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三中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利川市三中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节选) 巴 金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 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 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 脸上。 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街上的一切逐渐消失在灰暗的暮色里。路上 尽是水和泥。空气寒冷。一个希望鼓舞着在僻静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温暖、 明亮的家。 “三弟,走快点,”说话的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手拿伞,一手提着棉袍的下幅,还 掉过头看后面,圆圆的脸冻得通红,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 在后面走的弟弟是一个有同样身材、穿同样服装的青年。他的年纪稍微轻一点,脸也瘦 些,但是一双眼睛非常明亮。“不要紧,就快到了。……二哥,今天练习的成绩算你最好, 英文说得自然,流利。你扮李医生,很不错,”他用热烈的语调说,马上加快了脚步,水泥 又溅到他的裤脚上面。“这没有什么,不过我的胆子大一点,”哥哥高觉民带笑地说,便停 了脚步,让弟弟高觉慧走到他旁边。“你的胆子太小了,你扮‘黑狗’简直不像。你昨天不 是把那几句话背得很熟吗?怎么上台去就背不出来了。要不是朱先生提醒你,恐怕你还背不 完嘞!”哥哥温和地说着,没有一点责备的口气。觉慧脸红了。他着急地说:“不晓得什么 缘故,我一上讲台心就慌了。好像有好多人的眼光在看我,我恨不得把所有的话一字不遗漏 地说出来……”一阵风把他手里的伞吹得旋转起来,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这一阵 风马上就过去了。路中间已经堆积了落下来未融化的雪,望过去,白皑皑的,上面留着重重 叠叠的新旧脚迹,常常是一步踏在一步上面,新的掩盖了旧的。 “我恨不得把全篇的话一字不遗漏地背了出来,”觉慧用刚才中断了的话接着说下去; “可是一开口,什么话都忘掉了,连平日记得最熟的几句,这时候也记不起来。一定要等朱 先生提一两个字,我才可以说下去。不晓得将来正式上演的时候是不是还是这样。要是那时 - 2 - 候也是跟现在一样地说不出,那才丢脸嘞!”孩子似的天真的脸上现出了严肃的表情。脚步 踏在雪地上,软软的,发出轻松的叫声。 “三弟,你不要怕,”觉民安慰道,“再练习两三次,你就会记得很熟的。你只管放胆 地去做。” 觉慧不作声了。他感激哥哥的友爱。他在想要怎样才能够把那一幕戏演得好,博得来宾 和同学们的称赞,讨得哥哥的欢喜。他这样想着,过了好些时候,他觉得自己渐渐地进入了 一个奇异的境界。忽然他眼前的一切全改变了。在前面就是那个称为“彭保大将”的旅馆, 他的老朋友毕尔就住在那里。他,有着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 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他盘算着, 怎样去见毕尔,对他说些什么话,又如何责备他弃信背盟隐匿宝藏,失了江湖上的信义。这 样想着,平时记熟了的剧本中的英语便自然地涌到脑子里来了。他醒悟似地欢叫起来:“二 哥,我懂得了!”觉民惊讶地看他一眼,问道:“什么事情?你这样高兴!” “二哥,我现在才晓得演戏的奥妙了,”觉慧带着幼稚的得意的笑容说。“我想着,仿 佛我自己就是‘黑狗’一样,于是话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并不要我费力思索。” “对的,演戏正是要这样,”觉民微笑地说。“你既然明白了这一层,你一定会成功的…… 现在雪很小了,把伞收起来罢。刮着这样的风,打伞很吃力。”他便抖落了伞上的雪,收了 伞。觉慧也把伞收起了。两个人并排走着,伞架在肩上,身子靠得很近。 雪已经住了,风也渐渐地减轻了它的威势。墙头和屋顶上都积了很厚的雪,在灰暗的暮 色里闪闪地发亮。几家灯烛辉煌的店铺夹杂在黑漆大门的公馆中间,点缀了这条寂寞的街道, 在这寒冷的冬日的傍晚,多少散布了一点温暖与光明。 “三弟,你觉得冷吗?”觉民忽然关心地问。 “不,我很暖和,在路上谈着话,一点也不觉得冷。” “那么,你为什么发抖?” “因为我很激动。我激动的时候都是这样,我总是发抖,我的心跳得厉害。我想到演戏 的事情,我就紧张。老实说,我很希望成功。二哥,你不笑我幼稚吗?”觉慧说着,掉过头 去望了觉民一眼。 “三弟,”觉民同情地对觉慧说。“不,一点也不。我也是这样。我也很希望成功。我 们都是一样。所以在课堂上先生的称赞,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话,不论哪一个听到也会高兴。” “对,你说得不错,”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了寒 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 - 3 -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巴金先生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 手法。 B. “他连忙闭上嘴,用力捏紧伞柄。”这个情节既照应了开头的风刮的很紧,又为后文收伞 等情节做铺垫。 C. 觉民对三弟觉慧在排练时忘词的事,不但不怪责,反而一直鼓励帮助,体现出觉民友爱宽 厚地性格。 D. 觉慧在哥哥的鼓励下,慢慢进入了剧本的情境里,放佛自己就是剧中的黑狗,台词也都记 了起来。 2. 请简要分析一下本文人物对话的艺术效果。 3.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 A 2. (1)使觉民和觉慧兄弟二人的形象更加生动突出,表现出各自的性格特 点。(2)对话内容也是小说情节,通过对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顺利展开。(3)对话体现了兄 弟的友爱,使友爱和家的温暖能鼓舞寒冷中的人的题旨更突出。 3. 不能删去,(1)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寒冷和风雪的场景氛围,它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2)开头的环境描写与后面的环境描写一脉相承,是前后呼应的,它贯穿和推动了情节的展 开。(3)寒冷的风雪环境与觉民觉慧兄弟二人内心火热的真情形成反差,更能体现温暖光明 的家能给行人鼓舞和希望的深意。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手 法。要做好此题,一定要全面提取信息,迅速筛选,准确整合概括,本题考查的角度比较细 微,因此在把选项和文本对照比较时需要冷静细致耐心,争取不遗漏一丝一毫。粗心马虎大 意,往往是失分的主因。 A 项,“运用了心理描写”说法错误,本文在塑造巴金先生的时候,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没有用心理描写。