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6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南阳一中 2020 年春期高一年级第五次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组题: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世族作为地方精英的身份也在发生转变。在传统时代,他 们主要被称为与科举功名相关联的“士绅”,主要活动是筹建善堂善会、义田义庄、会馆公 所、书院义塾、编修方志等。到了清末新政以后,文化世族又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新 式学堂教育等活动,科举的废除,实业救国的倡导,使得传统以科举功名确定的士绅身份, 逐渐蜕变为以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评价标准的绅商,他们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清末废除科举,不仅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人才标准与 教育方向,儒学首次遭遇全面危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成为时代的号角。在这 一历史的转折过程中,文化世族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向,不少科举世家转变为新式教育制度 下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世家,如苏州著名的大阜潘氏就是如此。此外,随着清末以来对家 族制度的批判与改革,家庭内部平等与重视个体的观念也逐渐成为世人的追求,由此也带来 传统家庭教育中“严父慈母”身份与形象的一些变化,这在川沙黄氏家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取代苏州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其文化的多 元性与国际化程度都是传统城市苏州所无法比拟的。一些头脑较为灵活的世族子弟也与时俱 进,进入国际化的上海大都市。在这里,这些世家子弟不仅获得了谋生的机会,而且同时在 上海调适自身,逐渐适应上海生活,从苏州吴湖帆在上海的生活与交游就可以看出苏州人对 上海的倾慕。当然,苏州人始终没有抛弃故里的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他们往返于苏州 和上海之间,并在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地缘性的同乡组织,以增强其在大都市的生存竞争能 力。 传统时代的文化世族,除了应举考试而必须掌握儒家经学之外,大多在文史艺术等领域 各有专长,许多家族如吴江叶氏的诗学、沈氏的戏剧等,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者,往往形成 某种学术流派。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特别是清末新政以后,立足传统而融汇西学的 “新学”,开始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有见识的学者所积极追求的方向,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这 一求新求变思潮发展的升级版。 - 2 - 在这种广泛的文化求新的思潮中,文化世族在继承家学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吸 纳新观念,从而开创出新的局面。这样,文化世族也在迅速转型蜕变,大多发展为新式的专 业科技世家,也有少数人子承父业,世代书香,但就家族群体而言,传统的文化世族逐渐消 逝。这种消逝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家族组织衰落和内在的家族精神衰退,即世族的社会担当意 识逐渐淡化乃至消失。 (摘编自徐茂明《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末新政后,文化世族参与地方自治、地方商会等活动,在社会活动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B. 儒学在废除科举后首次遭遇全面危机,科举世家都转变为院士、工程师等世家。 C. 苏州文化世族十分看重家族血缘网络与文化传统,在江南各都市建立起同乡组织。 D. 科举和儒家经学对传统文化世族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形成某种学术流派影响很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出文化世族在社会转型中身份转变,再从清末新政的影响及文化世族的蜕变等角 度分析。 B. 文章在论述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的转型时,主要从“传统时代”与“近代以来”两方面 进行分析。 C. 文章用川沙黄氏世家的例子论证了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一观 点。 D. 文章在论述文化世族转型蜕变时提及“也有少数人子承父业,世代书香”,体现出辩证的 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绅”与“绅商”都属于文化世族,但是确定两者身份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B. 清末废除科举,对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对文化世家的转变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C. 苏州因文化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而衰落后,上海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D. 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跟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等有关。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将各个 - 3 - 选项的内容与原文进行对照,找出其细微错误点。本题, B 项“科举世家都转变为院士、工程师等世家”范围不当,原文是“不少科举世家转变为新式 教育制度下的院士、教授、工程师世家”。 C 项“在江南各都市建立起同乡组织”错,原文是“并在新的都市空间建立起地缘性的同乡组 织”,也就是只在上海建立起同乡组织。 D 项,“科举和儒家经学”与“在文史艺术等领域形成某种学术流派”没有必然联系。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 C 项,“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一观点”错,应是论证了对家族制度 的批判与改革带来家庭教育的变化。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 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 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C 项,“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而衰落”因果关系错误;另外,“多元性与包容性缺失”于文无 据,材料中只是说无法与上海相比。 故选 C。 【点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 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 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人类的认知和决策都依赖于有限的经验,以及基于有限数据的传统统计工具。 - 4 - 数字技术使我们掌握的数据量激增,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由此可迅速提高认知和 决策的效率与质量。这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仅用时 10 天就破译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基 因序列,与非典的基因测序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为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政府部门可以迅速掌握患者动态、患者流动范围、确定密切接触者, 为阻止病毒扩散提供了快速而精准的行动指引。 数据的流动让人们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非接触"协同。自从 2 月 3 日复工以来,有 超过 1000 万家企业组织的 2 亿上班族在线开工;有大约 5000 万学生通过数字平台在线上课; 到 2 月 17 日,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启用数字复工平台指导企业安全复工。 (摘编自朱鸿《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5 日) 材料二: 疫情控制早期,是打好数据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涌现的大部分应用多为信息收集和平 台建设类项目,如各类自填报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由于时间和数据量等方面的限制, 2020 年 2 月前的数据应用,60%以上属于初步的描述性应用,如疫情分布地图、人员流动展现 等。出现较少部分诊断类的应用,多为病毒传染溯源分析以及结合人员流动的时空属性进行 的高危人群判断等。随着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逐步积累,诊断类应用愈发成熟,预测类应用 逐步增加。至 2020 年 2 月初,描述类和诊断类应用的占比达到了 75%,数据粒度和分析粒度 都更加细致,区县级甚至社区级的应用开始出现。例如百分点信息科技的“一区一码”系统, 居民完成个人信息填报,进出小区时由系统自动分析辅助人工管理。预测类应用如潜在传染 源和传染路径预测、传染人数趋势预测等开始出现,并逐步用于政府的决策参考。第四范式 基于高维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市区县级数字孪生系统,结合交通管制、复工时间、药物投放等 多方因素对疫情发展的影响,对关键决策的实施影响进行仿真预判,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 据。 (摘编自《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研究报告 1.0 版》) 材料三: 在疫情暴发前,虽然很多商业企业已经开始提出“数字化”,但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仍将 数字化看作“锦上添花”的一步棋,这次疫情却将“数字化竞争”变成商业竞争的基础逻辑。 从 2 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 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也暴露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的 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 - 5 - 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 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 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 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 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 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 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终端需求 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 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 杭州、广州、郑州等几个城市已初步显现出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 代化上的独特作用。一方面,数字化低成本地降低政府和社会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公 共服务供给和民众治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另一方面,数字化工具能提升服务的效率和精准 度,帮助政府资源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未来,维度丰富的数字化身份、包含了个人信息及个 人相关政务数据的开放可用的数据体系的建立,将助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城市发展各 方面效率的提升。 (摘编自张影《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新浪财经》2020 年 2 月 20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时间破译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掌握患者的活动轨迹,快速精准地指导行动,说明数 字技术可迅速提高认知和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B. 在线办公、在线上课等通过数字平台超越时空限制,实现了“非接触”安全协同,确保社 会正常运转,这些都是数字技术数据流动的结果。 C. 疫情早期,数据应用多是信息采集和平台建设类项目,2 月前初步的描述性应用占六成以 上,也有少量诊断类应用,至 2 月初,才出现了预测类应用。 D. 第四范式建立数字孪生系统,结合多方因素,进行仿真预判,可见预测类应用操作一般是 先建模,然后通过预测模型预测发生事件的可能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疫情分布等信息的呈现到病毒传染的溯源再到疫情发展态势的预测,各类数据分析应用 的深度逐步增加,助力政府后续的精准施策。 B. 数字技术有效连接了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在线办公”让企业体会到数字化远程协作的 - 6 - 价值,也认识到企业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C. 数字化通过对新场景的构建和对现有场景的改造两种路径来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渗透,虽然 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深入方向则是全链路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危机下孕育着大机遇,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技术,也让数字技 术得到快速发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 6. 为什么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企业:数字化从附加项变为必选项(数字化成为必须)。②社会:促进新数字化场景对 供应链神经网络的孕育和完善。③政府:加速了数字政府建设。