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 - 武威一中 2020 年秋季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利瑞 审题人:张树铎 本试卷共 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通过书写汉字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终形成了千古传 承、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文化自信中具有典型特征的重要内容。 中国书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中,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书法的传承和 发展附着在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血脉中,每一种字体的演变发展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 相连,烙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如甲骨文与殷商社会崇拜鬼神的文化信仰有关,金文与 西周礼乐文化相联,隶书的成熟与汉代社会的繁荣发展相关等。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书法 艺术经典都建立在深刻理解前代和当时的文化精神的基础之上,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就是王羲之取法前代名家张芝、钟繇,并深刻把握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精神,融汇儒、道两家 思想,推陈出新而创造出的中国书法经典。历代书法家对于文化精神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对于传统儒、释、道等各家思想的吸收和借鉴,儒家的中和、道家的空灵、佛家 的圆融等,都被书法家融化到笔墨和线条中,形成中国书法独有的精神气韵。二是历代书法 家在书写诗词歌赋和尺牍信札时,渗透了对书写内容和文学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彰显着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 发展历程中,它始终标示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保持着独立的民族特色,熊秉明称其为“中 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因为是书写的艺术化实践,所以最能表现人的心灵和思想,是心迹 的流淌,正如林语堂所言:“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 的极致。”我们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能够感受到魏晋名士雅集的逍遥和追求自然的风度, 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能够感受到忠臣烈士的铁骨铮铮和面对国耻家仇的义愤填膺。中 国历代书法经典无不隐含着中国文人丰富的内心情感,这些情感因为共通的、高尚的思想指 向而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民族品格。也正是因为这种民族品格的存在,中国书法才在几 - 2 - 千年的历史上很少受到外域文化的干扰,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中国书法少有舶来 品的气味,也基本.上没有发生精神内核的变异,从这个意义上看,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 我们的民族精神,反映中国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中国书法在对外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理解并接受。书法 具有广泛亲合力和感召力,易于被喜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沿线国家理解和接受,早在唐代,中 国书法就已经受到高丽、日本等国人民的喜爱,如《欧阳询传》载:“尺牍所传,人以为法。 高丽尝遣使求之。”《柳公权传》亦载:“外夷入贡者,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各国遣唐 使在学习中国文化时格外关注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很早就对朝鲜、日本产生影响,甚至影响 到他们的文字。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当代书法要想继续助力文化自信 与文化强国,还需将创作的视域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 派的优秀作品。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 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摘编自吕文明《书法文化传承与中国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书法具有广泛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早在唐代就被高丽和日本等国喜爱并接受。 B.每一种字体的演变与发展都与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甲骨文、金文、隶书无一例外。 C.中国书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能够表现中国人的情感和中国文化。 D.林语堂认为书法是书写的艺术化实践,只有书法才能表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论述了历史上的中国书法,同时也思考书法的当代价值。 B.文章援引林语堂、熊秉明等人的语句作为事实论据,论据经典权威,论证充分而有力。 C.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分别从文化积淀、品格精神、对外传播等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书法。 D.文章两次例举《兰亭序》,分别论证了中国书法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彰显民族品格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共通且高尚的民族品格使得中国书法未曾受到外来的干扰,成为中国文化典型的代表。 B.当创作者对前代和当时的文化精神有了深刻理解时,他就能够创作出反映时代的经典作 品。 C.当前,我国的书法艺术既需继承更要创新,创作也应有国际视野,中西合璧,风格多样。 D.对于书法创作者和研究者,书法的魅力不仅在于方法技艺,更在于代代传承的文化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冠病 毒的传播速度。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 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 将病 毒传播给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最新计算 机建模研究警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持社交距离 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 2022 年。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 疫情仍有反复的可 能。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 患者 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假如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 毒,但依然 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能会使近 6万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 的是,新冠病毒 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些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 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播。已经有证据显示,与 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 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 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 2. 35 降到了接 近于 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 1 时, 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摘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 有多重要?》) 材料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 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繁琐或不周。 