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攀枝花市七中 2020 届高三(下)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 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 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 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 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 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 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 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 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 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骨 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 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和事物本身分 开。近代一些少数民族,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 2 -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具有鱼的共性特征 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 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 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 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了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 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 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 镜”“明月”,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 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 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 是古文字。 B. 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 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 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 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 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 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促进中辩证地 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B. 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诗歌、原始神话、文字的创造特点 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C. 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 - 3 - 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文章举古人类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 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从中可 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 近代一些少数民族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 质和事物本身分开。 C.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形象更逼真,说 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 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 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古 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 项,“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 某个道理”错误,将古诗歌中和原始神话中说明道理的方式弄反了。 D 项,“因此它避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强加因果,原文是:这种概括 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 了最初的种、类概念,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 4 - D 项,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 着形象思维的发展”,D 选项表述不完整。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D 项,“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错误,原文 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次对部分劳动 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每年 6 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 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 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 收入者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 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 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 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 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 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 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 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 5 - 材料二: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 3 万元,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减, 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 5 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 25 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 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 2.4 万元,在 20%的税率下,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 4800 元,与 年均 5 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三: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中减除 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 8000 元,减除 5000 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 3000 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 2000 元,那么这 2000 元即扣除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若夫 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 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 - 6 - 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但与降税幅 度成反比,月薪 2 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体现税收调 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 高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与赡养老人费用扣 除相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D. 