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线上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 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好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 人提及文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 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要的,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 全部肌体,是文学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作 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语言积淀的 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阅读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品出 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 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就用了大量精确朴素的词语:深冬、阴晦、冷风、 呜呜的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鲁迅的这段描写,使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 起来了。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 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鲁迅对 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百年孤独》 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 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 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此种突兀的文 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文学大师就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反观我们的语言 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 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比如表示“看”这个动作 的词,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一般只有三五种,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睨、 眇、瞪、眺、瞥、盯、睹、瞭、瞋、睇、觑等,且不同词皆有微妙的差异,生动形象,姿态 - 2 - 万千。 那么,如何让文学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丰富呢?文学语言不应丢弃汉语的深厚传统, 要善于从现代书面语、地域方言、古代汉语、日用口语等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元 素,进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贾平凹的小说语言,多游走于现代白话、关中话、 陕南商州话和古语之间,于《红楼梦》语言借鉴尤多,又汲取了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近则与 沈从文、孙犁相衔接,再加上他的勤奋练笔,于是锻造出了贾氏独特的文学语言。 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 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地平凡劳作的“工匠精神”。语言上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 只能是空中楼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文学语言逐步有了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的倾向。 B. 叙事文学必须构思故事,而故事通过语言传达,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 心。 C. 文学作品《故乡》《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显示出其创作者语言功力的高超和语言风格 的取向。 D. 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在对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语言融会贯通基础上的自我创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文学创作不重视锻造文学语言的现象作为立论前提,进而明确了语言对于文学的重 要意义。 B. 文章把文学大师与建筑巨匠进行类比,援引古今中外事例,充分论证了一个成熟的作家是 语言使用方家的观点。 C. 文学语言要从多种语言形态中汲取鲜活丰富的元素,进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特色文学语言, 贾平凹独特的文学语言是最好的证明。 D. 对于锻造文学语言,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具体分析,最后明确解决的办法,层次分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够阅读文学经典,品出语言的味道、魅力和美感,再经常练笔,语言积淀就有了可 能。 B. 如果不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鲁迅作品的文学语言就很难形成鲜明的自我风格。 C. 如果有了对语言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我们的文学语言也可能由贫乏、干瘪变得丰富、 - 3 - 鲜活。 D. 只要把故事编好,再加上语言上的硬功夫,文学精品就不会是空中楼阁。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以偏概全,信息来自第一段,根据原文可知,“网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只是 原因之一。 B 项,无中生有,“作为文学肌体的语言,才是叙事文学的重心”于文无据。 D 项,曲解文意,信息来自最后一段,原文是“优秀的文学语言,一定是在古今中外经典文学 作品的语言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自我创造”。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充分论证了一个成熟的作家是语言使用方家的观点”表述错误。