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届高三高考仿真训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语文仿真综合训练一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对外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开拓。但也出现了将 一些“非主流”思潮的文艺作品视作当代中国文化主流,热捧那些格调低下、 的文艺人 士的现象。( )要知道,各种文化艺术间的借鉴交流、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其基本规律。 对此,我们固然要注意正确引导国际舆论,但也要重视各种艺术形式的全面发展,不能 。 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升级不可能 ,我们任重道远。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夸大其词 顾此失彼 一蹴而就 B. 不赞一词 厚此薄彼 一马平川 C. 夸大其词 厚此薄彼 一马平川 D. 不赞一词 顾此失彼 一蹴而就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外对当代中国主要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欠缺国际竞争力 是根本原因。 B. 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欠缺国际竞争力、国外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是大 家的共识。 C. 大家认为国外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欠缺国际竞 争力。 D. 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匮乏,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欠缺国 际竞争力。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种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有其基本规律,各种文化艺术间的借鉴交流有其基本原则。 B. 各种文化艺术间的借鉴交流有其基本原则,各种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有其基本规律。 C. 各种文化艺术间的交流借鉴有其基本原则,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有其基本规律。 D. 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有其基本规律,各种文化艺术间的交流借鉴有其基本原则。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 2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根据语境提示, 此处选用的词语应该做定语修饰“文艺人士”,是说“文艺人士”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 所以选用“夸大其词”。 顾此失彼:意思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厚此薄彼:比喻对人、对事不 同看待,形容对事物有偏见。根据语境“我们固然要注意正确引导国际舆论,但也要重视各 种艺术形式的全面发展”,强调“全面照顾”,所以选用“顾此失彼”。 一蹴而就:意思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马平川: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 地,指广阔的平原。语境要表述的意思是“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升级”是不能轻而易举, 一下子就成功的,所以选用“一蹴而就”。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 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根据语境中上文说“但也出现了将一些‘非主流’思潮的文艺作品视作当代中国文化主流, 热捧那些格调低下、夸大其词的文艺人士的现象”,括号内的语句应该是分析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前三项都没有表述原因的词语,内容上表意割裂,D 选项“这主要是因为”的表述能 够紧密承接上文内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 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画线句子“各种文化艺术间的借鉴交流、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其基本规律”,存在语序不 当和搭配不当的问题,“借鉴交流”语序不当,应该是先“交流”,再给出“借鉴”,排除 B; “交流借鉴”与“基本规律”搭配不当,根据表意逻辑,各种文化艺术间应该是先“交流借 鉴”,再“发展繁荣”,排除 AD。 故选 C。 - 3 -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 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 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 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4.下列各句中,与下图漫画的内容最吻合的一项是 A.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B.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C.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D.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运用语言、驾驭语言 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换类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 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 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 一定的顺序概括;要善于提炼漫画的劝诫意义,这可从漫画的夸张手法中获取,也可多联系 社会实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与下图漫画的内容最吻合的一项。从画面来看,题 目是《小溪里的大鱼》,这条大鱼目空一切,好像睥睨万物,妄自尊大的样子,所以其寓意反 映了一些见识短浅,然而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的样子,这与 C 项的归纳非常吻合。 故选 C。 【点睛】要善于从题目思考,更要善于观察画面的细节,然后漫画作者惯用的夸张和讽刺手 法,去深刻领悟其画面背后的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4 - 王讷如使君传 黄宗羲 君讳枚,字卜子,号讷如,系出铜川。唐有司农臣明州,卜居鄞州之武康乡。七世孙景 山,再迁慈溪,遂为世家。祖谦侯,父茂庭,赠赣县知县。妣徐氏赠太孺人..。 君早慧特出,攻苦力学,补博士弟子员,以拔贡选入太学。是时文气卑弱,公理胜而笔 豪,然于先正体格,尺寸守之,不敢过。祭酒王敬哉嗟.赏不置,以为六馆..中之领袖。随举北 闱,历两科报罢,乃稍变其音节,遂登顺治戊戌进士第。 又四年,授赣县知县。其地空带闽、粤,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 其供艺注视他县无等,而又为文武大官治所,绛标寸纸,一日数至,急征碎务,皆取办于君。 君取定俄顷,神无滞用。邑有四患,往来供亿,分派于里甲,里甲之羡.赋,为胥吏所干没, 一患也;以富民充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故佥报之时,多以贿免,二患也;狱卒本为顾役, 独邑为差役,其贿免亦同于马户,三患也;盐引壅滞,或计口销之,以宽参罚,四患也。君 除害若嗜欲,一切不干涉于民,调停岁用,不足则以私财佐之,但使其民以力田为事,垦荒 五亩,免役一年,积累而加之,数年之后,垦至二千一百余顷。督抚皆以为能,考上上。 寻丁内艰,服除..,补阶州文县。人孤地绝,正赋五千而缩,无名之税倍之。君尽蠲.往例, 其马政盐法行之于赣者,复行之于文。文之俗,贫富相仇,贫者恒轻生以破富贵之家为快。 君于人命之诬者,立为除豁。小民知徒死之无益,此风遂革。