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3课大堰河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3课大堰河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 03 课 大堰河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10 年出生于浙江省 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 5 岁。1917 年就读于金师附小。 1928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8 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 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 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 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火把》《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 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1935 年出 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 任等。1941 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 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 《雷地钻》等 9 部诗。1948 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竞技场》等二百余首 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 1976 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 高潮。1979 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 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 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 诗奖。1985 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重点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 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 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 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 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 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 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 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 1 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 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 的保姆》。 这首诗一共 13 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节)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 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 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 3~10 节)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 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第 3 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 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第 4 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 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 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 8 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 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 的光辉。第 5 节仅 4 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 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第 6 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 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 4 节一样,连续使用排 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第 7 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 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 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第 8 节, 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第 9、10 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 界。 第三部分(第 11~13 节)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 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 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课文背景资料: 一、关于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蒋海涛) 艾青是我的大哥。常有同志来访,或写信问我有关艾青的情况;同时我也发现在有关艾青的资料 记述中,经常有与事实有些出入的情况。因此,我在下面对几个有关的问题作些回忆,作为答复和订 正。 第一个问题,艾青的出生年月和对他早年在家乡的一点回忆。 艾青出生于 1910 年,与曹禺、吴强、姚雪垠等都是同年。有的文章把他的出生月份弄错了。1979 年我为了编写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青专集》,住在北京史家胡同我大哥家里,看到了在《长春》上 发表的李又然同志写的文章。这篇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在巴黎时与艾青交往的情况,也提到了艾青这 一笔名的来历。李又然说:艾青在“蒋”字上打了一个叉,露出草头成了“艾”字;“青”字呢?因 为艾青是十二月生的。“艾”字的来历与许多资料谈及的比较符合,但他把“青”字的来历搞错了。 李又然在 30 年代到我们家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时我才 12 岁光景。由于他是艾青的朋友,我们把他当 大哥哥看待,他住在我家东厢客房里,还逗我下过围棋,我输了(我下围棋是从艾青那里学来的)。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艾青在监狱中托人带给李又然,后来在《春光》杂志上发 表的。说艾青是十二月生,大概他没有记清楚。根据我的记忆,我们兄弟三人的生日凑巧得很,都是 农历十七生的。艾青是二月十七,我的二哥是七月十七,我是十二月十七,月份是等差级数,很好记。 有人问,有的材料上说艾青两字也是海澄(大哥原名蒋海澄)两字的家乡土音的谐音,对不对? 我想,是有关系的,家乡人称海澄发音和艾青相近。 艾青热爱家乡,但他一生天南海北,国内除西藏、台湾等地外,几乎遍历全国;国外到过几个大 洲。除童年和少年的一段时间外,在家乡的时间并不长。法国留学回来和出狱后到过家里几次也都没 住得很久。然而有许多事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起了在家里的堂前,在写着“望益” 那块匾额的下面,晚上他对弟妹们讲读外国名著《茵梦湖》里的故事。我记起了他离开牢狱重新获得 自由后,同我们一起在本村祠堂前池塘里洗澡、戏水,他在池塘里低吟:“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国际歌》。他教我下围棋,那黑白棋子还是用马粪纸剪的,有时下得竟忘记了吃 饭。他还同我们到村子附近的西周高背一带游览、写生,或者到风光绮丽的山坡上、池塘边观赏,沐 浴在大自然的波光色海里。他从外面带回来许多书刊,有红壳面的《呐喊》,有封面上好像几个人挨 在一起的《彷徨》,他住的东厢楼上的书橱里挤满了厚厚的现代杂志。这些都启引过我在少年儿童时 代就去轻敲文学的门扉。这一切,都像云烟消散一般地过去了,但当记忆一丝丝地重新萦绕脑际的时 候,又好像没有因年月的消逝而褪色。尤其是他为了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而离家远走的坚毅意志,一 直在我的心坎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抗战炮火打响了,他又义无反顾地违反父亲叫他留在家里的意愿,离开家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临行时并告诉我的二哥:“今后不管怎样,你们兄弟俩要做正直的中国人,千万不能参加那个党(指 国民党)。”这一临别赠言,也使我联想到他的为人以及他为什么那样热爱鲁迅的作品。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文章和资料把艾青讲成义乌人(直到 1980 年 12 月福建教育学院出的一 篇谈《黎明的通知》的资料还说艾青是义乌人)。 艾青是浙江金华人,他读的浙江省第七中学(现在的金华一中),原来的校址就在金华的名胜古 迹“八咏楼”的附近。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金华住过,她写过《武陵春》一词,词中写的“闻 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双溪,就是义乌江和武义江汇合 成的婺江。八咏楼楼高数丈,面临婺江,登楼可以远眺。李清照在丈夫死后来金华避难时,曾登临过 八咏楼,写过很有气势的诗:“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 州。”(《题八咏楼》) 从金华出义乌门向东走,约七十华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畈田蒋,我们的家就在这个村子里。村 子就在双尖山下,艾青在《双尖山》这首诗中这样写:“亲爱的双尖山,/你是我的摇篮──/早晨, 你看着我起身,/晚上,你看着我睡眠。”的确,在我家的楼上,从北面楼窗望出去,可以看到双尖 山的山顶。双尖山,在抗战时期是金华东义乌西一带游击战士经常出没的地方。我记得,我初次看到 的《献给乡村的诗》《雪里钻》等诗,就是由当时金萧支队游击战士带来的。从我们这个村子向东走 两里多路,就有一条小溪,隔溪就是义乌地界,我们村里的方言同史学家吴晗家乡苦竹塘(属义乌地 界,离畈田蒋约五华里)的方言很相似,我们的母亲又是义乌县王阡(离我们村子 10 华里,比我们 村子大)人,所以有的人就误传我们是义乌人。吴晗倒是真正的义乌人,他的外婆家却在我们村子里。 吴晗童年、少年时代在金华傅村育德小学和城里的金华中学(那时叫浙江省立第七中学)读书,假日 常到畈田蒋外婆家来,常同艾青一起玩。出生在义乌的名人较多,如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等,所以 有的人把艾青也说成义乌人。我们的村子离金华城 70 华里,离义乌城倒更近一些,也容易把我们当 成义乌人。 第三个问题,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它 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 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 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大堰河的确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妇,我的姑母早年丧夫失子,住在畈田蒋,时常赞叹大堰河,说 她很勤快,可惜死得太早了。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我们村子里就 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有人问,大堰河在劳动时还含着笑,是不是实写?我说,看看鲁迅写祥林嫂到鲁四家开始做工的 那一段,写到“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里所包含的深 刻悲剧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说明大堰河的要求多么卑微,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旧时代穷 苦人要谋生,哪能哭丧着脸去惹东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有人问:艾青被捕后,父亲哭到天亮,是不是真的?