根据第五段可知,类 比和举例是为了论证文学大师对语言一定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 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 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 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 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 4 - D 项,说法绝对化,信息来自原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把故事编好”“加上语言上的硬功夫” 只是文学精品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故选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的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 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 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 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 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 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 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 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材料二: 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 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 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 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我从 2014 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 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越来越多,这成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 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中国汉字听 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孩子的水平也在 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 - 5 - 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 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 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21 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通过参与语文 教师培训,参加语文教学教研活动,张一清对儿童的语文教育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为了推 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领略文字的魅力,张一清在北京阅读季“书香校园”活动期间, 前往中小学、国家图书馆等地开设讲座,交流汉字文化。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三: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 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 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 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它将我们源远流长、 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 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 2 000 年前的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 “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 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 (选自孟扬《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旦用独特的创意手法书写汉字的内容,这样做是想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喜欢汉字,进而 了解汉字及中华文化,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 B. 宋旦举办的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把汉字 形象化、符号化。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 文化符号。 C. 作为原创文化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颇受欢迎,逐渐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 动,这反映出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增强。 - 6 - D. 汉字凝结着中国智慧,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体现了我 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宋旦在美国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绘画起源于汉字 的本质特点和宋旦汉字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具体内容和体现的社会意义。 B. 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并且在 各地的活动中学生参与不单是为了名次,还是因为他们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 文化,进而了解民族历史。 C. 材料二中张一清认为认识、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提高对汉字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够激 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所以他十分关注对汉字的研究工作,注重儿童语文教育问题。 D. 材料三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演化过程,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 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承着中华文明。 6. 综合三则材料,说说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4. D 5. B 6.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汉字里蕴含着中国 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③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华传统 文化的特质,表意的汉字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了一个整体,使中华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 的包容能力。④汉字单字的信息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能让现代人仍可 阅读 2 000 年前的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张冠李戴。“体现了……的感知方式”的主语应为“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并非“汉 字”。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 7 -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 项,“绘画起源于汉字”错误,原文中“书画同源”的意思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 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但不能说“绘画起源于汉字”。 C 项,强加因果。关注语文教学、关注汉字本就是张一清的本职工作。 