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宁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暨第三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乡村题材创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类型。不同历史情境下的乡村书写,呼应社会 与时代的变迁与召唤,形成独具中国美学追求的文学传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并实施,使 乡村题材创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敦促作家对乡村进行再认识以及美学再创造。 ②新时代的乡村题材创作不仅要面对当下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样态与情感精神 状况的多样性,更需要认识到,伴随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城镇化进程,乡村所发生的新变 化。乡村是一个包含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广义概念。一段时间以来,我 们的乡村题材创作更多聚焦于狭义的“农村”,也即以种植耕作为主的农业,对草原游牧、 山林渔猎、海洋渔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乡土生计与活动观照较少。今天的乡村开始实现规模化 生产、机械化操作甚至智慧管理,“互联网+”农业、绿色与休闲农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乡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尽管区域性发展差异依然 存在,但既有的城乡二元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新的乡村召唤新的书写。 ③城乡互动与一体化进程使乡村现实更加生机勃勃,扩展了乡村书写的经验领域、题材 范围与表述空间。这要求作家不仅要了解生产、经营等宏观规划,同时要在转型过程中聚焦 乡村新文化、新观念的形成。比如,农民运用自媒体工具,直播销售农产品,技术不仅带来 了流通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塑造着农民的新形象。作家需要把这些变化通过文学的方式讲述 出来。大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文化创新、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关 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生福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在这 种变革中,我们要关注乡村的“变”与“不变”。比如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是传 统文化根脉所在,在当下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环境变了,文化根脉仍在。 ④当代乡村题材创作应基于对传统的革故鼎新之上,发现与提炼新“三农”经验,要求 作家在忠实记录、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还要有理想与典型的探求。新时代的乡村文学塑造,接 续的是现实主义的伟大传统。近年来出现阿来《云中记》、彭学明《人间正是艳阳天》等一系 列虚构或非虚构的作品。它们或塑造新时代乡村新人形象,或追寻美丽中国的乡愁记忆,或 - 2 - 从一线扶贫故事中提炼乡村建设经验,处处显示出对中国当下乡村现实的深情观照与深刻洞 察。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乃至外国文学等不同文学传统的继承 与发扬。我们期待乡村题材创作诞生出更多具有史诗性的作品与典范性的形象。 ⑤何谓史诗性与典范性?就是要写出乡村的时代精神,写出新时代乡村自强不息、开拓 进取的精气神。通过具体的人物与故事写出这种精气神,是乡村题材创作的重要任务。在决 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乡村题材创作应当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 任,用丰硕的成果向新时代献礼。 (刘大先《认识新乡村,写出精气神》,《人民日报》2020 年 8 月 14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题材创作,曾经只聚焦于以种植耕作为主的农业,而对诸如海洋渔业等其他类型的乡 土生计与活动观照极少。 B. 乡村书写的经验领域、题材范围与表述空间的扩展,是缘于城乡互动与一体化进程给乡村 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变化。 C. 通过具体的人物与故事,写出新时代乡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是乡村题材创作 的时代要求和首要任务。 D.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事关国计民生,深刻影响乡村,要求作家关注乡村的“变”与“不 变”,至于文化根脉则无须关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即为中心论点,第①段略述中国乡村题材创作取得的成就,进而指出面对新的发 展契机,作家应对乡村进行再认识以及美学再创造,引起下文。 B. 第③段举农民运用自媒体工具,直播销售农产品为例,第④段举《云中记》等作品为例都 是为了阐述乡村题材文学应当接续现实主义传统,写出乡村变化。 C. 文章既从正面分析当今乡村面临的新变化及乡村文学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指出了一段时间 以来一些乡村题材作品反映“农村”生活的偏狭,论证客观辩证。 D. 文章第⑤段的开头,以设问句式紧承上一自然段末句的观点,阐明乡村题材文学“史诗性 与典范性”的内涵,顺势推出结论,且呼应标题,论证逻辑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样态与情感精神状况的多样性既给乡村题材创作提供了 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B.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并实施,敦促作家了解乡村生产、经营等领域发生的新变化,聚焦乡 - 3 - 村新文化、新观念的形成。 C. 继承与发扬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等优秀传统,观照与洞察中国当下的乡村现实,可为乡 村题材作品增添美学品质。 D. 对传统革故鼎新,探求理想与典型,客观描述乡村生活,写出乡村的时代精神,定能写成 史诗性作品与塑造典范性形象。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项,“曾经只聚焦于以种植耕作为主的农业”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 乡村题材创作更多聚焦于狭义的‘农村’,也即以种植耕作为主的农业”,选项偷换词语。 C 项,“是乡村题材创作的时代要求和首要任务”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通过具体的人物与故 事写出这种精气神,是乡村题材创作的重要任务”,选项偷换概念。 D 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事关国计民生,深刻影响乡村,要求作家关注乡村的“变”与“不 变”,“至于文化根脉则无须关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在这种变革中,我们要关注乡村 的‘变’与‘不变’。比如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是传统文化根脉所在,在当下显 示出独特的文化价值,环境变了,文化根脉仍在”,所以文化根脉仍须关注,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 项,“第③段举农民运用自媒体工具,直播销售农产品为例,……都是为了阐述乡村题材文 学应当接续现实主义传统,写出乡村变化”说法有误。第③段举农民运用自媒体工具,直播 销售农产品为例,是阐释“城乡互动与一体化进程”使乡村形成了“新文化、新观念”。