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6课逍遥游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6.逍遥游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哲学 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 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 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 33 篇。有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内篇 7 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 学所作。《庄子》散文富于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重点理解】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 ) (2)小知不及大知 ( ) (3)汤之问棘也是已 ( ) (4)此小大之辩也 ( ) (5)而征一国者 ( ) (6)御六气之辩 ( ) 【答案】 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 )____________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____________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____________ (4)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____________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____________ (6)《齐谐》者,志怪.者也 ( )____________ (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____________ (8)虽然,犹有未树.也 ( )____________ (9)水.击三千里 ( )____________ (10)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向南飞 (2)名词用作动词 南行 (3)动词的使动用法 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到来 (5)形容词作名词 郊野景象,指近郊 (6)形容词作名词 怪异的事物 (7)名词用作动词 上,向上飞;下,向下落 (8)名词用作动词 树立 (9)名词作状语 在水面上 (10)形容词作动词 责难 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3)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 今天:春天和秋天;我国历史上一个时代。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5)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 (6)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义:今义:没有功劳。 【答案】 一词多义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请息.交以绝游( ) 长太息.以掩涕兮( ) (2)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博闻强志.( ) 项脊轩志.( ) (3)名 其名.为鲲(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隳名.城,杀豪杰(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4)其 其.翼若垂天之云( ) 其.正色邪?其远……( ) 其.视下也(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5)而 化而.为鸟( ) 怒而.飞( ) 水浅而.舟大也(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而.控于地而.已矣( ) (6)之 鹏之.背( ) 《谐》之.言曰(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则芥为之.舟(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答案】 特殊句式 (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 ) (2)彼且奚适也? ( ) (3)奚以知其然也? ( ) (4)而莫之夭阏者。 ( ) (5)之二虫又何知! ( ) (6)彼且恶乎待哉? ( ) (7)翱翔蓬蒿之间。 ( )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10)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 【答案】 (1)判断句 不生草木的极荒远的北方,有个极深的大海,是天然的水池。 (2)宾语前置句 它将到哪里去呢? (3)宾语前置句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4)宾语前置句 而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它。 (5)宾语前置句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宾语前置句 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7)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在蓬蒿中飞来飞去。 (8)状语后置句 把一杯水倒在堂上低洼的地方。 (9)“其……邪?其……邪?”固定句式,表选择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 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 尽头呢? (10)“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问 一般的人与他相比,难道不可悲吗? (11)“奚以……为”固定句式,表反问 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难点探究】 1.第二段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2.你认为作者写鹏、写蜩等动物,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吗? 提示:大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庄子自己——向往着自由逍遥却又无法逍遥,所以他在众人 与彭祖相比时,用了一个“悲”字,他在悲着众人,笑着蜩、鸠时,也在悲着自己。尽管鹏 有能力,有恒心与毅力,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而南”但它终究“有所待”,不能随心所 欲。这不正是庄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吗?他参透世事,不愿被“供于神龛”,也能梦 蝶忘我,不为丧死而悲,但他终是一条“涸辙之鲋”,不得不为“五斗米”所苦。《逍遥游》 便是他在痛苦中的挣扎,也是挣扎中的期盼。但是正是有了这一份纯美的期盼,坎坷的人生 才充满了诗意。蜩和学鸠自然也隐喻着生活中的那些无知而自大的人。 3.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 4.有人说:庄子的“逍遥游”太虚幻了,在我们现实中根本就无法实现,那么还有什么学习 的必要吗? 提示:庄子的逍遥游的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我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 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但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我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所 以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 神困境中时,帮我们开出一剂解困的良药。这也是庄子思想历经千年依然不老的原因。 5.既然题目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那么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 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 1 段中哪些句子 描写鲲鹏形象? 提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在奇特的想象中夸张、比喻。极写大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展 现了大鲲化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大鹏没有达到作者所推崇的”逍遥游”的境界,大鹏要向南飞,还需要依靠海风的力量,也是 有所”待”的.他虽然能够在九万里高空翱翔,没有阻碍,看似自由自在,其实还需要借助风的 力量,反过来说,他受到了风的制约.因此,大鹏在庄子看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6.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kūn) 榆枋.(fāng) 沮.丧(jǔ) 抟.扶摇(tuán) B.坳.堂(āo) 蟪蛄.(gū) 斥鷃.(àn) 恶.乎待(wù) C.草芥.(jiè) 蓬蒿.(gāo) 北冥.(míng) 蜩.与鸠(tiáo) D.夭阏.(è) 泠.然(léng) 椿.树(chūn) 决.起而飞(xu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 B.辩乎荣辱..之境 C.腹犹果然..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向南飞 C.《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鹏之.徙于南冥也 之.二虫又何知 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邪!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水.击三千里 ③彼于致.福者 ④《齐谐》者,志怪.者也 ⑤我腾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⑤/②/③⑥/④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③/②/④⑥/⑤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B.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C.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 D.《齐谐》者,志怪者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 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 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 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 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 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 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 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 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 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非:反对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善:善于、擅长。 D.若夫乘.天地之正 乘:遵循,凭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 B.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历虞、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 最长的人。 C.行比一乡,乡,在当时是仅次于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单位,相传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 户为乡。 D.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之辩,指六气的变化。 9.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紧紧扣住小与大的相对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外 界的凭借,都“有待者”,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的逍遥的境界。 B.庄子既强调“有所待者”,说明逍遥的相对性,又强调“小大之辩”, 小的与大的是 两种不同的境界,承认逍遥的不同境界。 C.文章通过对人世间的四类人,即众人(凡人)、圣人、神人、至人的一一分析,得出 了什么是逍遥游的结论。 D.庄子认为什么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呢?只有无名、无功、无己的至人,即“乘天 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者。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解析 B、斥鷃 yàn,C、蓬蒿 hāo,D、泠然 líng。 2. B 3. A 解析 怒:奋发。 4.D 解析 A、于:介词“向”;介词“在”。B、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此”。C、其:表选 择的连词;代词,代指鹏。D、以:均为介词“因为”) 4. B 解析 ①⑤名词用作动词,南:向南飞。上、下:向上飞,落下。②水:名词作状语,在水 面上。③⑥使动用法,致:使……到来。合:使……满意;征:使……信任。④怪: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怪异的事物。) 5. D 解析 D 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6. B 解析非:责难,批评。 7. A 解析 应该是: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 8. A 解析“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的逍遥的境界”错。都“有待者”,不可能有真正的逍遥。 10.(1)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羡慕他的长寿,岂不可悲吗?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 他们还要凭借什么呢? 【课外拓展】 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 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 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 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 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煖然似春,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己,非士也;亡 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 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 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 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 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 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 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庄子·大宗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B.