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人 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个税起征点、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 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解决 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 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其中信息系统 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D.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养老人、子 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6. 结合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理由。 【答案】4. C 5. D 6. 建议:将岳父母和公婆(双方父母)都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理由:①更符合家庭 实际情况,更合理;②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③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④让纳 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 7 - C 项,“因此与赡养老人费用扣除相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错误, 从材料三的图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中的数据来看,应是赡养老人费用 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 D 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错误,材料一原 文说的是“《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理由”,然后到材料四中圈出现行《办法》中存在的不合 理情况,分析这种情况带来的弊端,再给出解决的措施,并陈述理由。 《办法》中只是把自己父母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作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由 此可以提出建议,即应把岳父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材料四中说“若夫妻 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 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 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知,将岳父母和公婆 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能够传扬倡 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让纳税人更能切实感受到减税的效果。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答题 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 头 李 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 - 8 - 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 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 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 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 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 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 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 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 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 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 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 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是 216 国道线还是 217 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 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 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 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 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 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 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 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 - 9 - 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 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 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 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 天日,躺在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 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中。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 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 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 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 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 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 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止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 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不停地惊 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在地球的另一端, 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 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 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 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 石头起了贪念。 - 10 - B. 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可见作者懂得戈壁 玉的真正价值所在,并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伐的痛心。 C. 