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散文理解类题目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六)散文理解类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 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 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 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 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 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 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 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 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 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 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 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 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 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 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 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 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 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 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 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 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 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 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 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 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 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 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 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 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 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 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 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 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 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 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的形象。 B.海德格尔对“故乡”的解释,表现了东西方对乡愁的不同认识,帮助作者从新的视 角理解“乡愁”。 C.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故乡》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 的见解。 D.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 浓厚。 解析:选 B B 项,从第②段内容看,作者肯定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思乡,指出仅从空 间的角度来理解思乡是狭隘的,而并没有比较东西方两种思乡观,引述海德格尔的话是为了 具体说明从空间角度理解思乡的狭隘。 ★2.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即使用结合语境法。从“悲号”“命 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规 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 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 ★3.文章结尾写道:“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 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运用抓关键词法。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 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再次是“越来越远”, 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最后是 “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 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旅行在外的 人在旅途中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 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 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幸会,妈妈 张 春 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 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 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 她的本职业务也顶呱呱,现在已经 60 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 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 4 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 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 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 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 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 200 米。 我不到 8 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 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 路上,一个 20 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要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 他抱起一个女孩,撩起了她的衣服,突然觉得不对,大喊一声:“快跑!”——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妈妈的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 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 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 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 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 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 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皇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 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 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 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 30 岁了。 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 40 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 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 哭一场。爸爸最终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能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 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 宿舍时,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到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病。当时在北京看 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 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能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 我的身上。” 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 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 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 3 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 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 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 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 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脱口而出: “幸会,妈妈!”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讲述了一位平凡而 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结尾处用了“幸会”一词,其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的意思,用在这里则表 达了女儿在感激之后的幽默。 C.本文组材以时间为序,情感随事件跌宕,虽然写的事多却不零乱,结构紧凑。 D.写真人实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 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解析:选 B B 项,“幸会”表明作者为自己和妈妈今生成为母女感到无比庆幸和荣幸, 大词小用而显奇效,与幽默无关。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从文章内容来看,妈妈为“我”做了很多,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分类,然后加以概 括。如从小到大对“我”生活上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对“我”进行自我保护意识 的培养、叛逆期的教育等,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后来“我”得病,妈妈又不顾一切地照 顾“我”,带“我”治病。 答案:①生活上,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细心关怀;②心理上,设身处地、润物无声的教化; ③女儿得病时,不顾一切地带女儿治病。 ★6.文章最后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的感悟,说说你是如何解读 这几句话的。 答: 解析:妈妈关于走路的这几句话,其实是关于人生的领悟,所以要从整体上概括出“人 生如行路”这样一个核心意思。然后再注意其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把手甩开,专心致志”, 即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专心致志的态度;“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一脚一脚 地走”则突出步步为营、不疾不徐的意思。 答案:人生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 需要,步步为营、不疾不徐地走完人生之路。这样的人生就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