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从三个方 面去下手:人物、情节、主题。因为这几个方面都是小说类文本考查的要点,再加上一个环 - 4 - 境,其实就是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因为题干问的是艺术效果,所以,在答题时注意落脚点 因该在“更突出”“更形象”“使……如何如何”这样的词语上。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文中通过多处语言对话,使二人形象更加生动,例如觉民对弟弟的语言 “三弟,你不要怕”“再练习两三次,你就会记得很熟的。你只管放胆地去做”“你既然明 白了这一层,你一定会成功的……现在雪很小了,把伞收起来罢。刮着这样的风,打伞很吃 力”可以看出,觉民对三弟觉慧在排练时忘词的事,不但不怪责,反而一直鼓励帮助,体现 出觉民友爱宽厚地性格;从情节角度分析,选段围绕觉慧在排练时忘词的事展开,通过二人 对话,展现出觉慧的担忧、觉民对他的鼓励,然后觉慧找到了演戏的奥妙,整个情节是在二 人对话中展开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主题方面分析,觉民对弟弟的安慰和鼓励,让他“感 激哥哥的友爱。他在想要怎样才能够把那一幕戏演得好,博得来宾和同学们的称赞,讨得哥 哥的欢喜”,“‘三弟,你觉得冷吗?’觉民忽然关心地问”“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 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了寒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这些对话体现了兄弟之间 的友爱,让人感觉到友爱和家的温暖可以鼓舞人的主题。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氛围、烘托人物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等方面考虑。 本文开头不能删去,原因要从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几个角度考虑。从渲染氛围角度看,开头的 风、雪、路点出了环境特点,风雪交加,渲染寒冷氛围;从情节角度看,二人对话就是在这 风雪之路,后文多处出现了风雪描写,前后呼应,风雪贯穿了整个情节;从烘托人物心情角 度,风雪之中的寒冷,和觉民觉慧兄弟二人内心火热的真情形成反差,觉民对觉慧的不责怪、 安慰鼓励,在寒冷之中让觉慧内心温暖;从主旨角度看,寒冷中感受到的温暖,正是家人的 鼓励和爱而来,在风雪之中,“弟弟的身子更挨近了哥哥的,两个人一块儿向前走着,忘却 了寒冷,忘却了风雪,忘却了夜”,更好的深化了主旨,友爱和家的温暖可以鼓舞人。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注意: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 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 环境等。 - 5 - 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 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 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洪聪敏教授团队发表于《临床神经心理学文献》期刊的报告称,体能训练有助改善多动 症状。研究人员让多动儿童接受为期 8 周、每周 2 次、每次 90 分钟的水中有氧训练;水中有 氧运动的特点,在于同时强化心肺功能,以及平衡与肢体协调。结果在 8 周训练结束后,多 动儿童的抑制能力提升了 9%。洪聪敏透露,未来研究重点包括分析最有效的运动强度及时间 长度,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等需与对手互动的“开放性”运动,是否有助多动儿童加强专注 力。他认为,未来可将运动融入日常学习的“节奏”当中,例如在上课前,让多动儿童进行 跳绳等运动,加强手、眼、脚部协调性,让儿童在学习时,能保持在最专注的状态。 摘编自 2 月 22 日知乎 材料二: 什么是有效锻炼时间?有效锻炼时间——指每次运动中,心率强度在 64%HRmax(64%最大 心率百分比)以上的锻炼时间。 什么才算是有效的体育锻炼呢?作为全球运动科学的权威协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给出 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结合青少年自身的特点,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建议青少年每天累计进行至 少 60 分钟(每周至少 420 分钟)中等至较大强度以上的运动,以有效提高心肺适能。对于运 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强度(即最大心率百分比,%HRmax)的方式来表示:中等强度为 64-77%HRmax,较大强度为 77-94%HRmax。即心率强度在 64%HRmax 以上的运动,都算是有效的 锻炼,对应的运动时间,就称为有效运动时间。 有效锻炼的益处,有效的运动能使心(血液循环系统)、肺(呼吸系统)得到充分的刺激, 让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最佳的功能状态并产生适应,从而提 高心肺适能。而心肺适能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我们都知道,人体在运 动过程中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这是心脏的泵血功能、肺的呼吸功能在适应运动时 身体的需求,这种能力就是心肺适能。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明显地提高心肺适能,从而显著 改善身体的健康状态。 - 6 - 摘编自 2019-05-24 网络 材料三: 政协委员程红: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每天锻炼 1 小时”的学生不足 30%, 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建议切实重视健康普及教育, 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 比。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央视新闻网 2020 年 5 月 26 日) 4. 下列不属于有效体育锻炼时间的一项是 A. 某同学在一节体育课上参加了 40 分钟篮球对抗赛。 B. 某同学 20 分钟早操后和同学又在操场慢跑半个小时。 C. 体育特长生在做了 20 分钟的热身活动后参加了 110 米跨栏训练 40 分钟。 D. 张明同学因为减肥,每天早晨慢跑 40 分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中有氧训练有助于同时强化儿童的心肺功能。 B. 