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归纳整合信息、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 要做好这种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看选项有无答非所问或题干与选项信息不同类的情 形,若是这类问题选项本身一般没有错误,却按照对照原文寻找表述错误或者曲解文意的方 法等于缘木求鱼,费力不讨好;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项,“才出现了预测类应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预测类应用逐步增加”,并未说明此 类应用出现的准确时间。故此项于文无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做这种题, 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 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 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 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技术”理解错误。数字技术早在疫情之前就产生了,疫情加速了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分析综合、概括中心意思以及信息加工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 - 7 - 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 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要求“为什么说新冠肺 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从题干的暗示得知,考生 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要精读材料三,重点把握材料三的信息,材料三共有三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从企业的角度切入,从文中的关键句“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 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考生可分析得出 企业数字化成为必须;第二段从社会的角度,从文中的关键句“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 智能化的供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 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 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 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分析得知促进新数字化场景对供应链神经网络 的巨大作用。第三段从政府的角度,从文中关键句“未来,维度丰富的数字化身份、包含了 个人信息及个人相关政务数据的开放可用的数据体系的建立,将助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推 进城市发展各方面效率的提升”分析得知加速了数字政府建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钟声敲日夜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惠敬儒,在今夜的梦中,又听见当、当、当的钟声了。 钟声来自他供职的晚洲小学,来自小学操坪边的一棵老樟树上,来自系在枝干上的一块 两尺长半尺宽三寸厚的废铜和一柄连在一起的硬木棰上。这是钟吗?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 里,这就是钟。上课,下课,用手一拉一放系在硬木棰上的长绳,以木棰击打废铜,就是好 听的钟声。当学生放学回家了,老师在灯光下改完作业备好课,把劳累了一天的身子放到床 上,风吹木棰与废钢击撞,细细碎碎的钟声,便一串一串落到枕头上。 惠敬儒揖别晚洲小学一个月了。晚洲隶属株洲县最偏僻的朱亭镇,与衡山县搭界,是湘 江中的一个长形洲岛,离岸上的镇子远,离县城远,离他和老妻眼下居住的株洲市杏花园住 宅区更远,一百八十里地!儿子孝顺,为父母置办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电梯房,卧室、客 厅、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到处种着杏花树,眼下正春风得意开得成团成簇,粉红、 洁白,光彩照人。儿子是有心人,想着“杏坛”与教书育人相关,他的父亲是当老师的,不 会不喜欢这个地方。 - 8 - 老伴刘珍说:“在这里养老,神仙一样,好。” 惠敬儒说:“就是没有钟声,心里空空的。” 他们同龄,都是朱亭这一块地方的人,而且读师范中专时是同学。毕业时,他们分配到 镇里工作,可惠敬儒立意要去晚洲小学当老师,刘珍则留在镇政府财会室当出纳。后来,他 们喜结连理,家就安在镇子上。有了家的惠敬儒因交通不便,只有休息日才可以乘当地渔民 的打渔船上岸回家。洲上也就几十户人家,这学校是专为他们的子女而设。老师最初是八个, 校长一人。春去秋来,随着洲上农民都陆续到城里去打工,家也迁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耐 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 了。 那块当作钟的废钢,被岁月敲薄了敲亮了,那柄硬木棰换了好几次了。钟声中,送走了 一批一批小学毕业的孩子,到镇上去寄宿读初中。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 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他常想起唐代的杜甫,当年乘 船经此所写的《次晚洲》诗,“参差云石稠,陂陀风涛壮……”,那时洲上当然没有钟声。 但他读过《杜工部集》,另一首诗中有“钟声云外湿”一句,最让他心旌摇动。江心洲上水云 萦绕,钟声也是湿润柔软的,落到心上一层层叠厚,如同结茧,于是莞尔而笑:此生没有白 过。 等到最后几个孩子毕业,惠敬儒也到了退休的年限,可以心无遗憾地离开晚洲了。于是, 夫妻双双住进了“杏花园”。坐电梯上楼下楼,用天然气煮饭、炒菜、烧茶,用手机上网、 通话、看时间,儿子、儿媳、孙子说来就来了,日子悠闲而快乐。可惠敬儒整天像丢了魂一 样,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钟,上床睡觉去,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勉强睡着了,又开始说 梦话:“钟声……钟声……” 刘珍开始以为丈夫是突然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适应,过些日子就会安然无事。不料情 况并不乐观,眼看着丈夫天天愁锁眉头,面色消瘦,这才着急起来。不就是没有钟声吗?叫 儿子去买个铜钟挂起来,她来当打钟人。她悄悄跟儿子商量,儿子笑了,说:“要听钟声, 容易,劳驾娘打钟算哪回事?我来办!” 儿子订购了一台落地式座钟。到货后,儿子把钟调试好,告诉他们,这钟从一点到七点, 是敲一下到七下;从七点到十二点,一律都敲七下;每半个小时,敲一下。 窗外暮色四合,接着便是满城灯火。钟声忽然响了,当、当、当……清亮地敲了七下。 惠敬儒大声说:“和晚洲小学的钟声一个样!” 这一天,惠敬儒安安静静呆在五楼的家中,隔一段时间就听到钟声,听到钟声就想起晚 - 9 - 洲小学,欣欣然。到下午四点多钟,楼外的坪地上,忽然传来了孩子的笑声、说话声。 惠敬儒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往下看。“是小学生,十几个哩,在石桌上伏着做作业。” “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社区的孩子放学了,自然要回家,你平日没留心。” “他们怎么不回家去?” “爹妈没下班,回去怪寂寞的,他们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热闹。” “那我下楼去,我可以去辅导他们,哪一门课我都教过!” “这叫初心不改,我真服你了。” “谢夫人夸奖。