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初调研试卷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初调研试卷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期初调研试卷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住 和寂寞,忍受得了污蔑和凌辱。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甚或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 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B. 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 C. 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 D. 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 ‎【答案】C ‎【解析】‎ ‎【分析】‎ ‎ ‎ ‎ ‎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般不 带宾语。清苦的范围比清贫广,更符合语境;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 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意思与前面的“退却”重复;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这与“退却”构成递进关系,符合语境;清贫:生活清寒贫苦家道清贫;清苦:守贫刻苦。符合语境。故选C。‎ ‎2.下列熟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C. 七大姑八大姨 D. 豆腐渣工程 ‎【答案】C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熟语的运用。七大姑八大姨表示多、乱、杂,泛指一般的亲属。借代手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要求。比喻手法。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字面意思是为了要想打到狼有时不得不舍弃孩子,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喻手法。豆腐渣工程,形容施工质量低劣的建筑工程。比喻手法。所以选C项。‎ 点睛: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这个定义指出了熟语的结构和意义是较为固定的。熟语要积累,它活在群众口头中。用心即可记住一些语境。只有了解熟语的含义,才能明确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天在学生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 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 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 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A项,“务请”“从速”表达生硬。B项,“惠顾”用于商家对顾客,表示光临照顾。C项,“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D项,“赏光”用于请对方光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昨夜,慈母又入梦》《漫漫回家路》《老屋深情》《游子悲吟》‎ 第二组:《收藏时光》《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生活的步伐》‎ 第三组:《旧时年味》《消失的脸谱》《怀念瓦当》《爷爷的藤椅》‎ A. 乡情萦怀 感悟生活 昨日黄花 B. 乡土乡音 感悟生活 昨日黄花 C. 乡土乡音 岁月如歌 雪泥鸿爪 D. 乡情萦怀 岁月如歌 雪泥鸿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语句压缩和提炼。以标题的形式,并且标题能够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如第一组各个文章标题所传达的共同情感是“乡情”,第二组的各个文章标题内容都与时间有关,第二组的各个文章标题内容都与往事遗留的痕迹有关。所以选D项。‎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而发 ②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③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④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C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②,先“有感”,再进一步讲“不平”;③,先写“当时”,再写“百世”;⑥这样讲才能突出在同党那里都不受欢迎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郁离子》序 徐一夔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藩阃方务治兵 阃:统兵在外的将军 B 累建大议 建:提出,倡议 C. 本乎仁义道德之懿 本:根本 D. 明乎吉凶祸福之几 几:苗头,征兆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是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总称,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生克关系,反映综合内在运势。‎ B.‎ ‎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院试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院试及第者之称。唐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C. 