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潮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请考生把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一律用黑色笔...作答,不得使用 涂改液或涂改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 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人表示,这样阅读 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浓缩书”,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画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 握全书内容。这听起来像是个新概念,但我们或许早有接触。举个通俗的例子,网上经常有 人炒作的“状元笔记”,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但大家 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 它只是个人对学习方法及思路的总结,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对于“浓缩书”来说,道理也是如此。“浓缩书”的原作多是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名著, 为我们画重点的毕竟不是作者,作为知识中介,固然可以给你描述、推荐书籍的精彩之处, 但是书的全貌如何,恐怕还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更何况,知识中介对全书的理解是否到位、 对精髓的把握是否准确,这些都要暂时先打个问号。而即便是原作者来给书进行摘要浓缩, 做的也是留下全“骨架”、剔除内容“血肉”的工作,也会让阅读的乐趣大幅下降。这就好 比一个人为了提高吃饭的效率,不吃丰盛的肉类、水果、蔬菜,直接喝营养液,吃维生素 片——吃饭变成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而丢失了享受美味的乐趣和饮食文化的内涵。 当然,“浓缩书”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拿出完整 的几个小时来安静地读书,很多时候已成奢念。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不读书,还不如利用碎 片化的时间读几本“浓缩书”,至少能做到开卷有益,让人保持获取知识的积极心态,而不 至于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从长远来看,人们如果看了“浓缩书”,对原著产生兴趣, 可能就会产生将原作拿出来看的动力,这不失为一个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出版物中甄别筛选的 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也大有神益。 总之,虽然“浓缩书”价值远远低于原作,但是阅读总比不阅读好。“不积跬步,无以 - 2 - 至千里”,在一时抽不出足够的阅读时间时,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 容,也算不上坏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清醒:“浓缩书”毕竟不是完整的知识, 对其不可过度依赖。 (节选自《“浓缩书”,不可过度依赖的知识中介》,2018 年 3 月 15 日光明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的在线“浓缩书”,迎合了人们的 需求,悄然走红。 B. “浓缩书”并非新概念,它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画出书中的精华和重点,方便读 者快速把握全书内容。 C. 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的“浓缩书”,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 的不良习惯。 D. 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一样,人们读书也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 “浓缩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浓缩书”这一论述对象,然后列举了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引起下文的议 论。 B.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将“浓缩书”与“状元笔记”进行对比,通俗易懂地阐释了“浓 缩书”的特征。 C. 对于“浓缩书”,文章在论述时较为辩证,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也指出其意义和价值。 D. 文章将“浓缩书”定义为“知识中介”,这是全文立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关论 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日常的阅读全部变成在线“浓缩书”类阅读,人们将难以享受到翻书通读的乐趣。 B. 如果进行摘要浓缩的是原著作者,那么对“浓缩书”的理解、对精髓的把握会更准确。 C. 读“浓缩书”可能使读者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见“浓缩书”对培养读书的社会风气有一定 益处。 D. 只要能够获取知识,即使内容有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浓缩书”在当下应当提倡。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 3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曲解原文。文中“这听起来像是个新概念,但我们或许 早有接触。举个通俗的例子,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 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知“状元笔记”是作者举的例子,并不是说“借鉴了‘状 元笔记’的手法”。 C 项,“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无中生有。文中“现代人工作、 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拿出完整的几个小时来安静地读书,很多时候已成奢念。在这种情况下, 与其不读书,还不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几本“浓缩书”,至少能做到开卷有益,让人保持 获取知识的积极心态,而不至于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可知,并没有提到“改变了人 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 D 项,“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表述过于绝对,偶尔阅读“也算不上坏事”。文 中“虽然‘浓缩书’价值远远低于原作,但是阅读总比不阅读好”可说明这个问题。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这里不是运用了对比论证,而是类比论证。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 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 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 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 项,“应当提倡”说法不当,“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对其也持“偶尔从知 - 4 - 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应当提 倡”。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 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 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 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 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 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 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于科幻电影来讲,杀青并不意味着能够松一口气,而是迎来了真正的生死挑战。因为 后期制作往往更加复杂。《流浪地球》经历过两次超支,第一次是在地面部分拍摄完成后,已 - 5 - 经没有太空戏份的拍摄资金。 第二次超支是特效制作部分,数字视效是中国电影被吐槽最多的领域之一。为了能够让 观众满意,电影制作团队投入大量财力、人力。《流浪地球》在初剪时共有 4000 个视效镜头, 最终留下来 2200 个左右,其中有 50%是高难度的 A 级视效镜头。由四家国内视效公司在极限 内完成了效果最好的工作,让人们得以见到这部电影如今的样貌。 “只要它能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投资人有信心继续投资中国的科幻电影,只有这样我 们才有机会。国内科幻电影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整套的系统还都没有完全建 立起来。当我们发现想去做一个东西的时候,中国制造能力非常强,但大量人才集中在工业 级消费品上,没有人去做电影。你要想找到能做那个级别的道具的人几乎没有。我们所有道 具都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比如拍古装片,很容易做一个椅子、屏风,甚至搭一栋楼,但我 们得换一个思路,不再是木工,必须去冲压、3D 切割,才能做出各种金属的形态,必须拆解 成一个个零件,拼装后才能构成场景。”本片导演郭帆说。 (摘自李行《<流浪地球>是怎么诞生的》,《中国新闻周刊》 2019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二: 今年初,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有人说,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 从杂志、图书走向了影视时代。从冷门题材到热搜话题,“硬核科幻”的崛起,激发了更多 人对未来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中国现在最强的感觉是什么?是未来感。”荣获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用“未 来感”这个关键词来解释科幻文学的繁荣。他认为,科幻发展的每一步,并不仅仅是因为科 幻本身,更是因为整个时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给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 壤。中国科幻电影的壮丽航程,恰恰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的确,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 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 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到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秀;从 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 2019 年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 背面……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无疑是电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时代背景。 人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拥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地寻找和制造未来感。在通往未来的 列车上,每个人不仅仅是乘客。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每时每刻都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如 此一来,更多的“未来感”就会层出不穷,最终聚变成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摘自盛玉雷《寻找更多“未来感”》,《人民日报评论》2019 年 3 月 28 日) - 6 - 材料三: (数据艺恩电影智库 2019 年) 材料四: 卡梅隆从小就是科幻迷。早在他出生以前的二十世纪 40 年代,科幻文学理念就已经非常 成熟——未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宇宙怎样变化、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科幻文学都已有丰 富的想象和描述。 卡梅隆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原作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改编。与 《流浪地球》宣扬英雄主义不同的是,《阿丽塔》的女主人公阿丽塔,并不像超级英雄那样, 把自己看作城市甚至全世界的救星。卡梅隆曾经与原著作者木城雪户讨论过阿丽塔。卡梅隆 最初觉得阿丽塔像圣女贞德,但木城雪户说:“不,她是一个孤独的战士,也是一个敞开内 心的人。”《阿丽塔》原著漫画正是托罗推荐给卡梅隆的。《阿丽塔》的漫画原名“铳梦”, 也有“枪梦”的意思,然而原著和电影里都没有出现枪。“那么枪在哪?阿丽塔,她就是枪, 或者扣动扳机的那个人。”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关于一 个人找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发现个人的力量与信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流浪地球》取得了成功,但是国内科幻电影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整 套的系统还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B. 国产科幻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向了 影视时代和“硬核科幻”的崛起。 C. 二十世纪 40 年代,有关未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宇宙怎样变化、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等 科幻文学理念已非常成熟。 D. 材料三柱状图显示,我国上映的科幻电影的数量与票房增长极不匹配,电影数量增长滞后, - 7 - 而电影票房上升的幅度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浪地球》两次超支以及高难度的后期特效制作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科幻电影 的制作仍然是困难重重。 B. 中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给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壤。科幻电影的发展正是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反映。 C. 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国家发展的现实感,人们在通往未来的过程中可 以主动寻找和制造未来感。 D. 材料四以《阿丽塔》为例,重在阐述卡梅隆关于科幻电影应表现“世界科技怎样突破,人 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的观点。 6. 你认为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电影制作团队承受超支压力,用心投入后期特效制作;②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状 态,给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土壤; ③太空领域的里程碑式跨越,成为电影作品最有力、最深 厚的时代背景;④国内逐年上升的科幻电影票房市场;⑤原作的想象力和剧本出色的改编; ⑥人们可以主动寻找和制造未来感 ⑦科幻文学的理念非常成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 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B 项,“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向了影视时代”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有 人说,这预示着中国科幻作品从杂志、图书走向了影视时代”可知,原文只是“有人说”, 表明是一种观点,并不是公认的结论。故 B 项于文不符。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 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 是否颠倒等。 D 项,“重在阐述卡梅隆关于科幻电影应表现‘世界科技怎样突破,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的 - 8 - 观点”错误,依据材料四第一段“早在他出生以前的二十世纪 40 年代,科幻文学理念就已经 非常成熟——未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宇宙怎样变化、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科幻文学都已 有丰富的想象和描述”,第二段“卡梅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 关于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声音,从而发现个人的力量与信心’”可知,“世界科技怎样突破, 人类在未来如何生存”不是卡梅隆的观点,《阿丽塔》的例子也不是证明这个观点。故 D 项张 冠李戴。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取得成功的原因”,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成功条件和因素等,并整合为条分缕 析的要点。 