两县烦简不同,人情亦异,君 处之各得其宜。世恒訾时文之士,如尘饭涂羹,不适于用。何意盆盎中见此古罍洗,君之谓 与?苟得如君辈十数,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生民庶可少安矣。 未几,滇蜀皆陷于贼,君为民强载以出,求死不得。杜子美之麻鞋,丁宝臣之徒手,何 所遇之穷也。虽然,羁旅万里,囊无寸帛,践荆棘于群虎之中,劣至枌榆,则感恩之父老拥 护为多,此亦循良之报也。归来浪平痛定,弟劝兄酬,赈恤其期功..,如恐不及。 又十有一年而卒。 (节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节) 【注】供艺:指供给、供应。后文“供亿”意思与之相同。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祭酒王敬哉嗟.赏不置 嗟:赞叹 B. 里甲之羡.赋 羡:超过 C. 君尽蠲.往例 蠲:免除 - 5 - D. 生民庶可少.安矣 少:稍微 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 用对妇人的尊称。文中,王讷如的母亲徐氏被追赠为“太孺人”。 B. 六馆:国子监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文中称赞王讷如学问居国子监之首。 C. 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去孝服。按古制,父母死后儿子在一定时间内应身着孝服在家守丧, 以尽孝道。文中,父亲去世后王讷如在家守丧,期满后才到文县任职。 D.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 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文中,王讷如竭尽所能地帮助宗亲。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文气卑弱,公理胜而笔豪,然于先正体格,尺寸守之,不敢过。 (2)文之俗,贫富相仇,贫者恒轻生以破富贵之家为快。君于人命之诬者,立为除豁。 8.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王讷如为官的特点。 【答案】5. B 6. C 7. ⑴当时文风衰微,王公则说理精辟、笔力豪健,但对于先贤的文体格式,却一丝一毫都要 坚守,不敢过分(逾矩)。 ⑵文县当时的风俗,穷人和富人互相仇视,穷人常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把毁坏富贵人家当作 乐事。王公对于受陷害的人,立即替他们免除(罪责)。 8. 勤于政务;治政有方;体恤百姓;执法公正(明辨是非)。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 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 B 项,“里甲之羡赋” 意思是:里甲里剩余的赋税收入。羡,有余、剩余。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 6 - C 项,“文中,父亲去世后王讷如在家守丧”解说错误,是王讷如母亲去世。 故选 C。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卑弱”,衰弱;“理胜”,说理精辟;“体格”,文体格式“过”,逾矩。 (2)“恒”,常常;“轻生”,不爱惜生命;“豁”,罪责。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①“而又为文武大官治所,绛标寸纸,一日数至,急征碎务,皆取办于君”可见其勤于政务。 ②“君除害若嗜欲,一切不干涉于民,调停岁用,不足则以私财佐之” 可见其体恤百姓。 ③“但使其民以力田为事,垦荒五亩,免役一年,积累而加之,数年之后,垦至二千一百余 顷” 可见其治政有方。 ④“君于人命之诬者,立为除豁。”可见其执法公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枚,字卜字,号讷如,铜川人。他的祖先曾是唐代的司农,祖籍明州,后定居在鄞州 的武康乡。七世孙移居景山,再迁居慈溪,于是在此世代居住,成为世家。祖父曾任谦侯, 父亲曾任茂庭,并兼任赣县知县,先母徐氏被赠太孺人。 王讷如年少时非常聪明,学习非常刻苦,被朝廷补为博士弟子,通过拔贡的方式选入太 学。当时文风衰微,王公则说理精辟、笔力豪健,但对于先贤的文体格式,却一丝一毫都要 坚守,不敢过分(逾矩)。祭酒王敬哉赞叹赏识,自认不如,认为王讷如可以称得上六馆中的 领袖。随后在北闱考试中中举,经历两科,于是考中顺治戊戌进士。 - 7 - 又过了四年,讷如被授予赣县知县。这里地处偏僻,前往上任要经历闽、粤两地,一路 上,打着龙节虎旗,日夜兼程。他的供给与其他县没有区别。而又为文武大官治所,绛标寸 纸,一日数至,急征碎务,皆取办于君。君取定俄顷,神无滞用。地方上有四大祸害,往来 的供给,分派到里甲,里甲里剩余的赋税收入,都被地方官吏私吞了,这是一患;拿富民充 当马户,走死者即令其偿。故佥报之时,多以贿免,这是二患;狱卒本为顾役,独邑为差役, 其贿免亦同于马户,这是三患;盐引壅滞,或计口销之,以宽参罚,这是四患。君除害若嗜 欲,一切不干涉于民,调停岁用,不足则以私财佐之,但使其民以力田为事,垦荒五亩,免 役一年,积累而加之,数年之后,开垦到 两千一百余顷。督抚都认为他非常能干,被考核为 上上等。 不久,母亲去世,守孝期满,被补授州文县县令。孤身一人,地处偏僻。正赋五千被减 少了,无名的税成倍的增加。讷如全部免除了以往的欠税,他在赣县执行的马政盐法,现在 又在文县实行。文县当时的风俗,穷人和富人互相仇视,穷人常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把毁坏 富贵人家当作乐事。王公对于受陷害的人,立即替他们免除(罪责)。百姓知道白白送死无益, 于是这种风气被革除。他所管理的两县繁简不同,人情风俗各异,讷如都能处理得很妥当, 使各得其所。 不久,滇蜀两地都被贼人攻破,王讷如被暴徒强行掳走,求死不得。即便是杜子美、丁 宝臣所遭受的不幸,也没有这样严重。即使这样,他被羁押行程万里,身无分文,在荆棘之 地处于群虎之中,后到达枌榆,感恩很多父老乡亲的拥护,这也是对他从前为人善良的回报。 他归来时,叛乱已经平定,兄弟互相答谢,他竭尽所能为宗亲赈灾,担心做事不周。 又过了十一年去世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各题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张元干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 红绫寄。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十二栏干慵遍倚。双凫注人惯风流,功名万里。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归 帆夕阳里。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注:双凫,原代指地方官员,此处指作者友人。 - 8 - 9.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前四句的表达效果。 10. 全词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9. 借景抒情,描写了春江雨过天晴的景象,富有画面感点明送别时节,生机盎然之 景反而勾起作者无限惜别之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10. ①对自己人生易老、功业难成的感叹;②对友人胸怀报国壮志的赞美(对友人建功立业 的期望)③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④对来日重逢的渴望之情。 【解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赏析这首词前四句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试题,答 题模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芳洲”二句是说,一 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 给人一种朦胧之感。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 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 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暖翠”二字尤 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而“烟光如洗” 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 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 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点泪” 二字用拟人手法,寓主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 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在读懂诗歌的前提 下,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关键意象及其带有作者情感的字词。 “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 心无限的悲苦。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 的辛酸!“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 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 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 - 9 - 融为一体的。最后四句写送别。“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词人在此展开了丰 富而奇妙的联想。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 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 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 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 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 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 人的一片深情。尾句“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 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___________,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 公》) (8)_________________,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答案】 (1). 靡有朝矣 (2). 山岛竦峙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别有幽愁暗恨生 (5). 泉香而酒洌 (6). 气吞万里如虎 (7). 礼以行之 (8). 无稽之言勿听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 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靡”“竦峙”“洌”“稽”等字, 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 10 - 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 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 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 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 (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内当家 王润滋 锁成老汉六十岁了,一辈子心眼儿窄巴,经不住个大事儿。会计账上,他家的户主姓名 写的是李秋兰,他老婆。连领粮领钱用的手戳都是。 这几年,庄稼人兴在院里打机井,手一按就冒水,洗衣濯菜不出门。别人都打,问他, 他说:“等问问内当家。” 锁成对老婆,不光嘴上称道,心里也佩服。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 子,小他十好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冬添棉,夏换单,房 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几十年来,小日子过得严丝合缝。 不该破费的,苍蝇衔不出一粒米;该花销的,男子汉没她气魄大。内当家,是锁成叫惯了的 称呼,其实内外都当家。 动工打井的头一天晚上,锁成推开筷子碗,往后一仰,架起二郎腿,点上一锅子烟听起 广播来。可听着听着,不知咋烦了,“嘎叭”一声把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在刷碗,正听在瘾头上,“嘎叭”一声又把开关拉开了。然后,一边刷,一边细 细地听。 锁成老汉烦透了,嗞嗞地抽着烟,一袋接一袋,不歇气儿。往炕沿上磕第三锅烟灰的时 候,随手又把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火了,冲进里屋来,在围裙上擦着手:“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 听!” 锁成支吾着:“俺、俺头痛,想睡觉哩。” 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恶心么?” 锁成含糊不清地答应着:“唔,唔……” 内当家说:“俺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 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还加了两勺糖。锁成足足喝了两海碗,喝得汗淋淋的,躺下了, - 11 - 可一宿没睡着,翻过来,覆过去,眼珠子溜滑,烟灰磕了半窗台。天傍亮,终于忍不住,把 老婆推醒了:“新槐妈……俺、俺跟你商量个事儿哩。” “说呗!” 锁成为难地看了看老婆,又低下头,半天没装好一锅子烟。 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锁成憋足勇气说:“咱那井,别打了。” “咋?” “你没听喇叭匣子里喊的啥?” “啥?” “俺不说你也明白。” “说!说晚了不喜得听!” 锁成把嘴往老婆耳边凑了凑,小声说:“蒿山的地富分子都摘帽了,连蹲过八年大狱的 赵百万都在内。” 内当家点点头:“嗯。” “现时,人家又吃香了,跟咱贫雇农平起平坐呢!” 内当家咬咬嘴唇:“嗯。” 锁成点上烟,咝咝抽。一边抽,一边说:“就为这,咱这井别打了,别把劲出瞎了!” 内当家愣了。 “唉,你这人真死心眼儿!挑明了说吧,这房还不知姓啥哩!刘金贵注还没死,听说他儿 子在日本,开家大饭店,挺有钱。他给县上捎回辆小鳖盖子车,还有电视机啥的。再说,就 算他死了,还有儿孙后代呀!这房,不保险哩!” 内当家说:“你净瞎寻思!” “瞎寻思?你不见上头的政策,像吃奶孩子的脸儿,一天十八变!吃不准哩!咱家的事 儿,从来是大小都你说了算,俺服气!这遭听俺一回,啊?保准吃不了亏。” 内当家突然笑起来。 锁成懵了:“笑啥哩?” 还笑!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 锁成慌了神儿,伸手去捂老婆的嘴:“笑啥哩?笑啥哩?你痴啦!左邻右舍都是耳朵, 你就不怕……唉!笑啥哩!” 内当家擦着泪儿,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你呀,神经病!白赚俺两碗绿豆汤!俺就不 - 12 - 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 心觉吧!啊?” 天放明,内当家下了炕,高声大嗓地冲对面房喊:“新槐,日头照腚啦!” 小儿子新槐扣着扣儿走进来:“妈,做啥?” 内当家掏出钱,塞进儿子手里:“去,买盘鞭!” 乡下盖房上梁,一般人家都放鞭炮,以示吉庆。打井放鞭,老辈子没这讲究。老辈子没 有的,李秋兰家做。她叫儿子用竹竿挑起长长的一串小红鞭子,站在院当央,点着。鞭声爆 豆似的响了,引来满村看热闹的人。一群孩子围在下边抢落下的那些。满院子纸花飞扬,硝 烟弥漫,火爆透了! 人们私下里咬耳朵。谁都吃不透,这个手紧如锁的把家婆,今儿怎么舍得拿票子闹光 景…… 鞭串快燃尽了,内当家抓过一把锨,推进老头子怀里,朗声朗气道:“槐他爹,动土吧!” 不知怎么的,锁成也有劲了,一锨铲下半尺深…… 早晨的阳光落满小院。圈里的猪吃饱了食,在猪圈墙上蹭痒痒。大白公鸡站在墙头上, 抻着脖子打鸣。盘满草棚顶的葫芦叶儿上,兜满夜里落下的露水珠儿,风一刮,噼哩叭啦往 下滚,像掉银豆子。挂在檐下的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1981 年第 3 期,有删改) 注:刘金贵是二人曾经的地主东家,所住房子的原主人。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围绕打井这一主线,叙述了人物之间不同的想法,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心理动态。 B. 小说通过磕烟灰、装烟袋等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出锁成内心的为难,暗示他的担忧。 C. 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小说中作者批判了这种心理态度。 D. 