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 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 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 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 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礼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 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 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 其二, 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 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握”改“拱”,不费一钱一物,可谓“一举手之 劳”,而风气所开, - 4 - 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 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 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 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 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 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 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 (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 替握手礼》)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4 月 4 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他乘 客不满,引发双方冲突。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要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 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的微妙变化。 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坐高铁进食 也就很难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但从防疫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引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 道理。这种模糊的界限,其实更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如 列车员就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并且在进食前与周边乘客进行沟通。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 食的复杂性,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至冲突。 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等。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 考“亲密”关系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后,使用公筷、 公勺的倡议 再次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 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 们通常所理解的“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就有过这样的论断:大规 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学事件,而且被当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一个道德事件。我们 或可将之理解为,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 战,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是“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引发争议。再比如,疫情 可能加剧群体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像个别地方对于疫情 重点地区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也不啻为疫情带来 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需要体现在 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应该明确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并不等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 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是社会各个单元、个体的互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 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伤害。 - 5 - (朱昌俊《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 心态变化》) 材料四:2020 年 3 月底歌曲《拱手礼》发布。 拱手礼(节选)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 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 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 (来源于网络) 4.根据材料,下列有关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保持社交距离突破了对“亲密”关系的原有界定。 B.保持社交距离需要人们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 C.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降低人们感染病毒的概率。 D.保持社交距离的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保持社交距离,从科学与简便的角度,提出行拱手礼的做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B.疫情防控可能会带来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胜新变化。 C.高铁进食事件属于社交行为规范问题,因此不能依据规定进行评判。 D.用异样的目光审视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两口新鲜空气的路人,是一种非理性过 激反应。 6.2020 年 3 月底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 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6 分) 拱手礼(节选)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 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 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 - 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迟子建 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了。只 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 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我注意到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 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射进屋的阳 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黯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当年的“迅哥儿”流连 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而 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这是绍兴,而绍兴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鲁镇。已是子夜时分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 大排档正在高潮上。那排档是南北向的一条长巷,有些歪斜,而正是这歪斜,使它显出了随 意、世俗和浪漫的气息。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 摊位一座连着一座,清一色的塑料棚顶,每个棚子大约放四五张圆桌,每张桌都能容七八个 人。摊前的煤火通红通红的,炒菜的声音和着摊主招徕客人的声音,让人觉得亲切和温暖。 这种时刻,我心中鲁镇的影子一闪一闪地呈现了。我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 情形;我还看到了吕纬甫在酒楼上讲述两朵剪绒花故事时怅惘的神情。