文本中关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多种,考生要紧扣文本筛选整合,可从 科幻电影发展水平、电影制作技术、制作团队的精神干劲、科幻文学的发展和剧本改编水平、 电影市场发展状况等多角度思考。答题注意要点清晰,书写工整。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 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 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 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 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 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 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 9 -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 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 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 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 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 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 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 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 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 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 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 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 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 10 -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 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 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 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 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 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首段交代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为下文老朱讲述扶贫往事做了铺垫;接着以整段笔 墨写了八里村的桃子,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 村民不要樱桃树苗,扶贫工作无法开展,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 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的领导。 C. 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 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D. 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但每次笑的含义都不同,“三个听众都笑”,包含了对老朱做法 的肯定和赞许;“四个人都笑”则表达出对扶贫工作见成效的开心和满足。 8. “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写了三个扶贫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艺 术效果。 【答案】7. B 8. 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 层干部形象。①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②工作踏实。给农民 栽了一春天的樱桃树。③为农民着想。帮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④廉洁奉 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 9. ①三个故事分别展示出扶贫工作中的难心、开心和闹心,多侧面地反映出扶贫工作中的苦 与乐,使小说内容丰富,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②三个故事表现出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百姓 对政府由不信任到信任再到依赖的过程,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化,逐渐深入人心,深 - 11 - 化了小说主题。③小说以老李头的故事结尾,揭示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引人深 思。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 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 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 些硬伤。 B 项,“乡长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可见乡长是一个不能体恤下属、沽名 钓誉的领导”不当。“为了避免被上级批评”文中没有依据;“逼迫”说法不准确,乡长说 的是“逼着他们富起来”,“他们”指的是老百姓;“不能体恤下属、沽名钓誉”概括不当。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核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先概括,后分析。从全文来看,小说重点写的是老 朱当乡镇干部时的一些经历,因此小说中的“老朱”应是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再筛选出 小说中“老朱”的言行,就可以概括出他的形象特点了。 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 内行,农大毕业生”“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四五年后,樱 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 苗圃,哪有苗啊?”“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 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 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选材和谋篇布局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概括出每个故事反映了什 么内容,然后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再从内容、主题表达等角度组织答案。 从全文来看,三个故事分别表现出“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第一个故事 中老百姓不接受樱桃树苗说明他们不信任政府的扶贫工作,第二个故事中百姓抢着报名种菜 则反映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第三个故事中老李头抱怨不送种子和化肥则反映出老百姓对政 府的扶贫形成了依赖心理,所以三个故事多侧面反映了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反映出政府扶 - 12 - 贫工作深入的过程,也反映出老百姓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过程。最后一个故事反映出老百姓对 政府扶贫的依赖心理,这种心理显然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以这一故事结尾又起到了引人深 思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 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 13 -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 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是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 B.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 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C.