D 项,“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的表意文字”不准确,原文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 表意文字”。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解答此题要抓住三则材料中显示汉 字影响的观点句,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如第一则中“汉字是……载体……瑰宝”“在张一清 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等。第二则中的 汉字对了解中华文化的意义。第三则材料中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如“凝结着中国智慧 的汉字,是迄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它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 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 力”“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 2 000 年前的文章,临摹古人的书法”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 8 -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遥远的灯光 阿 成 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世界便属于你一个人了。窗前的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 己,是啊,这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了。我开着卡车,独自一人行驶在荒野上。尤是寒冷的冬夜 里,那老银色的雪光会一直延伸到迷蒙的远方,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 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行驶。 三十年前,那些沉驻在荒野上的乡村,仅由十几幢简陋的茅草房拼成,村口处照例竖立 着一根高高的杆子,上面吊着一盏亮刺刺的灯。早年时村子里是没有电的,乡下人只能点油 灯或蜡烛照明。为了节省一蹊油、一截蜡,会早早地熄掉它。是啊,只有村口处那高高竖立 的灯,是黑夜里唯一的光亮。 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点橘 色的希望。这烁闪着的亮团引导着你朝它开去——是啊,这黑沉沉、泛着银色雪亮的大野之 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它出现的那一刻,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 这孤寂的灯光会让你想起许多陈年往事,它一帧一帧地照亮了你早年的某些画面。这些画面 里有你的父母、兄弟,也有你的同学,这些影动着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灯光的抚绕,竟 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来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是啊, 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 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起来。 远处的灯光终于近了。常做冬夜的行客,知道前方的那一盏孤灯,或者是用冰做成的灯, 里面点着一支微微摇曳的蜡烛,远远的,如一钵文火闪耀着——那儿呀,或许是一片小旅店 吧。我曾多次住过这样的店。店的夜呵,从不寂寞,车老板们进进出出,须不断地去院子里 喂马,解手,或者几个人盘坐在火炕上,边吧嗒着呛人的旱烟,边唠嗑儿。 前面那盏灯下,或许是一个公路检查站。检查站里有一领长长的火炕,在墙角处有几个 齐胸高的大瓦缸,里面分别腌着酸菜、威茉,存着杂粮。行路人只要交上一两块钱,就可以 美美地吃上顿热乎乎的高粱米饭了。 卡车终于从那一域灯光下开了出来,渐渐地将那灯光远远地、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灯 光化作天上的一颗星。你继续在老银色的荒野上行驶了,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是啊, - 9 - 风雪中便是英雄也是孤单的哟。 在迷蒙舞落的雪中,你会看到远远地有移动的灯光,那同样是一台夜行的老式卡车,正 从你对面驶来。似乎是司机们都担心败坏这夜的沉静,双方只是用闪烁灯光的方式彼此打一 个招呼。 迎面的卡车从你身旁驶过去了,前途又变得浑沌起来,似乎这黑夜里,只有你这一台卡 车在孤单地行驶着。 进入山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兴安岭的盘山道,一山一山地缠绕着,卡车驶上这盘山道 时,常会看到在山顶上一辆卡车的灯光,它就在你高高的上方,似乎正朝着天上的方向行驶。 当你驾驶的卡车驶上山顶,前面那辆卡车的灯光却倏然地滑落到山腰那儿了。就是这样,两 辆卡车上上下下地盘旋着,有意或无意地追逐起来…… 出了山,卡车便进入无涯的平原了。正当你这个夜行者感到疲倦时,前面又有一束灯光 闪烁起来,于是,你再次地振作了起来。 流水似的岁月湍急而过,当你开着私家车又行驶在冬日的大野上时,眼前的景象与三十 年前已截然不同。夜下的高速公路被路灯照得如昼如织,铺成了一条辽远灿亮的灯带。远处 的村庄不再是一盏孤灯下的老式乡村,它已被灯光璀璨、堆砌如冠的城镇所取代。行驶当中, 不断地有车子从你的迎面驶过来,完全没有打招呼的必要了。昔年的盘山路消失了,变成了 一条被风呼啸着的隧道。夜,不再宁静了,灯光也不再是回忆之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 着前方,行驶着…… 哦,下雪了。你披上衣服起来,站在窗前。已是凌晨 3 点,透过布满霜花的窗,久久地 凝望着空空荡荡、灯火簇拥着的高速公路。是啊,在这飘雪的夜里,你在等待什么呢?是在 等待从远处驶来的卡车的灯光吗?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作者追忆自己三十年前夜晚荒野开车的情景,“偌大的银铸世界”“小若蚁虫的 卡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下文对灯光充满感情的描写。 B. 作者最盼望的还是旅店的灯光和公路检查站的灯光,虽然作者讨厌这些地方的嘈杂,但这 些地方能够留宿和饱餐,免于雪夜冻饿之苦。 C. 文中使用的“是啊……”的句式,其中包含着肯定、感慨的意思,前后反复这样写,强化 读者的认同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结尾写站在窗前,结构上照应开头,感情上通过对等待对象的追问,回扣上文对灯光的追 忆,表达了对当年卡车灯光的一往情深。 - 10 - 8. 小说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在文中“灯光”有怎样的含意?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7. B 8. ①串联贯通文章内容,使内容更集中、紧凑。②突出“灯光”这一意象, 增强形象感,同时由实到虚,使表达的感情含蓄隽永。③集中描写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 使追怀的感情更强烈(使主旨更突出)。 9. (1)指“我”过去经历中具体的灯光,也指灯光给人的希望、温暖和力量。(2)表达了 作者对过去灯光及其带给人的温馨记忆的赞美和怀念,也表达了对因社会发展灯光引不起人 们的回忆和相互问候的怅然。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最盼望的还是旅店 的灯光和公路检查站的灯光”错,文中对灯光没有比较;“作者讨厌这些地方的嘈杂”错。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 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 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分析。小说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的好处,结合 文本内容分析。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言之有序。