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新津中学高 2018 级高二 11 月月考试题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仁学”。“仁学”的主体内容是“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关于 “仁学”的基础,《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可见,孔子视孝悌之亲情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孝悌通过“能取近譬”,将爱父母、爱 兄弟、爱妻子扩展为爱君主、爱国家及爱一切人。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 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 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然而,不同于西方思想家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平等地“爱一切人”,孔子的“推己及人”, 其对象是有限制的。仁爱等道德品质是区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君子”(有德有位者) 的专有物,小人(无德无位者)则往往与仁爱背道而驰。正是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于道德情 感的适用对象给出了较为明晰的界定,仁爱不仅包括爱“好人”,即爱“君子”,而且也包 括恶“恶人”,即恶“小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创立了“义”学。孟子“义”学的主体是“不 学而能”之“良能”、“不虑而知”之“良知”的性善思想和“先立乎其大”、“养吾浩然 之气”之“求放心”的道德修养思想。如果说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据——亲情,是一种事实根 据的话,即通过客观描述父子之间的亲情来推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那么,孟子所言“仁,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的仁义思想的根据——性善,便是一种价值根据,即通过对 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实现其先天的性善。亲情是父子这对道德主体之间的 情感互动,而性善则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呈现。与孔子相比,孟子将政治伦理的希望全部压在 单个道德主体的身上,政治伦理思想的实现,是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之性善的结 果。 孟子既然设定人性本善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条件,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自 然要以性善为基点。然而,“性善”虽然能够满足政治伦理思想基础的普遍性条件,但孟子 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如其所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 - 2 - 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 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善就不再是绝对基础了。 与孟子一样,荀子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其政治伦理思想可以概括为 “礼”学。“礼”学的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以及“化性起伪” 的道德教化思想。荀子认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是人性之恶,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 人为(“伪”)产生的,是用于制约和改造人性之恶的产物。一方面,道德之善就是“伪” 的结果;另一方面,“性恶”是“伪”的前提。以此为基础,道德主体自身才要“积善而全 尽”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才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综上所述,孔子以道德情感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荀子以人性善恶为基础, 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大都不出这两类。 (摘自王乐的《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学”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和“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 B. 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通过“能取近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 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 C. 孟子以性善作为其仁义思想的价值根据,即通过对人性进行善恶评价来引导道德主体自我 实现其先天的性善。 D. 荀子创立的政治伦理思想是“礼”学,其主体是性恶思想、“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思想, 以及“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区分了西方思想家和孔子仁爱的不同对象,前者以基督教为背景, 对象是无限制的。 B. 文章分析了孟子性善论的弊端,性善不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绝对基础,故物质生活财富对 “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 C. 文章分析了荀子“性恶”与礼义道德之间的关系,“性恶”是前提和基础,礼义道德是制 约改造“性恶”的结果。 D. 文章不仅分析了孟子、荀子与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承继关系,还注意比较它们的不同,分 析全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 A. 孟子认为,如果每一个道德主体存养扩充先天的、本真的性善,就能实现他主张的政治伦 理“义学”。 B. 荀子认为,礼义道德是基于人性之恶而人为产生的,所以,道德主体自身要“积善而全尽” 地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以“礼”来规范和教化百姓。 C. 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其所基于的条件则完全相反,因此所提出 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一样。 D. 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以道德情感为基础,孟子以性善为基础,荀子则以性恶为基础,他们 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 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 项,偷换概念,“亲情通过‘能取近譬’,……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错误, 原文说的是“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 思想的依据”。 故选 B。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分析论证方 法,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答案。 B 项,“弊端”表述不当,原文只是说“孟子本人也意识到性善的原初性不充分”,并没有分 析“孟子性善论的弊端”。“故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错误, 原文为“孟子认为一定的物质生活财富对‘民’之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条件性,性善就不再 是绝对基础了”,选项删除了“一定的”,扩大了范围,且因果倒置。 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 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曲解文意等。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 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 4 - D 项,曲解文意,“他们一起构建了儒家共同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错误,原文是他们“分别 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故选 D。 【点睛】第 2 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 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 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 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 然后再进行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小米不断进军国际市场,小米用户已经遍及全球。小米与微软正在共同探索利用微 软智能云 Azure 平台和服务,Azure 能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为小米提供用户数据存储、带宽、 计算及更多创新服务。我国风力发电机的提供商远景能源在 Azure 上搭建起了 EnOS 智能物联 网平台,借助 Azure 统一开发、灵活部署的优势,迅速打开了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地市场。 目前,国内云计算领域领军企业同样在积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当前,中国电信 国际有限公司选择了由华为提供的 IT 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以助力 其快速拓展全球企业云服务市场。胡志强表示,华为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创新的 ICT(信息 和通信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拥有在网络、IDC 等领域资源优势及丰富运营服务经 验。