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教案《季氏将伐颛臾》设计方案
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一个经典篇章。文中通过孔子与学生的三次对话谴责了 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重视教化、以德服人的思想观点。 教学此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孔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透 彻、清晰、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 知识目标: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反复辩难的对话方式和富有雄辩力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文言文多义词和句式辨识。 教学难点:课文第三段阐述孔子的主张。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孔子的《论语》中的许多文章,对孔子子的“仁政”、“礼治” 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有了高一必修一到三的文言学习的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为“透彻、清晰、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仁政”、“礼治”。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 资源及环境): 一、导入 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循循善诱,是一个翩翩君子的“圣 人”形象,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因为这一次孔子发怒了,而对象就是他 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全文,纠正字音、断句 首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读全文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 或者背景下发生的? 明确:季氏将伐颛臾 “伐”字怎么解释?解释为明目张胆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很明 显就是要动用“武”力 “将”字说明什么?“将”字说明这个战争还没开始,即将发生,可以通过劝阻得到制 止,如果不去劝说,那么这场战争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时代背景: 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鲁 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历史 上被称为“三桓犯上”这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 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而且都参与了出征 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 话 三、文本探讨 (1)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对于这场仗,孔子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他 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大家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点(治国以礼): 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是社稷之臣也 资料:论语中就曾经提到“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 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篇》 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颛臾就在鲁国境内,是鲁国的附属国,而野心勃勃的 季氏却想吞并它,这显然违背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礼乐思想孔子能不生气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孔子生气的态度,应 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表示推测语气,宾语前置句解释成“恐怕要责备你吧?”要读得 温和,缓慢学生朗读 ②何以伐为?“何……为”表示一种反问语气,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宾语前置句 ③求!语气强烈 (3)孔子对冉有三次直呼其名,接下来的两次责备的语气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由地 朗读下面孔子的话,孔子的语气有什么变化,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语气加重,更加急促、强烈、气愤 ①求!周仁有言……是谁之过与? 1、指责(责备)的语气 2、句子有:责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实质上是指责冉有、季路没有做好季氏的 家臣 3、不是直接地训斥从哪里看出来 孔子引用了周任的话表明只有施展才能了才能担任职务,否则就辞职在《宪问》篇里, 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显然“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用盲人遇到危险(危)不去护持,将要跌倒(颠)却不去搀扶,是做相的失职 用老虎犀牛这些猛兽逃出笼子,龟甲和玉器毁坏在木匣中是看管者的责任 比喻季氏攻打颛臾,冉有季路作为家臣没有进行劝阻的失职所以这种责备的语气会委 婉、含蓄一点 学生尝试朗读这一段 ②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读出强烈的痛斥的责备语气“疾”(痛恨、讨厌)注意断句 学生朗读这一句 (4)孔子三次责备的语气层层递进,取决于谁的态度? 明确:冉有冉有的话体现了他害怕责备、推卸责任的特点比如说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为何不说将伐颛臾?学生本身就理亏,怕被孔子责骂,说得委婉 一些) ②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句话体现了冉有推卸责任,不想被孔子责备 ③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这句话流露了冉有支持攻打颛臾的 真实想法,却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盖本意,实在很虚伪 根据说话内容,冉有的话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而弟子的语句呢因为是推托之词,所以要稍微缓慢一点,畏畏缩缩 (5)角色朗读下面,我们根据前面对师徒两人的对话的内容,请同学们揣摩第一段到 第三段“为之辞”为止的语气,各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尽量把冉有的推脱语气与孔子愈加 气愤的层次感表现出来学生展示朗读 四、问题探讨 1、其实啊,孔子面对冉有的执迷不悟如此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孔子一生周游列 国,颠沛流离,终于回到鲁国,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半生追求托付给得意门生,冉有非但 没有遵守,反而孔子反对武力的主张,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对话中流露出的这种 真性情,使他的儒雅形象更生动外,还增添了几分可爱与真实那么孔子治国安邦的主张到底 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到明确的语句 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 这里说明孔子主张对内使人人和平稳定、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 要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以德服人(为政以德) 2、深化思想: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内涵体现:礼让、正名、以身作则 五、拓展延伸(机动) 讨论:联系材料,谈谈孔子为政以德主张的具体表现和现实意义 资料:近些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 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 测算的 0 .47“我国基尼系数在 10 年前越过 0.4 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 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人们喜欢将他神圣化,但更多时候他 是一个凡人,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他与冉有的对话中的语气,因声求气,从而深刻地体会了孔 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也更生动更全面地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形象 六、作业 1、背诵“丘也闻……萧墙之内也”语段 2、写一篇心得,谈谈孔子的思想主张对现实生活的启发 七、板书:“因声求气”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预习时,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孔子及相关书籍。同时,利用学校局域网这个平台链接 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查阅。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教师所搜集的视频及音频资料,组织小组 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评价对象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评价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和应对方法 分组讨论过程 中学生的参与 度 A.90%以上 B.60%到 80% C.60%以下 对问题设计合理性 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评价 能遵循高一学生年龄特点, 90%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学 习,课堂气氛活跃。少数学生的 观望是因为自身性格内向。 分组讨论结果 对课程引入和 展开起到的支 撑作用 A.有效 B.基本有效 C.不理想 对问题设计针对性 的评价 分组讨论对引导学生迅速进入 课文及对课程的展开起到了支 撑作用,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 分组讨论的方法是有效的。 有无发现思维 活跃和观望的 学生? A.有 B.无 对两个极端学生 的关注和评价 有思维活跃和观望的学生。思维 活跃一是预习较好,一是善于表 现自我。观望主要是性格使然。 教学重点和难 点有无解决? A.有意义的 解决 B.基本解决 C.不理想 对问题设计有效性 的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较好地得到了 解决,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和较高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自己在 本节课学习状 态的满意度 A.比较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体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 自我评价能力;反衬课 堂教学的满意度 据课后师生交流和作业情况,学 生在本节课上有收获,课堂教学 的满意度较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