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 字:不板不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 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串联贯通文章内容,使内容更集中、紧凑。 突出“灯光”这一意象。“灯光也不再是回忆之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是在 等待从远处驶来的卡车的灯光吗”,集中描写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使追怀的感情更强 烈。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情感分析。在文中“灯光”有怎样的含意,表层含 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 分析。“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 - 11 - 的灯,即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起来”,指“我”过去经历中具体的 灯光;“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 点橘色的希望”“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来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 春阳般的暖”“前面又有一束灯光闪烁起来,于是,你再次地振作了起来”,也指灯光给人 的希望、温暖和力量。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作者对过去灯光及其带给人的温馨记忆的赞 美和怀念。“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奴虫的卡车在行驶”“行 驶当中,不断地有车子从你的迎面驶过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行驶着”,对 因社会发展灯光引不起人们的回忆和相互问候的怅然。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 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 太守,进爵钜平侯。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 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万袭 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兖州刺史, 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 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人,马二千匹, 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留,于此别异。” 因各拜辞而去。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 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 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 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策,令侃 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 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 数人,方得止。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 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 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及车动果 - 12 - 倒,众皆服焉。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 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 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南 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 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 (节选自《梁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B.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C.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D.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以弱冠泛指不足 20 岁的男子。 B. 使持节,魏晋南北朝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使者所持之凭证。 C. 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亲属,古称从,六朝称同堂,唐始称堂。 D. 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等官皆有,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指其中的首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羊侃功勋不凡,意志坚定。他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得以进爵;但为了完成 父亲遗愿,不为利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南归。 B. 羊侃通情达理,谋事深远。南归途中,体恤下情,任凭部下选择去留;侯景造反前,羊侃 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后又及时提出讨伐对策。 C. 羊侃孔武有力,善于用兵。羊侃膂力过人,能使硬弓;守城讲究策略,战术得当,灵活机 动,或主动出击化解劣势,或静观其变以逸待劳。 D. 羊侃多才多艺,豪爽大度。他爱好文史,精通音律,自创曲子,颇有新意;为人宽厚,喜 欢结交朋友,尽管酒量有限,但却常与人豪饮同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 - 13 - (2)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这时候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按次序(或:没有一点秩序)。羊侃于是 区别安置加以防备,全都按照宗族将他们分开。 (2)(大火)蔓延烧毁了七十多艘船,所焚烧的金帛数不完。羊侃听后丝毫不在意,让人继续摆 酒没有停止喝酒。 (3)如果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一旦)秦国使节往来经过(这儿),(郑 国可以)供应他们缺乏的钱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侃”人名,做“作雉尾炬”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可排除 B 项、D 项。 “以油灌之”和“掷驴上焚之”结构相同,前后应断开,可排除 A 项。 句意:贼制造尖顶木驴攻城,矢石不能制服它,羊侃就制作雉尾炬,安上铁箭头,用油浇灌 它,扔在木驴上燃烧,不久木驴被烧尽。 故选 C 项。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 项,“故以弱冠泛指不足 20 岁的男子”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 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 14 -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 项,“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 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分析可知,只是对 高祖问侃讨景之策的回答,不涉及预言。