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核人: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 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 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 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 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 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 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 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 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②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 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 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 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 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③“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 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 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 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 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 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④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 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 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 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 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 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 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 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 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 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 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 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 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 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 化、网络化条件下重获新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 有效地欣赏作品。 B.“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 典化的重要台阶。 C.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 局的文艺批评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 络时代的新经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好天气 [英]罗纳德•邓肯 天气冰冷,像僵硬的雪柜。东风抽打在脸上,脸像砂纸打磨过似的粗糙。靴子漏水, 袜子和泥浆凝结在一起,空荡荡的小路似乎连个弯儿也没有。我拖着疲惫而沉重的脚步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走失的母牛,诅咒着自己这当农夫的命。当农夫还不够惨,命运还让我在一片长年累月 都是冬天的土地上耕种。皱眉打量那片黑土地,四周树篱狰狞凌乱,我厌恶地瞪了一眼, 觉得整个世界都丑陋无比。平坦无奇的耕地,光秃秃的树干,一个个泥潭映照出一片泥糊 糊浑浊的天空。浑身上下,唯一发热的是心头的火气。 “是个好天哪。”有人说了一声,那愉悦的语调令人生气。 “是吗?”我没好气地答道,两眼瞪着那个坐在农舍外的老头儿,“好在哪儿呢?” “哪儿都好。”他平静地说,那老成持重的声音逼着我应战。 我争辩道:“哦,不,天不好。哪儿都不好,整个倒霉的乡村就像一座济贫院一样 丑陋不堪。只有多愁善感的糊涂虫才敢念今天的好,或念一月份的任何一天的好,或者念 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的任何好。念好的人无非是想同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老掉牙的交谈。” 说完这些,我的火气消了一点儿。 那老头儿沉默了一会儿。我大获全胜,却并不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特别骄傲。 过了一会儿,老头儿用手指着一排大榆树的上方,身子却没离开长凳。“看到那些榆树 了吗?”他问。 “那些树看起来像患了溃疡病。”我随口答了一句。 “你搞错了,往树的上方看。”他接着说,“看看那些剽悍的大白马,看看它们随风飘 动的鬃毛,看看它们由雷电驱动的双翼。” 我顺着他那不能伸直的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没看见什么马。”我说。 他说:“你看的是地上。朝天上看,刮东风时,云总是像马群越过榆树林,不是吗?” 我又放眼望去。千真万确,一团白云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形成圆顶。那云团看起来 的确像一匹矫健的马。我还发现马套在战车上;不,不是战车,那是一副由黄金般的光芒 构成的犁铧,是它在灰暗的天空耕出了一道道金灿灿的犁沟。 “太阳肯定快要落山了。”那老汉说,“因为我女儿烧水准备沏茶时,太阳总是要落山 了。” “是她等着太阳,还是太阳等着她呢?”我问道。 “这无关紧要,”他回答说,“你得承认是个好天,对吗?” “对,”我敷衍道,“前提是你得看得久,看得远。” 他指着小路旁的水沟继续说:“看看这儿。看见躺在下水管旁的那些枯叶了吗?那可都 是些山毛榉叶子啊,是从一英里外的树林里飘到这儿的,都是。难道你没发现每片叶子腐 烂时露出的金黄色是多么好看吗?擦亮的铜板与之相比黯然失色,而黄铜比起来又显得过 分耀眼,每片叶子都凝聚着太阳全部的红光,我说的不对吗?”老头儿抬起头看着我。“你 得承认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时不有,无刻不在,就连一条臭水沟也不例外。” 我没有回答。他展示给我的排水口处的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甚至几乎没 有觉察到他女儿已走出农舍,并搀扶他站了起来。她把一根白色的棍子放到他老树皮一般 的手里;这时我才发现他的两眼覆着一层白膜…… “怎么,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他说,“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是一个农夫,由于母牛走失,不得不四处寻找,加之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因 而心情懊恼,觉得整个世界丑陋无比。 B.老头儿主动与“我”搭讪,以天气为话题,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美是无处不在的, 哪怕是一条臭水沟,也蕴藏着美。 C.老头在和“我”的对话中,从一开始就是在挑起事端,中间又屡次激起我的怒火,逼我 回应他。 D.文章第 5 段强调“今天”“一月份的任何一天”“整个冬季的任何一天”这些时间点,以 此凸显“我”内心的怨愤情绪。 5.文章第 1 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对“我并不比你瞎。只不过是我的眼睛看不见而已”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 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 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 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 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 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 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 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 非常了解 (%) 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一点不了解 (%) 没有考虑过 (%) 个性 30.2 60.3 7 1.9 0.6 兴趣 28.5 49.7 18.1 3.2 0.5 能力 27.9 53.2 15.6 2.5 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很强 (%) 较强 (%) 一般(%) 不具备 (%) 没有考虑过 (%)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 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 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 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 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 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 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 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 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 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 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 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 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 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 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 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 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 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 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超过 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可能与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家 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有关。