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铜仁一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 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美术教育,一种理解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虑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为一个启蒙郑重提出,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呼吁,到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当代美育,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拋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传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忽视趣味教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文化内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从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最终的目标之一,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接续中华文脉,延续百年美育思潮,将美育推向社会每个角落,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健康,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黄仲山《美育重在培养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不能忽视文化精神的培养。‎ B. 欣赏中国绘画,如果了解其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就一定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C. 美育在在五四运动中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这一时期诸多以艺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融入了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责任意识。‎ D. 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审美教育体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的,在逻辑上呈现层递式。‎ B. 谈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文章采用举例论证说明了鉴赏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C. 文章通过列举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例子来论证,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美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D. 本文论证兼顾历史与当下,既有对美育历程的相关分析,又有对当下美育弊端的批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儒家诗教传统注重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B. 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一直以来是我国美育思想的主流。‎ C. 我国应当建立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实现兼收并蓄的审美教育体系。‎ D. 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工程,将其推向社会每个角落,以期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A项“美育包含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错误,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美育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选项忽略“一般”这一限制词;“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错误,文中说的是“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 B项“就一定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但也不能说,只要“了解了”就一定“能体会”;‎ C项正确;‎ D项“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于文无据,结合原文后三个段落来看,文中并无此意;‎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C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美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错误,结合原文第四段“从梁启超……到丰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进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责任意识。”可见,文中的意思是:这些例子融入了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责任意识,而并非论证美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本题:‎ B项“一直以来是我国美育思想的主流。”错,原文是“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当时应该是指“五四时期”。‎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实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据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智能驾驶、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北斗应用的新业态,这些都将成为北斗系统产业创新的核心原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认为,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目前,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累计超过每套8000万台,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目前的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每套7亿台。‎ ‎(摘编自央视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价值》)‎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截至2018年11月,我国共发射4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19颗,这对 “一带一路”建设是个好消息。