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4写作热门押题10人生行囊教师用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热门押题 10 人生行囊 [高考押题]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终其一生都在探究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可大可小, 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也没有离开过这一大范畴。“人生的行囊”其实也是换了一个切入点来探 讨人生的意义。这样庞大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其剖开,逐层深入地分析。 “人生的行囊”里究竟有些什么?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人生是一个从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掌握知识,积累物质,追求精神,升华品格,我们一层一层往上走,在欣 赏旅途风景的同时,认清自己的道路,自然就能明白“人生的行囊”里什么是多余的,什么 是必需的。 [素材宝库] 1.哈佛毕业生演绎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2016 年 5 月 26 日,何江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作为哈佛大学研究生优秀毕 业生代表做主题发言,成为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第一人。何江用 7 分半 的时间,讲述了自己幼时被毒蜘蛛咬伤右手,母亲用民间火疗为他治伤的“中国故事”,反 思科学技术成果传递到最基层、最边缘角落的重要性。 何江出生在中国典型的农民家庭,年幼家贫,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后来以全额奖学金成功申请 哈佛大学生物系硕博连读。只有高中学历的父亲教导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江 的成功很好地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给寒门学子带来了鼓励和希望。 2.追求物质富足,是寻求安全感的过程 法国益普索调查公司曾经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 在 20 个国家中,中国人对物质的热衷程度位居榜首。有 71%的中国人表示,将根据自己拥 有东西的多少衡量成功,而全球范围内仅 34%的人同意这一观点,在美国和日本,近八成人 反对将物质等同于成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祉妍教授认为,生存离不开吃穿住用行,追求物质本没有错, 但中国人对财富的渴望过头了。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许多人没 房住,甚至温饱都成问题,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自然成了首选项。其次,“穷怕了”的思想依 旧影响社会。所以,无止境地追求物质富足,更是寻求安全感的过程。 3.叶嘉莹:要见天孙织锦成 叶嘉莹先生在一首诗中写道:“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 要见天孙织锦成!”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叶先生便感叹自己这只柔弱的春蚕吐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千丝万缕,到底有没有巧手的织女把这些心丝织成美丽的锦缎呢?当见到自己的心血化作了 天机云锦,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怨无悔。“我只希望在传承的长流中,尽到我自己应尽的 一分力量。”叶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倾注了生命之爱,通过那穿越生命的诗篇赋予我们无尽 的美的享受和感动。 4.草婴: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一个人能把托尔斯泰小说全部翻译过来的,可能全世界只有草婴。”这是俄罗斯著名 汉学家李福清的感慨。自 1 942 年起,翻译家草婴先生陆续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众多苏俄作品, 从肖洛霍夫到托尔斯泰,他为中国读者推开了俄罗斯文学的窗户。 “我从事翻译工作首先是为了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想通过翻译让读者了解反法西斯斗争 的真实情况,从而增加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其次,我一向喜爱俄苏文学,因此 也想通过翻译让中国读者欣赏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大家的精神食粮。”草婴先生曾如 此表达自己的翻译初衷。他还说: “我做了一辈子翻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我平生只追求一点,那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2015 年 10 月 24 日,草婴先 生在上海去世,享年 93 岁。 5.埃利·威塞尔:一生都在为被害者说话 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于 2016 年于 7 月 2 日在家中辞世, 享年 87 岁,威塞尔一生有近 60 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记述他在大屠杀期间被监禁于数 个集中营经历的自传《夜》。他为提醒人们不忘纳粹大屠杀历史,不仅一直写书,还在全球 进行演讲。用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介绍词来形容,威塞尔是大屠杀纪念运动的国际领袖。