我甚至想,如果不远 处的护城河下泊着一条船,我们登得船上,在夜色中划桨而行,一定能够看到真正的社戏, 喝到戏台下卖的豆浆。如果碰到一个老旦坐在椅子上咿咿呀呀地唱个不休,我也一样会烦得 撑船就走。如果偷不成别家的豆子在船上煮着吃,就姑且偷一缕月光来当发带,束着我随风 飘扬的长发。夜越来越深了,是凌晨时分了,我们却毫无睡意。 次日,我起得很迟。沿着绍兴广场的护城河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呈现出来了。见到 它,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在狭窄的老街上闲走,我会 无限地放松和陶醉。这种时刻,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它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 - 7 - 踏出阵阵水花。这街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它的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房前的门楼各具 特色,有的高而窄,有的矮而阔。房子多数是两层的小楼,但也有三层的。它们的色彩以栗 色和苍灰为基调,屋顶的瓦却基本是深灰的,灰得年头久了,就泛黑了。不过它们与天色是 极为协调的,仿佛它们就是天的底座。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走起来就长了, 长得仿佛没有尽头。而且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它这种弯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 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 街上很少有行人,石板路上干干净净的,给人以明净、妥帖之感。我推开了几处门楼, 进得院子,更想直接地接近老房子,真正的老屋比比皆是,它们保持房屋原来的状态,格局 是老格局,窗户也是老窗户。如果不是有现代的人影闪现在房子里,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 年前的鲁镇,听见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晚呼唤宝儿的哭声,嗅到了华老栓买来的人血 馒头被火焰舔舐过所发出的奇怪的香味,看到了在祝福声中被主人呵斥后凄凉地放下烛台的 眼神呆滞的祥林嫂。这是鲁镇,是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不会消失的鲁镇。那屋檐上的荒草,那 窗棂上所弥漫的蒙昧天光,那院子中的桂花树,那天井中放置的杂物,似乎都透着旧时代的 气息,它让人有某种伤感和惆怅,又让人有某种辛酸后的喜悦。 在那条老街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着白衣的盲人。他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探着走 路,走得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看来他对这老街熟稔之极,老街也许是他的眼睛仅能看到的 一道光。当我们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我能望见护城河上的拱形石 桥。那桥是灰色的,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它仿佛是一个淘 气的少年,赤脚站在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便可望见老 街上的房屋,看见灰瓦和飞檐,它们像漂浮在鲁镇上空的凝重的浮云,让我陷于回忆和思索 之中。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从他的故居到老街,我感受到的是栩栩如 生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是能让人的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孔乙己是现 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 打断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倾注的浪漫主义的热情。还有那个让人过目 不忘的阿 Q,他对革命的无知的游戏态度,他自甘其辱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直至他为自己生 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时,都仿佛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而在《故 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 还有《铸剑》里在滚烫的大金鼎里那颗如泣如诉的报仇的人头,不都是些有光彩、有魅力、 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浪漫主义人物么! - 8 - 绍兴似乎总是阴气沉沉的,我心目中的鲁镇因了这特定的天色而一直伫立在眼前。它的 白天和黑夜仿佛是没有界限的,白天有暗夜的气象,而黑夜又有白天隐约的影子,一如鲁迅 作品带给我的气息。待我把目光再转到石桥上时,竟然又看见了先前在老街里遇见的那个盲 人,他怀抱着竹竿,沉静地坐在石桥上……但他不是沉静地坐着,他不时地转身,用竹竿去 抚弄柳树,于是就有一些微黄的柳叶天女散花般地被打落。它们落在水里,向下游荡来,渐 渐地接近我们所坐的茶楼。我多想在它们经过的一瞬间泼一杯清茶在它们身上,可我怕同行 者笑我痴狂,而且我也不敢肯定,它们确乎能够领受茶的芬芳之气,于是只是静看着它们一 摇一摆地远去。 (迟子建同名散文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立足于绍兴黑夜与白天的色调,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了眼前所见的大排档、老 街等景象,极具画面感。 B.作品将绍兴的现实场景与鲁迅作品中的众多人物自然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 力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C.老街上的白衣盲人给作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的步态,让作者感 受到老街生活的从容平静。 D.作者认为绍兴是一个让人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正是这一方乡土促使鲁迅形成了浪漫主 义的创作风格。 8.作者为什么认为绍兴就是鲁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以“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 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顾尝好辞赋..。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 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 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 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 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 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赋莫 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 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少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 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 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 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 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 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雄年七 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尝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 “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 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 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 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0 - A.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 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B.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 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C.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 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D.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 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辞赋..,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B.