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 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C.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 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D.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了解,有 超过 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 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B.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 还是比较关注的,总体认识比较到位。 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 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 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 3 题,共 10 分)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门衰:家门衰微。祚薄:福薄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 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C.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D.形影相吊:吊:悼念。 11..下列加点的词语均属于古代升降官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A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D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2.翻译(4 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3-15 题。(本小题共 3 题,共 10 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 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 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 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 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 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 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 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 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 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 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矜:怜悯 B.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 多:称赞 C. 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容:接受 D. 以示天下之私. 私:偏爱 1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3 分)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 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①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战乱让作者饱受磨难,家境贫困,故而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 的愤慨,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勤勉好学,更显 其卓然品格,作者对此深感慰藉。 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之语,作为长辈,作者谆谆告诫弟侄年轻时要珍惜时光 勤勉求学,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D.这首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对 弟侄的劝勉也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17.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 ,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水天相接的绝美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3)《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 年以来,这艘船 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 年 , 它 又 完 成 了 历 时 45 天 、 航 程 6 208 海 里 的 综 合 海 试 任 务 。 对 不 熟 悉 的 人 而 言,( )。在这里,重力和 ADCP 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 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 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 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 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 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 洋做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 的调查。 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 的任务。 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 勘查任务。 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 航次的任务。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 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 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 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 ,还 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 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 还是先长叶,与②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 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3、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3 字)(5 分) 最近,在安徽枞阳县汤沟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 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 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 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养 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日前,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那天,他在地铁上给老年人让了座,但对方 坐下后似乎并不领情,不仅毫无表示,还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傲娇”神情。朋友心里五 味杂陈,无独有偶,曾有位同事在小区里助人为乐,帮一个推车的邻居开门,对方通过后, 同样是毫无表示,甚至连“微微一笑”都没有,这位同事有点不愉快,在随后的几天里又 试验了几次,还是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回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答案 1、B 【解析】“……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 析作品”错误,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 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 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故选 B 项。 2、C “‘弹幕’有利有弊,……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错误,文中说的是“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 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故选 C 项。 3、A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 错误,从文中来看,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 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 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故选 A 项。 4、C。老头自始至终都没有挑起事端的意图,“我”纯粹是因为主观感受而将怨气转至 老头身上的。 5、①描写了冬天冰冷的天气、凛冽的东风、凌乱的乡间景象。②渲染出压抑浑浊的气 氛。③衬托出“我”恶劣糟糕的、烦闷怨怒的心情。④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 背景。⑤与标题“好天气”形成对照(或:与后文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却能 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刺和批评。“我” 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了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 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 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之美。 7、A A 项,“超过 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应是 “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 8、B A 项,“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尽早进行科学的 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C 项, “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中“高三年级”说法错误,原文 说的是“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 项,“‘竞争意识’是最 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说法错误,根据表格“不具备”一栏中最大值是“5.9”可知,最 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创新意识”。 