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试4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单元综合测评(四)‎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据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经过10年酝酿,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探月工程决定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绕”,即自2004—2007年实施嫦娥1号绕月探测工程,发射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阶段为“落”,即自2007—2012年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阶段为“回”,即自2012—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预计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可以返回的月球软着陆器。‎ ‎(摘编自平树《中国探月工程大写意》,‎ ‎《中国航天》2007年第11期)‎ 材料二:‎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 - 11 -‎ ‎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摘编自冯华、蔡金曼《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9日)‎ 材料三:‎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月5日报道:中国发展“太空丝绸之路”,登月标志着扩张进入新时代。‎ 中国一枚航天器本周成功从月球背面传回信号,充满自豪的国家媒体迅速称此为中华民族迈出的“一大步”。这是对冷战时期太空竞赛获胜者阿姆斯特朗话语的刻意重复,也带有明显的警告意味: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太空强国,应更加受到尊重。‎ 自2013年开始建设耗资巨大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来,中国并不仅限于在全球开展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还投资兴建了遍布全球的太空网络,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澳大利亚、基里巴斯、智利、瑞典、纳米比亚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地面站。据信,中国还在肯尼亚和委内瑞拉兴建了其他设施。‎ 类似登月这样令人膜拜的成就提醒人们,中国正在迅速赶超西方。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专家成斌认为,中国正在投资大型太空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已成为美国真正的对手。他说:“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可能的问题,这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1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其基本理念是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中继通信指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 C.嫦娥四号任务包括“鹊桥”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运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阶段性任务,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 D.“鹊桥”中继星是一颗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运行。 ‎ B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全方位、高质量通信”错,应是“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及探测器“嫦娥”的按序命名,清楚地表明中国的探月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 - 11 -‎ B.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是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各项探测、巡视等研究工作,完成这项工作对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来说是一次挑战。‎ C.为顺利实施“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邀请荷兰、德国、瑞典、沙特等四个国家共同完成嫦娥四号任务。‎ D.用“鹊桥”“嫦娥”等命名探月工程中的卫星及探测器,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传说,这也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C [中国无“太空丝绸之路”计划;“共同完成”错。]‎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载人登月只是时间问题”的依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探月工程各阶段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②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支持,提供了物质保障;③遍布全球的地面站,提供了设施保障;④广泛的国际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4~6题。(15分)‎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 材料二:‎ ‎“‘‎ - 11 -‎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中继通信。 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20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地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4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材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12月21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知领域”。‎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徘徊者4号”探测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毁。‎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基于“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三个方面的因素,“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 - 11 -‎ B.“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晚上,为了更好地进行探测活动,“嫦娥四号”需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 C.“嫦娥四号”的技术难度比“嫦娥三号”大,“嫦娥四号”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要按需调整速度和轨道机动参数,在未到达月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测试项目。‎ D.带着“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航天器,它使中国进入了“月球未知领域”。‎ D [D项,“‘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航天器”错,应是“首次实现软着陆”。故选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限制较多,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 B.