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第12课项脊轩志语文版必修 (1)
第 12 课 项脊轩志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项脊.轩( ) (2)修葺.( ) (3)垣.墙( ) (4)栏楯.( ) (5)偃.仰( ) (6)逾庖.( ) (7)先妣.( ) (8)阖.门( ) (9)象笏.( ) (10)枇杷..( ) (11)呱呱.而泣(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寺院的住持。 (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凡再.变矣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 (4)吾妻来归.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还给,归还;返回。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先 先.妣尝一至: 争先.恐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2)过 大母过.余: 从轩前过.: 非寡人之过.也: 过.故人庄: 有过.之,无不及: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若 久不见若.影: 仿佛若.有光: 噤若.寒蝉: 若.夫乘天地之正: 不思而言,童子不若.: (4)效 吾家读书久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斯用兵之效.也: 东施效.颦: (5)殆 殆.有神护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思而不学则殆.: 丧失殆.尽: (6)当 他日汝当.用之: 以当.南日: 木兰当.户织: 今当.远离: 旗鼓相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安步当.车: (7)书 或凭几学书.: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垣.墙周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二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泽下.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旧时栏楯,亦遂增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室西.连于中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时.至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 先妣抚之.甚厚: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三五之.夜: (2)于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其制稍异于.前: 室西连于.中闺: (3)而 墙往往而.是: 客逾庖而.宴: 呱呱而.泣: 而.庭阶寂寂: 某所,而.母立于兹: 余扃牖而.居: 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 (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妪,先大母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一、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项脊生,明代杰出的散文家,昆山(现在江苏昆山) 人。他自幼苦读,9 岁能文,但仕途不顺,35 岁才中举人,后连续 8 次考进士不第。在散文 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 称为“唐宋派”。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二、背景展示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 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 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 两字的字面意思理解,归有光是要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 三、文学常识 1.室西连于中闺——“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 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的“中闺”指妇女住的内室。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 “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帝王的母亲)、大父(父亲的父亲)、大母(母亲的母亲, 即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的,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先妣”,指已去世 的母亲。 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 15 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为。儿童时期, 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 称“束发”,而“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 15 岁,故男孩 15 岁称“束发”。 4.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女子出嫁何谓为“归”? 《易·渐》: “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5.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手板。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 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明代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 文白对照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 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 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 兼备。 D.第三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 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项脊轩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 散。 1.文章第三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到了 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话题 作者回忆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对亲人 之间浓浓的真情格外的怀念。文中虽写“琐琐碎碎,均家长之语”,但生活中点点滴滴皆见 真情。有人认为本文的选材只局限在家庭中的琐碎之事,且叙述杂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说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对物在人亡、三世 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正是这些生动逼真的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传达出 亲人间的真情至爱,让人读来哀婉悱恻。——亲情无价 运用示例 孟郊《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千古名言妇孺皆知,很多人 为之潸然落泪。但《项脊轩志》中的母亲夜半叩门“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讯细节更见母 亲爱子之深。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更是无私的。倘若孩子面临死亡的威胁,而母亲又恰好可 以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存时,她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母亲用生 死考验给了孩子生命,她一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 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母爱无私》) 2.课外素材 暴走妈妈割肝救子 武汉的陈玉蓉,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为了挽救因失去肝脏代谢功能而濒临死亡的儿 子,作为母亲的她,在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暴走 10 公里,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风吹 雨打,都没有让她停下飞速的脚步。