‎ B. 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开始全面研制,北斗三号工程2009年正式启动,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而且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也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 B. 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C. 材料三显示,我国北斗系统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 D. 北斗系统是一项国家工程,其发展依靠的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北斗系统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6.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相比,起步较晚,现在却能与之同台竞技,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4. B 5. C ‎ ‎6. ①国家重视、扶持,顶层筹划,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②突破关键技术,不断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应用领域广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B项“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原文“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来看,“目前,我国还没有具备这一能力。”‎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本题:‎ C项“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无中生有,依据原文材料三第一段“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段“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等处并不能看出“取胜”得意思;‎ 故选C。‎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本题:‎ 要分析我国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原因,需要回归原材料,熟读三则材料,结合文本回答,如从材料二第二段“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材料二第三段“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可看出,国家重视、扶持,顶层筹划,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并不断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从材料三第一段“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第二段“据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智能驾驶、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中可看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应用领域广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利军 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这时,肚子咕咕起了反应。‎ 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扣,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老人家,我们想找个地方吃中饭,哪里比较近?”‎ 他抬头望我们一眼:“很远呢,十几里地!走,到我家吃去!”‎ 看来,老汉家在搞渔家乐。跟着老汉下了大堤,堤下就是他的家。洪泽湖的水拍岸弄潮,几只湖鸭呱呱叫着,碧绿的水草婀娜摇曳。‎ 老伴在厨房烧饭,老汉说:“来人了,烧菜吃饭!”‎ 老伴瘦瘦高高的个,一脸黝黑,她手扶门框,伸出头来问:“想吃什么?”‎ ‎“烧个鱼吧,随便什么鱼。”我说。湖水煮湖鱼,原汁原味。况且,靠湖吃湖,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吧?‎ 没个规整的餐厅,也没像样的厨房,更没有服务员,这饭钱他们会怎么收?两个老人看起来淳朴,倒不像会宰人的样子。‎ 不一会儿,四个菜端上来,老汉和我们一起坐了下来。‎ ‎“大妈一起来吧?”我们邀请。‎ 大妈摆手。也许,怕账不好算吧?我们也就没再强求。‎ ‎“你喝酒吧?”老汉忽然想起什么,问我。‎ ‎“不喝,要开车。”我摆手。‎ 老汉说:“男人到湖边哪有不喝酒的?”冲表弟噘噘嘴,“你喝,让这个小青年开车!”‎ 老汉到屋里拿出一瓶貌似比较高档的原装酒,啪地打开,倒在两个玻璃杯子里,示意我端一杯。我心一紧,这瓶酒也要算在我们头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端过杯子。青椒炒小虾,红烧鲢鱼,炒小藕,水芹菜炒干子,都是我爱吃的菜。估计菜一百块钱,酒就算两百块吧,三百块应该够了,放大点,总不会超过五百吧?我刚准备示意表弟去结账,见门口有个人影闪了一下,老汉大声说:“大砍刀,进来吧!”‎ 门外就进来一个粗壮的矮脚汉子,方头方脸,真像一把砍刀,我看着就发憷。大砍刀搓着手,嘿嘿地笑:“四爷,要帮忙吗?”我心里一惊,这下怕是碰着孙二娘的馒头店了,明早我和表弟就成包子馅,表妹的婚礼看来是参加不了了!“没啥,就两个人,你四娘就能搞定!”老汉自信地说。我心里暗暗叫苦,被宰几百块钱和失去生命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呀!‎ 我递个眼色给表弟,示意他瞅准机会打110报警,他个傻蛋却以为我要他去拍湖景,屁颠屁颠地拿着手机去拍照了。我心里凉了半截,恨由心生,都怪他要看什么百船宴,这下好,把小命都搭上了!‎ 表弟照一会儿湖景,回头看我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就掏钱去结账。‎ ‎“怎么能收钱呢?!”老汉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 当然不要钱!要命!我从头凉到脚后跟。‎ 这荒天野地的湖边,搞两条人命真是分分钟的事情,原先两个老人对付我们可能有些吃力,这下来个大砍刀做帮手,如果菜里下了蒙汗药,酒里做点手脚……我的头真的晕了,眼前出现幻觉。‎ ‎“你这不是骂人吗?请还请不到呢!”老汉一脸不高兴。‎ ‎“就是!”大砍刀一脸讨好,连声说,“这湖边,十天半月的难得来个人,晚上到俺家再喝几盅!”‎ 门口,不知何时,聚了四五个女人和孩子,拘谨地朝这边望。这可不是幻觉,我悄悄伸手掐了一下大腿。‎ ‎“湖里人家来客,添双筷子加个碗,收钱?湖里人做不出来!”老汉有些不屑,老伴也附和着说,“就是的!”‎ 大砍刀嘿嘿地笑,手不知道朝什么地方放,女人和孩子们不再拘谨,也呵呵地笑。‎ 告别渔翁夫妇,表弟开着车,转脸看我一眼,疑惑地问:“表哥,空调打够低了,你脑门上怎么都是汗哪?”‎ ‎“好好开你的车!”我擦着汗,问他,“下次再来的话,你还能找到这里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7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故事的亲历者,以“我”的口吻叙述“我”和表弟寻餐馆、到老汉家吃饭结账等情节,有利于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也让读者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B. 