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3囚绿记习题新人教版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中语文3囚绿记习题新人教版必修

3 囚绿记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 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 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 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 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 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 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 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 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 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 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 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 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 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 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 生吗? 1.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私的念头”指的是把常春藤拉进小屋,作者说这种做法是“自私”的,可见作者有勇 于批判自己的精神。 B.作者用爱惜乡间屋内未清除的杂草和蕈菌来说明自己喜爱常春藤的原因,在表达技巧上是 类比手法。 C.“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好像病了的孩子”用比喻的手法,写“我” 对常春藤的损害。 D.作者一方面说“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说“魔念在我心中生长”,显示了 内心的矛盾。 解析 A 项,“作者有勇于批判自己的精神”理解不当,应为“我”的“执念”。 答案 A 2.“我”为什么“囚绿”?为什么最后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解析第一问的答题区间在节选部分的第一段,第二问的答题区间在节选部分的倒数第二段, 摘取关键语句加以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我”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 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让绿恢复自由是因为 “我”看到了绿的顽强,从自己的遭遇中体会到了绿对阳光、自由的热爱和“不屈服于黑 暗”的精神。 3. 导学号有人说,全文都围绕着“绿”来写,作者没有必要详细交代离开北平 的原因,如果删去,语言会更简洁,文章线索会更清晰。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一问题要联系散文的主旨和创作背景分析。交代离开北平的原因正是交代创作背景。 如果删去,散文的主题就没有了深度,“绿”也就失去了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①这是散文的社会环境描写,使文章的主题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②本 文通篇写常春藤的“绿”,赞美的是“绿”的那种对阳光的追求和向往,永不屈服于黑暗、坚 韧奋斗的精神。③这一精神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需要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和阻碍,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执着地追求光明和自由。 二、语言运用 4.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 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 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必须与原句运用的修辞一致,句式基本一致,表达类似的情感。 画线处多用短句和对比手法。 参考答案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血烤热了。我欢喜看草青,我欢喜看花艳。我疲惫于空旷的冬 季的萧条和秋季的死灰,我怀念着绿色,如同干枯的苗期望着甘霖!我如饥似渴的心情即使一 叶之青也如获尺璧。 5.下面是中国植树节徽标图案,请概述图案内容,并说明图案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100 字。 解析概述图案内容,不要遗漏要点;图案的寓意要体现“植树”“绿化”这个主题。 参考答案内容:一个圆圈里面,上方有五棵树,下方是“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寓意: 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大地,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良好的自然生态体系。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韩国政府急不暇择....地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显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种做法已严重影响中 韩关系。 ②教育孩子要让他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要揠苗助长....,而现在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违背了这一 原则。 ③一旦不能证明人性是善的,并且君主们也丧失了这微弱的善的信念,那么,孟子的整个政治 思想都将分崩离析....。 ④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 样。 ⑤沪深股指一路狂跌,广大股民唯有望洋兴叹....,自认晦气。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盲目跟进, 非理性出手,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⑥从山东综艺频道的选秀栏目一鸣惊人之后,这位身穿军大衣的朴素农民就开始了平步青云.... 的蹿红之路,并通过央视春晚的舞台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①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使用正确。②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 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侧重于求得快速成功。使用正确。③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 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对象误用。④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鲫 鱼)。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使用正确。⑤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 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不合语 境。⑥平步青云: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官位。此处对象误用。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傍晚,一场大雨过后,山变得更青,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爽了;不知不觉间, 一道彩虹又挂在了西天,此时的山村可说是如在仙境中了。 B.常春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常绿藤本植物,有着许多美好的象征:它可以象征忠诚,可以象征 欢乐与活力,可以象征永恒的青春。因此,它深得人们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C.人类永远的爱与痛都无一不被亲情散文所接纳,在生活的压力逐渐加大,社会竞争使人与 人的关系不断疏离,唯有亲情散文能唤起人们依然美丽而忧伤的情绪。 D.因为罗淑没将原稿留下,巴金在昆明时,无法寻找到这些刊物,便委托在上海留守文化生活 的作家陆蠡帮助。 解析 A 项,不合事理,“傍晚”“彩虹”不可能“挂在了西天”;B 项,句式杂糅,去掉“是毋 庸置疑的”;C 项,成分残缺,在“疏离”后加“的时代”。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 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 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重新握手言和。 D.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 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解析 A 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B 项,“聆听”,指集中精 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C 项,“斡旋”,指调解争端,是和平解决国 际争端的方式之一。 答案 D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百年震柳 梁 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约在百年前,1920 年 12 月 16 日晚 8 时,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 级 8.5,烈度 12,死 27 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远远大于后 来我国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和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 ③海原大地震实是地球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所致,与近年来的汶川大地 震同出一因。