我还要叫儿子给我添置两块小黑板,一块挂在书房的墙上,一块提着到 楼下去流动教学。晴天,我在露天教;雨天,让小孩子到我家来,书房比晚洲小学的教室宽 敞。”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惠敬儒与晚洲小学“耐不住寂寞和清苦”“设法调走了”的老师进行对比,凸显了惠敬 儒的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B. 两次引用杜甫的诗句,既增添了小说的文采,又让惠敬儒清贫的生活多了些许浪漫气息和 诗意的美感。 C. 惠敬儒居住在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小区,理应过上悠闲快乐的退休生活,但他却“整天 像丢了魂一样”,可见,精神领域的富足不可忽视。 D. 文中多次写到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例如在梦中经常听见“钟声”,这些笔墨虽然令人感 动,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 8. 小说结尾部分惠敬儒计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惠敬儒退休后的忧愁和快乐展开的,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 的忧与乐”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D 8. ①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惠敬儒一生醉心教育事业,退休后依然用行动 来践行自己对教育的初心。②使主题思想更富意蕴。小说赞美了惠敬儒退休前扎根农村,为 教育事业甘愿舍小家为大家,退休后依然不忘初心,情系教育的奉献精神。③激发读者阅读 的能动性。小说在“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中戛然而止,惠敬儒给社区的孩子辅 导功课的情形需要读者去想象、去创造、去完善。 9. 观点一:我认为“钟声敲日夜”更好。①以“钟声敲日夜”为题富有深意,既指钟声曾经 - 10 - 日夜敲响在晚洲小学,而今敲响在惠敬儒杏花园小区的家中,又指钟声日夜敲响在惠敬儒的 心中,一语双关。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 深刻性。②小说以“钟声”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钟声”,描写了惠敬 儒对钟声的痴迷,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结构紧凑,情节衔接自然。③“钟声敲日夜”富 有诗意,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我认为“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更好。①概况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记叙 了惠敬儒在职时因钟声相伴的知足、幸福,退休后听不见钟声的忧愁,以及重新听到钟声的 快乐。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小说主要内容一目了然。②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惠 敬儒,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可以突出主人公。⑧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 为题,可以引导读者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从而认识到精神世界富足的重要性, 这也与小说的主题相符。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 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错误,这些细节既丰富了惠敬儒一生醉 心教育的人物形象,也因这些细腻传神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D 错误。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 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 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 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结合全文来看,他对学校的钟声念念不忘,其实是对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念念不忘,因此结 尾的去给孩子辅导功课,更突出了他最新教育事业,一心奉献的形象;从主题上看,“耐不 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 了”“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 做一个美丽的梦”赞扬了惠敬儒退休前孜孜不倦留守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年华, 而退休后仍然不忘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赞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读者的感受来看,结尾 - 11 -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没有交代他这番“新事业”的施行情况如何,留给读 者以想象的空间,有更多余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 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 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 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 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本题开放式作答,先确定观点,如认同原标题好,可认为原标题“钟声敲日夜”具有形象性 和诗意,与文中人物做老师时日日敲钟,退休后挂念钟声等情节切合,同时又指他内心对教 育事业的牵挂,体现了主旨;如认为新标题好,可认为标题直观地介绍了文章内容,切合主 题,同时也更突出了主人公“退休老师”的身份,以其“忧乐”来体现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深化主旨。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 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 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 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 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 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 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 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 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 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方魏将韩轨长史②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 隐。 - 12 -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 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 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 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 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 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 《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①即吾丘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B.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C.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D.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指男子 20 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 20 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 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 篆籀是我国西周晚期的文字,也叫大篆或籀文,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 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 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议研习《五经》;年老 - 13 - 时,仍书不离身,不懈学习。 C. 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人们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 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 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许多解经著作,都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 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①(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 ②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 却能横渡江河。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他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 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被授予国子博士官衔,赐万纽 于氏的姓。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 “还往”指往来,是固定词组,与“朝暮”一起解释为“朝暮往返”,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 “马惊”是“坠地”的原因,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不应断开,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乞骸骨”也称“赐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游子企盼返归故 - 14 - 乡安度晚年之意。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 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 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学识渊博,但不被人们认可”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 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即虽然听他讲课的学生 不能理解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通晓众物、见多识广,并非“不被人们认可”,也只是后生 讥讽他,不是“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赡”,丰富;“讷”,不善于说话;“为……所”,被;“称”,称道。 (2)中,“假”,借助;“非……也”,否定判断句;“致”,到达;“水”,游泳;“绝”, 横渡。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奉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 - 15 - 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凭借 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到孝子吾丘子的 故事,于是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的父亲樊保周、叔父樊欢周都被杀 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筐饼,本想吃了;但想到继 母年老又身患痹症,或许没有被敌人掳走,因而不吃。在夜里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 于是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 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告发,被囚禁起来送到河东。当时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 的儒学修养,邀请樊深到他的家中,(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匿。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他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樊深归家安葬其父, 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各将领的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 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 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他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 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 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被授予国子博士官衔,赐万纽于氏的姓。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 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 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 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以及《目录》三十一卷,都同时流行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丝雨香花,令人心醉,所以访者急忙同前来开门的主人冒雨走向水池去看那水边出岫的茫 茫白云,完全忘了来找友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初衷。 - 16 - B. “紫绡裙”乃紫色的薄绸子所做的裙子,作者以此夸张地写出了紫色荷花花瓣薄如绡之状。 C. “相逢未暇论奇字”一句起到了很好的转承作用,“先向水边看”照应前句的“未暇论奇 字”,生动的描写突出了来访者观看白云的急切心情。 D. 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色乃生活之志趣。诗人借茂竹 篱门、荷香紫绡、清水白云的清雅环境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5.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 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答案】14. A 15. (1)“访者”是一个自然率性、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雅(隐逸) 之士。 ①自然率性:从出访时间看,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别样的率性; ②格调高雅:从出访目的看,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论奇字”已算“无事忙”,非 经世致用之务而完全出于志趣,可见其格调高雅; ③充满意趣:从出访情形看,“访者”到来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 茫茫白云,可见其是充满意趣之人。 (2)侧面烘托:诗人通过“访者”来访的目的以及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 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及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与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选 项 A,不是“完全忘了”而是“无暇顾及”,是否与友人一起看云,也不确定。故答案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手法的赏析能力。题干问的是: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 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 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从诗句“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诗人和友人相逢而没有 时间谈论文字,却被眼前美妙的自然景观所陶醉,可以见得“访者”是一个热爱自然,怡情 于性率性坦直的人。第二问是手法的考查,本诗中没有直接写被访者,只是写了被访者生活 的环境的美丽和恬淡,所以这是通过景物的侧面描写体现被访者的形象。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 - 17 - 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 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郁积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以及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出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曲罢曾教善才服 (6). 妆成每被秋娘妒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扪、胁、膺、繁、 鬓、潦、浊、罢、教、妆、妒。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 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围绕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 )。冬奥会的吉祥物也不例外。1968 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首次进行了彩色图像的 电视转播,而这种转播也为滑雪小人偶“雪士”走红全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1976 年,在____ 的奥地利冬奥会上,正式出现了冬奥会吉祥物:一个圆滚滚、长有胡萝 1、红鼻子的小雪人! 由于浪漫的奥地利人____了其太多的动感传说,这个小雪人不仅成了观众们的最爱,也让每 - 18 - 届冬奥会都有了设计吉祥物的传统。1998 年,曾在 1940 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但却因二战而未果 的日本长野,终于在期待了 40 多年之后,等来了其____的冬奥会,也许是这种期待实在是太 长了,所以,尽管他们最初也曾考虑用一只白鼬充当吉祥物,但最终却还是一下子就推出来 了四只____的小猫头鹰,从而让吉祥物的数量首次达到了四个!这些意外走红的小玩具,不 仅成就了冬奥会吉祥物这一概念,同时也让奥运吉祥物成为一门相当不错的生意,甚至是产 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陋就简 付与 神魂颠倒 形态各异 B. 因繁就简 付与 魂牵梦萦 千姿百态 C. 因陋就简 赋予 魂牵梦萦 形态各异 D. 因繁就简 赋于 神魂颠倒 千姿百态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 色 B. 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 果 C. 很多发生的事情,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果。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角色的故 事 D. 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角色的故事。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偶然走向必然的一个结 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理念,体现了围绕引领时代、追求卓越 以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B.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的理念,体现了以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 及面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C.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围绕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 向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D.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蕴含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以引领时代、追求卓越以及面向 未来为中心的无限可能。 - 19 -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因陋就简: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因繁就简: 避开繁杂的,从事简单的。