实验证明适当的参加羽毛球、乒乓球训练,有助于提升儿童的专注力。 C. 适当参加能强化心肺功能的慢跑锻炼,可以改善青少年的体质。 D. 参加与对手交流的开放性体育活动是否能改善多动儿童的专注力,还有待研究。 6. 请结合材料,概括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 【答案】4. A 5. B 6. 国家层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力 度,让人们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改善。学校层面,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学上参加锻炼。 家长层面,改变只重考试成绩的观念,把体育提高到一定的认识。个人层面,努力培养体育 方面的爱好,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 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 项,篮球对抗赛是体育锻炼,不管有效与否它都不是时间。从材料二原文中可以看出有效锻 - 7 - 炼时间是指的每次运动中,心率强度在 64%HRmax(64%最大心率百分比)以上的锻炼时间。而 对抗赛是体育锻炼,题干中说的是有效锻炼时间。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 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 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 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 项,“实验证明适当的参加羽毛球、乒乓球训练,有助于提升儿童的专注力”错误。原文是 说“未来研究重点包括分析最有效的运动强度及时间长度,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等需与对手 互动的‘开放性’运动,是否有助多动儿童加强专注力”,这是混淆了已然和未然的关系。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的内 容,尤其是要正确的理解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然后找出几则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 析材料时要重视每一则的中心句和每一段的中心句,然后要把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的区域仔细 比对,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缩小或扩大范围、混淆关系、颠倒因果等问题。 政协委员提案,涉及到国家层面,从政协委员程红“建议切实重视健康普及教育,将学生体 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将儿 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概括得出,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学生上体育课、科目测试等就涉及到学校层面,要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 动,鼓励学上参加锻炼;健康普及涉及社会层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重视青少年的健 康改善;培养体育爱好又涉及到家庭和学生个人层面,家长层面,改变只重考试成绩的观念, 把体育提高到一定的认识;个人层面,努力培养体育方面的爱好,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 炼。我们围绕这这几个层面去归纳答题,基本上就会涵盖答案的各个要点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 8 -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 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基于味觉体验的“趣味”语词在古代美学中同样出现很早,不过是分别作为独 立词语使用,“趣”同 “趋”表趋势之意,进入审美范畴后出现“以趣论画”“以趣论诗” 等艺术评价。“味”的初意是“味觉”,后衍伸出“吟咏滋味”、“味外之味”的鉴赏之意。 “趣味”合在一起,是诗人论者在创作及评价中的感性点评与自我欣赏,不具有西方美学意 义上的价值判断。只有随着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开启,经过现代性的洗礼后,古代趣味才逐步 实现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多由文人士大夫创作,他们拥有较为充足的政治资本与文化 资本,主要是站在君王和天道的立场来表达,教化风俗的价值追求和规整和谐的形式追求成 为他们的趣味选择,借助诗文这些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扩展为社会的主流风尚,也成了整个 古代诗歌的美学选择。清末民初之际,中国传统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与流动,为科学与理 性的登堂入室准备了人员与政治基础。一些开明的官员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办 洋务,技术的力量在社会上层得到承认。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作为新的群体在社会分层 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士大夫阶层, 并在社会权力尤其是知识权力中取得了话 语权。这些留洋海外、接受过西方现代科学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吸收内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 崇尚力量、追求进步、理性务实等成了思想界和文学界的风尚,加之身处庸常的市民阶层感 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内心倾向于现代工业文明,为文学作品科学趣味的流行准备了现 实土壤,于是诗歌的审美趣味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审美趣味随之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诗文崇尚“以道为美”、“与天地参”,力求做到人与天的交感合一,这就需 要由心而生的诗文源于感官感受,但应合于天道、天理,力求“构建基于道德又超越道德的 精神境界,而这境界最终通向审美”。“以道为美”是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美学传统的基本 倾向,儒家以道德充实为美,克己复礼、节制中和,“自然物的美不在事物的自然属性,而 在于所象征的道德意义”。