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课时达标25散文的主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课时达标25散文的主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课时达标(二十五) 散文的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两株玉兰树 陈忠实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 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 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 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 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 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 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 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 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 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 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 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 我颇费过一番心思。 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 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 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 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 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 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 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 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 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 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 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 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 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 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 没有举起来…… 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 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表达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 B.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株玉兰树还会开花。 C.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 E.文章以“一株玉兰树”为线索,通过这株曾经快要病死今又开花的玉兰树,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 念之情。 解析:A.考查第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当,写作者扫墓归来, 为的是引出第二段对美好春景的描写。B.“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 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E.说到“表达了对父 母的感恩和思念之情”,理解错误,该文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CD 2.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安排的作用。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玉兰树”,第二段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春景,引 出了描写对象,且对“玉兰树”起到了衬托、对比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概括该段所写内容,再从作用上加 以分析。 答案:①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②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3.请概括说明文章中这两朵玉兰花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两朵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属于信息筛选题,只要到文中找到相应区间,对两朵玉兰花的特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描 写玉兰开花在第三段,文中有现成的词语可以摘抄,归纳出来为“纯洁(雪白、纤尘不染、洁白如玉)”、“鲜 嫩”、“生机勃勃(自在而又尽情)”。第二问考查手法,区间仍是第三段,题干已经指定分析的是修辞手法,“自 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赋予了玉兰花人的感情色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洁白如玉”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时要对手法的效果加以分析。 答案:(1)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2)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 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将玉兰花拟人化;“洁白如玉”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 出了这两朵玉兰花的鲜嫩、纤尘不染。 ▲4.结合全文,仔细品味文章最后“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作者通过写玉兰树遭遇病情、经历磨难最终开花,赞扬了玉兰 树生命力顽强,也表达了自己对玉兰树的尊敬。玉兰树遭受病情后,作者把它当成一个生命来对待,让它免 遭夭折,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玉兰树遭遇挫折,并未轻言放弃,努力开花,顽强不屈;经历磨难后的玉兰 树,迎来了开花的精彩,生命更显珍贵。 答案:①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棵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 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③遭 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湖畔雨趣 苏连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 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 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 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平时我要 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 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 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 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 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 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含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 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 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能 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能这么晶莹剔透、 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 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 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高低低的树木,没有萎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 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姗姗来迟的第一 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畔散记》,有删节) 1.下面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 B.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 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 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 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 D.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 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 E.整篇文章语言运用大量的短句,拟声词、叠词比比皆是,情感婉柔,文笔清新,对人生的感悟境界豁 然,是一篇十分隽美的散文佳作。 解析:B.“对春雨很反感”错误。C.“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错误,无中生 有。D.没有使用夸张手法。 答案:AE 2.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的运用。春雨、夏雨的描写是为写秋雨服务的,在手法上使用了对比、衬托, 答题时要具体写出春雨、夏雨、秋雨的特点。 答案:①通过秋雨与春雨、夏雨的对比,更能衬托出秋雨的特点。②写春雨的吝啬、稀疏,不仅表现了 秋雨的“贵”与“喜”,还突显出秋雨的坚韧、持久、豪爽、气派。③写夏雨的凶猛暴戾、干打雷不下雨,甚 至造成灾害,则表现了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的性格。 3.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用了“既是……也是……”的句式,就表明秋冬的雨与春夏的雨各有各的好处。(2)这句话带 有拟人的手法,“秋雨”介于春夏与冬之间,所以说是“承上启下”,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则是说秋雨 的精神品格。 答案:(1)春雨的珍贵、夏雨的频繁与迅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但秋雨甚至冬雨也有各自的特点, 彰显着自己的性格。 (2)这是拟人的说法。秋雨送走了炎热的夏季,迎来了寒冷的冬季,让一年四季顺利地过渡,因此说它承 前启后而深谋远虑;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飘飘洒洒,淋漓酣畅,耐心而慷慨,所以说它大度从容。 ▲4.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写了四季的雨,但重点是秋雨,是在借物抒情。要具体分析文 中描写了秋雨的哪些特点,从而体会作者寄托的感情。 答案:作者描绘了秋雨的绵、柔、韧,表达了对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描写了秋雨的持久、豪 爽、气派,神清气定、晶莹剔透、清幽隽雅,表达对特立独行、真诚坦荡、沉静达观的人生态度的欣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