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真的。因为儿子走的不 是与他同一条路,他的幻想破灭了。他曾盼望艾青早日从法国巴黎回家,照他的意愿干事,但等而又 等,儿子尚未回来,他竟吟咏起温庭筠的词句来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及至儿 子回国,不但没有衣锦荣归,而且是“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些叛乱的书籍,和那些狂热 的画幅,和一个殖民地人民的深刻的耻辱与仇恨”,现在又被关进了监狱,由于对儿子的绝望,确曾 一夜哭到天亮。 (选自《艾青研究论文集》,新疆人民 1983 年版。有删节) 二、创作回忆(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 1933 年 1 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我在 1932 年 4、5 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我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 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 年 7 月 12 日,我们 12 人就被国 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 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我有期徒 刑六年。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 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 许我反复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 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 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 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 1973 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 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 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 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 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 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 1953 年和 1973 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1953 年 和 1973 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放在身边。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就把这首诗以及其他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 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发表于 1934 年该刊第 1 卷第 3 期,为了避过敌人的注意,我就根据本名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我 的第一本诗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1936 年出版)。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 1991 年版)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吴思敬)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 的真实情感”(《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自传性质”,决定了 这首诗极少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这类意象是诗人的心灵对现实的直接映照,其触角 可以伸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心灵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包容量和丰富的表现力。《大堰河──我的 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对大 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按照诗的艺术规律展开想像,其意象的运动与组合主要通过如下两条渠道进 行。 其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起。《大堰 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联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 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 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 紧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 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搭好了灶火”“拍 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这就属于时 间接近联想了。 其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诗人描 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 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这里展示的还不仅仅是地主与贫苦农民悬殊的生活水平,而是 诗人的波涛起伏的内心世界:“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在 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 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 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时候已见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 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 对比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 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 (选自《冲撞的精灵》,陕西人民教育 1994 年版。有删节) 【难点探究】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探究】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 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 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 4 节,诗人连续用 8 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 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探究】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 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 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 参差中的和谐。全诗 13 节,少则 4 行一节,多则 16 行一节;少则每行 2 字,多则每行 22 个字。全 诗不押韵,但有 11 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 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探究】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 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 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 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 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 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 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 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 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 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 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 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5.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 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探究】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 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天乐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 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 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 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 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 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 40 岁就“含泪的去了!”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 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 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 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6.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 【探究】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 如第 4 节一口气用 8 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 8 个排比句其实就是 8 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 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 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再如诗的第 8 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 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 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可能。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 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伟大、无私的 保姆──母亲,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唱出爱的赞歌。所以,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如此的感染力, 诗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7.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 【探究】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 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第 4、8 节都是这 样。