小说语言很富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这也使得人物尤其是内当家的语言生动传神。 13. 请简要分析李秋兰这一人物形象。 14. 请简要分析小说末段的作用。 【答案】12. C 13. 从事事做得滴水不漏(屋里屋外,一人操持或百样事,心到手到亦可) 看出她勤劳能干,善于持家(有能耐、有主见亦可);从“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及说话方 式看出她性格直率,做事干脆;从烧绿豆汤并加糖看出她体贴丈夫;从夜里劝丈夫的话看出 她对政府政策的坚信不疑。 14. 末段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农家小院的生机勃勃,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红红火火;暗示李秋 - 13 - 兰夫妇俩打井时的热切心情和十足干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农民未来生活 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心。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错误,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 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由 “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子,小他十好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 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冬添棉,夏换单,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 滴水不漏”可看出李秋兰有能耐,勤劳能干,持家有方;由“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你 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听!”“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笑得 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可看出她性格直率, 做事利索;由“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恶心么?’”“俺 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 还加了两勺糖”可知她的体贴和关心丈夫;由“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 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吧”可看出她对新社会政府政策 的坚信不疑。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能力。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结尾的艺术效 果,应从其具体内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 个层面作答。 内容上,通过写农家小院的猪猪吃饱了食、公鸡抻着脖子打鸣、葫芦叶儿的露珠、棒棒穗子 - 14 - 闪着金火火的光,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农村生活的美好;人物上,通过上文李 秋兰让儿子买鞭、放鞭,锁成用锨铲土,暗示李秋兰夫妇要打井的坚定决心和热情的干劲; 在主题上,通过前文“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和 本段中农村生活美好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在新社会政府的良好政策下生活会更加 美好的喜悦和坚定的信心。 【点睛】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结尾的艺术效果,应从其具体内 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个层面作答。具体 有: ①表现手法上,是否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 发人深思。 ②主旨上,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③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等。 ④故事情节上,是否照应标题和开头,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 ⑤氛围上,是否形成小说的独特艺术氛围。 ⑥读者上,是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体验。 六、现代文阅读(二) (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中国的民间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俗风情的结晶,是普通百姓代代相 传的文化财富。因为是下里巴人的,于是难登大雅之堂,似乎过于世俗而不足为惜。 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和记住它们,就悄然离我们而去; 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遗产本可以保存、传承和发展的,也过早地被人为毁灭和抛弃。 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我们焦虑,在乡村城 市化、城市趋同化的演进中,我们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城市文化和历经千万年的乡土艺术、 民俗器物,将会所剩无几! 民间文化遗产不同于经史子集、皇家经典、宗教精华、文物精粹等中国文化的极致和阳 春白雪,它存在于大片的民居和人们生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世俗的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在各个民族、地域、乡村和城市中,是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 源头、根基和底,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是对人类多元 文化的一己贡献。民间生活文化及其遗存,有有形的物质遗产,如民居、雕塑、碑刻、器皿、 - 15 - 服饰、玩具等 ;也有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的遗产,如口头文学、历史传说、艺术技能、 信仰心理等;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经 济、政治等广泛而具体的内涵和价值,是国情、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独特载体的民 众的文化。 保护和珍爱民间文化遗产就是对人民文化创造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是建设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 已经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作出过巨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伟大的业绩。 但是,因为中华 56 个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无比丰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抢救民间文 化遗产的任务依然迫在眉睫。 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和日本在现代化发展的高潮时刻,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民间文化遗产的 国家性抢救工程。法国进行了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总普查”,“大到教堂,小 到汤匙”,巨细无遗,全要登记造册。日本也实施了由国家组织的“民俗资料紧急调查”、 “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80 年代又再次实施由政府专项拨款进行的无形 文化记录工作,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举办全国民俗艺能大会等。