“我们‘走出去’的天翼云愿与华为‘翼’路同行,为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提供更优质 的平台和服务。” (摘编自崔国强《云计算产业:在企业转型和政务拓展中大显身手》,2018 年 9 月 11 日《经济 日报》) 材料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也是万维网的诞生地。这里正在构建 欧洲最大的科研云——“螺旋星云”,以支撑 CERN、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高能物理研究 所等多家顶级研究机构的工作。由于利用超过 1000 台虚拟机出色完成了对高能量子对撞结果 的分析,CERN 选择由华为云提供技术支持的德国开放电信云(OTC)来参与“螺旋星云”的建 设。 - 5 - “云服务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总裁郑叶来认为,云服务海外 布局的关键在于做到“两化”,即全球化和本地化。“所谓全球化,就是要建立通达全球的 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可靠的云服务;而本地化,则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规章和 监管要求,适应市场环境。站在中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世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 (摘编自谷业凯《落子全球,“中国云”触手可及》,2018 年 11 月 28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云”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中国云”出海,让数据和信息更好地实现互联互 通,更重要的价值是以云平台托举起更多企业发展。在现实中,“中国云”扮演着“一手托 两家”的角色,既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也可以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从而 实现数字经济的时空压缩能力。 云计算涉及数据的整合与安全,走出去面对着更为复杂的挑战。管理数百万台服务器, 既需要大规模的运维能力,也需要全球化的运营能力;面对世界各国不同的国情和文化,既 要有“全球化”的格局,也要有“本地化”的眼光。事实上,克服这些挑战、拓展全球市场, 最重要的还是提升服务质量,能够用“中国云”为当地发展创造价值。比如说,肯尼亚政府 运用中国云计算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建设一套保护野生动物的数字化系统;中国云计算企业 “不让客户的需求过夜”的理念,树立了中国云计算企业的良好形象。 对于“中国云”而言,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还是深耕国内市场,其核心竞争力仍然是 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持续提供高效的数字服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 济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回首过去,中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 的驱动与手机 APP 模式的泛化。展望未来 5—10 年,中国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将结合物联网和 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消费端倒灌到生产端和供给端,通过“工业大脑”“农业大脑”等数字 服务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 转变。 (摘编自刘松《“中国云”,为世界发展创造价值》,2018 年 12 月 06 日《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 6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微软 Azure 是一个开放且灵活的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小米”和“远景能源”分别借助 Azure 平台提升服务、搭建平台,在国际市场打开了局面。 B. “天翼云”走出国门,一是凭借华为在 IT 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 方面的先进技术,二是依靠中国电信自身的资源及运营优势。 C. 由于利用 1000 多台虚拟机完成了对高能量子对撞结果的分析,CERN 选择华为云参与“螺 旋星云”的建设,来进行世界级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 D.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的“云”,通过压缩时空的先进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既帮助 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 6. “中国云”走向世界,需要做好哪些具体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提高专业化 IT 运维能力和全球化经营管理水平;②打造“云”平台,建立通达全球的 网络,让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③尊重外国文化习俗,遵守外的法律规章和监管要求;④坚 持自主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可靠的云服务。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要素驱动和中国智造”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展望未来 5—10 年,中国的大数据和 云计算将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消费端倒灌到生产端和供给端,通过‘工业大 脑’‘农业大脑’等数字服务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可知,中国制造最终目的是实现创新驱动,而不是“要素驱 动和中国智造”。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 - 7 - A 项,“‘小米’……借助 Azure 平台提升服务、搭建平台”错误,原文是“小米与微软正在 共同探索利用微软智能云 Azure 平台和服务”,可知小米正准备与 Azure 合作,还没有合作。 C 项,“CERN 选择华为云参与‘螺旋星云’的建设”错误,原文是“CERN 选择由华为云提供 技术支持的德国开放电信云(OTC)来参与‘螺旋星云’的建设”,可见 CERN 选择的是“德国 开放电信云”,而不是“华为云”。 D 项,不合逻辑,原文是“在现实中,‘中国云’扮演着‘一手托两家’的角色,既可以帮助 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也可以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从而实现数字经济的时空压缩能 力。”,可见先是“中国云”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然后 实现数字经济的时空压缩能力,而不是“通过压缩时空的先进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既帮助 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帮助外国公司走进中国市场。”。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 国云’走向世界,需要做好哪些具体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找到介 绍“中国云”走向世界需要做好的具体工作,然后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材料一提到“目前, 国内云计算领域领军企业同样在积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以“中国电信国际有限 公司选择了由华为提供的 IT 基础设施硬件、云平台软件以及运营支撑服务,以助力其快速拓 展全球企业云服务市场。”为例,可知,“中国云”走向世界需要提高专业化 IT 运维能力和 全球化经营管理水平,这也是我国国内云计算领域领军企业正在积极开展的工作。材料二提 到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总裁郑叶来认为,云服务海外布局的关键在于做到“两化”,即 全球化和本地化。“所谓全球化,就是要建立通达全球的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 可靠的云服务;而本地化,则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规章和监管要求,适应市场环境。站在中 国看世界和站在世界看世界,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中国云”走向世界,必须打 造“云”平台,建立通达全球的网络,让数据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各种低时延、高 可靠的云服务;遵守外国的法律规章和监管要求,适应市场环境。材料三提到“对于‘中国 云’而言,无论是开拓国际市场,还是深耕国内市场,其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坚持自主创新,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持续提供高效的数字服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率,为经济 发展注入新动能。”,可见,对于“中国云”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坚持自主创新,只 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云”更好地走向世界。考生可以根据这些 材料进行分析概括。 - 8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 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 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 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 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 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 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 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 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 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 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 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 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 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 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 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 - 9 - 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 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 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 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 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 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 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 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 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 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 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 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 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 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 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 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 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 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 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有删改) - 10 -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 点。 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 本文第 18 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8.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 9.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 精神的内涵。 【答案】7. C 8. ①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②震惊。黄蓉依情理推断郭 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③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④羞 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⑤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⑥忧虑。 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 9. ①扶助弱小,打抱不平。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②顾全大局, 牺牲小我。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③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众江湖侠士, 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 项,“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说法错误,文中并未多 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只在第四段中有详细描写。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 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是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形象——黄蓉的心理变化。 然后梳理文章的思路,依据文章的情节,圈出直接点明黄蓉心理变化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文 章黄蓉的表现来概括,把握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比如本题,文章第二段写对敌兵的万人队 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降势,却不进攻。二是运来木石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这时黄 - 11 - 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此时 黄蓉的心理是疑惑,不了解敌军的用意何在。第七段写“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 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待大家救醒她,才知道黄蓉依据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人手中。 第八段,黄蓉说出自己的判断“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都已极。” 通过言语可以看出此时黄蓉内心对蒙古军卑鄙无耻地拿他们的女儿威胁他们夫妇的行径的愤 怒。郭靖不明所以,等黄蓉解释明白后,问黄蓉为什么郭襄会落入敌人之手。黄蓉向郭靖说 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郭靖听说杨过也在谷底生死未明,便当着众人 面埋怨黄蓉舍弃杨过。因为“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 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根据黄蓉此时的表情“满脸通红”可以推断出 此时她的心理是羞愧。然后第十段写“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在众人商议如何救郭襄 时“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从“孤身出城”可见黄蓉当时救 女的急迫之情。众人见黄蓉孤身出城,纷纷上马追出。奔向高台。可是敌人拉强弓以待,台 下有四个万人队将高台守得严密,无法靠近。郭靖大义凛然向郭襄喊到“襄儿听着,你是大 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 仇。懂得了么”,然后拉弓射箭,射死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带领众人回城。黄蓉 站在城头“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此时的黄蓉救女失败,眼看女儿将性命不保,内心 充满了对女儿的担忧之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内涵,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干为“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 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关注题干中关键词“侠士 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能体现 “侠义”精神的侠士形象行为,然后根据这些侠士行为分析其体现了什么样的“侠义”精神。 比如文章第十段中写郭靖问郭襄为什么会落入敌人之手时,当一听说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 没有关心女儿郭襄情况,而是连连追问杨过失踪的端详,待听黄蓉具体说完事情的经过,“一 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黄蓉有丝毫失礼,竟然当着众人面责怪黄蓉:“蓉儿,这 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对妻子的责怪,充分表现了其 对杨过的关心和爱护。杨过是欧阳克和穆念慈的女儿,此时欧阳克夫妇已经去世,杨过此时 是个孤儿,是弱小的代表。郭靖此时的言行充分表现出其扶助弱小,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 文章第十六到十八段,写郭靖等人追随黄蓉冲出城,准备搭救郭襄,可是看见“四十名军士 - 12 - 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且知道蒙古兵“用兵 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妈蚁一 般”,自己这几个人根本救不了郭襄,就大义凛然对郭襄喊到:“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 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 得了么?”得到郭襄的回应后,拉弓连珠三箭射死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然后带着 众人回入城中,继续坚守襄阳城。郭靖这种忍痛放弃救女行为,充分表现了其为了顾全大局, 牺牲小我的侠士精神。还有文章中写郭靖夫妇、黄药师、一灯法师、朱子柳等江湖侠士并不 是朝廷的官员,不拿朝廷的俸禄,但是当襄阳城受到蒙古大军攻击之时,挺身而出,与襄阳 城的军民一起死守襄阳城,抵御了蒙古大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江湖侠士这种未食朝廷俸禄, 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他们心怀天下的大义精神和崇高的民 族气节。