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堂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地理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堂教学设计

重能力培养 挖掘学生能力潜能 ‎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专题复习,达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的活动中,所有问题的解决不是靠知的,而是应用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设疑、诱启、讨论、互动,达到师生的共鸣,本节课首先通过奥运火炬的引入,让学生充满思考,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接下来从四个方面凸显金属的化学性质应用:重判断,抓住金属的基本性质不放松;重鉴定,利用金属的性质巧设计;重应用,利用金属性质辨真伪;重分析,利用图像的特点得结论,最后通过有效地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整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着手,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 ‎ 二、教学设计过程 ‎ 1.结合时事,设疑增趣,有效地创设主题情境 ‎ (多媒体展示奥运祥云火炬的图片)‎ ‎ 师:同学们,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物品?‎ ‎ 生:奥运祥云火炬 ‎ 师:是的,大家一定还清楚地记得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场景,一个个火炬手高举祥云火炬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神风采,可大家知道祥云火炬的图案是如何制作的吗?‎ ‎ (同学们讨论、思考)‎ ‎ (多媒体出示)其制作过程:‎ ‎ ①在金属表面上涂一层防酸材料(石蜡)‎ ‎ ②在防酸材料上刻出“祥云”图案 ‎ ③在祥云图案的凹槽内注入盐酸,盐酸能“吃掉”金属 ‎ ④除去防酸材料层,金属板上显现出“祥云”图案 ‎ 师(出示投影片提问):(1)制作火炬的金属可选用 合金(选填“铝”、“铁”或“银”)不选其他两种金属的原因是什么?(2)“祥云”图案的呈现体现了金属具有何种化学性质? ‎ ‎ 生1:应选用铝,因为银价格太贵,铁易生锈。还有一些因素,铁银的价格太贵,银不与盐酸反应等等。‎ ‎ 生2:体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 师:那么本节课我们共同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 设计意图:复习课上时往往会出现单调无味,有一定的知识性而无趣味性,所以笔者想从设疑增趣的角度展开教学,从奥运的祥云火炬的图案入手,一下子将学生的思绪带进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笔者同时顺势提出了与本课题有关的化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师生共同经历了一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 2.合理版块,突出重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 (1).重判断,抓住金属的基本性质不放松 ‎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金属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 ‎ 生: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另一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 师:在三类反应的大量的实验中可得出各金属的活动性的不同,从而我们学习了一个体现化学活动性的重要的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那么活动性顺序表体现哪两个基本的用途呢?(多媒体出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生:金属能否与酸反应,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化合物反应。‎ ‎ 师追问:具体有什么规律呢?‎ ‎ 生1: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之后的金属则不能。‎ ‎ 生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 师: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共同看它的运用。‎ ‎ (多媒体出示例1)铁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氧气 稀硫酸 氯化镁溶液 硫酸铜溶液 硝酸银溶液 铁 ‎ (学生讨论)‎ ‎ 生:回答略 ‎ (师加以小结并纠正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些错误,并加以归纳第一个版块。)‎ ‎ (板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判断反应的发生 ‎ 设计意图:复习时应注意知识传递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复习时,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判断反应的发生,继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中这一部分既显得很基础,同时也显得很关键。第一版块复习得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关系到下几个版块的进行。‎ ‎ (2).重鉴定,利用金属的性质巧设计 ‎ 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同学们讨论如何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 (多媒体出示例2)请大家根据实验事实,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药品比较铁、铜二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的试剂 实验的结论 ‎1‎ ‎2‎ ‎3‎ ‎4‎ ‎ 师(点拨):实验方案的确定主要是围绕金属呈现的三大化学性质来展开的。‎ ‎ (学生讨论)‎ ‎ 生1:氧气,可通过铁铜两金属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的比较得出两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 生2:相同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可将两金属投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 ‎ ‎ 生3:铁、硫酸铜溶液,将一块铁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 生4:铜、硫酸亚铁溶液,将一块铜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 (教师在肯定同学生的答案时对方案进行了有效地点评)‎ ‎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那我们通过例2可得出可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 (板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 设计意图: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实验的设计最能体现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道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就金属与三类物质反应时所表现出的差异进行有效地设计相关实验,还应注意进行实验设计的相关细节:诸如控制好相关变量等,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严谨的思维能力。‎ ‎ (3).重应用,利用金属性质辨真伪 ‎ (出示多媒体投影片)有关嫦娥一号卫星的图片资料 ‎ 师:同学们请观看嫦娥一号卫星的图片,请仔细观察,在“嫦娥一号”卫星模型上的黄色的金属板的材料是什么?