结合“滑雪小人偶‘雪士’”“一个圆滚滚、长有胡萝卜、红鼻 子的小雪人”分析,修饰“奥地利冬奥会”,选用“因陋就简”。 付与:拿出,交给。赋予:给予,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结合“浪漫的奥地利人”“其太 多的动感传说”分析,选用“赋予”。 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结合“终于在期待 了 40 多年之后”分析,选用“魂牵梦萦”。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 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修饰“小猫头鹰”,选用“形态各异”。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下文的提示,语段讲述的是“吉祥物”的故事,排除 B 项和 D 项。 “每一个吉祥物都是一个有故事的角色”搭配合理,排除 C 项。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蕴含”缺宾语,成分残缺,排除 C 项、D 项。 - 20 - “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排除 A 项。 故选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5 个字。 北极地区是海冰的世界。①________________,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 淡水冰。海水形成的冰千奇百怪,可能绵延上百公里,也可能支离破碎成不同形状,而淡水 冰的代表就是冰山,它们造型各异,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②____________,著名的泰坦尼 克号的沉没就是它们的“杰作”。③_________,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比知我国北部 海域的近海,每年冬季都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海冰。 【答案】 (1). ①海冰既有由海水直接形成的咸水冰 (2). ②也是海上航船的大敌 (3). ③海冰不只在遥远的北极出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 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根据后文“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 川破碎入海的淡水冰”可知,前文应该是说咸水冰的形成,所以可填入“海冰既有由海水直 接形成的咸水冰”。第二空根据前文的“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可知,后文应该填的是“也 是……”,再根据后文例举的泰坦尼克号事例,所以可填入“也是海上航船的大敌”。第三 空根据后文的“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可知应该是说“海冰不只在遥远的北极出 没”。 21.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 段文字,不超过 60 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 由一根长约 80 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 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 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 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 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 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察考生语言表达的 能力,属于保留主要信息式进行压缩的题型。这类题型要 求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本题中, 所给的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我们可以先找出文段说明的对象—— 二胡.再找出介绍二胡的四个方面:构成——琴杆、琴弦、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演奏用 具——马尾做的琴弓;音质——低沉圆润;影响——深受中华民族喜爱。因此形成答案“二 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 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军事专家张召忠有 1200 多万微博粉丝,大多是 90 后、00 后。但 5 年前张召忠却 不被年轻人看好,被嘲讽为“战略忽悠局”局长。而他欣然接受了这个“黑称”,主动走近 年轻人,入驻年轻人聚集的 B 站等视频平台。在知乎话题“为什么很多人对张召忠由黑转粉” 下,年轻人普遍认同“他有真才实学,深入浅出,不讲大道理”“在他那里自觉打卡学习, 与其说是崇拜偶像,不如说找了个老师”。他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介绍了中国成就,使年轻人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和过去人们崇拜电影娱乐明星不同,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追星”追得很有质量,他们 不轻信、不盲从、会思考,在自己崇拜的人身上汲取营养。 阅读材料后,作为 00 后的你,从追星人或“被追星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做年轻一代生命的领航者 从不被年轻人看好,被嘲讽为“战略忽悠局”局长到圈粉 1200 万的微博博主,5 年的时 间,赢得 90 后、00 后的重新认可,军事专家张召忠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偶像的力量: 做年轻一代的人生领航者,是偶像真正的星光。 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是成为偶像的前提条件。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 代,知识的更迭、繁荣不断拓展着人们的视野,再加上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人们获取 知识的途径更加方便。但人们也因此而眼花缭乱,以至于“老虎吃天——没法下嘴”。不得 不说,知识爆炸的时代造成很多个人精神的贫瘠,也加剧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而张召忠似 乎满足了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知识的所有想象,吸引大家自觉去打卡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 凭借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成为大家争相追捧的偶像也再正常不过了。 - 22 - 只是单凭知识和素养还远远不够,懂得沟通,愿意走近年轻人的内心才可以成为真正的 领航者。本来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军事专家硬是被说成“战略忽悠局”局长,我想其中主要 原因就是沟通上的问题。军事上讲,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张召忠也意识到自己不被年 轻人看好不是学识的问题,而是沟通的问题,沟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自己不了解年轻人,不 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于是,他用五年的时间,通过入住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去走 近年轻人,将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传达给粉丝,逐步吸引年轻人自觉去他那里打卡学习。