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 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 26 -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肓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B. 对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我们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深刻地批判,使之不断改进。 C. 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 D. 文化继承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紧扣文化、人以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了民族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B. 对中国文化的相关论述,体现了辩证、联系、发展的科学思维,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C. 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突出了黑格尔的错误。 D. 最后一段针对传统文化继承,主要论述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重要意义等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粹,也有糟粕,它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 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国民的性格形象也会发生变化。 C.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高,这个国家的文化就越容易被世界普遍接受。 D. 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有鉴别,有扬弃,使之成为涵养时代英雄人物的源泉。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26 - A项,“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错误。由原文“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可知,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指的是那些杰出人物,不是普通的人;这些人物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不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A错误。 C项,“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错误。由原文“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可知,“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和“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错误。 D项,“文化继承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错误。由原文,“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可知,文化继承不仅“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还“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 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项,“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突出了黑格尔的错误”错误。由原文“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可知,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不是为了突出黑格尔的错误,而是说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项,“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国民的性格形象也会发生变化”错误。由原文“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可知,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前提是“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也不是国民的性格形象都会发生变化,而是“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B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 26 -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 26 -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B.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C.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6.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答案】4. B 5. C 6.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 26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B项,“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错,根据原文“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可知并非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A项,“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错,根据原文“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可知是不完全是技术上,并非不在技术上,选项说法绝对。 B项,“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错,根据原文“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可知是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并非生产一个圆珠笔,选项偷换概念。 D项,“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错,根据原文“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可知原文逻辑关系是“因为……才”,选项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混淆条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 26 - 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原文“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可概括出“技术上有差距”“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原文“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可概括出“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原文“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可概括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谈一谈发展对策,原文“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可概括出“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原文“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可概括出“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原文“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可概括出“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原文“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可概括出“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画像 老舍 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 26 - 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一一是一张人物。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这是怎么个讲究?”我问他。 “这?俩老头儿鼓琴!”他毫不迟疑的回答。“为什么一模一样?”我问的是。 “怎么?不许一模一样吗?”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 又去看西画。他还跟着我。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 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酒了狗血。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那些黑球是什么呢?不能也是鸡冠花吧?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那些黑玩艺是什么?” “黑玩艺?”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你站远点看!” 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可不是鸡!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 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 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我不敢要。 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 我心里凉了!