在跟着老汉往家走的时候,小说写了“我”眼前洪泽湖的景致,烘托了“我”在肚子咕咕起了反应时,能顺利找到吃饭地方的庆幸与放松,也使得小说张弛有致。‎ C. 表弟在小说中是个配角,但也能反衬“我”,与“我”相比,表弟显得随性简单些。告别了渔家夫妇后,表弟才故意打趣我“空调打够低了,你脑门上怎么都是汗哪”。‎ D. 小说用“我”问表弟能不能找得到这处湖边人家来结尾,问话里有害怕确实找不到的担心,因为这只是两三户人家的一处湖边;当然,更写出了能再与这些美好相遇的渴望。‎ ‎8. 文本中三处划线句子都是“我”眼中老汉的言行,在“我”看来,非常突兀,请结合小说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分别分析对于老汉来说为什么也在情理之中。‎ ‎9. 试分析大砍刀这个形象在小说中的意义。‎ ‎【答案】7. C 8. (1)我们是到了车无法通行的湖边见到老汉的,这一带连车路都没有,自然少有人去,应该是没受商品经济冲击的地方,老汉在“来的都是客”这个最淳朴的反应里邀约了“我”和表弟去他家做客。(2)这里是只有两三户人家居住的地方,邻里之间应该都很熟悉,所以老汉能认出闪过的人影,从大砍刀后面的问话里也知道邻里间平时是互相帮衬着的,老汉对我们陌生人都要相邀,当然会喊大砍刀进来吃饭。(3)从开始描写老汉每天干活、喜欢喝酒的形象可知老汉应该是个直率的汉子,而且是他自己邀约的“我们”,拍桌子是这个热情仗义的汉子在遭受误解时最直接的一个反应。 ‎ ‎9. (1)丰富了渔家劳动者群体形象:老汉和“大砍刀”是乡亲,大砍刀主动上门想提供帮助、邀请“我”去他家吃饭等有利于塑造渔家劳动者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群体形象。(2)使情节再生波澜:大砍刀和老汉的对话,让“我”从担心被宰几百块钱到了开始担心失去生命,大砍刀的形象加深了我对湖边人家的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强化了小说讴歌单纯而温暖的人性美的主旨:大砍刀这个形象更加突出了“我”的戒备心理,反衬了湖边渔民的简单善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表弟才故意打趣我”理解不准确,依据原文“示意他瞅准机会打110报警,他个傻蛋却以为我要他去拍湖景”“回头看我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就掏钱去结账”“转脸看我一眼,疑惑地问”,表明表弟还是没有揣摩出“我”的心思,不懂我当时的心理,所以,不是“故意打趣”。‎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 本题:‎ 第一处“走,到我家吃去!”,这是老汉的一句语言描写,表现了老汉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这句话的表达,在我看来,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没有想到老汉会邀请我们去他家,对于老汉来说“这荒天野地的湖边”,根本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所以他主动邀请陌生路人到他家吃饭,这是他最淳朴的反应;‎ 第二处“大砍刀,进来吧!”这是老汉对“大砍刀”的一句语言描写,表现了老汉对邻里的热情招待。这句话在我看来,着实让我大惊,本以为是老汉请来的一个“帮手”,对于老汉来讲,“门口有个人影闪了一下”他就能判断出是“大砍刀”说明他对“大砍刀”的熟悉,也说明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很少,彼此都很熟悉,再加上“大砍刀”的一句“四爷,要帮忙吗?”又说明他们邻里之间处得关系很好,所以,老汉会很自然的邀请他也来吃饭;‎ 第三处“老汉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这是老汉的一个动作描写,这个动作,对“我”来讲,着实害怕,担心自己的小命会交代在这里,而对于老汉来讲,他把“我们”当做客人招待,而我们却要“掏钱”结账,这让好汉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因而不高兴了,再加上,前文“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扣,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对老汉的描写,一看老汉就是一个性子粗犷直爽的人,所以,这一动作对于老汉来讲很是自然的。‎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及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次要人物作用分析一般是指向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几个方面,但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照搬套话。‎ 本题:‎ 从人物上看,通过“四爷,要帮忙吗?”“这湖边,十天半月的难得来个人,晚上到俺家再喝几盅!”等语言描写,表现“大砍刀”乐于助人、热情善良、好客、淳朴的性格特点,他是渔家傲劳动者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群体形象的代表,因此他的意义在于“丰富了渔家劳动者群体形象”;从情节上看,“大砍刀”的一句“四爷,要帮忙吗?”与“没啥,就两个人,你四娘就能搞定!”老汉自信地说,他们之间的对话,让我产生“心里暗暗叫苦,被宰几百块钱和失去生命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呀!”“我心里凉了半截,恨由心生,都怪他要看什么百船宴,这下好,把小命都搭上了!”等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再生波澜;从主题上看,正是“大砍刀”这一次要人物的心底善良,更有利反映现实生活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通过“大砍刀”,赞扬了单纯而温暖的人性美,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调醴泉尉。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迁殿中侍御史。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変/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B.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C.‎ ‎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D. 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鳏寡孤独”,一般来说“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独”指老而无子。‎ B.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类似今天的组织部官员。‎ C. 转,在此指调动官职。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还有“调”、“徙”、“改”、“出”“入”等词。‎ D. 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在狂乱中也能显示艺术之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真卿耿直刚正。升任监察御史后,他上奏弹劾不肖之臣,任殿中侍御史时,又替被陷害的宋浑说话,这些举动引起宰相杨国忠的厌恶,一心想排斥他。‎ B. 颜真卿有先见之明。安禄山刚露出反叛苗头时,他便提前做好工事准备,后来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尽失,唯独他担任太守的平原城守护完备。‎ C. 颜真卿忠贞刚烈。面对叛军将领的威逼,他从容不迫,起身赴火,他痛骂李希烈派来假传圣旨的宦官,最后被缢杀。‎ D. 颜真卿才华横溢。