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 项,对传统革故鼎新,探求理想与典型,客观描述乡村生活,写出乡村的时代精神,“定能 写成史诗性作品与塑造典范性形象”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当代乡村题材创作应基于对 传统的革故鼎新之上……要求作家在忠实记录、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还要有理想与典型的探 求”“我们期待乡村题材创作诞生出更多具有史诗性的作品与典范性的形象”分析可知,选 - 4 - 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近距离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销售, 采用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的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优 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从网红主播“带货”到业界名人亲自出场, 再到各种老字号纷纷入驻直播平台,直播带货成为新的风口。从本质上说,“直播经济”是 一种“注意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 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而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又给消费者带来了更 便捷、新鲜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特性更容易吸引用户。 (摘编自《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材料二: 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 ,庞大的网民构成 了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直播带货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而 2015 年以 前我国直播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不足 1000 家,2015 年直播行业开始爆发。2016 年涌现出大量 直播产品,随后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2019 年开始更是迅速上升。社会已经进入全 民直播的时代。 - 5 - 材料三: 为了迎合商家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的需求,刷数据这一手段就应时而生。经常可以 发现,在某些电商平台上排在搜索词前列的一些店铺,月销售额动辄破万破千,产品评价清 一色好评。一些商家或主播之所以热衷于数据刷单,关键就在于商家需要通过数据来吸引更 多消费者,主播则需要通过数据来提升自身身价。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直播这一 形式在很多地方都成了香饽饽。有的直播间,主播一喊“买”,瞬间商品销量就蹭蹭上涨。 这其中,不外乎有些消费者被直播间的虚假数据给蒙骗,从众心理和冲动促使其进行了消费。 (摘编自《刷单的虚假繁荣是在开直播行业的倒车》) 材料四: 在 3 月 31 日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中,“担心商品 质量没有保障”成为消费者最大的顾虑,占比 60.5%,“夸大其词”“假货太多”“鱼龙混 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方面的集中诟病。同时,有 37.3%的受访消费者坦承在 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 13.6%的人进行投诉。与此同时,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 表演分会向社会公布了第五批主播黑名单,50 多名网络主播因恶俗炒作、传播虚假信息、兜 售假冒伪劣产品、吞吐污言秽语等,5 年内将在行业内禁止注册和直播。直播翻车常有,追责 处理却不常有。针对这些现象,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表示《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 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将制定并执行。这意味着首部全国性直播电商 标准即将出台。 (《直播不能什么都播》) 4. 下列对“直播带货”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播带货作为“注意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能否吸引消费者,受到主播个人以及 - 6 - 消费场景的影响。 B. 2010 年到 2019 年,我国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 2019 年开始,我国直播 相关企业注册量大幅上涨。 C. 2020 年 3 月我国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开始大幅上涨,与新冠疫情发生、业界名人亲自出场 和各种老字号人驻直播平台有关。 D. 直播带货产品质量没有保障,60.5%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商品质量问题,但仅有 13. 6%的人进行投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二指出了直播带货良好的发展趋势,材料三、四指出了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及全 面具体的解决办法。 B. 从材料二图表来看,2020 年 1 月到 5 月的直播相关企业注册量比 2019 年注册量的总数多 了 1196 家。 C. 刷单、刷评论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及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欺骗 消费者的不正当手段。 D. 许多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商品质量不满或遇到过消费问题,但大多数选择了不投诉,这在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直播带货的虚假风气。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保持“直播带货”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答案】4. D 5. A 6. ①电商平台要净化环境,保证商品质量,使用正当手段; ②网络主播要提高自身素质,为民众提供高质量商品,不弄虚作假; ③消费者要避免从众和冲动,理性消费; ④相关部门要出台措施和标准。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D 项,“直播带货产品质量没有保障,60.5%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商品质量问题”错 误,原文是“‘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成为消费者最大的顾虑,占比 60.5%,‘夸大其 词’‘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方面的集中诟病。同时, 有 37.3%的受访消费者坦承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 13.6%的人进行投诉”,可 见是“37.3%的受访消费者坦承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 7 - 故选 D。 【5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 A 项,“材料三、四指出了直播带货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办法”错误,材料三指出了“刷 数据”产生的原因,分析“瞬间商品销量就蹭蹭上涨”的原因。材料四只是说“这意味着首 部全国性直播电商标准即将出台”,并没有指出具体解决办法。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保持“直播带货”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由“为了迎合商家吸引消费者提升 品牌价值的需求,刷数据这一手段就应时而生。经常可以发现,在某些电商平台上排在搜索 词前列的一些店铺,月销售额动辄破万破千,产品评价清一色好评。