他们把祖先留下来的财富 清理得心中有数,加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乡土的热爱,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尊 和民族自信。有鉴于这些经验,也基于我国民间文化遗产损毁、消亡严重,民俗文化和民间 文化遗产“家底不清”,我们呼吁 :立即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开展一次史无 前例的民俗文化普查 ,编纂普查成果,搜集具有收藏性、典型性民俗器物和实物,编定中国 民间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希望全体民众都有对自己文化的科学认识和文化自觉,我们希望社会各界都踊跃参 与和支持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普查、成果编纂和遗存保护。 我们相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若在我们这一代和我们这一时代得到空前规模的大普查、 大珍爱、大弘扬,则是文化幸甚、民族幸甚、子孙幸甚。 (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中“民间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民间文化遗产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因为过于世俗而不值得珍惜。 B. 许多民间文化遗产因各种各样原因悄然离去或被毁灭、抛弃,让人痛心疾首。 C. 日常生活起居中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D. 保护民间文化遗产需政府、相关组织、各界民众一起提高认识和增强自觉性。 - 16 - 1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民间文化遗产不同,经史子集、宗教精华、文物精粹等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实际。 B. 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一样,一旦毁灭就无法生还,可见其亟需人们保护的必要性。 C. 作者举法国、日本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例子,是为了阐述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迫切性。 D. 文章就应该如何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提出了可以实际操作的建议,有现实针对性。 17.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 【答案】15. A 16. A 17. ①内涵丰富: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俗风情的结晶,是普通百姓代代相 传的文化财富;②植根底层(民众):是下里巴人,又是世俗的,存在于大片的民居和人们生 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世俗的文化;③形式多样:有有形的,有无形的; ④ 不可再生: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文中‘民间文化遗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 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因为过于世俗而不值得珍惜”错,根据原文第一段“因为是下里巴人的,于是难登大 雅之堂,似乎过于世俗而不足为惜”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 A 项,“远离人们的生活实际”错,于文无据。根据原文第四段“民间文化遗产不同于经史子 集、皇家经典、宗教精华、文物精粹等中国文化的极致和阳春白雪,它存在于大片的民居和 人们生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世俗的文化”可知,并不能说明经史子集、 宗教精华、文物精粹等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实际。 故选 A。 【17 题详解】 - 17 -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根据题干要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考生应围绕关键词“民 间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进行全文搜索,第一段中说,“民间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 的重要载体,是民俗风情的结晶,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可知民间文化遗产内 涵丰富;第三段中说,“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 可知民间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第四段中说,“民间文化遗产不同于经史子集、皇家经 典、宗教精华、文物精粹等中国文化的极致和阳春白雪,它存在于大片的民居和人们生活起 居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世俗的文化”“民间生活文化及其遗存,有有形的物质 遗产,如民居、雕塑、碑刻、器皿、服饰、玩具等 ;也有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的遗产, 如口头文学、历史传说、艺术技能、信仰心理等;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知民间文化 遗产植根底层、形式多样。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 七、现代文阅读(三)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的博物馆正迎来多年罕见的参观热潮。不论是参观者的占比,还 是购买博物馆文创产品,或者在网上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年轻人都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据 调查,北京故宫访客逾半数为 30 岁以下年轻人。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的统计也表明, 39 岁以下的年轻人去博物馆的人数和次数都是最多的。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是传统文化热向青 年群体延伸的典型表现。 不过,在博物馆热中,我们也需有些“冷思考”。观众在参观之前做一点功课,充分利 用博物馆官网上的相关介绍,对馆藏特点、重要展品的历史背景、意义价值等做一些学习, 再去参观,感受就会大不一样。但显然有这样良好参观习惯的观众是很少的,大多数人只满 足于来过、看过、拍过。 (摘编自《让博物馆热走向深入》,《人民日报》2019 年 4 月 5 日) 材料二: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盘活数据资源并进行深度加工,在线推出“云端国博”, 通过“云看展”“云直播”“云欣赏”等模式,为公众呈上“好展、好课、好文物”,让服 务大众的方式有了更多可能。 打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便能在“云端国博”开启“云看展”。40 余 个古今中外艺术展,包括线下已经落幕的热展如“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 周年特展”,以及基本陈列展如“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等,现今已在线上以虚拟展厅形 - 18 - 式呈现。相对于虚拟展厅的“粗读”,为满足观众“精读”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国家 文物局指导下,中国国家博物馆等 9 家博物馆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自 2 月 20 日起 在抖音开设由讲解员解读虚拟展厅等系列直播,网友热情点赞。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学术品牌活动“国博讲堂”以 《国博好课》的新形象搬上云端,重新梳理甄选精品素材,辅助图文资料,邀请“文博大咖 们”对值得反复回味的展览和藏品进行背景知识的深度聚焦和延伸解读。