是铜锌合金还是纯金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探究。‎ ‎ (多媒体出示例3)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嫦娥一号”卫星模型所用的黄色金属块是黄铜(铜锌混合物,金黄色)而不是真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 (学生讨论得出相关实验方案)‎ ‎ 生1:我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进行:测其密度,发现密度较小,证明是黄铜。‎ ‎ 生2:可通过加热的方式,取样在酒精灯上灼烧,有黑色固体生成证明是黄铜。‎ ‎ 生3:可通过加稀盐酸的方式,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是黄铜。‎ ‎ (教者通过适当的点评来完善实验方案)‎ ‎ 师:同学们通过此例观察讨论小结出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鉴定某物质 ‎ (板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鉴定某物质 ‎ 设计意图:化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我们通过化学的学习能认识社会继而能服务于社会,而此例是就是通过高科技的产品来探究化学的奥秘,在这例中,同学们可通过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有效的判断、辨别物质的真伪,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4).重分析,利用图像的特点得结论 ‎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有关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图像题。‎ ‎ (多媒体出示例4)(1)相同质量的Mg、Zn、Fe和相同质量且过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2)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和相同质量且过量的Mg、Zn、Fe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 师: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中,若横坐标代表反应时间,纵坐标代表产生的氢气质量,那曲线的基本走向应是先增大后不变。而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表现两大能力的不同,金属的活动性的差异带来曲线的陡度的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的多少带来平线的高低。同学们不妨试着画出两种情况下的曲线。‎ ‎ (通过同学们讨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老师进行有效的点评,指出两种情况下曲线的异同。)‎ ‎ 师(追问):若横坐标不代表反应时间,而是滴加的稀硫酸的质量,那图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 (投影出示):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逐滴加入质量分数相等且过量的稀硫酸 ‎ ‎ (同学们讨论热烈,教者给予了适当指导得出图像)‎ 稀硫酸的质量 生成氢气的质量 Mg Zn ‎ 师:通过这类题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图像绘制。‎ ‎ (板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图像的绘制 ‎ 设计意图: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道题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在于不断地观察,有效整合题目中的条件,迁移相关的知识要点摄取出题目中有用的信息。‎ ‎ 3.实时反馈,注重实效,扎实训练提能力 ‎ 练习1.某校同学以“比较Al、X、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 ‎【所用药品】‎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Al、X、Cu三种金属。‎ ‎【实验记录】‎ Al X Cu 现象 开始时 几乎无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产生气泡速度快 产生气泡速度慢 无气泡产生 ‎【分析与结论】‎ ‎(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表面始终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废液 滤液A 固体A ‎(Fe、Cu、Zn)‎ ZnSO 固体B 固体C Cu 滤液B 请回答:‎ ‎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是 。‎ ‎   ‎ ‎ (2)步骤①加入的锌粉为什么要过量,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 ‎ (3)固体B的物质是 。‎ ‎ 设计意图:‎ 第1道练习题以科学探究的手段来研究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处理,整合相关知识的目的;第2道题主要是重运用,在实际生产中涉及的一类问题,如何用化学的相关原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原理的运用与实际用量的关系,每一个点都需要学生仔细的分析,解答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 4.布置作业:写一篇小论文,体现金属的活动性的异同。‎ ‎ 三、教学反思 ‎1.课堂需要启发性引入 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这是一种在有限时空内追求最大效益的艺术,本节课的引入联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学生感兴趣的物品,从火炬中图案入手分析,展开讨论提出富有启发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出来,即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沿着这种线索学习下去,这样的引入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实际上好的引入能让学生的思维灵感得到煅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斗志。‎ ‎2.课堂需要教学情境 ‎ 化学教学课堂不管如何开展教与学,教者应地抓住学生的思维阵地,想方设法地找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成功之处主要是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之中感受化学知识,诸如:奥运火炬、“嫦娥一号”卫星等,教学情境往往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化枯燥为形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 ‎3.课堂需要实在的讨论 ‎ 本节课的过程都贯穿着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讨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结论的得出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当然在一些关键的环节上教者应引导学生怎样思考,找出思维的方法,诸如:要判断铁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教师引导学生从金属的化学性质着眼点考虑;鉴别黄铜与金的方法中,老师引导学生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在性质上的区别等等。讨论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集思广益,让答案的得出经历了不断反复受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有意义,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就更深更透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