道家以自然之道为美,淡泊、无为、柔弱、守拙等皆为美。其他 - 9 - 诸家思想流派,佛教“以涅槃之道为美”,法家以“自然美在道德”,尽管关于道德的内涵 有所不同,但关于美的认识都指向了天理、道德、自然之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以道作 为审美趣味的立足点。许多给人以审美愉悦感受的田园诗、山水诗、说理诗等,必定是形象 地传达出道德之意的佳作,“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赞颂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相看 两不厌,独坐敬亭山”中读出的是淡泊自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传递出空灵虚无 的境界。这其中的“道”以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山川景物、鸟兽虫鱼体现自我的存在, 站在本性的角度来以物观物,我与物平等对话、交感而成意境、意味,营造物我、天人、内 外、主客融合的整体性境界。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道为美的美学观念在民主科学的 时代风潮中显得不合时宜,“宇宙一切,皆可以科学解说”,“以道为美”逐渐被“求真” 的观念所取代而淡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金新利《科学于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现代变革》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趣味”一词是作为两个独立词语使用的,尽管出现很早。 B. 中国古代整个诗歌的美学选择,都是基于站在君王和天道的立场来表达趣味。 C. 清末民初,逐渐取代传统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对推动新的审美趣味起到重要作用。 D. “以道为美”的古代传统文化是中国儒、道、法各家传统美学评价的基本倾向。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B. 第二段从时间顺序上来论述,指出中国审美趣味从古代诗文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演 变。 C. 文章在论证以道为美的中国古代美学美学传统的基本倾向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末段论证后得出了“求真”观念在民主科学的时代风潮中逐渐取代了“以道为美”的结 论。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诗歌审美趣味到现代意义上的诗歌审美趣味的变革,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启 的。 B. 中国的近代诗因为多是文人士大夫创作,所以主要站在君王和天道的立场上来表达审美。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传递的恬静优美的意境符合我国古代“以道为美”的审美 趣味。 D. 五四时期作家和诗人大多受到科学思潮和文化进化观念的影响,把求真求是的趣味作为文 - 10 - 学审美的重要选择。 【答案】7. C 8. A 9. B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偷换概念,“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趣味”错,原文第一段开头说基于味觉体验的“趣味”, 选项只说到“趣味”,少定语。 B 项,过于绝对,“都是基于站在君王和天道的立场来表达趣味”错,原文第二段中“主要是 站在君王和天道的立场来表达”,选项说“都是”过于绝对。 D 项,偷换概念,“以道为美的古代传统文化是中国儒、道、法各家传统美学评价的基本倾向” 错,原文是,“以道为美”是古代传统文化特别是美学传统的基本倾向。选项把以道为美说 成传统文化,且说成是传统美学评价的基本倾向。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A 项,“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错,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 没有总结问题的内容。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B 项,偷换概念,“中国的近代诗因为多是文人士大夫创作”错,原文“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 近体诗多由文人士大夫创作”,说的是近体诗不是近代诗,另外前后句的因果关系也不明显。 故选 B。 - 11 -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 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勃,沛人。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 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楚怀王封沛公 号武安侯.,沛公拜.勃为襄贲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成武,破之。攻长社,先登。攻 颍陽、缑氏,绝河津。击赵贲军尸北。南攻南陽,破武关、峣关。攻秦军于蓝田。至咸陽, 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 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北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陽,最。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 破之易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 高帝击韩王信于代,降下霍人。以前至武泉,击胡骑,破之武泉北。击韩信胡骑晋陽下,破 之,下晋陽。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击陈豨, 屠马邑。所将卒斩豨将军乘马降。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 - 12 - 丞相偃、夺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破绾军上兰,后击绾军沮陽。追至长城,定上 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二十九县、渔陽二十二县。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 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 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 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硃虚侯章共诛诸吕。