此 时的张召忠不再是单纯地微博博主,也不再是单纯的受人追捧的偶像,而是年轻人心灵的知 己和精神的领航者。由此可见,善于沟通、愿意走近粉丝内心的偶像才是粉丝人生的真正领 航者。 领航年轻一代,助其拓展人生舞台,才是偶像应该承担的社会使命。在传统观念里,大 多人都以“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信条。作为传统观念意义上的“达者”,张召忠勇丰富的 专业知识向年轻一代介绍中国的成就,引导年轻一代深刻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国家,进而指 引年轻一代思考自身与社会、时代、国家、民族的关系,明确自己在社会、时代、国家、民 族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如此,年轻一代的人生舞台也会随之拓展,在更大的舞台上,相信会 有更多地“星光”绽放灿烂。而身为偶像,也由一“星”闪耀化为群“星”璀璨,何乐而不 为呢? 习近平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 和奉献。”身为“星人”,应该像军事专家张召忠一样不忘自己之于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走近年轻一代,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去做年轻一代人生的领航者,指引年轻 一代去筑梦、追梦、圆梦。那时,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拥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而获得不竭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如何追星等,这就要求考 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身份限制:“作为 00 后的你”——以 00 后身份写作对象限制:“从追星人或‘被 追星人身上’”——以追星人或“被追星人”。写作对象内容限制:“从追星人或‘被追星 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读完主体材料的感受或启示,即追星人应该追什么样的“星”, 或“被追星人”又该扮演怎样的偶像角色。 - 23 - 根据主体材料有关张召忠的内容(“欣然接受”“主动走近”“真才实学”“丰富的专业知 识”“介绍了中国成就”等关键词)可知,命题者对军事专家张召忠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也 意味着在作文时,考生最好也持此态度根据材料主体内容对之前的追星人的追星行为(“和 过去人们崇拜电影娱乐明星不同”)是持批判态度的,而对现在的追星人的追星行为(“追 得有质量”“不轻信、不盲从、会思考”“在自己崇拜的人身上汲取营养”等)是持肯定态 度的,考生在作文时也应该如此。这是一则关于如何追星的材料。题干要求“从追星人或‘被 追星人’身上学到了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两类人的行为进行分析,选择角度来立意。 参考立意:从年轻人的角度分析,可立意:向榜样人物看齐,追星要有价值,不轻信、要有 独立思考的意识,人生要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等。 从被追星人的角度分析,可立意:要善于沟通,偶像的力量,人要有渊博的学识,关爱下一 代,担当领航者,带领年轻人走向更宽阔的舞台等。 从当前青少年对偶像崇拜对象的转变角度分析,可立意:年轻一代的英雄观正走向成熟,崇 拜祖国领航者,能更深刻认识人生与社会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借得“星光”照我路》。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追寻 更有价值的人生,是我们‘追星’的核心意义所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正面 论述,人生需要指引,成长的年轻一代更需要“星光”的指引;让步分析+反驳;总结深化, 如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拒绝盲从,选择更值得我们去追寻的“明星”,借其“光”,照 亮我们人生的道路,投身于更有价值的人生事业。最后可以重申论点。 【素材】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作为 00 后的代表,也作为代表国家希望和民族未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成为民族英雄和国 家先锋的追星人,以此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拓展生命的广度。 人生需要指引,成长的年轻一代更需要“星光”的指引。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人生最好的指引,但受 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年轻一代在心智、思想等方面尤其是在对待理想的态度方面或多 或少地有些不成熟,很容易轻信、盲从他人。这时,“星光”对年轻一代坚定理想、明确人 生方向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专家张召忠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 深入浅出的技巧,贴近粉丝实际的策略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很多可汲取的营养,对他们在追求 更有价值的人生,尤其是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人生方向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我想这样的人才是年轻一代更应该追求的“星光”,毕竟我们不是孤立 - 24 - 地生存于这个世界。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既然生活在孕育和繁衍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总得给这片土地一些爱得回馈。军事专家张召忠 无疑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身为年轻一代,在“追星”的事上,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拒绝 盲从,选择更值得我们去追寻的“明星”,借其“光”,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投身于更有 价值的人生事业。 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 00 后的代表,也作为代表国家希望和民族未来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成为民族英雄和国家先锋 的追星人,以此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拓展生命的广度。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 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 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 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 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 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 空间。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