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碰运气一般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并开着挖掘机进入来 疯狂开采的过程,影射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无度侵掠,并以此予人们以启示。 D. 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思考。 8.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9. 本文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请结合全文对此作 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人类疯狂开采石头,对戈壁滩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所开采的 石头制作成商品后在城市售卖,价格却十分廉价。②人类因贪婪对大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 伤害,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③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 9. 因为“我”深深认识到:①“我”虽然喜爱石头,但不能把“喜爱”变成“贪婪”而去占 有不属于自己的石头;②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季 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3)戈壁玉的确美丽,但一旦离开荒野,离 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 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确定筛 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 辨明正误。A 项错在“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这一句。原文是“他坚信有一个关 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原文表述的是牧羊人居麻不相 信我的说法,认为石头的秘密“我”知道而且不告诉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对石头起 贪念。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含义。本题考查“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 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的含义。抓住该句的关键词“哀 凉无望”、“批发戈壁玉的地摊”、“不能明白”。把含义题转化为原因概括题。认真读文 本,找出原因。文章写了人类疯狂开采石头,极大的伤害戈壁滩地貌,但开采的石头城市售 - 11 - 卖时,价格极其廉价。人性的贪婪伤害大自然,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 点睛:重要句子指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 主题思想的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的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 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理清文句枝干 对较为复杂的句子,可通过理清文句的主干和枝叶,来达到理解文句句意的目 的。比如本题考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句。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相关信息筛选并整合。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 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先审题。题干是“最后当我又看到另 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该题其实是要求回答“不敢碰触”的原因。属 于原因概括题。此举出现在文章最后一句,起到总结作用,所以答案分散在原文。应逐一找 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概括为“我”虽然喜爱石头,但“喜爱”和“贪婪”不同,“贪婪”是 有占有欲和不满足感的。倒数第三说“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 变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文章第十节中说“作为荒野 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 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这些都是作者不敢碰触的原因。最后分条概括答题。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 定区位,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 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 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规范回答:分两步走,第一步提取要点 词语,第二步分点整合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改称小字。世居京口,与高 祖少旧。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进平京邑,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 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 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 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州,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 - 12 - 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 除中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 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 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 梁国内史, 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十年,迁冠军将军、高 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戍事。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明年,高祖北伐, 弥以本号侍从,留戍确磝,进屯石门、柏谷。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制史,将军如故。 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二年,卒官, 时年五十九。追赠前将军。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何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向靖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 /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B.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 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C.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 /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D.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 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本意是指讳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者的名字。 B. “辎重”是古代军事用语,多指行军时部队运输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 C. “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君主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D. “爵”是国君对开疆拓土有功的武将的封赐,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靖追随高祖左右,屡建功绩。