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基础过关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必修下册基础过关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

- 1 - 基础过关训练 4 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演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无能为也已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B.晋军.函陵(驻军)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3.下列加点的“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 D.自以为..得之矣 4.下列带“之”字的各句均选自本课,若按用法把“之”字分类, 哪一项正确(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 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 2 - 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亦去之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7~13 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 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 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 3 - 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7.对下列两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何厌.之有 (2)秦伯说. A.(1)满足 (2)劝说 B.(1)讨厌 (2)劝说 C.(1)满足 (2)高兴 D.(1)讨厌 (2)高兴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生也”一句中的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以.乱易整,不武 9.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且贰于楚也 (2)唯君图之 A. 1并且怀有二心跟楚国亲近 2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B. 1况且怀有二心跟楚国亲近 2只有您谋划这件事 C. 1况且对楚国有二心 2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D. 1况且对楚国有二心 2只有您谋划这件事 - 4 - 10.对“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能因为要灭掉郑国而让邻国也伴随着一起灭亡? B.怎么能因为要灭掉郑国就要去增加邻国的土地? C.哪里用得着让郑国伴着晋国一起灭亡? D.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 11.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依靠夫人的力量,我不可能来到这里。 B.如果没有秦伯的帮助,我不可能当上晋国的君主。 C.我小看了那个人的力量,以为他比不上我们。 D.我小看了夫人的力量,以为她比不上我们。 12.对烛之武劝秦伯撤兵的理由,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1)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已经知道了,有准备了。 (2)郑国离秦太远,即使消灭了郑国,对秦并无好处,只会增加晋 国的力量,相比之下,秦国力量反而削弱了。 (3)如果留下郑国做东道主,秦国的使者往来可以从郑国得到他们 所缺乏的物资。 (4)秦国受到过晋国的赏赐,得到了它的焦、瑕二邑,不可能再得 到什么了。 A.(1)(2)(3) B.(2)(3)(4) C.(2)(3) D.(1)(4) 13.阅读第三段,概括烛之武退秦师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 境,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 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悬罄①,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 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 ‘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 恐。” 齐侯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有删改) 【注】 ①室如悬罄:“罄”通“磬”,一种用石头或玉雕成的 乐器,中空,排在架上,敲之有声。“室如悬罄”是说百姓家里什么 也没有,空空荡荡的。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使展喜犒.师 犒:犒劳 - 6 - B.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 股肱:辅佐 C.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职:掌管 D.其率.桓之功 率:率领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趾”,类似于“贵足”“贵步”,加“玉”是礼节套话, 表示尊敬。 B.“敝”,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敝店、敝 俗等。 C.“执事”,指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 D.“小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出师表》中有“亲贤 臣,远小人”,其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孝公率领军队攻打鲁国,鲁僖公非常害怕,就派展喜前去犒 劳齐国的部队,并让他到展禽那里接受指教。 B.面对齐孝公“鲁人恐乎?”这一咄咄逼人的问话,展喜巧妙地 用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做法作答,为下文劝说齐孝公退军作铺垫。 C.展喜从“先王之命”、两国先君的盟约、齐桓公之功、诸侯之 望等方面劝说齐孝公,最后说齐孝公绝对不会做对不起祖宗的事。 D.在国家危难之际,展喜仅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用言辞就使齐 孝公撤军,这和烛之武退秦师的外交事迹相似。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7 - (1)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 旧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1 题。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①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 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 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 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 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 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 非不能事大、字小②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 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 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 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 将焉用之?”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③。”韩子请诸 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 ‘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 - 8 -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 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至于今今吾子以好 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 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④,郑鄙邑也,亦弗为 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 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有删改) 【注】 ①韩宣子为晋国卿大夫,他有一枚玉环,在出使郑国时 发现郑国商人也有一枚,并且两枚玉环“同工共朴,相与为双”。② 事大、字小:侍奉大国,爱护小国。字:爱。③君大夫:即君之大夫, 此指子产。④艺:准则,极限。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 /以至于今/ B.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 以至于今/ C.