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卒”,通“猝”,突然、仓猝;“竞”,竞相、争相;“入”,进城;“无复”,不 再有,没有;“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乃”,连词,于 是,“区分”:区别,分开来两个不同的事物;“以”,介词,按照;“间”,间隔、隔离; “之”,代词,他们。(2)补充句首主语“大火”;“延”,蔓延;“燔”,焚烧;“胜”, 完、尽;“之”,代词,这件事;“挂意”,牵挂、在意;“酒”,摆酒(名词作动词);“辍”, 停止。(3)“若”,如果;“舍”,放弃(围郑);“以为”,以(之)为,把……作为;“东 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古今异义词);“行李”,出使的人(古今异义);“共”, 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 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 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 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 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 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 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 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羊侃字祖忻,是泰山梁甫人。祖父羊规,宋武帝任徐州刺史时,恰值薛安都以彭城投降 北魏,羊规也随之到北魏。父亲羊祉,在北魏任侍中。羊侃年轻时状貌魁伟,爱好文史,广 - 15 - 泛阅读书籍,二十岁时随父在梁州立战功。以功迁任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升爵位为钜平 侯。 当初,他的父亲多次有南归的心愿,常对诸子说:“人一生怎可以长久留在异域,你们 应该归奉东朝。”羊侃至是将举河、济完成父亲心愿。兗州刺史羊敦,是羊侃的堂兄,暗中 得知此事,就依据州地抗拒羊侃。羊侃于是率精兵三万人袭击他,没有攻下城,便修筑十余 城守卫。魏帝得知此事,派使者授给羊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兗州刺史,羊侃斩杀 使者示众。魏人大惊,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包围羊侃内外有十多层,羊侃的士兵被杀伤 很多。营栅中弓箭已尽,南边的军队未来,便在夜间溃围而出,边战边行,一日一夜才走出 魏境。至渣口,兵众尚有一万多,战马二千匹,将要进入南朝,士卒一并彻夜悲歌。羊侃便 辞谢说:“你们怀念故土,理应不要跟随我,希望决定去留,在此分别。”于是士卒行礼辞 去。 羊侃于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羊侃任侍中。二年,羊侃又任都官尚书。侯景反叛, 攻陷历阳后,梁武帝向羊侃询问讨伐侯景的计谋。羊侃说:“侯景反叛的迹象很久就显现了, 请求派二千人紧急占领采石,令邵陵王攻取寿春,使侯景前进不得,退则失去巢穴,乌合之 众,自然就会土崩瓦解。”但在商议时许多人认为侯景不敢立即进犯都城,因而羊侃的建议 便被搁置下来。朝廷于是让羊侃率领一千多骑兵镇守在望国门。侯景到达新林时,朝廷又派 人追回羊侃入朝作为副职协助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这时候侯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 进城,不再按次序。羊侃于是区别安置加以防备,全都按照宗族将他们分开。当时军队争先 进入武库,自己去取武器盔甲,有关方面不能制止,羊侃下令斩了几个人,这才得以平静下 来。 贼制造尖顶木驴攻城,矢石不能制服它,羊侃就制作雉尾炬,安上铁箭头,用油浇灌它, 扔在木驴上燃烧,不久木驴被烧尽。贼又在城东西两面堆起土山,站在土山上观望城里,城 中人震骇,羊侃又命令在土山下挖地道,暗中把土运走,土山不能堆立。贼又制作登城楼车, 高有十余丈,想登城向内俯射,羊侃说:“车高而城下沟壕中的土虚,楼车来了一定会倾倒, 可卧而观看,不用劳累设防。”当楼车一开动果然倒下,众人皆佩服他。 后下大雨,城内土山崩溃,贼乘势将要攻入城,苦战不能禁止,羊侃便下令多掷火把, 形成火城以断贼的进路,从容地在里面筑城,贼不能前进。十二月,得病在台内去世,时年 五十四岁。 羊侃年轻时英勇威武,体力绝人,所用弓拉力至十余石。羊侃性情豪侈,擅长音律,自 编写《采莲》、《桌歌》两首曲子,很有新意。羊侃不能饮酒,但喜欢与宾客交游,终日相酬 - 16 - 酒,与他们同醉醒。性情宽厚,有才识度量,曾南回至涟口,置酒宴,有个客人叫张孺才, 在船上醉了失火,蔓延烧毁了七十多艘船,所焚烧的金帛数不完。羊侃听后丝毫不在意,让 人继续摆酒没有停止喝酒。张孺才渐渐害怕,自己逃走了,羊侃宽慰他让他回来,对待他还 像从前那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远游①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②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 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 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 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 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打听起京城的情况;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2 分),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 可贵品质。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 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 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 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不正确。“贱子”是诗人的自称。故 选 A。 - 17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似闻胡骑走, 失喜问京华”,此诗乃广德元年春作。云“似闻”,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 况。不觉失喜,犹云失声失笑,着一“失”字,从前之揣摩忧虑,当日之惊疑踊跃。结合注 释①及诗句内容“种药扶衰病”分析可知,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忧国忧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即使 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诗经·卫风·氓》一诗中写女子无错,男子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 传说。 【答案】 (1). 三军可夺帅也 (2). 匹夫不可夺志也 (3). 女也不爽 (4). 士 贰其行 (5). 地崩山摧壮士死 (6).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夺”“爽”“贰”“摧”“钩”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 1 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数千年,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已达________的境地。 ( )。有人断言, 中国未来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诗更加高远。因为唐朝的诗人 - 18 - 一生都在为穷尽文字之美而________,今天繁杂的学问,让作家们失去了对汉字纯正而深刻 的把握。知识的丰富恰恰让作家们处于能解读,却不会创造的尴尬境地:能看透文章的浅薄, 却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能体味到唐诗的美妙,却写不出美妙的唐诗。 