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6琵琶行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6琵琶行1

教 学 设 计 课时授课时间:2016 年 月 日 第 周 本学期总第 16 课时 课 题 《琵琶行》 课标要求 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相关文学常识以及互文的含义。背诵全诗。 2、准确概括各段内容,理解文意。品味诗歌精彩的音乐描写手法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诗歌的魅力。 2、品味诗歌意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人天涯沦落、愤愤不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精彩的音乐描写手法和效果。 教学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 堂 小 结 与 板 书 设 计 一、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体裁介绍 四、朗读课文 五、分析序言 检 查 评 价 教 研 组 应备: 节,实备 节,超备 节。 质量评价: 20 年 月 日 教 学 主 管 20 年 月 日 内 容 与 过 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反思 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 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 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 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 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考 试,考生公开在试卷上题写姓名,试卷并不密封。主考官在决定考生的 “去取高下”时,考生答题的好坏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考生平 日所作诗文及声望,还要照顾推荐者的意见,说情者的面子,权势者的 人情。因此,许多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就会将自己平日的诗 文加以编辑,考试以前呈送给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 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 的希望。白居易就将自己的诗集投给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这个人很有 才气,但脾气高傲,瞧不起后辈的文章。如果诗文他能连看上两遍,就 算上等的了。所以很多人送诗都不敢进门,因此他家的门被戏称为“铁 门关、金锁匙”。 白居易到顾况的府中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 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等到接过诗集一看,上写着“太 原白居易诗稿”,心里认为这个年轻人毫不谦逊,便取笑他说:“名居易, 只恐长安米价太贵,居之不易。”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 不发。顾况打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 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就反过 来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 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当时有人戏题两句道:“顾才子掣开金锁 匙,白乐天撞破铁门关。”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仕途得意。《赋得 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 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 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 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 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 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 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 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2、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 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 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 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 感受。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 808 年),白居易 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 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 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 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 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 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 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 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 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 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 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 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 45 岁。 三、体裁介绍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 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 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 化,可多次换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诵视频; 2、学生自主读课文,并按课件出示的重点字词正音; 3、把握诗歌内容: 五、分析序言 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序言大意; 2、小序在文中的作用。(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序言内容,注 意文中的位置。)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 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作业设计 作业要求 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A 层: 1.能正确朗读全文 2.完成练习册 P32-33 第 1-8 题 B 层: 1.熟读全文。 2.完成练习册 P32-33 第 1-8 题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