“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事业,探月工程还在进行,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为遥远的火星。‎ C.为“嫦娥四号”任务而新研制发射的中继卫星,是连接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三者之间通信的中转站,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从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表明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卓越的技术能力。‎ A [A项,“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错误,因为“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所以受约束条件多,选项因果倒置。故选A。]‎ ‎6.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答题的区位在材料二和材料三。‎ ‎[答案] ①技术上:之前已经成功完成了三次探月任务,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②科研者:有一批献身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们艰辛探索。③国家层面: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的重视,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还将探月视为国家崛起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21分)‎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 - 11 -‎ 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纮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子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节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入其国”的主语是杜纮,而非前句的主语“夏人”,因而“入其国”前应断开,排除A项;“且”表并列,“不跪受诏”与“且”前的内容并列,因此“且”前应断开,排除C项;“今不可以加礼”是杜纮所说的话,句意、结构均完整,而其后的“夏人”是“畏惧加敬”的主语,“加礼”与“夏人”之间应断开,排除B项。答案为D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 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A [明、清时,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 - 11 -‎ 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案件,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正直勇敢,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敢再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B [“他果断加以惩治”错误,原文中的“请治妄谳者”只是杜纮提的建议,且后文有“不从”,证明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奸计正在此,(他们)希望趁我们受惊扰而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呢?他们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2)(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师选官调职,在旅舍中卧病,杜纮乘车接他一同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 ‎【参考译文】‎ 杜纮字君章,进士出身,任永年县令。当时正值荒年,老百姓将要逃往外地谋生,杜纮召集并告诉父老们说:“我不能让你们一定不出去,(但)如果你们能留下来,我能让你们不挨饿。”老百姓都欣然听从他的劝告。于是官府发放盖有官印的凭证,让他们向富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督促偿还,于是老百姓都得到了粮食,没有人逃往外地。第二年粮食丰收,向富户偿还借贷时不超过原来约定的期限。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撰修《武经要略》。因职事奏对,皇帝第二天与宰相谈话,称赞杜纮奏陈清楚明白,但最终未被采用。杜纮每次审理案件,必定结合经书义理(妥善办理)。杜纮议论说:“天下的囚犯应该被处死的,官吏懦弱不能执法,就以可疑来定罪。杀人后而以可疑定罪,这是放任老百姓去杀人的行为。请求惩治胡乱定罪之人。”朝廷未听从。(之后)杜纮升任刑部郎中。元祐初年,他担任夏国母的祭奠使。当时西夏刚向大宋进献贡品,杜纮来到夏国,‎ - 11 -‎ 夏国人行礼还十分傲慢,接待者甚至身穿兽皮做的衣服,所设大宋使臣的座位,蒙着浅青黑色的饰物,并且不肯下跪接受诏书。杜纮斥责他们说:“皇上的慰问礼十分丰厚,现在不能再加礼了。”夏国人畏惧才开始恭敬。后来,夏国使臣来到宋朝,请求归还宋朝侵占之地。杜纮将他迎接到宾馆,夏国使者想入见宋朝天子并有所陈述,杜纮制止他,夏国使者出语十分不恭敬。杜纮说:“国主假如有所请求,一定会都写在表函之内,这是国家大事,朝廷怎能凭使臣的口传决定可否?”接使者之言连着驳斥他,于是使者不敢发言。任郓州知州。曾有人在城角插旗帜,并在旗上书写妖言,说出变乱日期,全州百姓都十分惊恐。不久草场大白天发生火灾,正与旗帜上所载之事相同,百姓更加恐慌。有人请求在城内进行大搜查,杜纮笑着说道:“奸计正在此,(他们)希望趁我们受惊扰而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呢?他们是不能有所作为的。”没过多长时间,就抓住了盗贼,就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如他揣测的一样,于是依法将坏人诛杀。后来杜纮改任应天府知府,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杜纮侍奉其兄杜纯礼节十分周到。在郓州听到其兄逝世的消息后,哭着说:“兄长教育我长大成人,今天他去世我(却)不能去哭送,我死不瞑目呀。”正赶上去朝廷,在京门迎接其兄的灵柩,悲伤得感动路人。他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寡嫂,推让朝廷给他儿子的恩典,让其兄的儿子或孙子一人为官。(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选官调职,在旅舍中卧病,杜纮乘车接他一同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马随最终去世,杜纮在自己家中为其办理丧事。有人认为这有犯忌讳,(但他)不顾惜自身,他的高风亮节大概出自他的天性。‎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习近平常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对于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心里认为,要有时代担当:敢于牺牲,心中有责,无私奉献。(    )。‎ 他曾撰文称赞谷文昌,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________地奉献;他号召大家以邹碧华、廖俊波等为榜样……‎ 他还曾向世界讲述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牺牲的故事,在联合国________地读她的日记:“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他表扬公安队伍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大家白加黑、五加二,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几乎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 对这些为国捐躯、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要让后人牢记他们的姓名,让他们________。全体党员干部更要________,向英雄烈士学习,紧跟时代步伐,肩负强国使命,争做逐梦先锋。‎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心里认为,要有时代担当:心中有责,无私奉献,敢于牺牲。