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________,唐诗写乏了出现了宋词,宋词写到尽头出现了元 曲。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政治体制变化无常,但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却从未改变,并随 时间推移愈发顽强。中国文人独立的个性和品质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深入骨髓,成为基因。 但在当下,母语的创新却________,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 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之所在,以汉语言为母语的写作者们失去了对母语的倚重和深入研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出神入化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故步自封 B. 登堂入室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 C. 登堂入室 一丝不苟 俯拾皆是 故步自封 D. 出神入化 专心致志 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纵然你在天涯海角,都改变不了你是中国人的事实 B. 尽管你身在天涯海角,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C. 纵然身在天涯海角,张口一句汉语,便知你从故乡来 D. 你的语言会暴露了你的身份,虽然你在天涯海角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导致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B. 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C. 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或许是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D. 原因十分复杂,最根本的一条,创作者或许是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 19 - 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登堂入室:比喻学问及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 的水平。由语境陈述对象看,应选“出神入化”。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不马虎。据语境,应为 “专心致志”。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胜枚举:形容数量很多。依语 境“中国历代文人对母语的创新”,应选“不胜枚举”。 裹足不前:停步不前,好像脚被裹住一样。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愿前进。根据语 境“母语的创新却”分析,应选“裹足不前”。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此处表让步假设关系,应该用“纵然”,可排除 B 项、D 项; 该语境强调中国的语言文字被历代中国人作为母语使用,应突出语言文字,可排除 A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结构混乱,“导致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句式杂糅,去掉“导致”。 C 项,成分赘余,去掉“原因”。 D 项,语序不当,“或许”放在“创作者”前面。 故选 B。 20.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一则寻物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昨晚,本人不慎在学校图书阅览室掉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内心非常急躁。此书为精装版, 内夹有一张学校图书室借书证。如有拿到者,务必尽快联系我(电话:13872655202),我一 定当面谢谢您啦! - 20 - 【答案】①“掉了”改为“遗失”或“丢失”,②“急躁”改为“不安”,③“拿到”改为 “拾到”,④“务必”改为“请”或“希望”,⑤“谢谢您啦”改为“致谢”或“感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 目,考生需要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分析是否得体。本题所 给的材料是“寻物启事”,题干明确说明“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 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第一处“掉了”过于口语化,与寻物启事这一文体不合, 应改为“遗失”“丢失”;第二处“急躁”不当,“急躁”,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 安,该词重在性情,而此处应是强调心情,可以改为“不安”;第三处,“拿到”不当,“拿 到”容易产生歧义,“拿到”既是目的地“捡到”之意,还有有目的地去拿之意,此处应该 改为“拾到”;第四处,“务必”不当,“务必”指一定,必须,语气过于强硬,可以改为 “希望”;第五处,“谢谢您啦”不当,过于口语,而且态度不够郑重,可以改为“致谢”“感 谢”。 21.下面是某校开展“诗词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示例:诗词比赛拟于 4 月 2 日至 8 日举行。学生会以海报、会议和广播的形式进行宣 传。团委负责组织比赛。赛程分为初赛、复活赛和决赛三阶段,初赛前三名和复活赛第一名 进入决赛。最后由团委和学生会联合组织颁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一要审清试题要求, 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来写一段话;二要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三要注意语 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要求。本题的陈述对象是“诗歌比赛”,由学生会和团委分别负责。学 - 21 - 生会负责宣传,宣传又分为三种形式。团委负责组织比赛,赛程又有三个阶段,初赛前三名 和复活赛第一名进入决赛,最后由团委和学生会联合组织颁奖。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 来即可。 【点睛】解答本题时,首先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其次,读懂框架关系及流 程,要尽量把它们体现在答案中。即要准确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图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 是结构图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箭头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线上的 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作用。然后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 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 承接等关系。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四、写作(60 分) 22.在一次语文活动中,一些同学认为青年应当志存高远,有自己的梦想,一些同学提出要选 择平凡,也有一些同学提出“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对此,你是怎样思考的?请自拟标 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参考例文 志存高远,创造辉煌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 意义呢? 