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件1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件1 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 班固 1. 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虚词;句式等。 2.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3. 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性质 ---《 汉书 》 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 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 赋和散文 , 有 总集 的性质 。 内容 --- 记录了汉高祖元年 ( 前 206) 至王莽新地皇四年 (23) 共 230 年的历史 , 共 100 篇 , 分为 十二帝纪 , 八表 , 十志 , 七十列传 。 作者 --- 东汉 班固 撰写 , 班固去世后 , 由其妹 班昭 和同乡 马续 完成 。 《 汉书 》 简介 字 孟坚 , 扶风安陵 ( 今陕西咸阳东北 ) 人 , 东汉 著 名 史学家 , 文学家 。 少年 时就能作文诵诗赋 , 长大 后 博览群书 。 后任 兰台令,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写 成 《 汉书 》 。和帝永元元年初 , 班固随大将军窦宪 出 征 匈奴 , 为中 护军 。 后来 ,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 株 连 , 死 于狱 中 。 其 作品 《 汉书 》 由其妹和同郡人 续 写完成 。 作者班固简介 家庭 ---- 父亲 : 班彪 弟弟 : 班超 ( 投笔从戎 ) 妹妹 : 班昭 ( 续写 《 汉书 》) 作品 ---- 史书 : 《 汉书 》 辞赋 : 《 两都赋 》 诗 : 《 咏史诗 》 疏通字音 至栘(yí) 厩(jiù)监 数(shu ò ) 行(háng) 且鞮(j ū d ī ) 緱(g ō u)王 阏氏(y ā n zh ī ) 旃(zh ā n)毛 於靬(wūji ā n) 纺缴(zhu ó ) 置煴(y ū n)火 辇(ni ǎ n) 牧羝(d ī ) 驩(hu ā n) 疏通文意 1 . 学生 简要概述情节 2 . 师生 共同梳理语段 人及基本情况两点常置于文段的开头: 《 苏武传 》 中“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为 苏武的身份、官职。 “时汉连伐胡 , …… , 答其善意。” 为苏武出使的背景 理清文章内容 课文结构脉络 苏武传 汉匈矛盾,苏武出使 ( 开端 ) 因事扣留,卫律胁降 ( 发展 ) 放牧北海,李陵劝降 ( 高潮 ) 汉匈和亲,白发归来 ( 结局 ) 主要人物形象 苏武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主题 《 苏武传 》 集中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 期间的 事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 无所 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 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思维拓展 苏武 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崇高 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信念与意志 忠诚,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一、第 1 、 2 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研读 1. 苏武 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2. 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 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 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 并非真心和好。 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二、文章第 3-8 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 事迹。 讨论:为了使苏武投降,卫律采用的手段是: ( 1 )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 2 )威逼(举剑拟之) ( 3 )利诱(富贵如此) 1. 匈奴 派卫律和李陵招降苏武,招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从中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卫律:威逼利诱 软硬兼施 (逼降、诱降) “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李陵: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劝降) 先告知家人的不幸遭遇; 再以切身体会诉说同感; 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 卫律 :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 1 )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主动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他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虽然也已投降,但是对汉朝还有感情,还有羞耻之心,苏武和他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 2. 对于 卫律和李陵的招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为什么有不同?有何不同? ( 2 )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先自陈心志,晓以大义,后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 不管 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3. 苏武 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 1 ) 肉体折磨 ( 2 ) 精神折磨 在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情况下企图以贫贱移其志(迫降) “幽武” 、“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4.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 1 )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所以要自杀避祸、避辱。在被卫律审讯时,他大义凛然,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刀自刺,以死明志、为国雪耻 。 ( 2 )匈奴在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的情况下,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求死而变成了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为尊严而生,为荣誉而生,为使命而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 从 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汉 匈和亲,白发归汉 最后两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1. 苏武 “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 忠诚、信念与意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 课文 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 1 ) 叹惋、敬佩 之情溢于言表: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 ( 2 ) 欣慰 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 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 语言、动作、细节 描写 对比手法 反衬 自然环境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 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多集中于 两件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动作描写多集中于 两件事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不应。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受辞”、“劝降” “劝降”、“牧羊”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细节描写 : 对比 映衬 (1)张 胜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 清醒 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 2) 卫律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 李陵 为 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 以 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在 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自然环境烘托 “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 。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武既 至海上 , 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这些自然环境,充满着悲剧色彩,把苏武推到了极其恶劣的境地,在困苦中更显其坚强的性格和气节。 苏武 是汉武帝时派往匈奴的一位不辱使命的使节。 作者 通过出使、被拘、劝降和归汉等情节 凸现 了一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始终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忠贞爱国的真君子形象! 鉴赏苏武人物形象 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私情不能动 ”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主题总结 探讨艺术特色 1. 选取 典型的细节 , 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 惊、一哭、一壮 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 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 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2. 运用 对比衬托,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张胜的贪生怕死 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 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 苏武的忠君报国 3. 个性化 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   武 骂律曰 :“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 武 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 大义凛然 义正词严 爱憎分明 立场坚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