有案可查,1982 年国家地震局曾在当地开深槽验土,探得 6 000 年来,在海原地 区这两个板块就有 6 次因较劲失手而引发地震。第六次即海原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 裂开一条 237 千米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 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将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 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 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 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④为了寻找这棵树,从县城出发,车子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 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 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 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 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 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 有 500 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 400 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 100 年。看过树皮,再 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一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 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 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 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 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 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鸣电闪,山摇地动。 ⑤柳树这种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 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 强。它遇土即生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 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 汽。它有极强的适应性,适于各种水土、气候,也能适应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哉大柳,在人如 女,至坚至柔;伟哉大柳,在地如水,无处不有。唯我大柳,大难不死,百代千秋。 ⑥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 27 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 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株灾后之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 宣示:战胜灾难唯有坚守。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青 枝。它在说: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⑦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 团浓浓的绿云。一百年前,地震在这里撕裂了一棵树;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 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我知道县里已经建了地震博物馆,有文字,有图片,但是最生 动的,莫如就在这里建一座“震柳人文森林公园”,再种它一沟的新柳。老树犹在,雄风不减; 绿满天涯,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画图,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教科书。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采用衬托的方法介绍海原大地震,把这场地震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比较, 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 B.文章第③段巧妙使用动词和比喻修辞,形象再现海原大地震的情形,把大地震横摧一切的 气势写了出来,反衬了震柳的顽强的意志。 C.文章第⑤段采用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柳树柔弱又刚强、适应性强等特征, 对柳树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D.文章写地震撕裂了一棵树,可是这棵树却化作一团绿色的云,抚平了地球的伤口,歌颂了柳 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解析 A 项,“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 效果。 答案 A 5.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做好这道题,可 以从手法、内容和结构几个方面来分析。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②行文整散结 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③结构上, 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 6.“百年震柳”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基础上由浅入深解答。首先要整体把握,着 眼于全篇;其次要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最后要善于内 引外联,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 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参考答案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②“百年震柳” 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③“百年震柳”是 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④“百年震柳”有着深刻 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 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扼杀生命的。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西湖是属于荷花的,相比于白堤稍纵即逝的桃花,荷花却长久地占据了西湖的晨昏。从 “ 小 荷 ” 凌 水 而 出 到 “ 接 天 ” 的 满 湖 春 翡 翠 色 , ① ,西湖的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 气 息 , 人 们 的 视 线 也 离 不 开 荷 花 的 色 彩 。 秋 风 起 时 , ② ,涅槃为心心相印的果实, 水面上是莲蓬,水面下是莲藕。花瓣凋落,枯叶低垂,没有了荷盘翠盖的簇拥,支支枯荷如根根 断 弦 , 立 于 湖 面 , 莲 、 叶 、 水 、 影 相 映 成 趣 , ③ 。 解析根据前文“从……到……”,突出荷花的变化过程,第①处应点出荷花的凋谢。根据前 文“秋风起时”,第②处应点出夏天荷花在秋天的忧况。第③处应指出荷花凋谢后营造的意 境。 参考答案①以至香消玉殒 ②孕育了一夏的荷花褪尽铅华 ③使荷拥有另一种萧条、孤寂 和静美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每年六月底,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就会成为各地媒体报道的焦点,这说明人人都在关 注高考,关注教育。如果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那么其师资必定是优秀的;而有了优秀的师 资,进入该校的学生自然也能学得好,考出好成绩。 ①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不一定说明人人都在关注高考和教育。 ② ③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正误。“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 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和“人人都在关注高考和教育”没有必然联系,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 校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不一定说明人人都在关注高考和教育;“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和 “师资优秀”没有必然联系,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其师资不一定是优秀的;“有了优秀的 师资”也不会必然有“进入该校的学生学得好,考出好成绩”这样的结果。 参考答案②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其师资不一定是优秀的。③有了优秀的师资,其他进入 该校的学生不一定能学得好,考出好成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