向靖在跟随高祖征战中取得一系列战绩,尤以平定京城一 役为著,他也因此被封为山阳县五等侯。 B. 向靖一生南征北战,深得重用。高祖率军南征,向靖充当先锋;高祖往北征讨,向靖以原 - 13 - 来的官号随从征战,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 向靖多次得到提拔,身居高位。因为平定广固、卢循有功,向靖被封为安南县男,高祖登 上帝位之后,又封向靖为太子左卫率。 D. 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建造房舍屋 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平京邑,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 (2)卢循屯据蔡州,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 【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向靖进而又(跟随太祖)平定京邑,被加封为宁远将军。京邑虽然平定了,可许多 贼寇争相兴起,向靖在白茅征讨桓石康,攻打寿阳并且取得胜利。 (2)卢循驻扎据守蔡州,把亲信党羽阮赐任命为豫州刺史,攻打逼近姑孰。向靖率领谯国内 史赵恢讨伐他们。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 , 谓 语 如 果 是 形 容 词 , 谓 语 后 可 停 顿 。 如 果 是 动 词 , 宾 语 后 可 以 停 顿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 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 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是:跟从高祖刘裕征讨鲜卑,在临朐交锋,接连好几个月对决没有分出胜负。向靖和檀 韶等人分兵从小道偷袭进攻临朐城。向靖穿上甲冑率先登上城池,敌军当时就马上溃散。向 靖砍倒了他们的旗帜,贼人于是就四散逃走。“大战于临朐”是典型的状语后置,是一个整 体,不宜断开,排除 B、D 两项。“弥擐甲先登”是说向靖穿上甲冑率先登上城池,也是一个 整体,不宜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 14 -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爵’是国君对开疆拓土有功的武将的封赐”说法有误。爵是古代国君对贵戚功臣的 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 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 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 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尤以平定京城一役为著”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尤以平定京城一役为著”于文无据。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 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 有: (1)“进平京邑”,省略句,补充主语“向靖”;“加”,被封为;“互”,交替、相互;“征 桓石康于白茅”,状语后置句,调整为“于白茅征桓石康”;“克”,战胜。 (2)“屯据”,驻扎据守;“以……为”,把……任命为;“亲党”,亲信党与;“讨”,讨 伐。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15 -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是河内山阳人。他的名和高祖刘裕的祖父的名相同,为了避讳, 就用他的小字称呼他。世代居住在京口,和高祖刘裕从小交情好。跟从高祖刘裕平定京城, 参与建武军事。进而又平定京邑,被加封为宁远将军。京邑虽然平定了,可是许多贼寇相继 兴起,向靖在白茅征讨桓石康,攻打寿阳并且取得胜利。义熙三年,升迁为建武将军、秦郡 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守堂邑。因为平定京城有功,被封为山阳县五等侯。 跟从高祖刘裕征讨鲜卑,在临朐交锋,接连好几个月对决没有分出胜负。向靖和檀韶等 人分兵从小道偷袭进攻临朐城。向靖穿上甲冑率先登上城池,敌军当时就马上溃散。向靖砍 倒了他们的旗帜,贼人于是就四散逃走。攻打广固时,向靖又率先登上城池。卢循驻扎据守 蔡州,把亲信党羽阮赐任命为豫州刺史,攻打逼近姑孰。向靖率领谯国内史赵恢讨伐他们。 当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守姑孰,告急的文书连续送到,向靖边行进边征讨,打败阮赐,没收 了他的军用物资。授予中咨议参军,将军的职位还像原来一样。卢循后退逃跑,高祖刘裕向 南征讨,向靖做前锋,在南陵、雷池,左里打了三次战役,全都大获全胜。军队班师回朝时, 授予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的官职,将军的职位还像原来一样。 义熙八年,调职担任游击将军,不久监管马头淮西各郡的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 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戍守寿阳,凭借平定广固、卢循的功劳,被封为安南县男, 俸禄土地达五百户。义熙十年,调职担任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兼管石头军事。 高祖向西讨伐司马休之,任命向靖做吴兴太守。第二年,高祖向北讨伐,向靖以原来的身份 服侍跟从,留下来戍守确磝,进军驻扎在石门、柏谷。又调任掌管北青州各地军事、任北青 州制史,将军的职位还像原来一样。高祖刘裕登上皇位,按照大臣们的辅佐确定功劳,向靖 被封为曲江县侯,俸禄领地有一千户。后来又升迁做太子左卫率,加授散骑常侍。皇帝登基 后的第二年,死在官任上,当时五十九岁。追赠前将军。向靖修身勤俭,不经营房屋地产, 也没有园林田产商铺货物的副业,当时的人非常敬佩称赞他。 他的儿子向植继承他的爵位,犯了很多过错,不听从母亲的教导,被夺去爵位。变成分 封向植的弟弟向桢、向绍,又因为犯了杀人罪,封地被废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 16 -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 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次……韵:依次用所 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 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时已深秋,故称“霜余”,“空听”一句移情入景, 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 “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与上片“佳人”一句呼应,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芳 华少女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 妙。 D. 结尾两句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月见证醉 翁在颍州的功绩。 15.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 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②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伤感。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 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伤感。③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 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怀人之思。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与上片‘佳人’一句呼应”错误,“佳人尤唱醉翁词”一句 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说明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 们铭记,也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思念恩师。 “三五盈盈还二八”,“三五”指十五,“二八” 指十六,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 常。所以两句并不呼应。 - 17 -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 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 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 颍州有颍河汝水,最终汇于淮河之中。“霜馀”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 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波澜壮阔的气势,温婉细流涓涓而下。