9、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之后再迅速浏览所给材料, 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最后概括答案要点。本题中要求“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 涯教育的意义”,浏览材料后发现,只需围绕材料四就可回答此题。通过材料四中的“任何 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通过材料四中的“高中生选择权的增 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帮助学生 进行生涯选择。”通过材料四中的“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 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参考答案:①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②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 ③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0、D (安慰) 11、D(D 为降官,其他为升官。) 1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 13、D (私,个人的天下) 14、D 15、译文: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 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 全文翻译: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准备 把他杀了.乐恢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白天黑夜号哭.县令听到这个消息,同情他,就放 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 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都因 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惟独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于是矢志成为有名的儒 生.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 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 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 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因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 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 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朝廷接连 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 称道他的忠心.入朝担任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 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 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 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 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 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 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政务,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 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 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得到朝廷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 宪趁此机会,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 穿丧服守丧、哀悼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开始主持朝 政,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任命乐恢的儿子乐己担任郎中. 16、 A 【解析】“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错,首句“何事居穷 道不穷”意思是为什么你处境困窘却依然能潜心研究学问。这是对弟侄乱世之中坚持学习 的赞美。 17、①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窗边绿竹摇曳影落书案,屋外泉声潺潺水入砚池,“竹 影”“泉声”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描写了弟侄书房周围清幽的景致,让人感到这是一个读 书的清雅之所。②对比(衬托)。清幽雅致的环境和纷乱的世道形成对比,衬托弟侄不为外 物所扰、勤勉求学的宁静美好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弟侄卓尔不群的形象。③情景交融(借 景抒情)。作者借书房周围清幽的环境赞美弟侄在乱世中静心好学、崇德尚礼的美好品格。 参考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 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 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赏析: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 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 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 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 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 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 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 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 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 18、(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9、 B 解析:A 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C 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D 项,“执行了……航次”搭配不当。 20、C 解析:承接前面的主语“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然后根据后文 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所以答案选 C。 21、B 解析:“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 “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22、答案: 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23、答案:安徽枞阳汤沟镇农民重智力投资,盖新房时建书房。 24、 立意参考: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②学会以礼相待;③有良好修养是一种美德; ④乐于助人,让社会充满更多正能量;⑤助人不求回报;⑥“勿以善小而不为”。 “谢谢你”简单但很珍贵 日前,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那天,他在地铁上给老年人让了座,但对方 坐下后似乎并不领情,不仅毫无表示,还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傲娇”神情。朋友心里五 味杂陈。 这样的辛酸,身边有些同事也经历过。曾有位同事在小区里助人为乐,帮一个手推车 的邻居开门。对方通过后,同样是毫无表示,甚至连“微微一笑”都没有。 “帮助—感谢”,这不应该是人之常情么?这位同事有点“方”,在随后的几天里又试 验了几次,还是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回报”。 导演黄建新曾有一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剧中范伟的父亲当了一辈子劳模,视 荣誉为生命,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儿子得到一次表扬。为此范伟在一次“见义勇为” 之后四处奔走相告,执着甚至执拗地求表扬…… 在现实中,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绝大多数好人好事都凭一腔热心,不求名利,更不 图回报。所以,公交、地铁里争相让座的人,其实并不“稀罕”一声谢谢;平常生活中的 邻里相助、举手之劳,甚至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当事人也都不奢求什么回报,甚至会与 “求表扬”截然相反,捐助巨款不留姓名,见义勇为之后悄悄消失在人海…… 但是,好心人不求回报,被帮助的就可以理所应当了吗?对帮助报以感谢,这是最基 本的礼仪。不知礼,无以立。文明有礼,其实就在微不足道的细节里。一句感谢虽然简单, 但并不是可有可无——有与无之间,反映着市民素质的高下、文明水平的高低。而在公共 场所的每个人,都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试想如果一个游客在让座之后遭遇“傲娇脸”, 会作何感想? 对帮助报以感谢,也能鼓舞更多好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地铁让座来说,赠人 座位,自己也会获得满满的快乐,会有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如果被漠然视之呢?赠 人玫瑰,然后空空如也,连一点香气都烟消云散——心理素质好的还能觉得无所谓,其他 人恐怕要“想静静”了。 事实证明,好人好事是需要正面鼓励的。一句谢谢很简单,但很珍贵。媒体曾报道一 位广州的八旬老人,精心制作 200 张写着“大吉大利”的祝福卡,专门赠送给自己让座的 人;在地铁上我还见过有老人给双眼通红、不断打哈欠的小伙子让座,意在对曾经让座的 年轻人以回馈。这种“鼓励”无疑会让更多人乐于助人,让社会充满更多正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反观对比,从此前曝光的案例来看,有些人觉得年轻人让座“天经地义”,不让座, 那你没素质;被让座后是否需要致谢,那也没所谓。他们或许并不是不懂感恩,更像是“不 拘小节”,并且不会沟通,而这种“任性”也往往会放大矛盾,一言不合就爆发冲突,斯文 扫地。 “勿以善小而不为”,“良言一句三冬暖”。从陌生人临时“交往”的空间(如公交、地 铁),到小区、邻里街坊的熟人社会,都需要人人遵循规则,都需要相互宽容、尊重、以礼 相待。对于身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该如何表现值得好好想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