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 书》、《礼记》、《乐经》、《春秋》,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 经》、《春秋》。 D. 载舟覆舟,比喻人民能拥护君主,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 意义。 B. 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 师。 C. 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 讽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 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2)(李蟠)不被时下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称赞他能遵循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写了 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 14 -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择师而教之”,主语省略,指那些不愿从师求学 的人,“之”是本句的宾语,故后面应该断开,排除 B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而” 表并列,本句不断开,排除 D。 本句译为: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 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C 项,“四书五经六艺,……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说法错 误。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 的老师”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分析,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 15 -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是故”,因此;“所以”,……的原因;“其”,表推测的语气,大概; 第二句得分点:“不拘于时”,被动句,“于”表被动;“拘”,约束“嘉”,称赞;“贻”, 赠送。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 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 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 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 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 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 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 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 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 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 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 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 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 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 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 - 16 - 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 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 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 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 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辞家夙严驾 陶渊明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⑴。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⑵,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⑶,直在百年中。 【注释】(1)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2)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 田畴隐居于徐无山中,选择了一块地处险远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亲自耕种粮食用来供养父 母。归附他的百姓有五千多家,他就定法纪、办学校,使这地方安定太平。(3)狂驰子:指 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说田子泰的事迹后,诗人连夜整治车马准备出行,可见诗人急于体验田子泰的流风余韵。 B. 诗人到无终县去,既不是经商做买卖,也不是在那里从军,而是想效仿田子泰成就自己的 理想。 C.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类人生前和死后的情形加以对照,表达了强烈的爱憎情感。 D.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整装远访田子泰故乡来寄寓情怀,所传达的思想与《桃花源记》有相通 之处。 15. 这首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析。 【答案】14. A 15. 诗词的后四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两类人生前和死后的情形加以对照, - 17 - 表达了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以及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的厌恶。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 项,“诗人连夜整治车马准备出行”表述错误。根据诗句“辞家夙严驾”,可知“夙”指早 上,而非连夜出行。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另外还要抓住主要的意象等来分析把握诗歌情感。 本题要求简析这首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情感?诗歌后四句从内容角度理解句意为:听 说无终县有位田子泰,节义可嘉是士中的杰出人物。田子泰虽然已死去很久了,然而他的风 骨仍遗留在他的家乡。活着有高于当世的名声,死后名声仍代代相传。不学那狂驰奔走惟求 名利之徒,即使获取了名利也只是在他有生之年中而难长久。从手法的角度,后四句采用了 对比的手法,拿节义可嘉的田子泰与狂驰奔走惟求名利之徒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高尚节义 之士深表敬仰,以及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的厌恶。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 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 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 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 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 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故不积跬步 (6).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 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萧,戈,跬,至。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史上伟大评论家与伟大艺术高峰之间 建树的经典案例,例如金圣叹与《水浒传》、 罗杰·弗莱与塞尚等,都值得研究总结,以增强文艺评论家信心,更好推进文艺评论发展。 所以正像鲁迅“伟大也要有人懂”的论断那样,中外文艺史上文艺高峰的确认,往往都离不 开卓越文艺评论家的 。当前文艺评论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文艺高峰建设提出明确而卓有成 效的意见。文艺创作缘何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 的问题怎样扭转,机械化生产、快餐式 消费的倾向如何避免,( )。针对文艺创作生产和文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 尤其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发扬批评精神。