水声潺潺,在作者 听来,如怨如慕,恰恰吻合他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将河水拟人化的写法,更显得情真意切。 “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表达了词人自己深 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 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欧阳修在颍州期间,颇有政声,建树多多,深得当 地父老的敬重与爱戴。颍州父老为了纪念这位文坛巨匠作出的贡献,不但世代传唱他在颍州 创作的诗词,还立祠以表怀思。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作者不由得慨叹 时光无情,对先师的怀念有增无减,令人动容。 下阕体例与上阕基本一致,均为由景及情,前面两句写颍河的晚景。“草头秋露流珠滑”, 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 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 也是对前文“四十三年如电抹”的诠释。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作者全词结尾处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四十三年过 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作者以 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 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苏轼少年求学京城,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与提携。后来两人又政见相同,诗文相和,成为忘年 之交。在苏轼的人生中,欧阳修对其行文、为政、处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因如此,作 者的慨叹与思念才显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而此词更出彩的一点,在于词人将内心的真情 揉碎于水光月色之中,缠绵悱恻,娓娓道来,氤氲进人的内心深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8 -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写诗人被 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杜甫《登高》中,“______”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 运之恨无法用酒排遣的无限悲凉之情。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 象。 【答案】 (1). 往往取酒还独倾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朝晖夕阴 (6). 气象万千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 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 考默写的常考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时理解文章大意。注意字形复杂的字,要在平时 默 写 时 反 复 写 。 注 意 重 点 字 词 的 写 法 , 如 “ 倾 ”“ 潦 倒 ”“ 喧 豗 ”“ 砯 崖”“壑”“晖”“象”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钧窑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奇珍瑰宝。它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______。 从艺术上讲,钧窑以雅致的乳浊状天青色釉和多彩的窑变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可是,“窑变” 是靠窑炉来完成的。那时,( ),造成了“十窑九不成”的结果,因此对窑炉进行改 进势在必行。20 世纪 90 年代初,梭式窑炉的引入解决了烧制钧瓷的诸多难题,为后来进一步 研究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对钧窑的一大贡献。 在钧窑生产的早期阶段,红彩的施加没有______ ,因而在釉面形成大片不规则的彩斑, ______,人们用“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来描述钧窑瓷器流云般优美的釉色和 艳丽如彩霞的红彩。钧釉的釉色并不完全可控,成品的釉色有天青、月白、紫蓝等多种颜色, 同样配方的釉在烧成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火候、烧成曲线和窑位,形成______ 的釉色,加上红 彩的不规则呈现,被称为“窑变”,这赋予了钧窑神秘而多变的特征。钧窑产地流行的“入 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就是对钧窑瓷器丰富多彩釉色的最好形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雷贯耳 一定之规 美轮美奂 云泥之别 - 19 - B. 闻名遐迩 循规蹈矩 美轮美奂 千差万别 C. 如雷贯耳 循规蹈矩 精美绝伦 云泥之别 D. 闻名遐迩 一定之规 精美绝伦 千差万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钧瓷的成功烧制,被落后的窑炉结构所制约 B. 钧瓷的成功烧制,因窑炉结构的落后而被制约 C. 窑炉结构的落后,制约了钧瓷的成功烧制 D. 窑炉结构的落后,对钧瓷的成功烧制起了制约作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应用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有效控制,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对钧窑的一大贡献。 B. 通过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也是钧窑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C. 有效控制应用的铜红釉和铜红彩,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对钧窑的一大贡献。 D. 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也是钧窑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 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用在此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闻名遐迩”,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语境是钧窑瓷器名声很大,故选“闻名遐迩”。 第二处,“循规蹈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妥; “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则,也指已经打定的主意;语境是红彩的施加没有一定的规则,故 选“一定之规”。 第三处,“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得美好漂亮,用在此处属于 使用对象错误;“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语境是在釉面形成大片不规则的彩斑, 是精致美妙,故选“精美绝伦”。 第四处,“云泥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 差别大;语境是釉色差别大,故选“千差万别”。 故选 D。 - 20 -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前后文的主要讲述对象是落后的窑炉,A 项和 B 项的陈述对象是“钧瓷的成功烧制”,因而可 以排除 A 项和 B 项,并且相比较而言,“制约了……”的句式与后文“造成了……”的句式 在衔接上更顺畅,不能用“被制约”的句式;D 项与后文衔接不够顺畅,不够简洁,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A 项,句子主干是“有效控制是贡献”,不符合后文语境,原句的意思是“应用也是贡献”, 应改为“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对钧窑的一大贡献”主 客颠倒,改为“也是钧窑对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B 项,“通过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错误,滥用介词,应删除“通过”;句子成分残缺, 应在“铜红彩”后加“……的应用”; C 项,句子主干是“铜红釉和铜红彩是贡献”,不合后文语境,应改为“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 铜红彩的应用”;“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对钧窑的一大贡献”主客颠倒,应改为“钧窑对中国 古代制瓷工艺的一大贡献”。 