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我设尽方法拦阻他: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画就画吧。可是我绕着弯儿递了个口语:“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 “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方二哥说,“明天早晨八点,一准!”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 - 26 - 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逃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我不敢动,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还不行,我的眼不对。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我说。 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他央告我再坐下:“就画,就画!” 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一劲嘱咐我别动。瞪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一个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截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鼻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休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 “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我问。 “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他看着大煤球出神。“十天?我还得坐十天?”“啊!” 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二哥提出“我”画像,“我”多番拒绝,后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为结尾“我”离开,方二哥疯了埋伏笔。 B. “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表现了“我”难以忍受方二哥对“我”的折磨。 C. 小说标题“画像”,既是指方二哥强行为“我”画像,也是指作者用文字为“方二哥”画像,可谓一语双关。 D. 小说运用第人称,在“我”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表现了方二哥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点。 8. 简要分析方二哥这一人物形象。 9.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文章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对绘画狂热:开“个展”,因不能给“我”画像而疯等;②盲目自信:反复称这是“艺术”,不许他人质疑等;③水平低劣:画人脸像大煤球,画鸡像黑球等。 9. - 26 - ①“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②“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运用排比的手法,讽刺画作内容单调,缺乏艺术魅力。③“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运用比喻的修辞,讽刺方二哥画作的拙劣。④“这是艺术!”在文中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⑤“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⑥“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了方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在‘我’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我”的叙述还是比较直接的。如运用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写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缺乏艺术魅力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等分析,方二哥对绘画疯狂热爱。 结合“‘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等分析,方二哥盲目自信。 结合“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那是鸡!你站远点看”“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等分析,方二哥绘画水平低劣。 【9题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文章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明确手法,点明效果。 结合“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等分析,运用夸张手法,讽刺方二哥绘画水平地下及火气之大。结合“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分析,“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运用排比修辞,写出了方二哥画作缺少创意,内容单调。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艺术”,运用反复的修辞,方二哥把自己的不专业,水平低下,美言为“艺术”,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 结合“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逃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等分析,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绘画水平的低劣。还运用比喻修辞,如“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等。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李陵字少卿, 拜为骑都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天汉二年,贰师击右贤王于天山。上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者,皆荆楚勇士奇材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上壮而许之。 - 26 - 陵将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军以大车为营。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连战,虏不利,欲去。会陵 军 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单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昏后,陵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 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后闻陵降,上怒甚,久之,上悔,遣公孙敖入匈奴迎陵。敖还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闻,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陵谓汉使曰:“ 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立,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陵。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侍坐。 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有顷,律起 更 衣,立政曰“少卿归故乡,毋忧富贵。”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B.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C.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D. 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这里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和“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拜”都为此义。 - 26 - B. “辎重”最初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C. “军候”军官职务,即军曲候。汉军部以下的编制单位称“曲”,每“曲”设军候一人,军候一般统领200-500人。 D. “更衣”在古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如厕“一词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陵主动请缨,为国效力。贰师与右贤王交战,皇帝打算派李陵运送物资,但李陵提出自当一队抗敌,不给骑兵也要以少击众。 B. 李陵勇猛善战,有李广遗风。李陵率五千步卒被三万敌军包围,奋力搏战,杀敌数千,后单于召集八万骑兵与陵军作战,也多次失利。 C. 李陵誓死杀敌,无奈而降。箭尽援绝,李陵带领将士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用短刀作战,也曾想独自杀死单于,最终矢尽将亡而降。 D. 李陵兵败屈辱投降,又因替匈奴练兵,惹怒汉武帝,汉武帝诛灭了他的亲族。后汉招陵归,陵终不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②立政目视陵,而数自循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汉也。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家?(2)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汉朝。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前行”和“后行”对应,前面断开,“陵”“少”作前句的宾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前行”和“后行”对应,前面断开,“陵”“少”作前句的宾语。 - 26 -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为贬官;、“谪”指贬官降职或流放。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李陵并没有为匈奴练兵,练兵的是李绪。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文中重点词语“将”“以”“亡”“目视”“数”“循”“阴谕”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武帝以为他有祖父李广遗风。天汉二年,李广利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军用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安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可用力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我愿意以少击多。”武帝认为他是豪壮之士并答应了他。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出发,到了浚稽山,和单于相遇,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李陵军用战车围成营寨。李陵率领士卒走出在营外列下战阵,前排手持戟、盾,后排手持弓、弩,匈奴兵见汉军人少,便直逼营前阵地。李陵率部搏战出击,命万箭齐发,匈奴兵纷纷应弦倒地。匈奴只得退回山上,汉军随后追击,杀死匈奴数千人。 单于大惊失色,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匈奴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的情况。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一起攻击汉军。汉军向南行走,没到鞮汗山,一天之中五十万支箭都用完了。士兵还剩三千多,空手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抵达山下峡谷,单于的军队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黄昏后,李陵独自出营,阻止左右跟随,他说:“不要跟着我,我一人取单于性命。”很久,李陵回来,叹息说:“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如今没有武器再战,天亮就坐等被俘啊”。后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有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很久以后,汉武帝(才对原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表示)后悔,派遣公孙敖到匈奴迎接李陵。公孙敖回来说:“李陵教单于练兵来防备汉军。”皇帝听了,诛杀了李陵全家,母亲兄弟妻子儿女都被杀害。后来,李陵问汉朝使者:“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家?”汉使者说:“汉朝听说你教匈奴练兵。”李陵说:“是李绪,不是我。” - 26 - 单于钦佩李陵,认为他是壮士,把女儿嫁给他,拥立他为右校王。昭帝即位后,任立政等三人到匈奴迎接李陵。单于备酒宴款待汉使者,李陵、卫律等陪坐。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汉朝。过了一会,卫律上厕所,立政说:“你回汉朝,不要担心富贵。”李陵说:“大丈夫不会第二次受辱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在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 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C.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倩。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D.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15.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恨”离家之远: 作者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2)“恨”战乱之久: “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3)“恨”骨肉分离:兵戈阻绝,思家忆弟;(4)“恨”故园未收: 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感情理解错误,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同时理解诗歌表达的基本感情,做题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认真归纳概括要点。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恨”包含几层含意。首联“一别四千里”,“四千里”,恨离家之远;“草木变衰”紧承“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伤战乱之久;颈联“思家”“忆弟”,这里伤战争造成“兵戈阻绝”,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河阳近乘胜”和“急为破幽燕”,是说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也是暗伤故园未收复。这样逐句分析,逐层解读,稍加整理即可。 (三)名句默写(6分) 16.(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中“________”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________”一句,是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3)《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将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答案】 (1). 钉头磷磷 (2). 多于在庾之粟粒 (3).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 一片神鸦社鼓 (5). 春花秋月何时了 (6). 往事知多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磷”“庾”“粟”“鸦”“花”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 26 -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 ),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____。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___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___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B.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C. 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D.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 B.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 C. 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 D. 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 盈盈秋水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顺其自然 B. 源头活水 脍炙人口 引人注目 自然而然 C. 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 26 - D. 盈盈秋水 朗朗上口 引人注目 顺其自然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画线句存在两处搭配不当,一是“享受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搭配不当,应是“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排除BD;一是“享受着”和“诗词语言”搭配不当,应在“诗词语言”后面加上“带来的欢愉”,排除C项。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联系前文“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有个“因为”,根据句式保持一致的原则,括号内承前统一句式用“还因为”,排除BD;联系后文“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根据内容保持一致的原则,应承接“生活节奏较快”,排除A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一处, “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此处指传统文化是源泉,故使用“源头活水”。 第二处,“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此处指诵读时声音响亮,故使用“朗朗上口”。 - 26 - 第三处,“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此处指形式吸引人,故使用“引人入胜”。 第四处,“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顺其自然”指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此处指不会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故使用“自然而然”。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 【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简明表达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下定义,首先考生要分析图表,图表由四部分构成:提出者,目的,内容,时间。然后考生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答题。一般来说下定义首先写出定义的提出者,接着采用以下方法:1、准确找出临近属概念,所谓“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高一级的概念,本题的属概念是“测试形式”;2、准确提取“种差”,所谓“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不同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的属性;3、规范排列“种差”,准确定位“邻近属概念”,所有“种差”在“下定义”的公式中都属于“邻近属概念”的定语,多项定语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即: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本题的种差是“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考生根据分析得出答案。 