他学识广博,工于文章,尤其精于书法,世人把他的书法当珍宝一样流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2)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答案】10. B 11. B 12. A ‎ ‎13. (1)(颜真卿)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是)个书生,就不再担心。‎ ‎(2)皇上下诏批准,朝中重臣全都大惊失色。李勉认为这样会失去一个元老,使朝廷蒙羞,秘密上表坚决请求留下颜真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画波浪线的句子“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译为:(颜真卿)见到李希烈以后,宜布诏书,李希烈的养子千余人抽刀争相逼近,诸将全都谩骂,要吃了他,他神色不变。李希烈于是拘禁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坑,传言将要活埋他。此句中,“养子”和“千余”中间不应断开,因为“千余”是对“养子”的进一步说明,它俩是一个整体,所以首先排除AC两项;“掘方丈坎于廷”是状语后置句,“传”译为“传言”是谓语动词,引起下一个句子,不能把它划在状语后置句的后边,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B项,“监察御史类似今天的组织部官员”错误,依据古代文化常识判断,监察御史是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的一个官职,虽然官阶不高,但可以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所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监察系统的官职,类似于现在的中纪委纪检监察室的处长。‎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A项“这些举动引起宰相杨国忠的厌恶”表述不准确,依据原文就近原则,引起杨国忠厌恶的应该只是后一个,即“任殿中侍御史时,又替被陷害的宋浑说话”;‎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译为:(颜真卿)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是)个书生,就不再担心。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日,每天;以,目的连词“来”;纾,解除;缺少主语,补充(安禄山);以为,认为;虞,担心。‎ ‎(2)诏可,公卿皆失色。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译为:皇上下诏批准,朝中重臣全都大惊失色。李勉认为这样会失去一个元老,使朝廷蒙羞,秘密上表坚决请求留下颜真卿。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可,批准;皆,都;失色,大惊失色;以为,认为;一,一个;贻……羞,使……蒙羞;表,名词动用,上表;固,坚决。‎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是秘书监颜师古的五世从孙。年少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加以教诲开导。长大以后,博学,工于文章,侍奉母亲孝顺。‎ 开元年间,考中进士,又参加制科考试。调任醴泉尉。两次升任为监察御史,出使河、陇。当时五原有个冤案长期没能判决,气候又干旱,颜真卿辨明冤情判决后就下了大雨,本郡人称作“御史雨”。又出使河东,向皇帝检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有诏书命令(郑延祚)终身不予录用,听说的人肃然起敬。(后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吉温因私怨诬陷中丞宋浑,将他贬到贺州,颜真卿说:“为何因一时的怨愤,就想危害宋璟的后人呢?”宰相杨国忠憎恨他,用委婉的语言暗示中丞蒋冽奏请任他为东都采访判官。经两次调动,担任武部员外郎。杨国忠一心想排斥他,于是把他调出京城,让他担任平原太守。‎ 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于是修补城疏通护城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每天与宾客泛舟饮酒,来解除安禄山的疑虑。(安禄山)果然认为他是个书生,毫不在意。安禄山反叛,河朔一带全部沦陷,唯独平原城守护完备,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驰往京城上奏。玄宗刚听说叛乱时,感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来到,皇帝大喜,对左右说:“朕不了解颜真卿是怎样的人,而他的所作所为竟能如此!”‎ 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于是建议派遣颜真卿前去:“(颜真卿)为四方所信服,如果派他前去晓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就可平定。”(朝廷)下诏批准,公卿全都失色。李勉认为这样会失掉一名元老,使朝廷蒙受羞辱,秘密上表坚决请留。(颜真卿)走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认为李希烈反叛的迹象明显,劝他不要前去,他回答说:“君命能躲避吗?”(颜真卿)见到李希烈以后,宜布诏书,李希烈的养子千余人抽刀争相逼近,诸将全都谩骂,要吃了他,他神色不变。李希烈于是拘禁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坑,传言将要活埋他。兴元以后,官军再次振兴,叛贼担心有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颜真卿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受朱泚连累被诛杀,李希烈因此恼怒,派阉奴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阉奴说:“应赐卿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功,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阉奴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这是反贼,为何称诏书!”于是缢死了他,享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听说以后,落泪,三军都哀伤痛哭,于是表奏他的大节。淮、蔡平定,儿子颜頵、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朝会五天,追赠司徒,谥号为“文忠”,赐丧葬布帛米粟加等。‎ 颜真卿指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 喜欢正楷、草书,书法“笔力遒婉”,力透纸背,世人把他的书法当珍宝一样流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水孤舟 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 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弥漫”写出了水的漫无边际,“间断”则写出了因地势的高低不平,被淹没的路时隐时现。‎ B. 颔联由溪流行路的全景,写到孤舟小船的特写镜头,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此两句写景,但景中有情。‎ C. 颈联的“空”即“白白地”。诗人有心渡河可门前水势浩大,无法渡过。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的壮志难酬和失落之情。‎ D. 尾联写诗人袖手归来,栖居茅屋,不惊鸥鸟,任其沉浮,表现了诗人闲逸的情怀。‎ ‎15. 诗贵含蓄,有些诗“亦赋亦比”,一些景象的描写上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请从“比”的角度说说诗歌几处景象的意蕴。