故选 D。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 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 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 21 - 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20.“旅游小贴士”大多是用来提醒游客在游玩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游玩过程中应注 意的事项。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拟写三条旅游小贴士。要求:①有针对性;②语言简明得 体。 乳源大峡谷起于乳源大布镇,终至英德境内。它没有那种一望无际的红褐色土质的苍凉 气息,而是绿意盎然的一方美景,乍眼望去,葱葱郁郁,还有淡淡的雾气萦绕其中。奇特的 景观比比皆是:骆驼峰、金龟岩、双狮拜客、灵龟贺寿、石猴迎宾、送财童子、仙人伞柄、 虎跳岩等不下二十个景点。景色秀丽而地貌险峻。有一条坡度达 50 度斜角的 1386 级石阶的 “通天梯”可达谷底,足有 86 层楼那么高,而且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歇脚的地方。 由崖顶至谷底有观光梯。谷底温度通常比较低,地面较湿滑。谷底总长 15 公里,若要游完全 程,至少需要 3 天。 【答案】(1)谷底温度较低,需备好衣物 (2)地面较湿滑,要穿防滑鞋(或做好防滑准备) (3)年老体弱者最好选择观光梯至谷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 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本题中,要求拟写三条旅游 小贴士,就是结合语段找出相关的游玩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游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从“谷底温度通常比较低,地面较湿滑”处可提醒游客防寒、防滑.从“谷底总长 15 公 里” 处可提醒游客有观光梯。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 22 - (1)根据漫面的画面,选择合适的文字,填入画面下方的文字空白处。 (2)简要描述画面。结合画面内容和下方文字,谈谈给你的生活启示。不超过 90 字,文从字 顺,书写工整。 【答案】(1)失去美貌/失去形象。(2)漫画中一个怒发冲冠的不礼貌者,面目狰狞,美貌(形 象)尽失。可见,知礼守礼者,可显其美好;弃礼违礼者,则面目可憎。造物主的公平就在于: 你给予生活什么,生活就回赠你什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漫画类的图文转换能力。这类题一般有描绘画面内容、拟写标题、揭示寓 意三种题型。是一种通过夸张、变形手法揭示社会现象的艺术形式。叙述画面内容,要抓住 画面中的构图元素,如图案、文字等。 (1)根据漫画的图片内容可知,图片中的人物,因为对人没有礼貌,自己也变得十分丑陋。 因而,文字的空格处可以填写:失去美貌(或失去形象)。 (2)通过漫画的画面和下方的文字,分析可知,一个对人没礼貌,经常怒发冲冠的人,自己 也会形象尽失。由此给我们的启发是:你以礼貌待人,你会尽显自己的美好,你若无礼待人, 你就会面目可憎,变得丑陋。进而,我们知道:你给予生活生命,生活便回报你什么。 【点睛】漫画类题型: - 23 - (1)漫画描述画面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 的表达方式。(要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适当补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并揭示画面的寓意, 以拓展答案的深度) (2)漫画揭示寓意: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 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 “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3)漫画拟写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漫画的主题,然后可围绕讽刺的主体或主题 拟加标题;拟题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标题应起到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 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火遍全球,制茶造酒、养蚕缫丝、酿黄豆酱油、做竹子 家具、搞活字印刷……她所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令人向往,很多外国网友因此了解并爱 上中国。权威媒体称赞她讲好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③2019 年 12 月 13 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随笔再评央视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 称“一种精神,只有传承下来才是宝贵财富,这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 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④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疫情发展,我们要主动回应国际关切,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 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 济的精神风貌。同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良 好舆论氛围。(摘录整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应对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会议上的讲话) 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讲好中国故事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中国故事源远流长、丰盈多彩;走向世界,发声当下,我辈青年 意气风发、妙语连珠,向世界人民深情道来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必以典型的案例呈之。 绿野仙踪,荫荫夏木,阡陌纵横,这是中国的乡村;水电便利,绿色生产,机械耕植, - 24 - 这是中国的乡村;乡规民约,共评模范,自己当家,这是中国的乡村。犹记西方人曾语:“中 国的农村,秽物遍地,人民愚昧不堪,经济极度落后”;而今,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黑土麦田”的年轻人,滚一身黄土、践共富誓言,手握改天换地、脱贫攻坚的巨笔,打造 出了一座座生态美丽、民风淳朴、生活富裕、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现代科 技水乳交融的美丽村落。中国的乡村,早已不是西人口中的蛮荒僻壤,反而能媲美于北欧童 话镇。朋友,你能瞧见吗? 讲好中国故事,必以生动的伟业览之。 来,乘上复兴号列车,于“波澜不惊”中领略我国大好河山;瞧,三十六峰的天险上人 头攒动,那是老百姓们富足精神的娱情;看,人民广场上衣袂翩飞,那是大爷大妈们健康生 活的标志;品,那城市里的绿色车浪,是中国企业共享创新的奇思妙想……暂且休息,我还 将带你穿梭繁忙的车间,惊叹于大国工匠的执着;我将带你纵横捭阖,于故宫中看王希孟的 绿水青山;我将带你跋涉塞罕坝林场,飞上九天,一览中国对世界环境之贡献。然后继续我 们的高铁之旅,从连云港出发,横贯中亚,西抵荷兰,中国一带一路给人们带去欢颜;中国 世贸,万国云集,你将看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人民带去的红利。远渡重洋,重走郑和的 线路,你将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生机盎然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必以客观的事实贯之。 也许你已深深陶醉于乡村之富饶,城市之繁荣;但我也敢将不完美之处大方暴露。高创 之力,我国工业亟待升级;医疗不公,底层人民苦于药价;贫富差距,教育鸿沟逐渐扩大; 社会转型,不正三观隐于中国……但是,我敢剖析给你看。只有新鲜暴露的伤口才能结痂,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突破遮羞布,中国政治才会淀污澄清。我们不是厚颜,将伤口示 人;我们是自信,让你们能目睹,我们必会将弊病一点点革除。 但是,当下还有一些朋友仍然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传播中国,导致他们眼中的 中国与真实的中国仍相去甚远。 亲爱的外国朋友,请你们去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中国,我们绝不遮掩;亲爱的外国朋 友,请听中国说,生动准确地说出我们的当下故事。 