京师..,指帝王的都城,即国都;也指天子的军队。此处指的是西汉都城洛阳。 C.待诏..,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其中特别优异者待诏金 马门。 D.丧之三年....,即三年之丧,一般指子为父服丧三年。文中侯芭是扬雄的弟子,以丧父之礼事 其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扬雄游学京师,仕途坎坷不顺。他受王音赏识,召为门下史,做过郎官等官职;曾与王莽、 董贤同朝为官,他们位列三公,权倾一时,扬雄却三代未升官。 B.扬雄好古乐道,极少人理解他。他推崇古籍,喜爱古代的事物和圣贤之道,希求文章在后 世扬名,但当时人大多轻视他;唯有刘歆、范逡敬重他,桓谭认为他无人能比。 C.扬雄受无妄之灾,投阁差点死去。他受刘歆、甄丰等人进献符瑞之事的牵连,在办案使者 抓他时,从阁楼上跳下,差点死去;所幸王莽了解他的为人,下诏不追究他。 D.扬雄身死名不灭,其文传于后世。他的官职、容颜相貌不能使人震动,故当世之人看轻他 的文章;但桓谭认为,扬雄的文章文义深厚,终究有一天会超过诸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 于势利乃如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2)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 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 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 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 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15.近日,导演陈传兴将自己为叶嘉莹先生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取名为《掬水月在手》,尤见其 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很多评论者都曾表达过该诗第二联的偏爱,请简要赏析“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的精妙之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是作者躬耕南阳时的自谦之辞。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他早年求学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皆不如文中的“同舍生”, 但他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以为苦、 以苦为乐的精神。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歌词 描绘了“船桨划破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 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 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 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 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 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 人家要 地缫丝。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 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 , 因此把蚕 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 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 B .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 C .丰满 紧锣密鼓 难能可贵 期许 D .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 - 13 -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 少雨的年份。 B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往往使江南地区江河湖泊的水势浩大,否则,江南地区便是遇到 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C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的江河湖泊往往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 份。 D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使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 陆蠡《囚绿记》) A .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开 始缫丝。 B .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 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所以蚕丝产量很少。 C .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这个节气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也正好代表了传统 的中国人谦虚为怀、不骄傲自满的精神品格。 D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在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封建社会中,蚕丝的纺织品绝对 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蛋白质分解会增加,因而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如果好几天 甚至更长时间 节食,长期不吃晚 餐,① ,不利于应对压力。另外, ② - 14 - ,特别是维生素 C、辅酶 A、B 族维生素等的消耗。所以压力大的时候最好能够增加多种维生 素的摄入, 增加蔬菜的供应。压力状态还会使矿物质流失增 加。③ ,人的精神就会兴奋,会加剧紧张情绪。因此,增加富含钙、镁的绿叶 蔬菜 的摄入,增加镁含量高的豆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酸奶等富钙食物的摄入,都会对缓解压 力有所帮助。 21.涵泳是一个书面语,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对文学艺术 作品的鉴赏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阅读经典尤其需要涵泳,请品味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这一段语言中蕴含了哪些意思(至少写出三点)。(5 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 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 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 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并用八个字评价餐饮浪费现 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拒绝餐饮浪费再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众多讨论。近段 时间,越来越多的各级餐饮类协会、机构加入制止餐饮浪费的队列中。比如,学校纷纷行动 起来,多所高校采取举措,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旅游行业也采取多种措施,倡导游客 - 15 - 文明节约用餐…… ②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制止餐饮浪费就是必然举措。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学生倒掉了可养活大约 1000 万人一年的 食物,而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食品总量至少能养活 2 亿人。如此巨大的数字,与社会文明 进步不符,与保障粮食安全不符。 ③2013 年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以来,我国 “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有所改 观,却时有回潮,甚至花样翻新,仍不容乐观。时至 2020 年 8 月,调查结果依然显示:大型 宴席、旅游团餐、学生套餐、公务聚餐、网红吃播等仍是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以上三则作文材料,给你什么样的思考?请你以高中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向全校师生发 出“厉行勤俭节约,拒绝餐饮浪费”的倡议,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武威一中 2020 年秋季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解析:林语堂认为书法是书写的艺术实践张冠李戴,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可知,这是 作者的观点:“只有书法才能表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表述绝对化,原文说的是“也许只 有在书法上……极致”。 