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 1 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 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的深情。第 3 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 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 4 节、第 6~11 诗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 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干碍. 狭隘. 耐.用 方兴未艾. B.炖.肉 混沌. 囤.积 茅塞顿.开 C.甲壳. 讥诮. 俏.皮 山崖峭.拔 D.团箕. 豆萁. 期.年 畸.轻畸重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典押 压轴线 三番 幡然悔悟 B.保姆 大母指 炭灰 低碳排放 C.堤堰 偃塞湖 雕花 百花凋零 D.蓝球 菜篮子 叱骂 斥咤风云 2. D【解析】A 项,无错字;B 项,“大母指”中“母”应写作“拇”;C 项,“偃塞湖”中“偃”应写 作“堰”;D 项,“蓝球”中“蓝”应写作“篮”,“斥咤风云”中“斥”应写作“叱”。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 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 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大堰河的生活虽然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 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 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艾青的诗,总是能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 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鲜明地抒发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B.大堰河被贫苦的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但却剥夺不了她内心世界的美丽丰富。虽然她与 乳儿之间存在一种金钱关系,但这丝毫没影响她对乳儿的深切关爱。 C.《大堰河——我的保姆》以真挚的感情沟通了诗人与广大人民的联系,为当时的诗坛吹进了一 股清新之风,受到茅盾等老一辈作家的推崇。 D.由于《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的性质,所以诗人选取的情景和细节都十分富 有人情味,着力塑造了大堰河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是十分感人的。 4.C【解析】A 项,搭配不当,可将“抒发”改为“传达”;B 项,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可将首 句改为“贫苦的生活剥夺了大堰河受教育的权利”;D 项,句式杂糅,可将“着力塑造了”改为“着 力塑造的”。 5.将语段后的句子填在语段横线上,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落叶从空中瑟瑟地落地, ,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悠 悠地飘荡, ,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儿女在年迈的父母跟前殷殷地尽 孝, ,那是儿女对养育他们的父母的感恩。 ①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②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③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5.D【解析】据“落叶”“白云”的特点来确定,“云”不可能有声音。据此确定②句和③句。 6.《大堰河——我的保姆》第 7 节用六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 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 含着笑”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 1~4 题。 ①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②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③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A.①说明其卑微。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①交代“我”与她的关系。②表明“我”以她为骄傲。③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①点明身份。②突出对她的热爱。③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 的一项是(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3.诗中说“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说说你对句中两个“养育”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节的内容分析选段第一、二节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抚养、喂养 养活、供养 4.交代了“我”与大堰河的关系,表现了我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4.第一、二节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 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 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二)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 1~4 题。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1.根据第一诗节,概括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诗节主要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诗节用了第三人称,而第二诗节用了第二人称,诗人这样变换人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性格特征:勤劳、淳朴、善良、宽厚、乐观。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悲苦命运的深切同 情。 2.该句深化主题,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 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通过八个“呈给”,高度概括了大堰河的一生,深情地赞美了大堰河勤劳、善良、淳朴的高贵品质, 让读者进一步加深对大堰河的理解,从而深化了中心。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 气势酣畅,增强了诗歌的建筑美、对称美。 4.用第三人称“她”是客观交代,便于作者宏观地表现大堰河的品格和对她的同情;用第二人称“你” 是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便于作者直抒对大堰河的深情。 【解析】 (三)阅读下面两段诗节,完成 1~5 题。 (一)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二)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1.第(一)节作者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中,写大堰河的家人对大堰河的死的反应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映了作者内疚的心理。 2.从侧面反映了大堰河的善良,同时用她五个儿子的悲来反衬自己,写出了自己的内疚。 3.写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恨。 4.扩展了诗歌的主题,表明大堰河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 5.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 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 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 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鲜明强烈的视觉印象和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 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 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应该是美丽的母亲。 【答案】 1.D 2.D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题。 醉 汉 非 马注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 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1.艾青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你如何理解诗中“醉汉”的形象?他因何 而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结合整篇诗歌来理解“努力”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的“醉汉”不是一般意义的酗酒的人,而是一位天涯断肠人,他思念故乡,渴盼亲人,乡愁折 腾得他如痴如醉。 2.表现了作者对回归故乡和祖国的期盼和向往;“努力”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表明 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着,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 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 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这题的考查范围是“本诗首联”,答题内容为“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还要加以分析。 从首联“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兄弟虽然情谊很深,但大丈夫 应放眼天下,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 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首联两句诗主要表现了苏轼忠于国家、旷达豪迈、顾全大局的性格,分析的文字不宜太多,要简约到 位。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 题。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 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 句作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 的地方。(2 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 (2 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 分) 15.该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赏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二句。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 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这两句所写的内容:春花翩然入水, 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表达效果: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 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情感: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 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