一些商家或主播之所以 热衷于数据刷单,关键就在于商家需要通过数据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可以概括出“电商平台 要净化环境,保证商品质量,使用正当手段”;由“主播则需要通过数据来提升自身身 价”“这其中,不外乎有些消费者被直播间的虚假数据给蒙骗”“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 演分会向社会公布了第五批主播黑名单,50 多名网络主播因恶俗炒作、传播虚假信息、兜售 假冒伪劣产品、吞吐污言秽语等,5 年内将在行业内禁止注册和直播”可以概括出“网络主播 要提高自身素质,为民众提供高质量商品,不弄虚作假”;由“不外乎有些消费者被直播间 的虚假数据给蒙骗,从众心理和冲动促使其进行了消费”可以概括出“消费者要避免从众和 冲动,理性消费”;由“针对这些现象,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表示《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 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将制定并执行。这意味着首部全国性 直播电商标准即将出台”可以概括出“相关部门要出台措施和标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 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 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 - 8 - 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 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 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 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 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 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 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 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 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 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 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 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 100 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 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 长已在山上工作 20 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 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 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 - 9 - 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 20 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 子。” “海子?”罗布很吃惊。 “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 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 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 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 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 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 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 20 多年的军旅生涯。 D. 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 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8. 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D 8. 寓意:①“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 ②“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 ③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9. ①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②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 ③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 ④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 - 10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类文本的综合鉴赏能力。 D 项,“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 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 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 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 界,描写爷爷和阿爸主要是突出草原上人们对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足。选项对 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的寓意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有何寓意?请简 要分析”,然后找出文中写“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的内容,接着分析其作用,理解其 寓意。如“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 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 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 海子”,可见“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罗布想要走出高原, 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罗布想要去看大海”“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 海后……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从这些内容可知,“大海”象 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海子”和“大海”交替出现,如“几乎每一个夜 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 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在罗布的世界里,现实和 梦想常常擦肩而过。“海子”和“大海”的交替出现,就暗示了现实和梦想的冲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然后再从人物形象、结尾特色、情节结构,文章主旨等分析它的艺术 效果。本题题干是“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先看最后一 段的内容,“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这一段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收尾,属于写景段落,写景段收尾往往有意蕴悠远的效果;这 - 11 - 一段写山顶的风、写罗布和站长海军帽子上的飘带,突出了军人的崇高形象;罗布和站长最 初的梦想都是走出草原、走进外面的世界,但现实却与他们的理想有所差距,但他们依然在 这种生活里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离海 100 多里的山头上,他们听到了“海风”,当“雾气 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他们看到了“大海”,他们在这山头的雷达站看到了自己 的“梦想”,小说的结尾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小说的标题是“山顶的海风”,结尾提到“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与标题相呼应,让小说 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 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言:“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 严。