炎热饥寒挡不住匆匆的步伐,满脸的坚定充满着无限希 望。她的目标只有一个:救儿子!为儿子跑出一个合格的肝!七个月后,她的体重从 68 公斤 减到了 60 公斤,从而让自己患有的脂肪肝消失于无形,这样,她就可以把自己的肝脏换给儿 子了。11 月 3 日晚上九点多,历时近 14 个小时的漫长手术终于结束了,陈玉蓉在医院成功 割肝救子,从而为其“暴走”以消除脂肪肝的行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选材感言 “暴走妈妈”成为媒体焦点,“割肝救子”成为众多媒体直播的画面,都旨在把 我们渴望所获得的这份“爱”,进行放大与延伸,透彻地阐释“大爱无疆”的意义。“暴走 妈妈”的背影,写下了忍耐与坚持,“暴走妈妈”,是天下父母的符号,“割肝救子”的故 事触动着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爱与被爱的互动,才构成了生动而完整的人性之爱的文化。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命题: 请以《站在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 议论,展开想象。④不少于 800 字。 先读佳作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①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②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1) ③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 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 门口,我的心也已为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已经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 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 奏的音乐。 ④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 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 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 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⑤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 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 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 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 大自然的和谐。 ⑥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 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能写出 如此细腻的文章。(4)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 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⑦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 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 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3)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⑧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 旁!(5) 思悟亮点 1.写法灵活 (1)文章开头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提示 直抒胸臆,五个“爱”字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化用课文语句,点明“爱”的缘由。 (2)作者是用怎样的写法来构建全文结构的?有什么作用? 提示 以“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站在项脊轩的门口”作为段首中心 句,领起该段叙述描写的内容。这样写结构谨严,时时彰显主旨。 (3)第⑦段写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这些都是“我”心灵深处所追求的静谧、和谐。 2.语言优美 (4)请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体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怪不得”的意思是“明白了原因,对某种情况就不再觉得奇怪”。连用三个“怪不 得”,表达了作者对震川先生钟爱项脊轩、珍爱亲情的理解。 (5)第⑧段在语言表达上体现了与前文怎样的关系? 提示 逐层递进。对项脊轩的影响及作用进行逐级升华,增加文章的深度,抒发了作者心中 强烈的认知情感。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jǐ (2)qì (3)yuán (4)shǔn (5)yǎn (6)páo (7)bǐ (8)hé (9)hù (10)pí pá (11)ɡū 二、 1.(1)一丈见方。(2)到处。(3)两次。(4)旧时指女子出嫁。 2.(1)形容词,已故的/名词,前面/介词,在……之前/名词,祖先 (2)动词,看望/动词,经过/动词,过失、过错/动词,拜访/动词,超过/动词,犯错误 (3)代词,你的/动词,像/动词,像……一样/连词,至于/动词,比得上 (4)动词,成功/名词,任务/名词,效果/动词,效仿 (5)副词,大概/形容词,危险/动词,通“怠”,懈怠/副词,几乎 (6)副词,将会/动词,遮挡/介词,对着、面对/副词,将要/动词,对等、相当/动词,把守/ 动词,当作 (7)动词,写字/名词,文字/名词,书信/名词,书籍 3.(1)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墙 (2)名词用作动词,喂养 (3)名词作状语,向下 (4)名词作 状语,从上 (5)名词作状语,对着西面 (6)名词作状语,亲手 (7)形容词用作名词,美景 (8)名词用作动词,照在半墙上 (9)名词作状语,向西 (10)名词作状语,不时 4.(1)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她/结构助词, 的/结构助词,的 (2)介词,在/介词,比/介词,和、跟 (3)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可是/代词,你的/连词,表 修饰 5.(1)判断句 (2)判断句 (3)判断句 (4)省略句 (5)省略句 (6)介宾短语后置句 6. (1)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 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2)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随后又砌了墙,总共变了两次。 (3)回忆起旧日的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整体感知 B [“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属于曲解文意,无 中生有。] 课堂互动 1.文章的第三段共写了三件事: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追念祖 母,长号不自禁。 这三件事在情感的表达上不一致。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在客观 的记叙中寄寓深深的感叹。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衷,却只是有泪无 声,含蓄而有节制。思祖母,则“令人长号不自禁”,情感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 失去了控制。作者的情感由压抑转为外露,由平稳渐趋强烈,感情的抒发层次清楚,感情的 发展脉络清晰。 2.这一部分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感情。 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眼前,而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 让人落泪。这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 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文章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 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 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由“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自然 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末 句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问题争鸣 (提示)理清选材用材和表达情感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