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化文化传播,强化审美体验》,《人民日报》2020 年 4 月 19 日) 材料三:时下,多家博物馆开始“借梯登高”,与互联网企业联手布局文创,博物馆文 创正迎来数字变革。这绝非简单把文化进行数字化或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 播方式,将把数字文化带到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阶段。 4 月 13 日起,一系列动画剧在“云游敦煌”小程序上首播。故事无不来源于莫高窟经典 壁画。观众不仅可以在每部动画剧的背后,找寻到相应的敦煌壁画与寓言故事,还能亲自参 与到故事的演绎中来,或自行选择故事和角色尝试配音,或邀请他人分饰角色合作完成故事 配音,进而进行社交分享。 动起来、游戏化、交互感强、个性化定制……从时下博物馆数字文创中,能够提炼出这 样一连串关键词。在文博界专家看来,转换思维、从互联网领域汲取营养,形成了一套新鲜 的文创思维逻辑。而在深谙互联网思维的专业人士眼中,激活传统文化 IP 所采用的新兴技术 本身不足为奇,稀奇的是 IP 的故事内核,传统文化意涵本身。在互联网业内人士看来,博物 馆数字文创真正打动用户内心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容,能够与用户产生共鸣的优质内容。 在艺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看来,某些艺术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 于其将动态的一瞬间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凝固。他希望文物动起来的步子不妨迈得谨慎、妥当 一些,至少需要以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拿出与文物水准相当的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 (摘编自《“云游敦煌”火起来背后,是博物馆文创思维全面“上新”》,《文汇报》2020 年 4 月 21 日) 18. 下列对 “博物馆数字文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文创正迎来数字变革,这样的变革让博物馆服务大众的方式有了更多可能。 B. 博物馆数字文创不等同于数字化或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 C. 时下博物馆数字文创已经具有动起来、游戏化、交互感强、个性化定制等特点。 D. 博物馆数字文创的发展需要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这样才能让艺术品成为经典。 - 19 -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博物馆参观热中,年轻人是参观的主力军,这意味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大多 数人只是走马观花。 B. 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精心思考,推出各种线上活动满足观众需求,体现了深化文化传播和 强化审美体验的理念。 C. “文博大咖们”深度聚焦值得玩味的展览和藏品的背景知识并进行延伸解读,有利于发挥 博物馆的育人作用。 D. 与文博界专家的看法相同,深谙互联网思维的专业人士认为以何种故事内核进行数字化表 达与传播值得思考。 20. 博物馆热背后需要有哪些“冷思考”?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8. D 19. D 20. 参观者要培养良好的参观习惯,参观前可以多学习馆藏特点、重要展品的历史背景、意 义价值等;博物馆要满足观众的“精读”需求,盘活数据资源并进行深度加工从而更好地服 务大众;文创产品要追求高品质,要拿出与文物水准相当的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种题需要到原文中找到和概念相关的内容,然后逐一 比对选项和原文内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D 项,“让艺术品成为经典”错,原文只是说“拿出与文物水准相当的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 D 项,与文博界专家的看法相同,判断错误。原文说“在文博界专家看来,转换思维、从互联 网领域汲取营养,形成了一套新鲜的文创思维逻辑。而在深谙互联网思维的专业人士眼中, 激活传统文化 IP 所采用的新兴技术本身不足为奇……”,因此,深谙互联网思维的专业人士 与文博界专家的看法不同。 故选 D。 - 20 -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 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 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材料一中,“观众在参观之前做一点功课,充分利用博物馆官网上的相关介绍,对馆 藏特点、重要展品的历史背景、意义价值等做一些学习,再去参观,感受就会大不一样。但 显然有这样良好参观习惯的观众是很少的,大多数人只满足于来过、看过、拍过”,可以概 括为:参观者要培养良好的参观习惯,参观前可以多学习馆藏特点、重要展品的历史背景、 意义价值等。 材料二中,现今已在线上以虚拟展厅形式呈现。相对于虚拟展厅的“粗读”,为满足观众“精 读”需求,“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盘活数据资源并进行深度加工”,由此可以概括为:博物 馆要满足观众的“精读”需求,盘活数据资源并进行深度加工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材料三中,“拿出与文物水准相当的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可以概括为:文创产品要追求 高品质,要拿出与文物水准相当的高品质数字文创产品。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 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答案】例文: - 21 - 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 午后碎碎的阳光散落窗台,风儿在那吊兰的叶上大了旋儿又轻快地离去。留我一个痴痴 望着窗外,压抑不住心中的嘈杂和烦闷。 高二后加上了那一横,我便跌落入那曾经看似遥远的高三。就这样半梦半醒间上路,被 喧嚣的千军万马推挤着拥向那未知的远方。低头,叹气,再次望向那惨不忍睹的红色,心中 的抑郁嘎巴巴的奔涌而出。 想着上午,几个好友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什么应试教育的泯灭人性,什么政府的腐 败。的确,十八岁的我们正是个抱怨的年纪,仿佛洞穿红尘,世界唯我独醒。我们那一颗颗 青春躁动的心,叫嚣着,一次又一次幻想着改变这个污浊的世界,却一次又一次在冷酷的现 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欲哭无泪。 疲惫地抬起头,望向窗台,烦躁中却惊醒那盆当年的小吊兰竟已经长到这般大小。青翠 欲滴的叶如瀑布般从窗口垂下,不蔓不枝,在阳光的折射下闪耀着生命独有的光华。风中的 它沙沙作响,似在低喃,似在冲我微笑。 心似在那一瞬被一双温柔的手抚平皱纹。罢、罢,暂且歇下我那似哈姆雷特般改变世界 的呼喊与幻想。 我莞尔,一直在抱怨这个世界却忘了给它照料了。信步向前,拿起盆边的小锹来给它松 土。可是这一铲下去,我的手便停滞,继而颤抖起来。这还哪里有土啊!那浅薄的土层下已 然全是它那纠缠盘结的根。我忘了,它竟也要长大。当年那逼仄的小小空间不得已的成长, 它只能疯狂的将自己的根生长再生长,在这看似压抑的它的世界觅得一点生存的希望。 望着这满盆的交错的根,与它那青翠似微笑的叶,我久久无语。因为我的疏忽,它无力 改变自己,来为这世界增添那一抹独特的亮色。 一株普通的植物尚且如此,又何况我们人呢。我释然笑笑,突然变觉得曾经的自己是那 般幼稚,那样的愤青,那样的不满现实的种种更近于一种怯懦的掩饰,掩饰自己不敢改变自 己的退缩。 将试卷小心收起,收起我那改变世界而虚幻可笑的幻想。深吸一口气,我知道,惟有从 改变自己开始,这世界才会因而有夺人的生机与光亮。 碎碎的阳光,细细的兰语,我想,吊兰你想告诉我的一切,我终于明白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 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 - 22 - 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所以材料作文又叫“命意 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 本题材料,“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意思是在改变自己的前提下去改变世界; 本句强调的是既改变自己,又改变世界,这是目标远大者的表现。“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 你就改变自己。”