2.B 解析:“文章援引林语堂、熊秉明等人的语句作为事实论据”错误,文章第三段中引用 的林语堂、熊秉明等人的语句属于道理论据。 3.D 解析:A项“中国书法未曾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表述绝对化,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很 少受到外域文化的干扰”。B项“他就能够创作出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错误,对前代和当时 的文化精神有深刻理解是创作经典作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C 项“创作也应有国际视 野,中西合璧,风格多样”错误,文章始终强调的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4.D 解析:“可行性措施是戴口罩、行拱手礼”错。原文只是说“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 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而“戴口罩、行拱手礼”只是可行性措施的一部分。 5.C 解析:“不能依据规定进行评判”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高铁进食事件“不能完全用规 定去裁定”。 6.①为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提供了可行方法 - 16 - ②顺应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得体礼仪的需求 ③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 7.D 解析:“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错误。作者认为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他笔下的人物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但并不是说鲁迅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的。 8.①绍兴是鲁迅小说中鲁镇的原型。 ②绍兴孕育了鲁迅,鲁迅用作品创造了鲁镇,绍兴与鲁镇联系紧密。 ③这是作者游览绍兴时的独特感受,作者身处绍兴,仿佛置身于鲁迅笔下的鲁镇,绍兴与鲁镇融 为一体。 9. ①用以概括文章的内容:绍兴黑夜的大排档和白日的老街,引发了作者关于鲁镇的联想与 感悟。 ②用以形象的揭示鲁迅作品的特点:既揭露黑暗,又传递光明。 ③用以象征鲁迅的特点:既有现实的冷峻,又有浪漫的温情。 文言文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 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 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 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 赞说:这是扬雄的自序。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 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 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 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 平年 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 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 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确实好古爱道,想求文章在后世扬名,认为经没有比《易》 更大的,所以作《太玄》;传没有比《论语》更大的,所以作《法言》;史没有比《仓颉》 更好的,所以作《训纂》;赋没有比《离骚》更深的,所以相背而推广它;辞没有比相如更 华丽的,所以作四赋:都探索本源,模仿发挥。用心 在内,不求于外现,当时人都瞧不起他; 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王莽时,刘歆、甄丰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想禁绝这种做法来 使 前事得到神化,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又奏献符瑞之事。王莽杀了甄丰父子, - 17 - 流放刘棻到四裔,供辞所牵连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请。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办案的 使者来了,要抓扬雄,扬雄怕不能逃脱,便从阁上跳下,差点死了。王莽听到后说:“扬雄 一向不参与其事,为什么在此案中?”暗中查问其原因,原来刘棻曾跟扬雄学写过奇字,扬雄 不知情。皇上下诏不追究他。 扬雄因病免职,又召为大夫。家境一向贫寒,爱喝酒,人很 少到其家。当时有多事的人 带着酒菜跟他学习,巨鹿人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扬雄传授他《太玄》、《法言》。刘歆 也曾看到,对扬雄说:“白白使自己受苦!现在求学的人有利禄,还不能通晓《易》,何况《玄》 呢?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瓿了。”扬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岁,在天凤五年死去,侯芭建坟, 为他守丧三年。 当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死了,对桓谭说:“您曾称赞扬雄的书,难道它能 流传后世吗?”桓谭说:“一定能够流传。只是您和桓谭赶不上看到罢了。大凡人看轻眼前的 事物,看重久远的事物,他们亲眼看见 扬雄俸禄职位容貌不能让人动心,所以看轻他的书。 从前老聃作虚无之论两篇,轻视仁义,非难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人还认为老子的学说超过 《五经》,从汉文帝、景帝及司马迁都有这个说法。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 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 ,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 子了。” 10.D 解析:“少耆欲”意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汲汲于富贵”意为对于富贵不急切追求; “不戚戚于贫贱”意为对于贫贱不忧惧悲伤;“不修廉隅以徼名”意为不刻意修养端正的品行 以求闻名于天下;“自有大度”意为自身度量宏大。 11.B 解析:西汉的都城为长安,而非洛阳。 12.C 解析:“刘歆、甄丰等人进献符瑞之事”错,进献符瑞的是甄丰的儿子甄寻和刘歆的儿 子。 13.(1)等到王莽篡位,谈论此事的士人中作符命文歌颂其功德而获得封土授爵的人很多, 扬雄仍没有被封侯,因年寿高久居官位而逐渐升为大夫,他就是这样淡泊权势和财利。 (2)从前老聃写了两篇有关虚无之论的文章,轻视仁义,反对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人 还认为它超过《五经》。 14.B 解析: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15.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 - 18 - 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 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 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④精于练字,“掬”字和“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实是神来之笔。(答 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 2 分) 16.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 (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7. A 解析:丰盈:①(身体)丰满②富裕,丰富。 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 人辛勤劳动。 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 来之不易:形容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很不容易。 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 值得珍视。 祈盼:恳切盼望。 期许:期望(多用于晚辈)。 18. B 解析:划线句存在两种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往往”应放在“使”前;二是偷换主 语,“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的主语应该是“江南地区”。 19. D 解析:该选项和例句都表示特殊含义。A 项和 B项中的引号表示强调,C 项表示直接 引用。 20.①就会降低蛋白质摄入量 ②压力大时还会使维生素消耗量增加 ③如果钙、镁流失严 重 21.①先是赞美林黛玉的“标致”,接着又赞美她“通身的气派”,这是由表及里,而这些又都 落到老祖宗的身上; ②因这“标致”和“通身的气派”,就不应该是老祖宗的外孙女,而应该是老祖宗嫡亲的孙 女; ③这样说一来赞美了林黛玉,二来奉迎了迎春等嫡亲的孙女,三来讨好了老祖宗,一箭三 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