一 个正直的人可以影响他人,对很多人来说,威塞尔就是那种能够影响他人的人。 [解题方向] 方向一:知识可羡胜于财富 知识如同夜行人的火把,可照亮一切。知识的获取是人生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一步。 生活中处处设有“关卡”,手握知识的“工具”,才能一一跨越。知识的种类繁多,某一方面 的行家便是掌握了大量此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借此生存。曾经出现过的“知识无用论”“知 识贬值论”将在如今“为知识付费”的关口被彻底驳斥。可以预测,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对“知识的价值”的讨论将更激烈。 方向二:仓廪实才能知礼节 《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即是 说,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 首先是物质性的实体存在,追求物质是本能。然而,超过自身实际需求,过多地摄取、占有 物质,或者给自己造成沉重负担,或者造成物质资源或财富闲置和浪费。考生在讲“行囊” 中的物质准备时,应该以这种辩证的角度来剖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方向三:精神火炬永不熄灭 人们必将从物质生活走向精神生活,物质再丰裕,也抵不过精神贫乏所带来的空虚感。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当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力量的 凝聚以及精神生活的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精神的火炬永不会熄灭,并照亮一个人、 一个国家的未来。 方向四:人格长城屹立不倒 高尚的品格是民族的力量源泉。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 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 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不少考生都第一时间在“行囊”里放入了高尚的品格,并列举 了很多拥有高尚品格的人物事例。 [经典范例] 范例一(方向一) 韩愈在《谢自然诗》中写道:“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获取知识就像收拾行囊, 让你的行囊装满知识,你的前程必定如明珠般闪耀。 然而,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总有人只看重眼前的成效,他们因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短时间内没有用到,就大肆宣扬知识无用论。然而,知识可羡,胜于财富。黄金的宝藏比 不得知识的宝藏,那些宝贵的知识藏在你的行囊中,总会释放璀璨的光芒,只是或近或久。 (2016 山东卷高分作文) 点评:考生用《谢自然诗》中的诗句引出自己的观点,反观现实,重提“知识无用论”, 批判人们的短视与功利。 范例二(方向二) 《国语·越语上》云:“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这是经商的道理,但也给了我们启示:物质上的准备不可或缺。 王羲之书法纵横古今,可没有那墨池相伴,何来“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年 被评为世界一百位“未来领导人”的马云,若没有近二十年人脉、资源的准备,何来阿里巴 巴集团的辉煌?不胜枚举的事例都向我们证明:有备无患。(2016 山东卷高分作文) 点评:考生引用《国语·越语上》这句颇为有名的话,论证物质准备至关重要。其实, 不论是在过去物质贫乏的时代,还是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追求物质的热情从未 降低,因为只有在物质上做足准备,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范例三(方向三) 没有萌芽前的积蓄,怎有盛开的美丽?没有流水的聚积,怎有海洋的辽阔?备好理想的 行囊,描摹属于自己的壮丽。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叶嘉莹先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笑言。这个从小便沉迷于古典诗词的才女,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自己的理想——诗 词。她的行囊中装满了对诗词的热爱,若没有这备好的行囊,又怎会有“不向人间怨不平, 相期浴火凤凰生”的人生宣言呢?若没有这备好的行囊,叶先生又如何能在 诗词研究这条 艰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呢?(2016 山东卷高分作文) 点评:对于很多人来说,诗词最多只能当成业余爱好。但将诗词当作是毕生追求的叶嘉 莹先生,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可以如此坚定与执着。叶嘉莹先生所写的 这句诗,是她自身的写照,用在文中正好论证了观点。 范例四(方向四) 草婴将专一与严谨装入行囊,耗尽二十年时间,以一人之力完成翻译托尔斯泰著作的伟 大事业;徐霞客将恒心与无畏装入行囊,用双脚感知大好河山;塞林格将耐心、认真装入行 囊,沥尽心血完成《麦田里的守望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见之心,大概就 是一个人的品格了。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只有一样东西能够赋予一个人真正而持久的力量, 那就是一个人优秀的内在品格。(2016 山东卷高分作文) 点评:草婴先生为翻译事业奉献一生,令人感动。在完成这样伟大的事业的过程中,少 不了认真与严谨,正如草婴先生自己所说,平生只追求“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这一人物事例既典型,又能打动人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