‎ B.对于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心里认为,要有时代担当: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心中有责。‎ C.他心里认为,和平年代的英雄要有时代担当:敢于牺牲,心中有责,无私奉献。‎ - 11 -‎ D.他心里认为,和平年代的英雄要有时代担当:心中有责,无私奉献,敢于牺牲。‎ D [A、B两项的表述主语是“他”,而“要有时代担当”的主语是“和平年代的英雄”,表达含糊不清。“敢于牺牲”和其他两个短语在逻辑关系上有先后,要注意排列顺序。]‎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都会成为时代的英雄 B.社会中各个行业都会出现一些时代的英雄 C.社会中许多普通的人都会成为时代的英雄 D.社会中许多普通人也会成为时代的英雄 B [结合前后材料的文意推断,补写内容要体现“各个行业”;前文有“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的表述,补写内容要体现“会出现英雄”,而“都会成为”表述过于武断;补写内容中应体现“英雄”是少数人这一范畴。]‎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沉默寡言 声色俱厉 名垂青史 上行下效 B.默默无闻 声情并茂 彪炳千古 上行下效 C.默默无闻 声情并茂 名垂青史 率先垂范 D.沉默寡言 声色俱厉 彪炳千古 率先垂范 C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多形容性格。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率先垂范:首先做出榜样。]‎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上古时代,____①____。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____②____。至少在秦汉时期,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老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看来姓氏的发展轨迹,____③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处,根据后文文意说的是姓氏,所以此处填写“姓和氏是有分别的”。第二处也是根据后文文意说的是姓氏合为一体。第三处是对上面文段的总结,是姓氏发展有相似之处。‎ - 11 -‎ ‎[答案] ①姓和氏是有分别的 ②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 ‎③在人类社会中有着类似的现象 ‎1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五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5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川剧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每一句里找到说明川剧的特点的词语,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句是川剧的历史,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即历史悠久;第三句是川剧声腔特点,其中以高腔为代表,即唱腔美妙;第四句是川剧帮腔的特点,即独树一帜;第五句是语言特点和地方色彩,即语言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地方色彩浓郁。‎ ‎[答案] 历史悠久 唱腔美妙 帮腔独特 语言活泼 地方色彩浓郁 三、写作(5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80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90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行的普遍选择。而今,私家车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有人说,交通工具的变化,让人出行更便捷;但也有人说,自己还是喜欢骑自行车的慢生活。‎ 从1949年到2019年的七十年时间里,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 在你的生活里,你目睹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介绍了近几十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以小见大,即以交通工具为切入点,引导考生思考七十年来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局限在交通工具上,还可以表现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精神追求方面的改变等。当然,材料的重点还是要求考生思考这些变化带给人们的影响,表明对这诸多变化的态度。比如考生可以讨论以交通工具的变革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是增强还是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写物质的丰富激发了人们对精神享受的渴望与追求,亦可以对社会变革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与行文。‎ - 11 -‎ ‎【参考例文】‎ 让爱再无边界 十多年前,母亲带着我乘火车北上,三天两夜的颠簸,颠碎了我对父亲仅有的印象。‎ 我只知道那里有苍凉的戈壁,在寒风中颤抖的窝棚,以及一个被破旧军大衣和“火车头”帽子包裹着的陌生男人。在陌生男人满怀期待的眼神里,我怯怯地喊了声:“叔叔好!”‎ 这个场景后来无数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和相隔三千公里的父亲之间无形的隔阂。同时挥之不去的,还有母亲后来在多个场合的感叹:“你和你爸当时可真没感情。”‎ 我为自己感到委屈,一个是六岁的我,一个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已然三年未曾回家的男人,情感的维系,九分靠母亲时不时言辞干瘪的描述,一分靠逢年过节才有的长途电话那一端浑厚的嗓音。这种情形下,我又如何能对父亲有更深的了解和亲近?三千公里,这个遥远的距离让父亲只存在于电话机里,给我和父亲之间的爱画上了一条分界线。‎ 我努力地想要修复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拼命地学习;父亲也努力地想要修复和我的关系,他省吃俭用,用自己近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两部智能手机,一部留在戈壁,一部寄往他万分牵念的家里。‎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可以收到几条微信。“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好好休息。”——这是父亲最常用的每日“三连”。昔日连手机铃声都不会换的父亲后来熟练掌握了视频聊天这一“高科技”的用法。他开始频繁和我们视频,看看家里的情状,关心添减衣物,从不厌烦。我所理解的父亲也不再只是那个声线投射下扁平的人影,而变成了一个立体的、生动的男人。他会骄傲地侧着身让我看他身后那日渐完工的工地,一砖一瓦好像都有他的功劳。他会装作探手来屏幕的另一边作势要摸摸我的脑袋,我嬉笑嗔怪,他也笑得老怀大慰。我开始无比期盼每日的消息、视频,它们像一道道虹,上面承载着每日我与父亲积累情感的点点滴滴。‎ 我还会收到父亲推荐给我的很多文章链接,里面尽是些“三十五天学好中学数学”“语文学习不得不看的九种方法”之类的“标题党”文章。我知道当年没考上高中的父亲无法分清那些文章的好坏,但我还是表示我会认真“领会”,因为这些都是他在三千公里之外,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为我做出的努力。‎ 小小的智能手机,让我和父亲情感益深,默契渐生。科技的发展,让父亲对我的爱突破了三千公里的局限。‎ 高考前一个月,我又一次前往那戈壁探望父亲,五个小时的飞机,一点也没有颠簸,那戈壁也不再苍凉。我和父亲相拥而笑,此时我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多年之前的那个下午,父亲听到一声“叔叔好”后蹲在墙角抱头痛哭的情形。‎ ‎【名师点评】 文章围绕科技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来写,主题鲜明,即科技增进了分居两地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爱不再有距离。文章人物形象鲜明,我“怯怯地”,父亲“蹲在墙角抱头痛哭”等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写作功力。‎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