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5讲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高考命题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歌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 考法1 分析词句情感 考法阐释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设问 方式 (1)(2018·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3)(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方法指导] 概括分析词句情感“2步骤” 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情感 情感 具体内容 喜系列 ①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②对历史人物的歌颂;③对建功立业的渴望;④对征战沙场的无畏;⑤保家卫国的壮志;⑥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怒系列 ①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②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③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④对官吏贪婪的厌恶;⑤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哀系列 ①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②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③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思系列 ①对故土、亲人的思念;②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愁系列 8 高考总复习 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②对无限离愁的忧伤;③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④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⑤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1.(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 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 第一步:抓人、事、景,确定全诗表达的情感。本诗前两联,表现了刘使君的“闲”。“闲向春风倒酒瓶”写他对着春风豪饮;“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写他特地陪客人去沙口堰游览,在水心亭看花。“沙口堰”“水心亭”都是当时和州著名的景点。由首联“别离已久犹为郡”可知,刘禹锡在郡里做官已经很长时间了。刘禹锡有“诗豪”之称,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只能寄情山水,在沙口堰、水心亭等名胜中领略大自然风物之美。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尾联两句作者有感而发。 作为好友,作者理解刘禹锡此时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锡境况的同情。“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既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实际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 [答案]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考法2 分析典故情感 考法阐释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 高考总复习 设问 方式 (1)(2018·北京卷)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2016·全国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诗歌的×联的典故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 概括分析典故情感“3步骤” [温馨提示]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 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8 高考总复习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第一步:了解典故的原本内涵。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由注释④可知,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第二步: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通过注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第三步:分析综合,规范作答。 [答案]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考法3 分析整体情感 考法阐释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设问 方式 (1)(2019·天津卷)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2017·全国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2016·全国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4)(2016·山东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5)(2016·江苏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方法指导] “3抓”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1.抓诗题和注释等,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2.抓字词——找诗眼,析意象 8 高考总复习 (1)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是最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2)意象。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义,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 3.抓诗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 (1)写景句——抓住景物特点,揣摩含蓄之情。 (2)状物句——抓住双层感情: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3)特点句——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句子,要还原其本意;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附:古代诗歌中常见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 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举 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举 例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举 例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8 高考总复习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举 例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 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3.(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8 高考总复习 [解析] 第一步:从诗歌标题和注释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 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①表现出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之情。颔联戏谑友人,尾联自傲自夸,这是通过诙谐的态度表达自得之意。②表现出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是牢骚之语,本诗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了不平、辛酸和自嘲。 考法4 评价观点态度 考法阐释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 设问 方式 (1)(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2018·全国卷Ⅲ)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2018·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方法指导] 评价观点态度“3步骤” 8 高考总复习 4.(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第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第二步: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答案]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