文帝即位, 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B. 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C. 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D. 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敌/攻丰/击秦军砀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这里指的是刘邦。高祖是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 名号。 B. 侯,爵位。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朝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 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拜,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D. 惠帝六年,用用汉惠帝刘盈的谥号纪年。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 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勃能征惯战,屡建功勋。他跟随刘邦征战多年,攻城略地,经常能最先登上敌人的城池。 B. 周勃战功显赫,屡受封赏。刘邦征战各地,周勃带领部队常担当先锋,胜利后受到封赏。 C. 周勃木强敦厚,不好文学。他每次和儒生辩士议事,都面向东而坐催促儒生快点给他说。 D. 周勃厚重少文,可任大事。刘邦死后,周勃和陈平等人联手帮助惠帝平定了诸吕的叛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 (2)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周勃作为将军跟着高祖刘邦攻打燕王臧茶,在易城下打败他。 - 13 - (2)回攻楼烦三城,接着在平城城下攻打胡骑兵,他所率领的士卒多作为高祖的开路先锋。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中从句子结构来讲,“攻胡陵”“下方与”是两个动宾短语,表并列,中间应断开,所 以排除 BD;后面“击”是动词,“秦军”是宾语,不能分开,所以排除 A。 译文:周勃以中涓身份跟着攻打胡陵,攻下方与。方与反叛,又和敌人开战,打退了敌人。 攻打丰。在砀东攻打秦军。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 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 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 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C 项,“拜”的解释错,文中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周勃和陈平等人联手帮助惠帝平定了诸吕的叛乱”错,吕后去世后,周勃等人平定诸 吕之乱,惠帝当时已经去世了。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 14 - 落实。赋分点: (1)从,跟着;破,攻克;破之易下,省略句,破之(于)易下; (2)还,回来;因,于是;因击胡骑平城下,省略句,因击胡骑(于)平城下;将,率领。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周勃是沛地人,高祖刘邦刚起事,周勃以中涓身份跟着攻打胡陵,攻下方与。方与反叛, 又和敌人开战,打退了敌人。攻打丰。在砀东攻打秦军。回来驻扎在留和萧。再攻砀,占领 了它。攻占下邑,先登上城墙。赐爵为五大夫。楚怀王封沛公号为武安侯,沛公拜周勃为襄 责令。跟着沛公平定魏地,在成武攻打东郡尉,战胜。攻打长社,先登城墙。攻打颖阳、缑 氏,越过河渡口,在尸北攻打赵贲的军队。向南攻打南阳,占领武关、蛲关。在蓝田攻打秦 军。到咸阳。消灭秦。项羽来到,封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周勃爵为威武侯。跟随进入汉中, 拜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赐食邑怀德。攻打槐里、好峙,功劳最高。向北在咸阳攻打赵贲、 内史保,功劳最高。作为将军跟着高祖攻打燕王臧茶,在易城下打败他。他所率领的士卒多 作为高祖的开路先锋。赐爵为列侯,剖析符节世代不断。食邑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将军 跟着高帝在代攻打韩王信,攻取霍人。作为前锋到武泉,攻打胡骑兵,在武泉北打败他们。 在晋阳城下攻打韩信的胡骑,得胜,占领晋阳。以后在碧石攻打韩信军,得胜,追赶败军八 十里。回攻楼烦三城,接着在平城城下攻打胡骑兵,他所率领的士卒多作为高祖的开路先锋。 周勃升为太尉。打陈稀,屠杀马邑城民。所率士兵杀了陈稀的将军乘马降。燕王卢绾反叛, 周勃作为相国代樊啥率兵,攻下蓟,俘获卢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 屠浑都。在上兰打败卢绾军,其后在沮阳攻打卢绾军。追到长城,平定上谷十二个县,右北 平十六个县,辽东二十九个县,渔阳二十二个县。周勃为人质朴敦厚,高帝认为可托付大事。 周勃不爱读书,每次召来书生辩士,他就面向东坐着催促道:“快给我讲。”周勃平定了燕 回去,高帝已去世,他作为列侯事奉惠帝。惠帝六年,设太尉官职,任周勃为太尉。十年, 高后去世。吕禄任趟王做汉上将军,吕产任吕王做相国,掌握国家大权,要危及刘氏。周勃 和丞相陈平、朱虚侯章一起杀掉吕姓诸人。文帝即位,任周勃做右丞相,赏五千斤金,食邑 万户。 - 15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农 谣 方岳 雨过一村桑柘烟,林梢日暮鸟声妍。 青裙老姥遥相语,今岁春寒蚕未眠。 漠漠余香着草花,森森柔绿长桑麻。 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景视听结合,把桑柘熏烟与悦耳鸟鸣融为一体,描绘出雨后了乡村恬然画面。 B. 颔联是借青裙老妪之口,把首句中人们雨后烘干桑叶柘叶的原因说出。 C. 颈联用叠词,写出草长花艳,香气四溢,缭绕不尽,桑麻也是一片青葱茂密的景象。 D. 尾联写池塘水满蛙多,燕子到门巷里筑巢安家,从正面写出了今春的雨水很多。 15.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恬淡闲适之情,作者闲暇时看桑烟,听鸟鸣,与老妪对话,都 体现了恬淡闲适之情。(2)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作者关心农村生活,细看桑麻长势,闻 花草香气,听蛙声喧闹、观燕子筑巢,都体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正面”错。