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C.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D.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 物所效法。 B.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 C.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 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于房水。 D.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因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 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 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B.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思虑图谋,不为 过懊悔,不为赢得意。 C.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的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 颜淡漠安闲。 D.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对“古之真人”概括为,那就是“天 与人不相胜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加标点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 机浅。) 2.C(“务光为舜时人”错,务光为夏时人。) 3.A(“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错,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译文】 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 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 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 呢? 况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 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 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慄,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这只有智慧能通达 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这样。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 东西时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则 靠的只是喉咙。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 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 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 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 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 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 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 精神世界的真谛。 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 是为了偏爱什么人。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 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 这样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所役使,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 适的人。 古时候的“真人”,神情嵬峨而不矜持,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态度安闲自然、特立 超群而不执着顽固,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怡然欣喜像是格外地高兴,一举一动又像是出 自不得已!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与人交往德性宽和让人乐于归依;气度博大像是宽广的 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绵邈深远好像喜欢封闭自己,心不在焉的样子又好像忘记 了要说的话。把刑律当作主体,把礼仪当作羽翼,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用道德来遵 循规律。把刑律当作主体的人,那么杀了人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 的教诲在世上施行;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用道 德来遵循规律,就像是说大凡有脚的人就能够登上山丘,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 所以说人们所喜好的是浑然为一的,人们不喜好的也是浑然为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是浑一 的,那些不同一的东西也是浑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 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做“真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 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 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 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其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B 如土委地..:散落在地上 C 得养生..焉:指养生之道 D 为之踌躇..满志:踌躇不前 6.给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B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C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D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7.翻译句子。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5.D 解析此处为悠然自得,心满意足之意 6.C 7.(1)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 了。 (3)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 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 参考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 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 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 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 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 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 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 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 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 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 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 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 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 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 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 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 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 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 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 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 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 羽那般。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 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 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迭。他的笔墨华 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 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 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 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 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 “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④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⑤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 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 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 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 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 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 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⑥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如果考据家没有算错的话,两人生年是太 接近了。当然,我不是因为年岁相仿才扯在一起,而是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 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 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 的痛苦。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 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 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对于庄子之死,从 未听说是怎么死的,死的过程已经了无痕迹。可以想见的是这么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 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而屈原的死却是一种意义,一种象征。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 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 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 屈原颇感沉重。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 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⑦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 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 明显的是令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作梦了, 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绘的激情。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 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 见《逍遥游》和《离骚》,不由自主地在重温时,心回到那久远的神秘里,和他们一道飞翔。 1.文章第④段,作者为何说“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作者说庄子和屈原“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二者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采用“庄子,会飞翔的人”这样的手法和句式来评价庄子,请你用相同的手法和句 式来评价孔子、孟子、鲁迅、李敖中的任何一位,并作简要解说。(5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暗喻)。第一,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都成了超时空的 象征。第二,庄子的为人个性张扬,自由磅礴、灵气冲天。 3.庄子:飞翔得轻松自如,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死的过程已经了 无痕迹;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牵挂太沉重了, 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 彩;死却是一种意义,一种象征;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意 对即可) 4.示例:孔子,行走着的人。孟子,站立着的人。鲁迅,思考着的人。解说略。 