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 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臣同官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 此上下宜洽也。”然帝终不能尽听。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 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 明年正月,贼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 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携山民桀石以投贼, 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所属郡灾伤,国维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 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十四 年夏,颍州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 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时周廷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 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 献俘于朝,磔诸市。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寻叙颍州讨贼功,加太 子太保,荫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 省亲..归。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 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逾月,南都覆,鲁 王不数日出降,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国维遂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 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 12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 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B. 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 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C. 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 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D. 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 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崇祯,明朝皇帝朱由检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B. 巡抚,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军政、民政,因“巡行天 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 漕运,是古代封建王朝将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 式。 D. 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 “归省”也指这一礼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国维敢于直谏。他大胆弹劾罢免了魏忠贤的党羽,之后又指出皇帝在考核官吏方面存在 的弊病,但皇帝最终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B. 张国维心系百姓。当他管辖的郡遭遇灾害时,张国维立即替老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 了大量水利工程,做出了政绩。 C. 张国维忠于职守。大盗李青山在水路上胡作非为、大肆焚掠,张国维联合军队将其部击溃, 并把他交给朝廷处置。 D. 张国维忠贞不屈。清兵入京后,他朝见鲁王并监理国家大事。当鲁王出降、各路军队溃败 后,张国维自知势不可支,宁死不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2)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 【答案】10. B 11. A 12. D - 13 - 13. (1)恰逢开封失陷,黄河以北受到震动,(张国维)条陈保防黄河的数条对策,皇帝也采 纳了他的意见。 (2)马士英一向同方国安交好,藏匿在他的军队中,想要朝见鲁王。张国维弹劾了他的十大 罪状,马士英于是就不敢入朝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愚拙的官员小心谨慎但求无过,用心机巧的官员则敷衍塞责以图保住官位,那 么谁还会大展身手为国家做事呢?所以虽然皇上治国的气象精明,但把臣下看作心腹、手足 一样的情义实在淡薄,这样的话,皇上的英明察决应该收敛了。 “拙者局蹐以避咎”与“巧者委蛇以取容”是对称结构,而且均构成动宾结构,翻译成“讨 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句意完整,后边应该停顿,不能再加其他词,排除选项 CD;“为国 家”与“营职业者”属于状语和中心词的关系,联系密切,应断在一起;“故治象精明”中, “故”是上文的分析用“故”引出结论,所以它前边应该停顿,排除选项 A。 故选 B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崇祯,明朝皇帝朱由检的庙号”错。“崇祯”是明朝皇帝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 封建王朝纪年的方式之一。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 项,“他朝见鲁王并监理国家大事”张冠李戴。原文是“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 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可见文中监理国家大事的是鲁王。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会:恰逢;河北:黄河以北;震动:受到震动,被震动;条:分条陈述, 列举。(2)素善:一向与……交好;匿:藏匿;乃:于是,注意补充主语。 - 14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番禺知县。崇祯元年,张国维 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了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这两个人都是魏忠贤的党羽。 之后,张国维上书给皇帝进言:“陛下求治之心太急迫,综合考察太严格。愚拙的官员小心 谨慎避免祸害,用心机巧的官员则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那么谁还会大展身手为国家做事 呢?所以虽然皇上治国的气象精明,但把臣下看作心腹、手足一样的情义实在淡薄,这样的 话,皇上的英明察决应该收敛了。我的同事回朝才十天,只是在旁边多说了一句话,就遭到 贬谪。不能稍微减轻惩罚,显示您的宽宏肚量吗?这样,君臣间的关系就和洽了。”然而, 皇帝最终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京师地震后,张国维上书规谏弊政十分切实,升任太常少 卿。