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文明的对话碰撞与沟通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1)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一、课外阅读 (2017·湖南雅礼中学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何为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 段吉方 纵观以往关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有这两个特点:一、批评领域的声 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体现出了“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先于理论”的现象;二、在 “中国经验”的定位上,一般会将中国文论话语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纳入广义上的“中国 道路”“中国模式”等宏大叙事之中。 首先,“批评先于理论”是“中国经验”研究中的应有之义。只有在批评中,中国文学的 经验,特别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才能够给“中国经验”的讨论提供直接的参照及批评言 说的动力,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才会落到实处。从先秦时代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王国维时 期,这个“中国经验”就是文学研究如何切实有效地回答文本创造的历史及其所展现出的规 律,“中国经验”是从“文本学”与“批评论”的层面上升到美学理论的提炼和话语方式的 表达。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一种综合的批评评判,它的一个基本路径,就是从 文本出发的充分的批评阐释。这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 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文论如此,中国近现代文论中的“中国经验”也是如此。从“五四”时代到三 四十年代,鲁迅、胡适、周作人、胡风、朱光潜、宗白华、李健吾等人的文论,就是中国作家 以自己的话语评价中国自己的文学作品,文论话语仍然是从批评实践层面上着眼与发展的。 即使是中国近代文论中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的王国维,他的《人间词话》之所以能够自成一 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间词话》中有“中国经验”,就是因为他没有忽略具体的批评 实践之于理论体系构建的要义。 其次,为什么不能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与那种普泛化、均等 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相提并论?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来看,有很多优秀作品都直接 展现了在当代中国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各种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体、内容和风格都是“中 国”的,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的凝聚和表现。 但我们说,这种“中国经验”是“文学”的,它区别于那种广义的“中国道路”“中国模 式”的地方在于它以文学的方式体现人的内在的精神情感和心理现实的困顿与无奈,指向的 是本真人性的丧失与当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剧变及道德伦理变迁的关系,从而更具反思性 与批判性,当代性价值也更为明显。从文学表现方式上来看,这种“中国经验”也有着特殊的 手段,既有现实主义,又有现代寓言,还有后现代精神反讽。正是这种来自精神、情感与心理 层面的“中国经验”的书写,让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与多元,也更突出了当代中国 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性以及精神属性上的特殊性。当代文论话语如果想要深入把握这种“中 国经验”,就需要在更深层次上面了解这种多重叠加的语境特点。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经验”研究中,批评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这不仅正常,而且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 系构建的一种需要重视的路径方向。 B.“中国经验”的问题古已有之,不管是先秦时代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面的“中国经验” 是一种综合性的批评评判,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文评”就是例证。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能够确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批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文论话 语体现了“中国经验”,将理论体系构建立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之上。 D.从中国传统文论到中国近现代文人中的“中国经验”,作家都是以文本为核心,文论话语特 点都注重于批评实践层面。 解析:B “中国经验”不是一种“批评评判”,而是“批评评判”中包含“中国经验”。“这 里面的‘中国经验’就是在文本批评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民族特色”可为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国经验”的讨论中呈现的两个特点,作者认为前者给我们提供 的启发非常重要,值得进一步借鉴,后者则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B.近现代文论依然在践行“批评先于理论”的“中国经验”,像鲁迅、李健吾等人的文学论 述,即是中国作家着眼于批评实践,对中国自己的作品的评价。 C.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缺乏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 世态及当代精神,不能与文论话语体系的“中国经验”相提并论。 D.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以文学的表现方式来关注和表达人的心灵 世界,反映人性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解析:C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生活方式、人情世态及当代精神”是“中国经验”与“中国 道路”“中国模式”的相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理论话语而言,批评实践的问题在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中被更多地关注, 理论话语可以从创作实践中提取出来。 B.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呈现出“批评领域的声音明显多于理论研究的声音”特点,但批评 先于理论,不等于可以用批评取代理论。 C.区别于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文论话语的“中国经验”有着 独特的文学性,其表现的形式和内在的精神表达都是文学的。 D.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语境的复杂和精神属性上的特殊,使得当代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变得复杂 与多元,我们应更深层次地面对它,以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经验”。 解析:D “使得”表述不对,前者不是后者的原因和前提。 二、语言运用 4.(2017·福建泉州考前适应性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指纹识别技术,一旦① ,就无法通过更改指纹方式 解决指纹泄密问题。相比于指纹的身份识别技术,“脑纹”识别 ② 。由于识别信息来源于大脑产生的实时脑电 波信号,降低了非法窃取的可能性。即使发生“脑纹”信息泄露事件,也可更换识别内容,从 而③ 。 解析: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及“一旦”可知,此处是讲假如指纹信息被盗;②处结合后面“脑波” 的优点可知,“脑波”可以更换识别内容;③处结合“从而”可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答案:(示例)①指纹信息遭到窃取 ②具有可更换识别内容的优势 ③有效提升身份识别的 安全性(或“有效改进身份识别技术”)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 问题。 只要粮食价格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高,国家的粮食产量随之也能增高。这使得酿酒业 能选购足够的优质粮食来酿酒。反之,农民种粮积极性低,酿酒业就酿不出品质高的酒水。 ①不是粮食价格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高。 ② 。 ③ 。 解析:“只要”“就”等说法绝对的词语是答题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①的切入点是第一句, 那么,“国家的粮食产量随之也能增高”也不是必然结果。还有文段最后的“酿不出品质高 的酒水”和种粮积极性高低没有关系。 答案:②不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了,国家的粮食产量就能随之增高 ③不是农民种粮积极 性低,酿酒业就酿不出品质高的酒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