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 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 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比如本题要求分析文章中人物——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人物心理变 化过程,依据文章的情节,圈出直接点明人物心理变化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文章人物形象的 表现来概括,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 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 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 1.概括题与分 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 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 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 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 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 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 - 13 - 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初,按大理少卿薛瑄狱,希王振指,欲 坐瑄死。至是治中官金英纵家奴不法事,但抵奴罪。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 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 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 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 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 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 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 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 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成化初,赦其子 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 【注】忮:zhì,刻薄。 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 阁员 B.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 增阁员 C.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 增阁员 D.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 请/增阁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元,为古代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有新君即位次年改用 新号;有一帝在位屡次更改年号;有实行一帝一元制,如明清两代。 B. 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 - 14 - 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 狱。 D. “夺哀”犹“夺服”,也叫“服除”,指古代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 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 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 反而原谅了他们。 D. 王文谋立外藩。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也是 他咎由自取。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 合却不依附高谷。 (2)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 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还 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画线句子大意是: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 高谷想引荐他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 句中,“高谷”与“陈循”是人名,人名往往放在句首做主语;并且,“能”是“和睦”之 意,成语“素不相能”也取此意,“高谷与循不相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是高谷与陈 循不相和睦。因此,应该从“高谷”之前和“能”之后断开,排除 ABD。 故选 C。 【11 题详解】 - 15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D 项,“夺哀也叫服除”,说法错误。“服除”是守孝期满,而“夺哀”“夺服”是指古代官 员丧期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 项,“王文谋立外藩”说法错误,文中说“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也就是说王文没 有谋立外藩。另外,既然能平反昭雪,就不能说“咎由自取”。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 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 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为……所,表被动;引,引荐;明决,明朗决断;附,依附。 译为: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 却不依附高谷。 第二句得分点: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申,反复陈述;孝悌,指尊敬 父母,敬爱兄长;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另外,注意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为: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 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 16 -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 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 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 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 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 边防事务。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 得到澄清。第二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 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 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 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给事中林聪等人弹 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 (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 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 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 开始的。不久,遭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 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 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王文当 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 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 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 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 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 - 17 - 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 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为毅愍。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格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 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 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 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 D. 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 15. 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D 15. 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 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 “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 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 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 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 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D 项,“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全诗大意为: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 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 18 - 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 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从全诗来看,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 露出来的,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故选 D。