“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水满”“蛙成市”,这是侧面 描写,借塘水和蛙多侧面来写雨。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 16 - 前四句写村中蚕事。首两句描写雨后村中烘干桑叶、柘叶的景象,三四句以老农妇的话语交 代烘桑叶、柘叶的原因,诗无论绘景写人,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作者就仿佛站在画面 之外,看着这春雨过后村庄上空升起的桑烟,听着傍晚时分树梢上鸟儿的鸣叫,走过村庄青 裙老姥远远地打招呼,想到由于春寒蚕还未上山,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恬淡闲适之情。 后四句描写春深的景色。花草的清香、青葱茂密的桑麻、喧闹的池塘蛙鸣、还归旧巢的燕子 构成一幅极富乡村生活气息、疏淡清丽的画面。而作者看桑麻长势,闻花草香气,听蛙声喧 闹、观燕子筑巢,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君子需要广泛的学习 来提升自己。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 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历史典故, 表达了自己英勇不减当年,希望能为国效力的愿望。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飞湍瀑流争 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廉颇老矣 (6). 尚能饭否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 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 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省、己、知、喧豗、 砯、壑、廉、否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 于唐代的歌舞戏, 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 - 17 - 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 子独舞,也戴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 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 的 。( )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 , 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 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 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 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 。脸谱虽然来自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 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 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 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 17. 以此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兴起 辩证统一 规律 源泉 B. 兴盛 辩证统一 规范 源泉 C. 兴盛 和谐统一 规律 基础 D. 兴起 和谐统一 规范 基础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虽然脸谱来自于生活,但是又放大、夸张了生活实际。 B. 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 C. 虽然脸谱来自于生活,但是生活实际又被放大、夸张。 D. 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实际又夸张放大了它。 19. 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还有第二种起源也应该注意。 B. 第二种说法,生产活动也会是舞台脸谱的来源。 C. 第二种是来源于生活。 D. 生活来源说也对脸谱的勾勒起到决定作用。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 18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兴起”,开始出现并兴盛起来,里面有起源的意思,与前面“源于”一词重复了; “兴盛”,蓬勃发展,此处用来说脸谱的发展合适,故选用“兴盛”。 第二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相互区别的一面,又要 看到事物相互联系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 现两者和谐发展之目的;“和谐统一”,配合得适当,此处来说明“理念与观感”的关系密 切,故选用“和谐统一”。 第三处,“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范”, 值得是对于某种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规定,这里说的是每个人的生理布局,它不会被规 范。故选用“规律”。 第四处,“源泉”,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基础”事物发展的根 本或起点。此处说的是脸谱发展的根本,故选用“基础”。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 是不变的。文中画线句子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常用而疏忽了古代汉语中词语与现代 汉语中词语语义重复。A、C 两项中“来自于”缀余,D 项主客观关系颠倒了。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原文“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 “所以京剧脸谱 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画线处讲的是脸谱来源的第二种说法,来源于 生活。 - 19 - A 项,没有具体点出生活是来源的观点。 B 项,说的是生产活动,下文中没有相应的内容。 D 项,说的不是起源问题,而是谈的起源说对勾勒的作用。 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讨厌剧烈运动的人想换个简单轻松的减肥方法减肥的话,①_________________。