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新的中国故事,还请拭目以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这道题目由四则材料和命题构成。解答此题我 们要先解读材料包含的内容和主题,再结合标题确定立意。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考虑: 一是限制性。①立意限制。从上述四则材料可看出,引用新时代领路人金句“讲好中国故事”, - 25 - 目的是让世界了解并理解中国。不能把“讲好中国故事”理解为“讲中国故事”,“讲好” 强调的不是“讲”,而是“好”。中国故事仅为“讲好”的支撑素材,故事背后的“道”、 讲故事的态度和方式才是讲好“故事”的要素。如果一味大讲特讲大美中华、中国风云人物、 华夏民族的英勇事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非凡成就等,则只能视为基本立意。②价值判断 限制。材料中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即要让世界人民了解并理解一个正面的中国形 象。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某一方面讲,还是从综合角度讲,均 应该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故事。③讲述主体限制。“讲好中国故事”为一动宾短语,看似省 略了主语,但材料已经暗示了讲述的主体为“我们”,因此可以从青年学生的个体身份讲, 可以从青年学生的群体身份讲,也可以从某一工作岗位出发讲,还可以从某一领域出发讲等 等。考生还需清楚,讲述的对象是“世界”,考生要能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 讲好中国故事。④标题限制。试题要求考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表明所写 文章为一篇命题作文,考生不得改动题目。二是开放性。①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尽管材料对 立意的方向限定比较严格,但是立意的角度还是较为开放的。可以落脚在为什么得讲好,也 可以落脚在怎样才能讲好上。“好”可以是全面,可以是准确,可以是客观,可以是生动, 也可以是理性,还可以是辩证等;可以从讲述者的态度、原则、方式、平台、工具等角度切 入讲述;可以从宏观层面讲,也可以从微观层面讲;可以以自信而骄傲的磅礴之气讲,也可 以以有理有节的坚定之气或温文儒雅的温和之气讲。但应注意的是,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讲述中国故事。②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中国故事俯拾皆是,至于选取哪些故事作为素材, 我们可以根据储备有目的地选择使用。考生不能只局限在讲故事的层面,而要能够对故事进 行深度思考,体现题目中的“讲好”这个要求。③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准确“生动”地 说,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理性“准确”地说,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散文。 立意时可从价值观和思维两个层面对考生进行考查。“讲好中国故事”体现的是家国认同感。 我们首先应该心有中国故事,其次是讲出故事,最为关键的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的良好形象,让世界全面 客观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从逻辑层面审视,界定概念是写好此文的重中之重。“讲好中 国故事”绝不能理解为“讲中国故事”,其落脚点应在“讲好”二字上。要底气十足、自信 满满地讲,而不能仅仅拘泥于传递其奋进史、创新史。 参考立意: 1.新闻工作者当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中国故事。 2.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 - 26 - 3.讲好中国故事,从历史而起,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将充满底气;讲好中国故事,从现实 而兴,一个脚踏实地的民族必将攻坚克难;讲好中国故事,从未来而望,一个心怀梦想的民 族必将乘风破浪。 4.共商共建共享,讲好大国担当;累土不辍耕耘,讲好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着眼文化 传播,实现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提高中国国际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 5.找准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与国外受众的表述习惯与精神需求的契合点,创新中 国故事的对外话语表述方式。 6.小切口,贴地气,深挖掘,以最具生活气息与亲和力的题材切入最具温度的讲述。 7.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唱腔和气韵传唱灿烂文化,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持自主研发创 新,用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坚守平凡工作岗位,用行动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用担当和坚守讲述中国故事。 8.讲好中国故事,让科技强国强军;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铭记历 史之殇。 行文结构:开篇起笔大气磅礴,句式工整,使用简约的语言直奔主题;接着紧扣“乡村”变 化,凸显今昔之别,使用整齐的句式,立足“典型”案例,真实地讲述中国故事,态度鲜明, 收效明显;接着变换称谓,使用第二人称“你”,将其置于具体场景中,无形中拉近作者与 “你”的距离,也是作者行文中情感不由自主的流露和倾泻,只有让他人直面中国,才能认 识中国,才能为中国正确发声,只有生动地讲述中国伟业,才能让人心存叹服,才会达到口 耳相传的效果;接着论述“讲好中国故事,必以客观的事实贯之”;最后使用呼告,收缩全 文,荡气回肠,劝告外国朋友准确认识中国,传播中国;鼓励更多年轻人砥砺前行,谱写最 美华章,以向全世界呈现更美盛宴。 素材: 1. 《周易》中曾记载“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四时蕴藉,八极各辉,世间万物都会因雨水 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壮大成形;相似又不同、共和而各异,中国与他国,亦复如斯。不同文 化的交流就似一个个涟漪的碰撞交汇,相互影响、不断扩散而成就自我却又保持各自特色。 尊重其个性,以世界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 2.讲好中国故事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若没有中国的人、物、事做支撑,缺乏实实在在、令人 敬佩的事例,那么无论用多少华丽词藻修饰,中国故事都是空洞乏味的,旁人甚至不屑闻之, 又何谈“讲好”?因而,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前提是谱写好中国故事、演绎好中国佳话。 3.“花香蝶自来”,讲好一个个引起人类共鸣的故事,听众自然愿意捧场。一如港珠澳大桥 - 27 - 引来举世盛誉,一如中国“天眼”让世界惊叹,又如“嫦娥四号”聚焦国际目光……我们并 未大张旗鼓、四处宣传,但它们却如长了翅膀般飞向世界各地,何也?因为这些故事真实而 精彩! 4.用“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世界各国的共同心声,用“进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 更多的目光,将高铁动车的名片撒向万水千山……讲好中国故事,大同之梦定能辉煌。新时 代领路人也多次强调:“我们要营建世界人民的后花园。”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日 益显得不切实际,一方面需要我们精心搭建,让世界人民愿意到此休憩玩乐、共谋发展;一 方面需要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敞开胸怀,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当下 仍有一些人不明内里甚至误解中国的情况,慎重思考如何将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讲好,展 现中国爱好和平、互融天下的形象。 5.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 确地说。讲好中国故事,你若盛开,粉蝶自来;讲好中国故事,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泱泱 中华,盛世华章,盼与世界共享! 【点睛】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在审好 题目后,先确定一个写作的中心,然后列出提纲,根据所列的提纲去写作文,这样写出的文 章才会主次分明,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 第一步。 2.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 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