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 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赏析本词的颈联,考生可仔细阅读本词的颈联,结合上下文从手法 和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诗的颈联为“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从手法上来看,“孤松”,指山峰顶上孤独的 松树。自然界中的松树有不畏严寒的特点,用“孤”来修饰“松”,则赋予了松树傲岸不屈、 铁骨铮铮的品格,这里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松”来象征有高尚节操的人,意思是 说王竞就是像“孤松”一样的人,表达了赞美之意;而“众木”则是与“孤松”相对的,象 征了失掉本心、趋炎附势之人。“晚岁”,本意是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既是指季节,也是指人的年龄,含有大器晚成的意思,“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意思是 “峰顶孤松适宜在年底严寒天气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由注释可知,此诗 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从内容上来看,诗人是用这两句诗来鼓励王竞不要因眼前挫折 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 2 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 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 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 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 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能表现梁惠王当政时期阶级分化,贫富悬殊,而作为国君的他却无 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反面写出了用心浮躁者的情形。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 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答案】 (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2).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 蟹六跪而二螯 - 19 -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 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 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彘,检,涂,饿莩,蟹,螯,鳝,湍, 喧豗,砯,壑。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针对不同 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 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 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 侯的独特地位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 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 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 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 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 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这是中国传统孝道最为 核心的价值所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 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 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 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 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二者统一了起来 B.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 - 20 - 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 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 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 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統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 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 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 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 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原文“孝 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句式“是……更是……”,很明显前 后内容是相同意思的递进关系,故“层次分明”在意思和语境中都准确。 ②“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是指无论什么 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所以“身体力行”更恰当。 ③“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原文 “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循规守法”,与“循规守法”同义的是“谨言慎行”。故“谨言慎 行”恰当。 ④“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 勇敢地站出来。结合原文语境,很明显不是遇到危险的事情。故“以身作则”恰当。 故先 C。 - 21 -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国家,家庭和个人”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前后不照应,故排除 B、D 两项; 两个分句间应为递进关系,关联词正确应是“不仅……而且(还)……”,正确语序为“个人、 家庭和国家”和“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排除 C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以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原句并无不好结果之意,关联 词使用不当; B 项,句式杂糅,应是“以……为目标”或者“围绕……目标”; C 项,“实现……方向”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目标或者蓝图”。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之所以如此,①_________。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就无需花这么大的力气来传承了。②___________?因为传 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中国以 前是农业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 以前的农业文化③___________ 。因此,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了。 【答案】 (1). ①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 (2). ②为什么传统文化会遇到传 承危机 (3). ③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所补写的句 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 骤应是:①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 ②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 - 22 - ③检查——得出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 ①处,根据划线前面“之所以如此”,推断出所填句子的开端是“是因为”,再结合横线后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传承危机”,可推断出这里应填“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 机”; ②处,根据“?”和“因为传统文化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可推断此处应填 “为什么传统文化遇到传承危机”; ③处,根据横线前“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有它存在的物质基础”可知,中国进入功业社会甚至 信息社会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就不再是农业文化了,因此农业文化存在的物质基础也就不 存在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 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 《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 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1)这则材料讲了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不超过 15 个字) (2)从以下两个角度提炼出你的观点,每个观点表述不超过 15 个字。 