‎ ‎【答案】14. D 15. (1)首联描绘了雨后溪流烟水迷漫的景象,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前途渺茫;(2)颈联表面上写诗人想乘舟渡河,但着一"坐"字和"空"流露了诗人在国势飘摇的南宋末年,空有抱负却无力复国的绝望和愤懑。此处以水深而济川不果比喻抱负的无法施展。(3)全诗比兴深婉,言此而意彼,含蕴深广。只字不提国势,但字里行间却折射了动荡纷乱的时代局势,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 D项“表现了诗人闲逸的情怀”理解错误,结尾两句“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意思是“只好袖手归来,栖迟茅屋,不惊鸥鸟任其沉浮。”即承接上文而来,在诗人一切的追求、希企都归于幻灭之时,自然逼出最后两句。以鸥鸟不惊喻与世无争的隐士,表面上恬淡闲适,似与尘世绝缘,其实这只是作者目睹国家残破而又无力回天的愤激之语。‎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具体考查“比兴”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读懂全诗,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中景象的描写,运用“亦赋亦比”的手法,理解其景物深刻地意蕴。‎ 本题:‎ 首联“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两句写“水”,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迷漫”写出了水的漫无边际,“间断”则写出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被淹没的道路时隐时现,观察是很细致的。这两句写眼前实景,是赋,也是比,暗示了由于时代狂风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溪流烟水迷漫的景象,从中也透露出作者的彷徨、迷惘的心情。‎ 颈联“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意思是“本想乘舟渡河,但门前的水势有增无减。”此处也是亦赋亦比,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民族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着一“坐”字和“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愤惋。‎ 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前途渺茫”,以“水深而济川不果”比喻“抱负的无法施展”,若隐若现,反复缠绵,给人们的联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全诗只字不提国势,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慨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古典诗词中常有“落日”意象,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1). 长河落日圆 (2). 长烟落日孤城闭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圆(2)孤(3)卑(4)谀(5)覆(6)隔离。‎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 之上。1969年克兰罗克教授把两部电脑连接起来,创造了名为阿帕网的互联网雏形,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数十年间,从0到1的数据洪流改变了历史的河道,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堤坝冲击得 。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 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 )。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还可以畅想这样的情景:人们足不出户,只要点击手机上的购物网站APP,就会身处一个可以互动的全息影像世界中, 的商品虽非实物,但却可以看到、 、触摸。总之在现实世界里人类的一切真实感受,都在这个影像系统里得到了完美的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或许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虚拟 千疮百孔 琳琅满目 感知 B. 模拟 满目疮痍 千姿百态 感受 C. 虚拟 千疮百孔 千姿百态 感受 D. 模拟 满目疮痍 琳琅满目 感知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早就习惯了 B. 但我们还不习惯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 C. 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我们还是不习惯 D. 我们早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或许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B. 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或许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C. 人类将离开肉身,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D. 人类将离开肉身,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或许将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或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 ‎“虚拟”意思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模拟”意思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结合上下文语境“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大迁徙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第一空应该选“虚拟”,而且“虚拟”更强调现实生活中的“无”;‎ ‎“千疮百孔”意思是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很严重。