崇祯七年,张国维升任左佥都御史,外出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这年冬天,流寇进犯 桐城,官军覆没。张国维正当壮年,一夜之间头发、胡须都变白了。第二年正月,贼寇转攻 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而死,攻入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张国维赶到后,解 除了桐城之围。派守备朱士胤赴潜山,把总张其威赶赴太湖增援。十二月,各城都得到了保 全。他带领山区的百姓用石头投击贼兵,贼兵死了很多人,就越过英山、霍山逃跑了。当张 国维所辖的郡发生了灾害时,他立即替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了太湖、繁昌两城的城墙, 开挖了苏州九里石塘和平望内外塘、长州至和等水塘,垒砌了松江的防海堤,疏通了镇江及 江阴的运河道,有了政绩。十四年夏天,颍州的贼寇开始活动,张国维改任兵部右侍郎,兼 职统领淮州、徐州、临江、通州四镇的部队,保卫漕运。大盗李青山有数万手下,占据着梁 山泺,并派遣他的党羽分别占领了韩庄等八处水闸,运粮河道就被堵住了。当周延儒应朝廷 征召北上时,李青山去拜见他,说自己在率领部下保护漕运,并不是作乱。周延儒答应他向 朝廷说明,给他授予官职,可是李青山竟然拦截运粮船只,大肆焚掠,兵逼临清。张国维召 集自己部下的兵力打击并降服了他,把他交给了朝廷,李青山最终被当市磔杀。恰逢开封失 陷,黄河以北受到震动,张国维列举了保防黄河的数条对策,皇帝也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 皇帝评定他在颍州讨伐贼寇的功劳,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封赏他的儿子为锦衣佥事。吏部尚 书徐石麒离职后,大臣们讨论让张国维接任,马士英没有任用他,而任用了张捷,张国维于 - 15 - 是请假探亲,回乡去了。十六年四月,清兵攻入京城,张国维到台州朝见鲁王,请鲁王监国, 总兵官方国安这时也从金华来了。马士英一向同方国安交好,藏匿在他的军队中,想要朝见 鲁王。张国维弹劾了他的十大罪状,马士英于是就不敢入朝了。一个多月后,南都倾覆,鲁 王没有几天就投降了,方国安等各军因为缺乏粮饷溃败,张国维于是返回东阳防守。六月, 他看到局势无法支持下去,写了三首绝命词之后就赴水自杀了,终年五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 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 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 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 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 栏干的角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 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 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 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15. 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以景衬情。翠竹青青,千山碧绿,芳草萋萋,杨柳依依,一片大好春 光,而有情人天各一方,只留得闺中人独守空楼,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② 以事写情。倚楼独立,远眺千山,反复读信,翘首月下,这些行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 极度的相思。③以典寓情。风摇翠竹,吹箫声断,芳草离恨,都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 的离愁。④直抒胸臆。“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发内心深情和苦楚。 【解析】 【14 题详解】 - 16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 达写信人的心意”错误。“相思意,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是相思的文字,却 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并不是说来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故选 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试题,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 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第一步, 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 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以景衬情,写昼长天暖之时, 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 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 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由于 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是日常的一般生活。 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地揭示 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以事写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 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 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结合注释 ②③内容及“芳草”句分析,以典寓情,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猿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情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 物,____________。”又如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样描写景物早晚 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描 写、夸张手法等,着力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的欢乐场面形成对比。 【答案】 (1). 杜鹃啼血猿哀鸣 (2). 猿鸣三声泪沾裳 (3). 日出而林霏开 (4). 云 归而岩穴暝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猿”“沾”“霏”“暝”“瀚”“阑”“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常的过年之际,宾朋聚会应接不暇,吃喝宴请,热闹非凡。( ),为了撑面子, , 觉得浪费攀比是情理之事。而今,“舌尖上的浪费”乃至成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你 今日光盘了吗”成为朋友彼此的问候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返璞归真,厉行节约已经成为 每个人的行动准则。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环境中,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从 而人人都在经受着滋养与熏陶。新春走亲访友,以往包装精美的高档礼品深受民众的欢迎, 而今这样的礼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得 。不比价格讲求实惠成为老百姓挑选礼 品的第一标准,“俭以养德,惜而修国”的古训 发扬光大,餐桌“瘦身”、餐具“光 盘”成为大家的一致选择。勤俭持家, ,传统的节俭美德占据了时代风尚的主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比阔气 无足轻重 能够 各取所需 B. 讲排场 无人问津 能够 物尽其用 C. 比阔气 无人问津 得以 物尽其用 D. 讲排场 无足轻重 得以 各取所需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世俗的熏陶中,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 B. 