21.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三处用语不得体,找出并加以改正。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答案】(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2)略尽绵薄之力→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不能用于“刘老师的一番话”,应该改为“金玉良言”;“略尽绵薄”,绵薄是指少的意思,是自谦之词。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殷切,深厚而迫切。期望,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和希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6年,17岁的梁再冰报考清华建筑系,差两分。对一手创建了清华建筑系的梁家而言,女儿报考清华建筑系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家族情怀。父母决定调出女儿的试卷,核实无误。( 当时是学校完全自主招生。) 梁再冰转身去了北大西语系,一生便与建筑再无瓜葛。 三年后,梁从诫如宿命一般,离清华建筑系的录取线差两分。母亲林徽因再次调取试卷,发现有几道题像是故意做错的,试卷上一行小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那一刻,林徽因半晌没有吱声,梁从诫如愿去了北大攻读历史。 梁再冰成为新华社记者,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梁从诫毕业后赴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来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对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也像普通的家庭,孩子要经历高考的筛选。这又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手创立了清华建筑系,有能力为儿女的前程铺路搭桥,却先后将儿女“拒”之门外。 - 26 - 此时,十七八岁的你和你的家庭也将迎来属于你的高考,或许,梁家的高考故事可以带给你一些触动,一些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故事以后,引发的思考和感慨。 要求:明确文体,标题自拟,800字以上。 【答案】例文: 自己给人生掌一回舵 “父母命,不可违”,这句话深植入中国儿女的心。为人父母,总喜欢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给子女,赋之以大任,然后为子女铺好锦绣前程,让晚辈走康庄大道。而做子女的,别无选择,唯有听命。 梁从诫、梁再冰距清华建筑系录取线都相差2分,无论有意或无心,都意味着梁家情怀将无法在他俩身上承续。从查验试卷的细节,我们不难体味两位大师的内心失落。然而为人母的林徽因,被梁从诫的“试卷明志”所震动,她看到了孩子为追求心之所向的决心。那是胆怯而又勇敢,稚嫩而又执着的。于是母子在那一瞬间心灵相通,默契达成:让孩子自己掌一回舵吧! 身处旧时代,梁家父母尚且以民主的态度包容孩子的“任性”。更何况在独立意识觉醒,家庭关系开放的新时代。当今父母着实要从梁家父母身上获取启示。“明者因时而制,智者顺世而变。”新生代有更多元的选择,他们渴望挣脱前辈的牵引,为自己的人生自主掌舵。父母们终归要明白,自己是孩子的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是孩子的引导人,而不是人生主宰者。强制与操控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无论孩子是一味顺从,还是过度叛逆,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很难拥有真正快乐的人生。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孩子试图自主选择,而有悖于师长期望时,父母总会如此说教。但梁家子女的人生轨迹,证明了这种论调不一定成立。他们两位后来都有所成就。退一步说,自己掌舵航行,“吃亏”未必是坏事。明智的父母,是做孩子自主选择的支持者,而不是阻挠者。放手,何尝不是更高境界的父母之爱呢? 孩子孝顺父母,让父母称心如意,固然是传统美德,但这与自主选择人生航向并不相悖。生命是场接力,两代搀扶同行,终归只有一段,人生更漫长的,是独立行走。归根结底,父母都希望儿女拥有快乐人生,而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人生快乐之源泉。 光阴荏苒,当年梁从诫面临的人生节点,正朝我们迎面而来。我们可以从年轻而勇敢的梁从诫那里得到启示,也为他有那样开通明智的母亲感到庆幸。 父母筑的窝里再温暖,父母栽的树下再阴凉,我们总有一天要走出去。人生江海茫茫,自己来掌一回舵。这是对父母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作为十七八岁的你和你的家庭也将迎来属于你的高考的学生,谈谈你读了故事以后,引发的思考和感慨。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作文所给材料是 “许,梁家的高考故事”。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路。在未来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或者兴趣的选择时,如何对待确实是现在也会时常出现的问题。当许多高三学生第一次听到人生是规划这个词时,可能显得真的很陌生。似乎在曾经的日子里都不曾留意;即使我们已经写过许多次关于人生或理想之类的作文。要明白,人生其实就是计划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我看来,对于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有目标才可能会成功。 具体作文时参考一下立意:一是从父母的角度:敬畏制度,维护公平,不为儿女前程铺路搭桥,预设人生;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以充分自主的选择权。二是从孩子的角度:听从自己的兴趣,坚持自己的选择;自主独立,不依赖父母;在即将成年的人生节点上,如何更好地做好人生抉择。三是从高考的角度:高考的成败只会影响而不会决定你的人生,坦然接受,发掘自身能力,人生才会精彩。四是从家庭的角度:可以谈到家风家教,一个关系和谐、美好的家庭,父母开通民主,率先垂范,子女独立自主,自信自强,两代人彼此尊重于信任,可涵养良好家风,可塑造下一代的健全人格。参考作文标题:《梁家家教的启示》、《有一种家教叫放手》、《不能总活在父母期望中》、《源自内心的喜欢》、《尊重孩子的选择》等。 结构安排: 具体作文时,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标题,由材料中的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引出中心论点,比如,自己给人生掌一回舵,或者比如,个人兴趣先于家长期望。接着指出自己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成为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然后从“追求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人生的自我价值”探索未来人生规划或者职业选择的意义。最后指出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情可感。但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给他们铺路搭桥,不如放他们去飞。相信一点,只要孩子的路是正确的,凭借兴趣的动力,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小天地。 相关素材积累: - 26 - 1、光棍年统考前的某一天,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没事找事。因为我是做不好那个临时抱佛脚的人。在何跟前坐下,偶然听说她正在为寒假出门旅游做着准备。我血脉喷张,头脑一热,蹦出一句“我也要去”。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人员整顿。摆在眼前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父母的帮助。我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家庭环境是很过于自信的。事实上,我只管一提出来,就得到了赞许之声。我自个儿的问题解决了,我就提前轻松了,因区统考尚未开始,于是我开始了人类最大的折磨。 2、人年轻时,思想单稚,纯属无稽。学校是要学生返校的。起初我们都认为,对老班玩“先斩后奏”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但考试结束当天,我对爸爸提出这个命题后,他立即建议“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说去吧,她会同意的。”究竟是选择爸爸的建议,还是遵循大家的一致的意见?最终,我决定:面对的是成年人,就用成年人的办法。将“先斩后奏”义无返顾的变成假命题。 3、有个年轻人是学法律专业的,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法官或律师,可是大学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地当了老师,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整天心不在焉,怨天忧人,在患得患失中艰难地熬着,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4、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人的发展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在工作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反之,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对精力、才能都是一种浪费。兴趣引导爱因斯坦走进科学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贝多芬迷恋神奇的音乐世界,终成永流芳名的音乐家。人们的兴趣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靠他灵巧的双手,在技能领域得心应手,但如果硬把他的兴趣移到思辨型的理论研究或与人交往的营销和公关上来,他会感到无用武之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很多,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 26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