【模拟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 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 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 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 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 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论述类文本阅读《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 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论述类文本阅读《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 重言为真。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 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 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 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 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 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 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 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 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 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 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 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 《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 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 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 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 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 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 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B.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 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C.《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 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D.《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在《逍遥游》一文中有所体现,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 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 中。其主题是嘲讽那种“有待”的思想境界。 B.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 于无心,自然流露。 C.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 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D.《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隐秘,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 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B.《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 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始终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清。 C.《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 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D.《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 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阅读答案。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 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1. C 解析 强加因果。 2. A 3. B 解析 “这三种形式始终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清”表述有误。原文为“这三种形式有时融 为一体,难以分清”。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逍遥游》是《庄子》内 7 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 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 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 《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 《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 “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 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 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 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 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 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 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 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 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 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 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 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 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 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 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 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 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 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 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 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 物之初》)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 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 自由的。 C.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 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 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2、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 出地位。 B.《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 遥自由。 C.“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D.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 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 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 的“逍遥”。 D.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 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1.B 2.C 解析 理想人格是“至人”、“神人”和“圣人”。 1. C 解析 真正的“逍遥”是不存在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逍遥游》是《庄子》内 7 篇之首,又是 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 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 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 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 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 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 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 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 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 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 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 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 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 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 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 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 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 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 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 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 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 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 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 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 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 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 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 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 散 文》2008 年第 3 期) 1.分别指出猎物宠物在文中的含义。(2 分) 2.庄子的翅膀含义是什么?作者对它有何评价?(4 分) 3.文章倒数第三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什么?(2 分) 4.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表现出一种绝望而消极的情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 分) 1.猎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被君王任意宰杀,毫无生命尊严的百姓。(1 分)宠物是指 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的臣子。(1 分) 2.庄子的翅膀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彻底(或自由)的思想。(2 分) 评价:(1)它是在君王的诱惑和暗藏杀机的逼迫之下产生的,(2)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 的自由和自信。(3)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精神吞吐宇宙。(4)因为它, 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2 分)(共 4 点,每答出 1 点给 1 分,只要能答出 2 点 即得满分) 3.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1 分)与我为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 沉重形成鲜明对比。(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猎物一词在文中多处出现,其意义在文章的第一段说得比较清晰,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 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 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可知猎物是比 喻的说法,指老百姓。一是地位卑微,二是想杀就杀,任人宰杀,没有尊严。宠物出现在文 章的第二自然段,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 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与猎物相对,宠物则是那些臣子,指在君王统治之下,接受君 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 2.文章的标题就是庄子的翅膀,文章中也多次出现,这是比喻的说法。可抓住文章中的相关 句子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可见,翅膀就是指思想。 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思想,就是自由思想。作者的 评价,可从文中作者的议论找出。 3.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到庄子的散文。在这一段中,作者指出庄子的散文有思想,所以庄子成 为伟大的散文家,其散文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提到庄子的散文,就是来说明庄子的 思想的伟大及深远的历史影响。 4.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文 章结尾部分的这一番话,表面上看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反 讽。因此可看出作者对庄子思想的敬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