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在世俗的熏陶中 C. 似乎在世俗的熏陶中,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的人们 D. 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世俗熏陶中的思维定式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人人才能经受得住熏陶与滋养。 - 18 - B. 人人只有经受住滋养与熏陶,节约才能真正地落实于行。 C. 人人都在经受着熏陶与滋养,从而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 D. 节约要真正地落实于行,人人都必须经受着滋养与熏陶。 【答案】17. C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词语。 “比阔气”“讲排场”中的“比”字的浮华程度比“讲”字更重。结合“宾朋聚会应接不暇, 吃喝宴请,热闹非凡”“觉得浪费攀比是情理之事”分析语境强调的是宾朋聚会更浮华,水 更有钱,此处选用“比阔气”。 “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结合语境说的“这 样的礼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此处选用“无人问津”。 “能够”是表示本身就有能力可以完成;“得以”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或者是外界的一些帮 助,最终才可以完成。结合“‘舌尖上的浪费’乃至成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你今 日光盘了吗’”语境说的是“俭以养德,惜而修国”的古训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发扬光大。此 处选用“得以”。 “各取所需”指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尽其用”指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 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结合语境说的“餐桌‘瘦身’、餐具‘光盘’成为大 家的一致选择。”“传统的节俭美德占据了时代风尚的主流。”这就表明人们对食物充分利 用,不浪费,所以此处选用“物尽其用”。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 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 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 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紧承前面的语境“吃喝宴请,热闹非凡”,这些都属于“世俗的熏陶”,排除 B、D 项。 - 19 - “似乎”表示推测,“世俗的熏陶”是现象,“思维定式”是心理,由现象推测心理,“似 乎”跟在后面更合适,排除 C 项。所以 B 项、C 项和 D 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 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两处先后的逻辑关系的错误,一是先“熏陶”后“滋养”,二是要“经受熏陶与滋养” 方可“落实于行”。同时语段叙述对象要保持一致,而“只有……才……”“必须”等逻辑 关系的唯一性在这里并不成立,所以 C 项修改恰当。 故选 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0.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几乎所有人都得过流感,出现过呼吸道的病症;但很多人不知道,流感这种病原本跟人 没什么关系,它们来自于鸟类,_______。怎么回事呢?其实,流感病毒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 道,而不是呼吸道。_________。一个鸟类流感病毒,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突变,就能摇身一变, 成为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而且,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受体和鸟类消化道细胞表面受体非常 接近。于是,当这些从鸟类身上突变而来的新型病毒传到人身上的时候,____,也就是“流 感”。 【答案】 (1). 跟呼吸道也没什么关系 (2). 但病毒会发生突变 (3). 就会引起呼吸道 病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 - 20 - 这段文字是阐述原本侵害鸟类的流感病毒是如何导致人类呼吸道症状的。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流感病毒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可推出“跟呼吸 道也没什么关系”。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一个鸟类流感病毒,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突变,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感 染人类的新型病毒”可推出“病毒会发生突变”,为了与前面衔接可加一个“但”字,所以 此处应该填写“但病毒会发生突变”。 第三空,根据前面“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受体和鸟类消化道细胞表面受体非常接近。于是, 当这些从鸟类身上突变而来的新型病毒传到人身上的时候”可推出“就会引起呼吸道病 症”。 21. 下面是我校高三年级家长会邀请函的初稿,其在内容和格式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提 出修改建议。 家长会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了解您的孩子进入高三以来在校的学习情况, 我校定于 2020 年 11 月 14 日(周日)在高三各班教室召开家长会,特向您发出诚挚的邀请。 请您务必准时参加,和我们共同商榷管理对策,促进孩子的成长! 感谢您的支持!期待您的莅临! 2020 年 11 月 5 日 宁大附中高三年级组 【答案】①“2020 年 11 月 14 日”后跟具体时间。(邀请函应具体到时刻) ②删掉“务必”。(语气生硬,语言不得体) ③“商榷”改为“商讨”。(“商榷”往往用于重大事件,此处宜改为“商讨”) ④“莅临”改为“到来”。 ⑤落款学校在上,时间在下。(落款时间学校位置颠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题目是高三年级家长会邀请函,此类应用文应当写明具体时间,而“2020 年 11 月 14 日”时 间不够具体,后面要加出具体时间,比如“早上 9 点”;“务必准时参加”中“务必”语气 - 21 - 太生硬,应删掉;“商榷管理对策”中“商榷”一般用于重大事件,此处应改为“商讨”; “期待您的莅临”中“莅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此处改为“到来”;落 款应当学校在上,时间在下。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图一 图二 - 22 - 图三 图一: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 射击的枪口,壮烈牺牲。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 召,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国军队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进行了英勇战斗,取得了伟大胜利。 图二:王进喜,大庆油田 1205 钻井队队长。在北国荒原上,他和他的队友们克服了常人 难以想象的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制服井喷,不顾腿部有伤,率先跳入泥浆池, 用身体搅拌泥浆,人称“铁人”。他有一句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图三:黄旭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极其困难的科研与 生产条件下,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他曾经亲自上艇参 与极限深潜试验;也曾隐姓埋名三十载,家人都不知其下落。 