丹书铁券,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即民间叙事所言“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D. “管、商、申、韩、仪、秦、孙、吴”分别指春秋战国时思想家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张仪、苏秦、孙武或孙膑、吴起”诸子。‎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 ‎ ‎(2) 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 ‎9. 作者认为刘基写《郁离子》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 ‎【答案】6. C 7. B ‎ ‎8. (1)看这本书的人,都把刘公(之前)不被重用当作是遗憾的事,怎知天意在此,要将天命给予新朝呢? ‎ ‎(2) 现在刘公已经死去,他的儿子仲璟担心这本书散失,因为我与刘公有跟从学习的关系,让我为这本书作序。 ‎ ‎9. ①饱受压抑,经世济民理想抱负无法实现;②发愤著书,期望后人有所参考,实现治世理想。‎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用法。作答时要将各个实词带入原句和原文中进行推断,如C项,“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意思是“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所以“本”,根本,此处作动词,以……为根本。故选C。‎ ‎【7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时,也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进士不是通过院试考试,而是殿试。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是”,这;“大用”,被重用;“讵知”,怎知。第二句得分点:“薨”,死;“散轶”,散失;“以”,因为。‎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作者认为刘基写《郁离子》的原因并简要概括,然后认真疏通文本内容,从文本中筛选相关内容,如第一段“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前面的内容,第三段“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并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郁离子》,是诚意伯刘基在元末时写的书。刘公的学问足以探究天、地、人的奥秘,学识足以通晓所有事物的情状,气足以改变军队的首领,以此评价自己,在天地之间卓然不群,自认为与古代的豪杰相比并无差别。二十岁,已经获得进士第,有志于推崇君主庇护百姓。在那时,国君不多思念考虑天下,任用官员也不认真选择,事情按惯例处理,(有才能的人)闭着嘴不能有所作为。不久南方北方相继发生骚乱,刘公慷慨激愤有安定天下的志向。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正致力于出兵作战,授予他参赞的职务,而刘公急欲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多次提出建议,都是挽救时局的长远之计。但当时的执政者因循守旧并乐于苟且偷安,建议都被压制不被实行。刘公就弃官离开,隐居在青田山中,发愤著书。这就是《郁离子》写作的缘由。‎ 郁离是什么?离是火,有文采的样子,使用它,文章就文采兴盛,国家就会达到太平治世。这本书一共十卷,分为十八章,散列为一百九十五条,多的有上千字,少的有上百字。书中详细谈论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谨慎处理微小的细节、修缮法纪、不求近列、推崇规劝、侦察敌情、审视形势、任用贤才、治理百姓,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头,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有激愤的言论。文章包容万物,彻底消解各种疑惑,辩论的文辞富丽,比喻工巧,又不背离正道。快速阅读这书的时候,书中的锋芒令人敬畏,就像太阿剑离开剑匣,好像不可把玩。慢慢思量,书中的道理正确,言之凿凿如同治病的药物,确定无疑如同疗治饥饿的不可缺少的五谷,哪里像管仲、商鞅的功利之说,申不害和韩非的刑名之术,张仪、苏秦的游说之术,孙武、吴起的用兵谋略,他们的学说都违背圣人(的思想),追求高超的谋术,却不认为自己不正确!‎ 看这本书的人,都把刘公(之前)不被重用当作是遗憾的事,怎知天意在此,要将天命给予新朝呢?皇帝兴起,(刘公)最终完成伟大的谋略,辅佐皇帝,时运昌隆。等到论功行赏,裂地分封,最终接受五等爵位,与开国的元勋大臣,享受丹书铁券的荣光,永享美好,这难道不荣耀吗?《传》上说:自己国家的人才不被任用,就可能被敌国使用。这就应该说的是刘公吧。刘公写这本书,本来寄望于后世使用它,怎料到会亲身实践?虽然如此,刘公的功业都体现在这本书上,这是元朝失败的原因;刘公的书(里面的思想)被运用于事业中,这是我朝兴盛的原因。哎!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被任用还是弃臵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那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吗?‎ 我早年曾经在刘公处接受教导,后来在金陵官寺拜见过他,他拿出这本书来教导我,我吃惊于前所未见,遗憾于不能完全掌握这本书的要领。现在刘公已经死去,他的儿子仲璟担心这本书散失,因为我与刘公有跟从学习的关系,让我为这本书作序。但我哪敢为刘公的书写序啊?只是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本书上,也是很荣幸的事,所以就不推辞为之写了这篇序言。刘公讳基,字伯温,是栝苍人。像他详细的言行,官职功勋的等第,都详细记录在国史里,这里就不详细记录了。‎ 洪武十九年冬十一月,弟子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三、古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亦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丹阳),中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在全诗中作用。‎ ‎(2)简要赏析颔联所用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行人莫问当年事”中“当年事”指什么事?