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 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意思 是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况下,你就改变世界。本句强调的是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 魄力者的表现。 参考立意: (1)主张“改变自己”,立足于“改变”“自己”两个要素:可以谈改变自己的什么、为什 么要改变自己、怎样改变自己; (2)主张“改变世界”,立足于“改变”“世界”两个要素:可以谈改变世界的什么、为什 么要改变世界、怎样改变世界; (3)主张将“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结合起来,立足于“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两 个要素。 行文结构: 首段点明已经是高三阶段,后文接着提出我们那一颗颗青春躁动的心,叫嚣着,一次又一次 幻想着改变这个污浊的世界,却一次又一次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欲哭无泪。 后来因为小吊兰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将试卷小心收起,收起我那改变世界而虚幻可笑的幻想。 于是开始改变自己。 素材: 1、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 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 2113 环 境。”而我却要说:“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 2、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自己。 因而,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取得成功。 3、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 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 - 23 - 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 5261 己,让自己接 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 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 力,不要画蛇添足。 综合训练一之附加题 一、(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夫剧以风世,风莫大乎使人起于悲欢,而泊然于生死。生与欢,天之所以鸩人也;悲与 死,天之所以玉人也。第如世之所演当悲而犹不忘欢处死而犹不忘生是悲与死亦不足以玉人 矣又何风焉!崔莺莺之事以悲终,霍小玉之事以死终。小说中如此者,不可以数计。今演剧 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乃何以王实甫、汤若士之慧业,而犹不能脱传奇之窠 臼耶? (节选自卓人月《新西厢序》) 22.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第 如 世 之 所 演 当 悲 而 犹 不 忘 欢 处 死 而 犹 不 忘 生 是 悲 与 死 亦 不 足 以 玉 人 矣 又 何 风 焉! 23. 《________》是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紫钗记》合称为 “临川四梦”。 - 24 - 24. 请结合材料,概括作者对戏剧创作的看法。 【答案】22. 第如世之所演/当悲而犹不忘欢/处死而犹不忘生/是悲与死亦不足以玉人矣/又 何风焉! 23. (1). 牡丹亭 (2). 邯郸记 (3). 南柯记 24. ①戏剧具有教化的功能;②团圆欢乐的结局削弱了戏剧的教化功能;③王实甫、汤显祖 的创作落入传奇的俗套。 【解析】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段话中,“当悲而犹不忘欢”“处死而犹不忘生”是两个并列句子,前后都应断开;“是 悲与死亦不足以玉人矣”是一句独立完整的主谓宾句子,其后断开。整段话翻译为:只是像 世人所演,处于悲欢之中尚且不忘欢乐,即将死亡尚且不忘活着,这是悲伤与死亡也不足以 成全人啊,又何谈什么教化呢?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 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 《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针对题目要求,认真 阅读文本,仔细筛选,认真作答,答题时要点要全,不能丢点。 “夫剧以风世”,“风”是教化的意思,说明戏剧具有教化的功能;“第如世之所演,当悲 而犹不忘欢,处死而犹不忘生,是悲与死亦不足以玉人矣”,团圆欢乐的结局削弱了戏剧的 教化功能;“乃何以王实甫、汤若士之慧业,而犹不能脱传奇之窠臼耶?”王实甫、汤显祖 的创作落入传奇的俗套。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 25 -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剧情是用来教化人世的,教化如此之大,使人认识悲欢,淡漠生死。活着与欢乐,是上天用 来毒害人的;悲伤与死亡,是上天用来成全人的;只是像世人所演,处于悲欢之中尚且不忘 欢乐,即将死亡尚且不忘活着,这是悲伤与死亡也不足以成全人啊,又何谈什么教化呢?崔 莺莺之事用悲伤终结,霍小玉之事用死亡终结。小说中像这样的,数不胜数。现在演剧情的 一定开始于穷困哀愁哭泣别离,而终结于团团圆圆开开心心。为什么凭借王实甫、汤若士的 智慧,还是不能脱离以前的俗套呢? 二、名著阅读题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曹操看到力战众将、勇救少主的赵云,赞叹“真虎将也”,传令不许放 冷箭,只要捉活的,因而使得赵云杀出重围,得以脱身。 B.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来找奥菲莉娅时衣衫不整,神情凄惨,这一状态表现了他得知 奥菲莉娅背叛了自己之后内心的痛苦和疯狂。 C. 《边城》中,翠翠和爷爷应二老之邀一起去吊脚楼看赛龙舟,时间不久,熟人杨马兵拉着 爷爷去看中寨王团总家的新碾坊,意欲为翠翠说媒。 D.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对哈姆莱特“精神失常”表示怀疑,先后派大臣波洛涅斯、奸 细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试探,最终被哈姆莱特一一识破。 E.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将侄子查理带到花园,先诉说自己此时无钱,后告诉查理 其父的死讯,如此说话的顺序是由葛朗台守财奴的本性决定的。 【答案】B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学必读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要准确回答此类问题,应在平时加 大阅读量,在阅读时注意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在书中是怎样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对其 中的情节、人物、作者生平有充分的了解。本题注意题干要求“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 - 26 - 的两项”。 B 项,“表现了他得知奥菲莉娅背叛了自己之后内心的痛苦和疯狂”错误,应表现了哈姆莱特 丧父之后内心的痛苦以及对奥菲莉娅深深的爱与不舍; E 项,“先诉说自己此时无钱,后告诉查理其父的死讯”错误。从小说情节来看,应是葛朗台 先告知查理父亲的死讯,后谎称自己无钱。 故选 BE。 简答题 26.《红楼梦》中,王夫人初见林黛玉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这 样介绍的用意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参考答案:①看似责骂宝玉,其实表现了对宝玉的疼爱;②暗示了宝玉性格的叛逆 性;③告诫黛玉不要接近宝玉。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中外名著的能力。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注意答出王夫人对宝玉的疼爱,暗示其叛逆的性 格,同时告诫黛玉不要接近宝玉。 27.