以上三幅图片及文字说明,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上面一幅或几幅图片的 内容,为“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我想说,不管身处什么时代,青年人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有足够的青春力量。”梦想不应仅仅是实现 - 23 - 自我价值,更应与国家挂钩。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射击的枪口,壮烈牺 牲的黄继光;为制服井喷,不顾腿部有伤,率先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人称“铁人” 的王进喜;隐姓埋名三十载,并曾亲自上艇参与极限深潜试验,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的黄旭华;还有无数个为了祖国的发展艰苦奋斗、奉献牺牲的英雄。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拥有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们都如一盏盏明灯,在黑暗的道路上给人以希望和方向。 只有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才能铸成伟大光明的中国梦。 我所认识的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亦有挑战和曲折。自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日新 月异。无论科技还是民生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人生的路充满未知,这让我们对未来的探 索迸发无穷的乐趣。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亦是这样,中国的潜力很大,路途遥远且充满 未知。只有克服前进中的逆流漩涡,努力探索未来,中华民族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中国是个泱泱大国, 却仍是发展中国家之一。而我们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想有所作为, 必须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辨认行进的方向,把握未来的先机, 方能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否则,纵有爱国之心,亦难酬报国之志。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比历 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 的使命感,以万丈豪情拥抱新时代。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秉持使命与担当,绝不负大国情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 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 5 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 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 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 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 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审题: - 24 - 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三幅图画,分别是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正在射击 的枪口,壮烈牺牲的黄继光;为制服井喷,不顾腿部有伤,率先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 浆,人称“铁人”的王进喜;隐姓埋名三十载,并曾亲自上艇参与极限深潜试验,被誉为“中 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图下是对三个人物事迹的概括介绍。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需 要关照其共同点,而本题中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是都拥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拥有艰苦奋 斗,为国奉献、牺牲的理想信念;都实现了高尚的人生价值。题目要求结合上面一幅或几幅 图片的内容,为“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可从以上分析中选择 一点或几点进行立意。此外要特别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爱国是最高尚的理想; (2)为国家奉献是人生最伟大的价值; (3)培养奋斗精神,树立家国情怀。 参考素材: (1)“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之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字家。都说 国根大,其实一个家……”一曲《国家》唱出了我们的肺腑之言,使我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 生,这可能是这首歌为什么火遍中国的原因吧。 (2)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我愿用我作部的生命,从事研究科学,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 —— 巴 甫罗夫 (4)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 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 动中。 —— 凯洛夫 (5)自古以来,就有“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但悲不见九州同” 的陆游,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他们的心中都装着祖国,都装着人民。现 在,你能骄傲自信地说“祖国在我心中”吗? (6)一百年前,毛泽东、蔡和森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先是“革新学 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有立场,有抱负。作为那个 世纪的“90 后”,毛泽东、蔡和森肩负历史使命,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展现了彪炳史册的奋 斗风采。 - 25 - (7)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每代青年群体遇到的问题不同,但都难免焦虑,这很正常。 当年,习近平到陕西梁家河当知青之初,也有困惑和彷徨,有焦虑与烦恼。习近平在一篇回 忆文章中说:“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但他 22 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了坚 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究其因,7 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习近平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 获有两点:一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他的自 信心。 结构层次: 作文标题“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紧扣材料,观点鲜明。开篇引用名言,亮明观点: 青年人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接着分析照应材料,阐述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 并结合当今形势,强调“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万丈豪情拥抱新时 代”。最后再次点题,并照应标题,结构完整。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