‎ ‎【答案】(1)首句照应诗题(扣题),夸张,直抒胸臆,触景伤怀,一个“愁”字,落笔即出,笔触低沉,奠定全诗感情苍凉感伤基调。万里之愁,极言愁思空间迢遥广大,意远势雄。‎ ‎(2)颔联融情于景、象征暗示,描摹诗人远眺所见日沉画阁、波谲云诡壮阔景象,象征暗示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淋漓尽致而又形象传神传达诗人“万里愁”真实原因。‎ ‎(3)照应颈联“秦苑夕”“汉宫秋”,指强大秦汉王朝兴亡之事。借古伤今,暗寓大唐王朝颓势难救。‎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开头讲“愁’,下面则交待因何而愁。‎ ‎(2)试题分析:“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运用的是融情于景、象征暗示等手法。‎ 点睛:作答这类题目要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而诗歌的写作手法一般有: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作答时要认真对照诗句仔细分析。‎ ‎(3)试题分析:“行人莫问当年事”,是说行人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 ,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照应颈联“秦苑夕”“汉宫秋”。‎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 ‎(8)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虽乘奔御风 (5). 拔剑四顾心茫然 (6). 奈何取之尽锱铢 (7). 青山依旧在 (8). 博学而笃志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寐”“与”“知”“御”“锱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红月亮 曹丽琴 ‎①三峡的夜寂静得很,万物都进入了沉眠状态。‎ ‎②轮船在江上行驶,只听到船底拍击江面发出的淙淙的水声。我却无心入睡,来到甲板上。夏夜的江风混合着水的气息一阵阵吹来,扶阑而立,黑黢黢的穹宇仿佛一片无垠的海。两岸的群山,是这夜色中的一笔重墨,山的剪影清晰可现。它们真是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③渐渐的,深浓的山影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灯光,橘黄的,淡绿的,暗红的,仿佛一颗颗斑斓的水晶稀稀疏疏地镶嵌着,晶莹的光仿佛还在夜色中微颤。船儿缓缓地前行着,它们一一往我的身后退去,我却忍不住转身望着那些颇显俏皮的光亮。它们为那些浓重的山影消退了几番骇人的气息。‎ ‎④当我再次转身,那轮圆月,那枚红月亮,仿佛奇迹般,蓦得与我撞了个满怀。我的眼神霎时溢满了惊喜的光亮。郦道元曾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此非夜半,而那轮明月却独与我相晤,这真让我情不自已。‎ ‎⑤我不知道她是何时出现在山上的,在这浩瀚的宇宙,她是那般得渺小。天阶如水,昙花也难得露出笑脸。而她却自顾自地微微笑着,时而半隐进一朵云层里,只露出两朵嫣然的红晕;时而又出水芙蓉般的清清丽丽,安安然然地沉醉在天宇的怀抱里……‎ ‎⑥这可是三峡的红月亮啊。像千年等一回的幸福醉满了心怀。当你把视线投远,天际的精灵就在那边期待着你的目光。山影的肃穆森然已被我忘却,我只静静地凝望着这一枚红月亮。‎ ‎⑦那是一抹多么恬静的红啊。清嫩、柔和,流动着生命的色彩,轻轻地如练般直泻到江面。万顷夜色也不抵一抹红。这可是天际的一枝荷,一颗纯美的心啊。‎ ‎⑧今夜,她像是特别眷顾了我这个异乡的游子,将她最美的一面呈现给了我。我突然有点自得起来。李白是个最为偏爱月亮的诗人了,当年他独坐扁舟行游三峡的时候,也没有相遇红月亮吧。而幸运之神,却独让她与我不期而遇。‎ ‎⑨今夜,我也是这自然的女儿,长江的歌者,晴空的恋人,红月的知音。‎ ‎⑩夜色正因了你,才倍添了这份让人如此怜爱和动容的震颤;这番江面因了你,才渐显水月交融般的诗情;还有那些赶路迷失的人,才重新找寻到了行走的方向,包括混沌已久的我,才激起了心湖的一点涟漪……不论何时,漫漫黑夜怎能缺失这些许的光亮和热情呢?‎ ‎⑪记得一位我喜爱的名家在著作里写过,人们都说人是在光明里行走的,其实哪里有光明,人总是在黑暗里行走的。随着年岁的虚长和阅历的渐深,我愈发理解了此话的涵义。那么,置身在这潜藏着污秽,充斥着黑暗和谬误的现实,我们怎样才能像明月般不退缩、不迷失、不怯懦、不犹疑、不清者自清,而是既能走入又能走出生活,坚定、勇敢地表现生活和现实以及自我,从而抵达真,追求善,完善美呢?‎ ‎⑫长久来,我们总是无法解开心结,当心灵的眼睛邂逅自然的至美,如同为其拂去蒙积的尘埃。红月亮,自由、宁静、无畏、独行、羞赧又热烈,柔美而坚毅,是你在与我倾心相谈,告诉我永夜里前进的方式么?大自然把我们困在黑暗之中,也许就是为了迫使我们永远向往光明。‎ ‎⑬今夜,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谁,牵着月光的手,把灵魂放飞?‎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2. 第②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比较有特色,请加以鉴赏。‎ ‎13. 第③段中的画线词语“俏皮”有何意义?请加以分析。‎ ‎14. 第④段和第⑧段分别引用郦道元和李白的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有何异同?‎ ‎15. 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的“混沌已久的我”和“心湖的一点涟漪”分别具有什么内涵?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12. ①从视觉、嗅觉、触觉角度描写江风,②又将三峡的夜空比喻成一片无垠的大海,将两岸的群山比喻成猛兽奇鬼。③经过这样多角度的描写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作者将三峡描写得具体、形象、可感,增加了骇人的气息。 ‎ ‎13. “俏皮”的原意是聪明活泼兼带玩笑或风趣,这里是运用拟人手法形容山影里星星点点的灯光,它们在夜色中微颤,并且随着船的缓缓前行而往“我”身后一一退去;表达了“我”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 ‎14. 这两处都是作者将自己与他们进行对比,前者凸显“我”偶遇这轮圆月的幸运与惊喜不已,后者凸显“我”遇到了最美的红月亮,表明“我”的自得。 ‎ ‎15. 