“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此处语境“冲击得……”后边强调的是“严重性”,所以第二空应该选“千疮百孔”,而“满目疮痍”更强调灾祸;‎ ‎“琳琅满目”意思是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千姿百态”意思是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此处语境“在全息影像世界中的商品很多”,所以第三空两词均适用;‎ ‎ “感知”多用触觉,“感受”多是用心,此处语境,“看到、感知、触摸”三个动词的排列有先后顺序,所以第四空应该选“感知”;‎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 括号里的这句是解释“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的,所以不是转折关系,BC两项中“但”错误;“做……早就习惯了”和“我们早就习惯了做……”相比,后者与括号前一句衔接更好,因为前一句说“……已经实现了”,下一句承接“我们早就习惯了……”更紧密,并且前一句的潜主语也是“我们”;‎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在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的一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本题:‎ 原文画线句“人类将离开肉身,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有可能或许成为虚拟世界的能源来源,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中存在两处毛病,前一个是既然用了“制造”就不再用“打造”了,后一个是“有可能或许”状语的语序不当,由此分析:‎ A项,成分残缺,“或许成为”少了表时态的词“将”或在“成为”前加上修饰词“有可能”;‎ B项,正确;‎ C项,“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错误,既然用了“制造”就不再用“打造”了;“有可能成为”前加上修饰词“或许”;‎ D项,“打造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错误,既然用了“制造”就不再用“打造”了;‎ 故选B。‎ ‎20.连词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但它能在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帮助表达前后结构的各种逻辑关系。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你认为最恰当的连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今天,中国独特 _____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______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_______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_____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____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和普世的价值观念。‎ ‎【答案】 (1). ① 使用书面表达并列关系的“而”。 (2). ② “也”和“而且”均可,后者递进语意重些。 (3). ③ 上下文包括全段并没有表现出递进关系,用表并列关系的“也”。 (4). ④ 上下文应 该是正反对比关系,用“而”。 (5). ⑤ 后一句是解释前一句,用“即”、“也即”“也就是”均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句子中句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 第一空,“独特”与“强烈”均用来修饰“爱国主义热情”,二者是并列关系,选择“而”来连接;第二空,结合上文语境“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此处应该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所以可以填“而且”或“也”;第三空,结合语境“中国离不开世界”与“世界离不开中国”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应该填“也”;第四空,结合语境“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和普世的价值观念”与上文“不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而”;第五空,“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和普世的价值观念”是用来解释上文“理性、深沉的意识”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即”、“也即”、“也就是”等。‎ ‎2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概括并提炼出中文名称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150字内)‎ 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从外国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我们也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来对他国进行称谓。但国际上通行的英文,在翻译国名时,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答案】(1)中国文字是中国人感性特质的缩写,从同音字中选出最具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以表达我们的感情。(2)中国文字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我们在对自己寄寓了美好希望时,也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了其他国家。(3)中国文字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平等的理念,我们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4)中国文字里表现了中国人是一个礼仪之邦(外圆内方的处世原则),我们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概括信息时要注意整体性原则,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的阐述。作答时,考生首先要回答出自己对国名中文翻译的看法,然后多角度阐述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阐述时,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意义、影响应该成为佐证观点的重点。‎ 本题:‎ 要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的感情。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情色彩优势。虽然材料涉及中英文译国名的对比,但主体倾向是谈中文包含的美好情感,所以考生可就这一点展开,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品格与智慧。如“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 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平等的理念、兼容思想,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也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来对他国进行称谓”,表现了中国人是一个礼仪之邦(外圆内方的处世原则),我们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 ‎【点睛】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联系时代,透过现象看本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为什么中文翻译外国名都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这是问题的核心,它体现的究竟是一个民族怎样的品格与智慧。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挖掘隐含在背后的民族文化,从中文翻译外国国名的内容与形式出发,考生不难写出中文名称背后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约一百年前,青年梁漱溟曾发出困惑:“这个世界会好吗?”