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宏观读文__抓住材料特点获取答题信息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宏观读文__抓住材料特点获取答题信息课件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般由三至四则非连续性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包括通讯、调查报告、时评、综述以及表格图片等不同类型的新闻片段,围绕一个新闻话题,从不同视角对话题进行客观报道或介绍、说明、分析、评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其阅读也应基于材料特点来获取信息。 (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Ⅱ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做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 “ 洋行 ” 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 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 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 摘自社论 《 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 , 《 人民日报 》1954 年 2 月 6 日 )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 《 卫报 》 誉为 “ 新世界七大奇迹 ” 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 55 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 46 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 8 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 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新装备 31 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项, 7 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 摘编自王忠耀等 《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 , 《 光明日报 》2018 年 10 月 24 日 )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 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 摘编自林鸣等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 建造探索与实践 》) 速读点拨: 回扣一轮知识 , 解读文本信息 。 ( 一 ) 看材料,了解文体特征 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阅读材料,选自不同的文本,体裁不同,首先要把握这些材料的文体特点。 从材料的标题和内容看, “ 材料一 ” 是社论。社论是时评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 这则材料的观点是 “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 ” 。材料报道了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表达了 的自豪感。 对我国桥 梁工程进步 “ 材料二 ” 和 “ 材料三 ” 是综述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评论性文章。综述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两则材料都是对 的综合评析。 “ 材料二 ” 重在对 而谈,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详实地论证了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含量; “ 材料三 ” 重在对 的 “ ” 进行评说,彰显了中国建造的科技含量。 港珠澳大桥有关情况 港珠澳大桥的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的创新 港珠澳大桥 智能建造 ( 二 ) 综合性选择题审题技巧 常见设问角度 审题要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干中有 “ 相关内容的理解 ”“ 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等词,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 D 项,张冠李戴。由材料三 “ 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 ” 可知, D 项中 “ 实现 ”“ 数据融合 ” 的是 “ 应用支撑层 ” ,属于张冠李戴。 答案: D 2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解析: C 项, “ 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 表述不当,应为 “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 。且材料中没有 “ 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 ” 的相关论述。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主要为材料二。根据材料二第 1 句 “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 《 卫报 》 誉为 ‘ 新世界七大奇迹 ’ 之一 ” ,以及作者列举的港珠澳大桥的多个世界之最,可概括得出两点原因: “ 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 ‘ 新世界七大奇迹 ’ 之一 ”“ 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三则材料概括了我国在建造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的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精神,这也是 “ 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 ” 的原因之一。 答案:① 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被外媒誉为 “ 新世界七大奇迹 ” 之一;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