《茶馆》中有一位唱“数来宝”、名叫大傻杨的角色,他对剧情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大傻杨是线索人物,贯穿三幕,通过他所唱的“数来宝”,介绍了每一幕的主要 剧情;②通过大傻杨的插科打诨,与剧中人物互动,使话剧的情节生动有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及理解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熟悉名著内 容,梳理主要情节、人物的命运,关注关键细节等。次要人物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 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 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剧本中对茶馆情形的介绍,在话剧舞台上改用大傻杨说“数来宝”的方式进行介绍,“数来 宝”话词有趣,朗朗上口,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增添了旁白的趣味; 每一幕开场都由他来一段“数来宝”,提到了“莫谈国事”“美国货”“鸦片烟”“卖儿 女”“谭嗣同”;“到了民国”“绞了辫子”“改良”;“王掌柜也过不好”“日本兵”“占 据了老北京”等话语,自然而然地介绍了每幕话剧时代背景和茶馆的变化,从而能让读者更 清晰地了解话剧背景;同时,他贯穿三幕戏剧,是全剧的线索人物; 他唱完数来宝,自然融入茶馆场景,与茶馆中人有了一定的互动性,变得不再只是一个介绍 - 27 - 背景的功能性人物,而是参与了情节的角色,从而更生动有趣地展现了茶馆中的人生百态。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982 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 BBS 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 ASCII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 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 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 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 QQ 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 被称作绘文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 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 90 后、0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 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 创作发展阶段。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 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 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 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 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 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28. 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9. 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30. 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答案】28. ASCII 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 29. 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 30. 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 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解析】 【2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 - 28 - 息的能力。“发展阶段”说明筛选的内容应该有一个时间过程的变化,如一开始“这个由 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 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这就提示考生,这是一开始的网络表情符号, 即 ASCII 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接着“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这是第二个阶段,即:颜文 字;如“以 QQ 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 这是第三阶段,即:绘文字;如“以 90 后、0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 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 义创作发展阶段”,这是第四阶段,即自定义表情符号。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能找到设题区 域,即可筛选出答案。 【2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 的能力。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第一段,如“这个由 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 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非常直观形象;“其 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 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非常方便快捷;“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 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这说明这些符号非常简洁而又形象,而且娱乐性很 强;“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 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这说明这些符号很时尚。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0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的筛选概 括能力。作为原因题,答案一般都在文中,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肯定与它自身的特点有关, 设题的区域主要针对第二段,如“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 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宇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 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这说明网络表情符 号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如“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 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这说明网络表情 符号可以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如“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 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 形象”,这说明网络表情符号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 29 - - 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