慢跑减肥的 方法可以快速的燃烧我们身体的热量,而且不需要太多的形式不需要固定的地点,任何时间 都可以进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相反,跑得越快越容易伤害到身体,所以说慢跑才是 一种超乎想象的减肥方法。慢跑减肥主要靠持久性,不是跑一次汗流浃背就可以瘦的。想要 真正甩去身上的肥肉,轻松减肥就按照自己的自身情况,配合体力来进行慢跑运动,持续下 去坚持成习惯最好。慢跑的运动强度是适中,不会让你很吃力但是也能帮助你燃烧脂肪。对 于一些很忙的上班族来说,慢跑可以帮助你轻松的瘦身,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如果与公司的距 离又不会太远,③_________________,这样可以分解我们体内的脂肪达到很棒的塑身效果。 【答案】 (1). 可以选择慢跑减肥 (2). 不是跑步越快减肥效果越好 (3). 就可以 坚持每天慢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 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 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开头已有讨厌剧烈运动的意思,后文又出现了慢跑减肥内容,所以第一个空应该填慢跑和减 肥的问题。第二个空后面有相反的字样,所以应该填与后文“跑得越快越容易伤害到身体” 相对的内容,即“不是跑步越快减肥效果越好”。第三个空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总结,又承 接慢跑健身的内容,所以应该谈坚持慢跑,也就是“就可以坚持每天慢跑”。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介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敦煌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圣地,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是连接中国、中 亚、中东和欧洲的一条繁忙贸易通道,莫高窟以其佛教壁画、雕塑闻名于世。此次朝圣敦煌 展览主要通过数字技术和画展方式向国外观众展示敦煌莫高窟各种精美的壁画和雕塑等艺术 瑰宝,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探索发现莫高窟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宝贵机会。现场观众通过戴虚 - 20 - 拟现实眼镜和观看高清影像,可以全方位地欣赏到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答案】朝圣敦煌展览通过数字技术和画展方式,让国外观众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魅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 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 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 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介绍敦煌的情况,主要是交代地理位置以及敦煌 莫高窟凭借壁画、雕塑闻名于世。这显然不是本次报道的主要内容。第二句话交代了本次新 闻的主要事件,即“此次朝圣敦煌展览主要通过数字技术和画展方式向国外观众展示敦煌莫 高窟各种精美的壁画和雕塑等艺术瑰宝,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探索发现莫高窟历史、文化和艺 术的宝贵机会”,压缩出主要事件,“朝圣敦煌展览主要通过数字技术和画展方式向国外观 众展示敦煌莫高窟各种精美的壁画和雕塑等艺术瑰宝”,其中“展示敦煌莫高窟各种精美的 壁画和雕塑等艺术瑰宝”可与第三句“全方位地欣赏到莫高窟的艺术魅力”合并,后两句压 缩为“朝圣敦煌展览通过数字技术和画展方式,让国外观众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魅力”。 三、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历史上的屈原如此,颜真卿如此,文天祥如 此;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亦如此;眼前,疫情肆虐,为抗“疫”奔走的钟南山、李兰娟院 士如此,“战疫”中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也如此……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身上的浩然正 气、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 在某市即将举办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你将作为某市复兴中学的代表介绍“中国 精神”。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相识,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人类命运共同体”俨然让 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解彼此。今天我很荣幸代表我的学校——复兴中学,向各位介绍中国精 - 21 - 神,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 何为中国精神?我想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就像大家都有自 己认同的价值准则一样,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而中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灿若星 辰的文化长河中,不断形成自己的精神气质。每一个中国人将其根植内心,自觉传承,它早 已内化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流淌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指引人们前行。 在不同的时代,中国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民族危难之时,广大中华儿女都能够毁家纾难、赤胆忠心地为国奉献,用血肉筑起新 的长城。在国家需要之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国精神”,不图回报, 只因生在华夏,人人如此。这既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自觉。