‎ 还是一百年前,英国某家报纸给读者出了个思考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很有道理:“先生们,在我。”‎ 切斯特顿也回答了梁漱溟的提问。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出了问题,但终究会好起来,因为在我。‎ 跨越世纪的问答,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在我 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终究会好起来。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在我。‎ 你看,一夜狂风骤雨,池塘里泥沙俱下,但山谷深潭依旧清澈,因为深潭懂得用深不可测的水来笑纳泥沙,并将它们沉淀。同为一泓水,清浊在我。‎ 不仅自然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亦是如此。你再看,手里端着半杯水,有的人因少了半杯水,有了问题吧,感到失望;有的人因有了半杯水,没有问题呀,心生满足。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能否将得失放下,给自己一个微笑?如何看待半杯水,得失在我。‎ 行走社会,当功利的泥沙扑天盖地席卷而来时,少修为的人,以为这个世界不会好,便追逐一己之私,迷失了自我。禅宗有云:“达摩东来,一苇渡江,只是为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异代不同时,否则,苏轼无疑是他要寻的人。北宋四境,危机起伏,朝廷却党争不断。宰相章淳排除异己,手段苛酷,将苏轼一贬再贬。苏轼流放海南,并不沉沦,将穷通放下,寄情山水,拥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造福当地百姓的实践中,拓展了清者自清的人生格局。章淳后来也被贬,却全无苏轼旷达的情怀,困于一时的得失,病死贬所,为当地民众所唾弃。同为一朝大臣,荣辱亦在我。‎ 这样看来,生而为人,无他,其实在我,在人生境界的高低。境界低的人,会太过看重荣辱、得失。高僧答乾隆:“江上两条船,一条为名来,一条为利往。”境界高的人,则将得失轻轻推开,孔子教弟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红尘滚滚,名利固有,或荣或辱,孰得孰失,则完全在我。‎ 朝朝有风雨,代代出名士。早年创作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世纪老人”巴金,本已功成名就,在爱妻萧珊走后,晚年,他以深潭般的定力沉淀下苦难和彻骨的思念,直面十年动乱无端带来的罪恶,直面自我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绝不愿意委过他人,以为错本在我。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新高界、新高度。他勇敢地讲了真话。他所寄望的,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理性的回归,道德的重建。他的写作如此真诚,填补了一代人的精神空白,也表现了上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后的良知。巴金境界之高,少有人企及。‎ 人呐,社会多风雨,常裹挟着泥沙呼啸而至,如果我们始终推诿于世道艰难,那就说明这忧惧其实来自于我们自身的修为还不够深厚。因此,我们要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已然成为一泓深潭,一如苏轼、一如巴金,能够大彻大悟,而修为足够深厚。‎ 这个世界终究会好起来,答案是:在我。‎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新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在我。‎ 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两则材料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世界会好吗?”,二是“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答案是“先生们,在我。”那么,材料的关键句是: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出了问题,但终究会好起来,因为在我。‎ 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立意: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终究会好起来。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在我。立意要体现责任感、担当意识或是人的价值观。文章要在不经意间把清浊、得失、荣辱在我,归于人生境界的高低,所用巴金讲真话的典例,也见积累的丰厚和见识的独到。为苍生死,死而不惜;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奉献精神永流传;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同甘共苦。‎ ‎【素材】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准备。(易卜生)‎ ‎5.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6.詹天佑不计名与利 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7.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8.郑成功收复台湾 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8.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10.2017年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战狼Ⅱ》刷屏?电影的背景是非洲某国发生反政府叛乱,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撤侨。非洲战乱危及海外华人,欧洲雇佣兵辣手屠戮中国、非洲平民,前解放军特种兵挺身而出,中国海军火力奔袭掩护……有评论说,当那些发生在新闻中的情节被呈现在大荧幕时,是那么的震撼和不可思议,刷屏的背后是这个和平时代依然存在的英雄情结。如果说电影画面高于生活,英雄形象尚有刻意追求的高大上成分的话,“我是演说家”节目中战地记者蒋晓峰温文尔雅沉稳淡定地娓娓讲述让我对国际维和以及援建英雄敬慕更为有加且深信不疑。‎ ‎ “当你没有办法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真相告诉全世界。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因为有这个使命,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会多一点和平,多一点公正。因为这个使命,我们相信,记者不死,只会凋零。”我被蒋晓峰的演讲深深打动。言语间能感受到蒋晓峰是在用全部生命,投入他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我想说我们不是用命,我们是用使命在报道。”“什么是使命?就是你在它的召唤之下,你说的每一句话,你做的每一件事,你过的每一天,你都会觉得人生没有虚度,你都不会否定自己的价值。”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心与世界同在,让大爱不分国界。‎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这个世界出了问题,终究会好起来。一个不容置疑的回答:在我。”这一中心论点,首先阐述自然风雨,同为一泓水,清浊在我;再结合名人事例,得出人生得失在我的结论;再续写国家的荣辱亦在我。最后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