为顾校长辩护:_________________ 批评顾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受指责。 (2). (1)术业有专攻,何必求全 责备? (2)做事缺乏责任心,枉为校长!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 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 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 式组织语言即可。 在所给材料中,人物是顾秉林校长,事件是“卡壳之失”,依据“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 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可知事件结果是“受 指责”。综合起来就是: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受指责。 (2)本题考查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虽然此类题目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作答时, - 23 - 要审清材料,抓住中心事件,抓住关键词句,得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讲述了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抓住顾校长是“物理和材料学家”,可以为顾校长辩 护: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顾校长虽是清华校长,但他是物理学专家,有不认识的 字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包容之心,而不能求全责备,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术业有专攻, 何必求全责备? 依据材料所述,“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是重大场合,顾校长读 诗句却卡了壳,可以针对这批评顾校长:清华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高等学府,作为一名校长, 理应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却在“侉”字上卡了壳,顾校长为何不未雨绸缪,提前作好准备, 这本身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也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忽视。答案示例:做事缺乏 责任心,枉为校长!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魏征死后, 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可见“借” 的妙处之多,作用之大。 对以上材料中的“借”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议论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 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 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 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 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 - 24 - 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 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 DNA 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 才最终成功。 成吉思汗,就是善于借助他人力量。铁木真当年进攻蒙古蔑乞儿部时,兵力不济,后来 他联合草原雄鹰札木合,一举歼灭蔑乞儿部,等到他与札木合争雄时,又联合王罕,打败了 札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 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 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 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 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考生要把 握材料的中心话题进行立意。所给材料指向了“借”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唐太 宗借助魏征,稳固自己江山事业。考生在立意时,可以从“借”的作用阐述观点,但需知如 若单从字面去诠释“借”的内涵,列举“借”的方式,罗列“借”的内容,则太肤浅;不妨 抛开“借”之形,写出“借”之神,借其方法,借其思想,借出智慧,借出精神。写这样的 话题,切入的角度要小,内容挖掘要深,感情表达要真,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挖掘其隐 藏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平中见奇,平中见新,平中见深。 立意: 1.善于借助他人力量 2.借助他人力量,是一种智慧 3.自己努力与巧借他人智慧 - 25 - 4.借助外物,补己之短 素材: 1.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皇子,生母不一,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展开了子与子、母与母之间的 明争暗斗。刘邦有位爱姬戚夫人,她想要刘邦废除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可吕 后想保住自己的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于是她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皇上一直想招 聘四个隐居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 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高祖以为刘盈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 而来,终于打消了废去太子的念头。刘盈的成功完全是因为借助了四大贤人的盛名,借助他 们的名望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除了靠 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只有“好风凭借力”,才能“送我上青云”。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一张地图的启发下,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能仅在一张普普通 通的地图中,受到大陆漂移的启发,正是因为魏格纳是一个善假于物的人。善假于物的人, 会从微小甚至偶然的外物的提示中有所发现。试想,如果魏格纳在翻阅地图时,没有观察到, 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若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 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那么,我们对地球的认知可能还处在 一个懵懂期吧!善假于物的人不仅可以借助外物的提示,从而有所发现,同时,善假于物的 人可以改变现状,使之符合自己的意愿。 3.《郁离子》中“鹳鸟移窠”的寓言,其中提到墓门,从而有所发现。墓门老人在看到鹳鸟 搬家后,得知大水将至,告诉了子游,子游便积极地组织大家修造船只,最终幸免于一场山 洪。但巨大的山洪没过了大树,将鸟儿的巢窠给冲走了。子游借助了鹳鸟的消息和“水涨船 高”的道理,改变了危急的现状,得以保全,这正是他善假于物的表现!如果子游不懂得善 假于物,他将对墓门老人的提示无动于衷;他还可能就像鹳鸟那样,单纯地把巢移到更高的 位置,最终还是逃不过这场灾难。 4.汉高祖刘邦,一介草民,市井小人,没有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却得以成就大汉江山, 登上帝王的宝座,名垂千古,靠的就是张良的智慧,韩信的英勇。西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 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 场,留下的只有后人无尽的叹息。 5.牛顿,著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借助伽利略的学术理论成就,著成《自然学科的数学原理》, 建立起牛顿力学体系,奠定了自己在物理学的地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一生,并为后人研究 提供了理论基础,被世人所景仰与铭记。他曾说:“我之所以比别人走得更远些,那是因为 - 26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结构层次: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第一段用排比的手法引出中心观点: 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接下来文章大量运用事例,曹冲称象、匡衡凿壁偷光、诸葛 亮草船借箭、蒲松龄、沃森和克里克、成吉思汗,这些事例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 由个人的“借”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借”,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 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旁 征博引,逻辑流畅,结构清晰,让人赞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 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 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 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 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