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 中国人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铁人王 进喜,曾发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这疾呼掷地有声,“没 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创造出的条件就是井喷之时,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 用身体搅拌。可能各位同学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甚至不能理解。但在我们的国家,这样的 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意志,胸怀 大局,书写着中国精神。 而在新时代,中国精神则是亿万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开 拓进取,不断创新,追逐梦想。尤其在这不平凡的 2020,在疫情防控时期,像钟南山、李兰 娟一样的民族英雄以及无数的普通人更是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汇 聚起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磅礴伟力,让“中国精神”生动丰富,熠熠生辉。 各位同学,“中国精神”远不止这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精神”是在不断丰 富和发展的。但不管如何发展,有一点是相通的:无数种精神的背后尽显的是中国人的顽强 意志、不屈人格、浩然正气,是中国人始终心系天下,爱国爱民,心怀“小我”,更有“大 我”!愿你读懂中国精神,更加了解中国。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想要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应该阅读材料并要读懂 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其次,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 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 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 - 22 - 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第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 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 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 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最后,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本材料的核心概念 是“中国精神”,通过引用鲁迅的名言和从古至今的英雄人物,来阐释“中国精神”的具体 内涵,这是写作的真实情境,考生写作时不得脱离该情境。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语句: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身上的浩然正气、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这说明“中国精 神”应是一种浩然正气,是为民的博大情怀,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前提。 “中国精神”是深植 于国人内心,传承至今,影响至今的精神根脉,考生要有认同意识。命题人既然要求考生在 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介绍“中国精神”,那么考生在介绍时,就应阐述“中国精神” 的深层内蕴,尤其是对国人、国家、民族的积极影响,让活动参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精神”。 同时写作时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中国精神”对“我”的浸染, 以及“我”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文体限制为发言稿,写作内容应符合发言稿的基本规范。 立意: (1)中国精神,烛照未来。 (2)中国精神,民族之魂。 (3)国之脊梁,为国为民。 (4)中国精神,浩气永存。 素材: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上下求索,为追求美政九死不悔;“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自 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为变法慨然赴死……鲁迅先生说:“我 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中国精神”在塞罕坝的绿色长城里,万山林木万山兵,不许黄沙过绿营;“中国精神” 在港珠澳大桥的完美技术里,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精神”在嫦娥 四号—天宫二号月球背面潇洒漫步的足迹里,而今吾辈探苍穹,扶摇直上广寒宫…… (3)2019 年世界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横扫劲敌美国队,豪取七连胜。赛后,人民日报以 女排精神为例,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人民日报写道:你觉得什么是中国精神?一个字, - 23 - 拼!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 晃晃,还依然坚持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郎平 (4)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 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结构层次: 作为发言稿,文章开篇先亮明发言的主题是“向各位介绍中国精神,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 国”;然后概括性地解释什么是中国精神;接下来结合事例具体阐释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危 难之时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不同的内涵;最后再次申明中国精神的内涵并呼吁大家:愿你读 懂中国精神,更加了解中国。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