长久以来,“我”置身于潜藏这污秽、充斥着黑暗和谬误的现实里,退缩、迷失、怯弱、犹疑、不清者自清。在邂逅红月亮这样的自然之美之后,“我”顿悟了在永夜里前进的方式——在黑暗中永远向往光明。‎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描写的角度“从视觉、嗅觉、触觉角度”和“比喻”的运用的解读分析,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艺术效果。‎ 点睛:散文中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注意写景的角度修辞手法。‎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词语在文中含义主要有比喻义,象征义等,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词语暗示文章的情感等。此题注意句中的含义,是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情感。‎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相同的地方是和自己对比,不同点:前者凸显“我”偶遇这轮圆月的幸运与惊喜不已,后者凸显“我”遇到了最美的红月亮,表明“我”的自得。‎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极限也许只是一根草 叶延滨 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向人们认知的极限挑战。  ‎ 在挑战极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不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凡是那种超越极限的话,都是骗人的话。最近几年,几位诗人出乎人意料地去世,让我感到,与“挑战不可能”展示的生命张力相反,生命的另一种特征,那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弓弦,《挑战不可能》里的主人公们,绷紧的生命之弦,奏出了美妙的高音。现实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离去的那些人,他们在某一个节点上,这根弦绷断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句话为人们所熟知,那么,谁能知道那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也许每个逝去的生命,最后那一根稻草不同。因为不同,所以古人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常”。庄子是洞悉生命奥秘的大师。他讲了三十三个寓言故事,大都与生命有关。他讲“郢人运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匠石的奇人,将郢人涂在鼻尖上的白粉用斧子削去却不伤及郢人的鼻子。他还讲大司马手下有个锻钩刀的人,锻出的每一把刀轻重一样不差分毫,“非钩无察”方能得心应手。这些都是古代“挑战不可能”的奇人。同时庄子也讲生命的另一面,那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他说,生命是有限的,天下的知识和学问是无尽头的,什么都要想得到,那就活得太累了。庄子真是辩证法大师。人可以在某一专门技艺上精益求精,创造出奇迹;同时人更要明白不可能什么都得到,要舍得放弃。遵循常理和中道,这样就可以享受人生。‎ 庄子帮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人生有追求,术业有专攻,就能做出成绩,甚至“挑战不可能”;人生有得失,生有涯而知无涯,善待生命,要学会放弃和舍得。‎ 庄子早就告诉我们,那一根最后的稻草应该早早丢掉。虽然我觉悟晚了,也要做个明白人。我也用手机,也开微信,但我绝不让这小东西把我变成低头族,人啊,就要珍惜“抬头”过日子。我也喜欢小摆设小佩饰,但我绝不迷收藏,人啊,就要习惯“放下”朝前走。于是生活让我有了新的发现:每一个早上的阳光,都是让人欣喜的奇迹!‎ ‎(选自《文汇报》2016-09-14有删节)‎ ‎16. 庄子帮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请指出那根稻草是什么。‎ ‎17. 请归纳本文的行文思路。‎ ‎18. 请说说“每一个早上的阳光,都是让人欣喜的奇迹”的含义。‎ ‎【答案】16. 人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可能的欲望。 ‎ ‎17. 首先,由一档电视节目而引出人们的生命是存在极限的事实。接着,引用庄子的学说论证了要舍得放弃的原因。最后,以作者的生活态度作结再次强调要学会放弃的观点。 ‎ ‎18. 既然生命有限而追求无限,就要能为则为,该舍即舍,将偏执固守的思想与行为抛去;以豁达的态度善待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随时的觉悟都会迎来新的开始与惊喜。‎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文中“最后一根稻草”的含义,即:指生命的压力、负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而“那一根要命的稻草”指学会选择、舍得,善待生命。所以说“庄子帮我找到了那一根要命的稻草”,那根稻草就是人们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可能的欲望。 ‎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按照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来分析其思路,即由一档电视节目而引出人们的生命是存在极限的事实,然后引用庄子的学说论证了要舍得放弃的原因。最后以作者的生活态度作结再次强调要学会放弃的观点。‎ 点睛: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结构为表,思路为里,二者互相映照。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一般的论述文如本文,往往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要大致搞清楚在开头的引论部分作者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结尾如何收束、解决问题。‎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答时先找出该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分析。