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许多名人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比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 “人生无益于人类,便是无价值的。”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 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在他们看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 类、对社会的贡献。这就是说,我们刚刚踏上人生旅途时应当志存高远,心存一份终生为之 奋斗的“旅行指南”。 “志”,是个很有趣的字眼。其上的“士”历来被用作对人类的美称,如壮士、烈士等。 而一个人在“心”上一直想着要做“士”时,也就是胸怀有“志”了。“志”是人生的目标、 志愿,对人生有着指导作用,可使生命不在糊里糊涂中虚度。而“志”也有许多种,有小有 大,有好有坏,有近有远…… 有的人志在活得开心幸福、悠闲自在;有的人志在赚很多钱,享受人生;有的人志在做 未尝试过的事,不断满足自己的新鲜感。虽然这些志都无可厚非,不能说不好,但它们只是 小志,只因个体的存在而存在。 一些人立志报国,一些人志在为国争光。他们中有的是热血官兵,有的是科学家,有的 - 22 - 是运动员,还有的是工人、农民、企业家……他们都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联系起来,与民族 联系起来,做事首先想到的是,是否有利于祖国、有益于民族,甚至心甘情愿为国家为民族 献出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志”就是大志了。 还有些人,愿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愿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这些人将自己的生命 融入整个世界的发展之中,志在不断燃烧自己,为世界的前进加速,为全人类服务,这就是 更伟大、更具深远意义的“志”了。 到底何种“志”更有利于创造人生的辉煌呢?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大志、远志才能使人 生更辉煌。革命烈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国献身,可歌可泣;周总理日理万机,为国为民 “甘为孺子牛”,令人敬仰;白求恩大夫只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表现出伟大的国际主义精 神……这一切不正说明了志当存高远吗? 远大的志向,能指导你前进,时刻为你照亮前进的道路;能给你勇气、力量,以克服人 生道路上出现的一切困难、险阻。它更是一颗火种,能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焕发光彩。 同学们,身为新世纪的主人,愿我们都能立下高远之志,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开辟一 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辉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 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中的三种说法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既要树立高远的志向,又不能好 高骛远,要从身边的平凡小事做起,这样才能一步步靠近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据此可提炼出 三种观点:一是“志存高远”,即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二是“选择平凡”,可以理解为怀 有一颗平常心,做好平常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平凡亦伟大,平凡也是一种美;三是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可以理解为心存远大志向,从平凡小事做起。不管选择哪一种观 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须注意,若选择前两者,应避免出现两种极端:好高骛远与鼠目 寸光、自甘平庸。要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最佳立意应当是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 想,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 参考立意: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理想;怀有一颗平常心,做好平常事; - 23 - 平凡亦伟大;平凡也是一种美;心存远大志向,从平凡小事做起等。 行文结构:本题可以写议论文。开头提出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自然引出论点——要 志存高远;接着展开论述,“志”有种种,只有拥有大志,才能使人生充满光明,焕发光彩; 最后提出希望,收束全篇。表达上,使用设问、反问句,引人思索;使用句式整齐的短句、 结构一致的排比句,增强了鼓动性和感染力。 【素材】东汉末年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 批评说:“儒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 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扫屋” 与“扫天下”根本是两回事,怎能相提并论呢?顾名思义,“扫屋”就是打扫房间,“扫天 下”指打理国家天下事,两个词义可以算是南辕北辙。但仔细考虑一下。如果一个人小事都 做不好,做大事又谈何容易呢? 人不可无志,志也该存高远。但要切实际,否则便成了好高骛远了。立志,既要“扫屋” 也要“扫天下”,再小的事也要认真对待。也许有一天,当你实现了你的“鸿鹄之志”,站 在事业的顶端后,回首相望,你会发现过去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了构筑成功之路的重要部分。 也许你会庆幸于自己的选择,否则,相对而言的只是碌碌终生。 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 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 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 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细品平凡,实乃非凡,简桢说:“向着阳光,一路播撒平凡的种子,期待它们开出非凡 的花儿来……”是的,每个平凡人都能酿出不平凡的人生佳酿。 为了脱此困境,浅层次上,我们要做的是自信——深刻觉知个体的无限可能。的确,人 人都是国王,可因为我们缺少了此方面的自信,我们便只能被废黜。此外,这种自信,能够 帮助我们超越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困宥,真正了解为何“非凡起平凡”,而不至于被大众同化, 终生无为。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望见,世之伟男子、真丈夫,大都出身草莽,起于卑末。且 不论那斩白蛇起义的亭长刘邦,那来自小岛的拿破仑,试问我开国主席毛泽东,起初可有世 代簪缨之誉?可有万贯金铢之财?古人有仗书剑走天下者,豪气直言:“是英雄不问出处。” 世人不论贫富穷通,归根到底都是等值的一抔黄土,起初平凡的人,凭借着质朴的一腔执念 与果决的一份决心,极有可能实现生命的突围,以“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自立丰碑一 - 24 - 座,以平地的基础筑成超拔的伟业,永垂千古。 一种静默的观照,一种生命的飞跃。一方面,这种平凡心启示着我们超越对胜利的渴望, 摆脱功利的心态,静默观照生命的点滴进程。“春来花自发,秋至叶飘零”,对种子顺时而 育,不功利,不急躁,方能乘天地之正而育非凡之花。另一方面,这种平凡心更近于佛门的 透达。它使我们熄灭了一切贪嗔痴,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平凡也好,不平凡也罢,我的 存在是为了存在,这样,我们才能在无心间成长,滋润达观的甘霖,从而开出非凡的成功之 花。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