所谓批评精神,就是勇于对文艺乱象提出 批评,善 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剜烂苹果”,贯穿其中的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发扬批评精神旨在建立“真正的批评”的目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 才能越来越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联袂 慧眼识珠 千篇一律 严正 B. 联合 慧眼识珠 千人一面 严正 C. 联袂 慧眼独具 千篇一律 严格 D. 联合 慧眼独具 千人一面 严格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把脉问诊,给出有力的分析和有效引导 - 19 - B. 这些问题都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把脉问诊,给出有力分析和有效引导 C. 这些问题都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把脉问诊,给出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 D. 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把脉问诊,给出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 才能越来越好”。 B. 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真正的批评”引领和促进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 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C. 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 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D. 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旨在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 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 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①联合:结合在一起的;共同。联袂:手拉手。比喻一同(来, 去或演出);携手偕行。与后文“例如”照应,“联袂”更恰当。②慧眼独具:形容眼光敏锐, 见解高超。慧眼识珠: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辨别赏识有才能的人,挖掘人才;从平常中看 出不平常。与前文“确认”呼应,“慧眼识珠”更恰当。③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 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与“抄袭模仿”并列而言,取“千篇一律” 更适宜。④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严格:遵守规定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对于“文 艺乱象”的“批评”,“严正”更恰当。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 - 20 - 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前文列举了问题,所以排除了 A 和 D;而 C 项,“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排序不正确。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 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 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 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 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 项,“实现”缺宾语; B 项,“目的是”与“为了”语义重复;“引领和促进”排序不正确。 D 项,“目的”“旨在”语义重复。 故选 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三星堆出土的各种文物中,青铜器作为重要的发掘成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被誉 为“东方巨人”的青铜立人像, ①___ 。身躯细长,手臂粗大,双手巨大,成环管状。②____? 环管寓意着虚空,环管状双手体现了古蜀人的宇宙观。颇受瞩目的青铜人面像,眼部特点夸 张,有纵目、凸目等各种类型,夸张的眼部象征着古蜀人对先王和神的崇拜。三星堆青铜器 之所以让人着迷,不仅是因为其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③_____。 【答案】 (1). 造型夸张,富有深意 (2). 环管状的双手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3). 更是因为隐藏其中的古蜀文化 【解析】 - 21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 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 连,灵活推断。语段阐述的是青铜器的特点,从青铜立人像和青铜人面像两个方面来介绍, 结构层次是总分总的关系。①处填的内容根据后文青铜立人像的“环管寓意着虚空”、“夸 张的眼部”以及“不仅是因为其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得知应填内容要包括造型和寓意两 方面的特点。②处是一个问句,与下文“环管状双手体现了古蜀人的宇宙观”相关。③处内 容应与上文的“不仅是因为其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一句构成递进关系,还与“双手体现 了古蜀人的宇宙观”和“眼部象征着古蜀人对先王和神的崇拜”相呼应。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火仪式现场设置在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八一起义纪 念馆革命旧址。2019 年 8 月 1 日上午 7 时许,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烈士的曾孙女 方铭璐身着白色长裙,在礼兵的护卫下缓步走向革命先烈雕塑并行注目礼,随后手握采火棒 将其伸向银色的凹面镜。约 10 秒后,采火棒被成功点燃。 火炬传递启动仪式现场设置在以南昌起义为主题的八一广场。在 1500 多名军民的见证下,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行委员会主任杨剑,用来自人民军队诞生地的火种,点燃了安放在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的圣火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曼比·科伊塔点燃第一支火炬,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从曼比·科伊塔手中接过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彭勃。与此同时,2019 只和平鸽腾空而起。沿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 8 块军史主题浮雕,军运会火炬在广场内进行 了 20 棒的传递。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 年 8 月 1 日;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集和火炬传递 启动仪式;③在南昌举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段新闻报道,解答此类题型时,时间、地点、事 件三要素要齐全,表达要通顺。 本题中每一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提炼事件分别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火种采火仪 式”和“火炬传递启动仪式”;时间是在“2019 年 8 月 1 日”;地点分别为“南昌八一起义 纪念馆革命旧址”和“以南昌起义为主题的八一广场”,可概括为地点“南昌”。可据此分 析作答。 四、写作 - 22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地为了关爱全一线医务人员,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 情防控工作,发布了若干措施。其中有一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 2020 年中考的可以加分。 对此,网友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医务工作者在前线拼命,给他们子女相应倾斜是应该的。 有人认为,考试是为了公平选拔人才,表彰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不该干预教育公平。 