本句在文章的结尾,它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即“人生有追求,术业有专攻,就能做出成绩,甚至‘挑战不可能’;人生有得失,生有涯而知无涯,善待生命,要学会放弃和舍得”,所以要以豁达的态度善待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随时的觉悟都会迎来新的开始与惊喜。‎ 七、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作文。‎ 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个‘楚’字,成为‘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后来,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成为‘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心态决定一切 有一种书,不一定厚实,但每一句话蕴含的都是无穷的哲理,让你产生真切的敬佩之心;有一种阅读,不一定惊人,却让你情不自禁凝神静听,让自己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所说的话,我们所产生的行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我们所做的决定。换句话说,心态决定一切。‎ 曾经听说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际遇,前者保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是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红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 如果我们面对着太阳,眼中充满的将是无限的阳光;如果背对着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有的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人则皱着眉头顿足捶胸。‎ 每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地也有星星,就看我们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又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悲观失望者一时的呻吟与哀号,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同情怜悯,但最终的结果是别人的鄙夷和厌烦;而乐观上进的人,经过长久的忍耐与奋争,努力与开拓,最终赢得的将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还有那些饱含敬意的目光。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正如我们的教学工作,它是那么的琐碎。生活又常常在不断地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整天怨天尤人,又怎么能培育出坚强乐观的学生?如果我们整天唉声叹气,又怎能指望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一个教好教坏都无所谓的教师,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我们的喜怒哀乐,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人说,一个人一天的情绪从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调,一节课的成败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神态就辨得出。学生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父亲从小就教育她:"永远要坐前排。"这使得她在以后的人生中屡败屡起,从而成就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铁娘子"。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人生观;或许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或许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工作,为了我们的健康,请培养自己健康的心态。因为我们良好的心态,将为我们的教师团队增添无限的生机!‎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 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我们的心态就是我们的一切!‎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猎户、孔子和庄子三人,表现了三个层次的胸襟,三个层次的胸襟体现了三种思想境界。猎人面对损失,想到只要是国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利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全国的思想境界;儒家的祖师爷孔子的思想境界更高,他认为只要有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得利益,都不是损失,这是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境界最高,他认为自己的损失无论能使任何东西获利都不算损失,这种境界已经超出人的范围了。如果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点,猎人的思想境界是道德境界;孔子的思想境界超越了国界,是道德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而老子的思想境界“超乎社会整体之上”,扩展到“宇宙”,是天地境界。无论哪一种境界,都启示我们:一事当前,应当抬高视野,尽量把目光投得更远些;拉宽心境,尽量把心胸放得更宽些。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加宽松自由了。‎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