: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 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 出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 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 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争先”“鏖战”都体现出拟人色彩,全句是排比修辞。 答题时首先判断手法,然后要对手法进行解读,最后还要答出作者所 - 17 - 要表达的情感。 读懂诗歌:入夜,洞庭湖上昏蒙蒙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 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 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 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 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 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课内素材] 不愿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陶渊明以回归田园的惊世之举向人 们展示了他脱俗的追求。可惜,在尘世的喧嚣浮华中,我们的灵魂被 沉重的枷锁缚系,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躁动不安,我们要 学会为自己找片心灵的净土,建设好那片心灵的家园,坚守那份淡泊 与宁静。 {角度点拨} {精彩运用} 示例 1:[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 理晰,深刻有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 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 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 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 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 由。 - 18 - 示例 2:[深刻议论型](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 心魄!)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 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 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这种精神代代传承,逐渐 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往往屈服 于物质的时代,学习陶渊明,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精神的物化, 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示例 3:[记叙抒情型](提示:记叙的同时抒情,能增强感染读者的 力度!)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山润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 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 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 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 我家房后有榆柳成荫,房前有桃李缤纷。鸟儿在天空鸣叫,细水 在山前长流……在这个远离世事的乡村,我体味到了生活的美。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说我空学了一肚子学问却远离政坛,空有一 身清高却不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然而我却另有苦衷。 正是世俗,把我拒于千里之外;正是这样,我才选择离开。然而 幸运的是这距离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三十年前,我误入歧途,坠落尘网。那时战争纷乱,社会混乱不 堪。我也曾想过为国效力,我也曾想过为百姓尽绵薄之力,但是,一 个文弱书生又能做什么?官场被一大堆势利小人把持着,为了五斗米 - 19 - 的官俸,我要对那些宵小(坏人)折腰;为了“尽职”,我不得不拿手中 的鞭子去逼迫那些交不上捐税的百姓…… 这不是我当初的理想,这更不能是我未来要走下去的路!看着百 姓痛苦的眼神,看着官场上的污泥浊水,看着日益混乱的时局……我 的心碎了,这距离我当初的理想越来越远了。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 我无法坦然:难道没有一条路,既能为民谋幸福,又不至于触怒权贵 吗?没有。 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远离世俗,走近田园。我再也不必去看世俗的种种丑恶,我看到 的是暧暧的远人的村庄,看到的是依依的墟里的炊烟。东篱下,我悠 然采菊;南山中,我游目骋怀…… 人是渺小的,身在江湖,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人生路上的沉浮,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决定。为什么要为不可能的事撞得头破血流呢?如 果距离能带给你轻松,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 以一颗平淡的心体味田园风光,品味农家乐趣,你会发现,距离 的变化令你欣喜,在这里,你能找回自我,你能找回人生的真谛,找 到灵魂的家园。 我站在田园中,绿草的气息夹杂在阵阵微风中,夕阳的余晖铺洒 在朵朵菊花上。我微笑着,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美点借鉴} 这篇文章完全取材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得灵 动智慧,思想深刻。对陶渊明远离官场,回归田园,回归自我本性的 分析颇见功力。在平时学习或复习背诵经典篇目的时候要吃透挖深课 文,一篇《归园田居》道出了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的轻松和喜悦,老师 在讲解文章的时候必然会补充一些背景材料,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把这 些东西收集起来,贯穿起来,深入思考,灵活运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做学习中的有心人,从课本中可以开掘出更多这样的材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