有人认为,除了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交警、社区、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者都是一 线抗疫人员,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加分。 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支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 达自己的看法,参加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用正确的方式致敬英雄 近期,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给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入学优待及考试加分的政 策,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这其中,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中考加分”是否合理。有支 持的,也有反对的。而我认为中考加分政策虽惠及一些医务人员的子女,但这一政策并不可 取。 第一,父母的功劳应该奖励父母,把奖励落到了子女头上是变相拼爹。 自前,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稀缺,而中考也可以说是最公平的考试之一了,学生凭自己的 能力进入更优质的高中,从而继续学业。但,如果优质数育的资源是父母博命付出,换来了 一些分数得来的,那么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太公平的,难道中考也需要拼爹吗?父母的付 出和孩子的成绩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破坏了考试公平的制度。 优质数育资源只有那么多,而中考的考试制度,其存在的报本就是通过专试来分配教育 资源。公平,公正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让同学们通过考试,来进行教育资源分配。所以还是 要维护中考的公平性。 第三、不患寡而患不均。 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参与抗疫的,除了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无数的志愿者、警察、双神 山的建设者等。他们也是奋战在最前线的人,他们的子女呢?能够得到这样的加分奖励吗? - 23 - 而我认为: 第一,我们是感恩的国度,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这几天返程的医护人员,各地百姓都在用最高的礼节欢迎他们平安回家。从心眼里,我 们真是感谢医护人员,是他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冲在战斗第一线,才取得 了今天的胜利果实。必须要给医护人员重奖,这是对其无私奉献的一种褒扬,也是对其战 “疫”成绩的一份肯定。但是,奖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要在升学考试分数上来体现? 为什么非要拿考分来展示优厚呢? 第二、奖励道路千万条,莫用考分为一条。 高考也好,中考也罢,试卷上的分数是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心血的体现,不能因为政策 倾斜,打倒一批努力的孩子。考试的公平公正,对所有的考生来说都是神조不可侵犯的。我 们也是一直这样教育孩子们的。当分数变成了额外赐予的,靠奖励得来的,作为家长,老师, 我们怎么给孩子解释?难道要说,这是人家父母为国家做贡献得来的? 第三,这么做,也是严重低估了我们医护人员的伟大! 他们上抗疫一线,是为了救国救民,没有一个人去之前说,我是为了孩子加分オ去的! 这样的奖励导向性,也不必体现在“加分”上了。所以,医护人员,所有抗疫一线的工作人 员都是伟大的,请不要用给孩子“加分”来“矮化”他们。 最后,我们呼呼,考试公平公正,尤其是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尤其要公平公正!在 公平公正里长大的孩子,他内心分得清是非曲直,知道事事都要靠自己,也会更加努力学习, 更加感恩,更加阳光。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的来说,这道作文题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针对 社会时事,又有明确的任务。既要讨论的是是否赞同给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又要投稿到“致 敬英雄”主题征文比赛。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征文比赛的主题,也就是文章的大背景毕竟是 致敬英雄。所以,不管支持哪个观点,都要结合“致敬英雄去谈。”所以文章既要结合致敬 英雄的主题,又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结合对题目的分析,我们认为写文章必须要阐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赞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加分?(是什么) 第二,阐释清楚原因。(为什么) 第三,你认为怎样才是最合适的致敬英雄的方式?(怎么做) - 24 - 参考立意: 1、支持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以关爱传递英雄精神 2、反对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致敬英雄,要不失公正 3、反对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致敬英雄何须“世袭罔替” 素材积累: 1、“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不上谁上”,“怕,还是上”……医务人员的大爱无 疆、医者仁心,带给我们无数感动,脸上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压痕,为了节约防护用品穿上了 尿不湿,女医护剪去了一头秀发,脱下防护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医务人员的身心健 康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还有一些白衣战士,永远的倒在了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是抗击疫 情、救治病患的主力军,他们的身体健康、信心意志直接决定着这场战“疫”的成败。 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与牺牲,我们也应当用心用情、关心关爱这些白衣战士们。一 线医务人员子女 2020 年中考的可以加分的举措,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表达了人民对英雄 的敬重。 2、最好的致敬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实际行动,而不是给医务人员的子女中考加分。广 大医务人员连续奋战,非常辛苦,政府要采取务实、贴心的举措,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 问题,免除后顾之忧。把生活保障做到位,改善工作和休息条件,合理安排医务人员轮休, 落实有关待遇,提供良好后勤服务。把安全保障做到位,医疗防护物资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 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加大对暴力伤医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把人文关怀做到位,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保护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全社会 都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一线战斗,我们要与他们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成为他 们最坚强的后盾。 3、这次武汉疫情,冲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最美的战士。对于在疫情中英勇献身 的烈士,给予他们的后代怎样的照顾都不为过,别说中考别分,就是保送,都无厚非。然而, 给所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子女加分,妥当吗? 因为这场抗疫之战是全民抗战,不只是一线的哪部分医务人员。还有许多一线的警务人 员、工作人员、工人、农民……甚至我们每个居家自我隔离的普通人。请问,能否给火神山、 雷神山一线建筑工人的子女加分,能否给一线的外聘保洁阿姨的孙子加分,能否给送盒饭老 板的孩子加分…… 如果要加分,是不是这些人都要加分呢?家中没有孩子的人,又要用什么方式来奖励呢? 分数不是筹码,也不是赏金。哪是全民瞩目的公平、公正的尺码。公然拿全民瞩目的公平来 - 25 - 这样做,合适否?对于万千的莘莘学子是否公平? 层次分析: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对为医务工作者子女是否加分表明自己的态度,本文作 者认为中考加分政策虽惠及一些医务人员的子女,但做法不可取。然后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最后阐明最合适的致敬英雄的方式。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