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 以至于今/ D.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 /以至于今/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9 - A.环,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洁白美好 的象征,“君子比德如玉”,所以中国古人有佩玉的习惯。 B.寡君,寡德的君主,谦辞,古代臣民对他国称本国君主或自称, 如《左传》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C.邑,古代称侯国为邑,也可泛指诸侯封地、大夫采地。段玉裁 注《说文解字》说:“《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D.耦,二人并肩耕地,如《论语·微子》说:“长沮、桀溺耦而 耕”。从“禺”之字有很多,如“偶”“隅”等。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为人有理有节。为保持郑国地位和使韩宣子免受贪婪之名, 他拒绝了韩宣子的要求。 B.子产注重为国以礼。面对子羽等人的担忧,他强调要树立美名, 依礼来确立邦国地位。 C.子产有高超的语言艺术。韩宣子从郑国商人处购买玉环,子产 搬出先祖盟誓作为理由来反对。 D.子产外柔内刚。面对韩宣子的四次要求,他语言周全,但立场 坚定,以维护郑国尊严。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 10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训练 4 烛之武退秦师 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中通假字现象。B 项,“说”通“悦”; C 项,“共”通“供”;D 项,“已”通“矣”。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和通假字等知识。D 项中“说”通 “悦”。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以为”的意义和用法。A 项,是“以之为”, “把它当做”的意思。其余各项是“认为”的意思。 答案:A 4.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⑥⑦用于主谓之间,取独;③⑤是 结构助词;⑧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 5.解析:A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B 项“鄙”,意动 用法,把……当做边邑。C 项“阙”,使动用法,使……受损害。 - 11 - 答案:D 6.解析:A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A 7.解析:“厌”通“餍”,本义为吃饱,引申为满足。“说”通 “悦”,高兴。 答案:C 8.解析:例句和 C 项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 答案:C 9.解析:“贰”是有二心,“唯”是“希望”的意思。 答案:A 10.解析:“陪”是“增加”的意思,“焉用”是“为什么”的 意思。 答案:D 11.解析:“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夫人”是“那个人” 的意思,指秦伯。 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①灭郑对秦无益,存郑可以得到——东道主。 ②灭郑只能使对手强大,对己造成伤害,存郑可以得到——盟友。 14.解析:“率”,意为“遵循,继承”。 答案:D 15.解析:“敝俗”不是谦称,指不良风俗、陋俗。 - 12 - 答案:B 16.解析:“鲁僖公非常害怕”于文无据。 答案:A 17.答案:(1)齐桓公因此联合各诸侯国商议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 弥合相互之间的裂痕,并救济各国的灾祸,这都是彰显过去成王委托 的职责啊!(关键点:是以、纠合、阙、昭) (2)难道他即位才九年就会抛弃先王的命令废掉自己的职责?他对 先君怎么交代呢?他肯定不会这样。(关键点:嗣世、若……何、不然) 【参考译文】 这年夏天,齐孝公侵犯我们鲁国北部的边境。鲁僖公派展喜犒劳 齐国的部队,让他到展禽那里接受指教。齐孝公还没有侵入国境,展 喜就迎上他们,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君王您亲移贵步,将要到我国 屈辱您的贵体,就派我来犒赏您的部下。” 齐孝公说:“鲁国的人害怕吗?” 展喜回答说:“无知小人感到害怕,有识君子就不会害怕。” 齐孝公说:“(鲁国百姓)家里空无所有,野外青草都没有,凭什么 不害怕呢?” 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成王)的命令。从前我国的始祖周公、贵 国的始祖姜太公是周王朝的得力干将,一起辅佐成王。成王赏赐他们 并让他们订立盟约,说:‘你们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啊!’ 记载盟词的盟书保存在贵国,你们的太师掌管着它。齐桓公因此联合 各诸侯国,商议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弥合相互之间的裂痕,并救济 - 13 - 各国的灾祸,这都是彰显过去成王委托的职责啊!等到您即位,诸侯 国都充满期望,说:‘他一定会遵循桓公的功业。’我国因此不敢聚 众防卫,说:‘难道他即位才九年就会抛弃先王的命令废掉自己的职 责?他对先君怎么交代呢?他肯定不会这样。’(有识君子)就是凭借这 而不害怕。” 齐孝公便班师回国了。 18.解析:解答此题,在大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运用排除法 作答。句中的“尔”和第二个“我”各为句子的主语,故应在其前面 断开,由此排除 A、D 两项。“恃此质誓”和“故能相保”是因果关 系,因此应在两句之间断开,由此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答案:C 19.解析:臣民不能自称“寡君”。 答案:B 20.解析:文中韩宣子求玉只有两次。 答案:D 21.答案:(1)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二心。 晋国、韩宣子都是不可轻视的。(关键点:几、贰、偷,判断句) (2)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主持政事的人认为不符合道义, 我就没有敢再请求了。(关键点:日、夫、弗、复) 【参考译文】 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韩宣子向郑定公请 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 - 14 - 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 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二心。晋国、韩宣子都是不可轻视的。 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离间,鬼神再帮助他,从而激 起晋国、韩宣子的凶心怒气,到那时候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吝 惜一个玉环,因为这件事而招来大国的憎恨呢?为什么不找来给他 呢?”子产说:“我并不是轻视晋国而对它有二心,而是要一直侍奉 它到底的,不给他(玉环),是对晋国忠实诚信的缘故。我听说君子的忧 虑不是没有财物,而是身居官位却没有好名声。我又听说治理国家的 忧虑不是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能否按照礼仪来维护国家的 地位。那些大国的人(如果随意)对小国下命令,而都能得到他们所要求 的,那将拿什么来供给他们,以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有时供给了, 有时又拒绝供给,所获得的罪过更大。对大国的(无理)要求,如果不依 礼来驳斥,他们有什么满足的?我们假若将来成为(晋国的)偏远城邑, 那就失去了作为一个诸侯国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郑国),却来 求取玉环,他的贪婪就太过分了,这难道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 而构成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 的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 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了交易。商人说:“一定要告诉 子产。”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只玉环,主持 政事的人认为不符合道义,我就没有敢再请求了。现在(我)从商人那里 买到了,商人说‘一定要让子产知道这件事’,谨以此作为请求。” 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 - 15 - 共同协作来耕种这块土地,除治荒草,砍去蓬、蒿、藜、藿,而一道 居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说:‘你不背叛我, 我不强取你的东西。’依靠这个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直到今天。现 在您为着友好而来,却让我国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让我国背弃盟誓, 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如果 晋国发布命令并且要求我国供给的东西没有极限,我们郑国虽是边远 小国,也是不会答应的。假如我把玉环献给您,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 的,冒昧地私下把这些苦衷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韩 起虽然不聪明,岂敢为得到一枚玉环而招致两项罪过?谨请退还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