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4入乡问俗__语言和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4入乡问俗__语言和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1 -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记一记 1.用跟“吃”有关的词语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类是 ;第二类是 ;第三类是 。 答案: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 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 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 态来描写人物 2. 是民族的标志, 支配着民族语言的特点, 是语言的根。 答案:语言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3.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 ,而谦称的词语则只能用于称呼 。 答案:对方 己方 辨一辨 1.“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的一位青年妇女夸奖道。下 面可能是中国青年妇女听到这样夸奖后的回答的一项是( ) A.谢谢,这件衣服是不错! B.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 C.谢谢,你真有眼光。 D.我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赏识。 解析: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会让她抑制内心的高兴而表示谦虚。 答案:B 2.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 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解析:A“拨冗”指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敬辞。“特此通知”也不合适。 B“光临”,敬辞,欢迎别人到来。C“列席”指参加会议而无表决权,用于“庆典”不合适。 答案:D 填一填 - 2 -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使用的 词语和句子。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 ① ”“ ② ”(两个字); 如果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③ ”“ ④ ”:甚至还可以用 “ ⑤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果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 卷”“ ⑥ ”“ ⑦ ”“ ⑧ ”“ ⑨ ”。 (3)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 您 ”。 (4)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 生 ”。 答案:(1)①败北 ②折戟 ③饮恨赛场 ④铩羽而归 ⑤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2)⑥握手言和 ⑦难分伯仲 ⑧均无建树 ⑨难决雌雄 (3)恭候 光临 (4)雅正 理一理 语言 和民 族文 化 语言与民 族精神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从语言看 民族文化 (1)通过文字和词语,人们往往可以发现早期民族文化的痕迹 (2)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 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民族文 化看语言 (1)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一种情 况是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民族文化角 度来解释;另一种情况是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 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 (2)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 明显 感悟体会 想一想 1.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答案:①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如汉、英语中对亲属的称谓不同。汉语中的表亲关系非常明确,分得很细,这与民族文 化特点密切相关。 - 3 - ②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如“冰”“玉”在中国 人眼中代表高尚和纯洁,而在外国人眼中则不然。 ③在语言和表达上:中国人有对己谦对人恭的表达习惯,外国人则没有。 2.汉语中常用的谦辞和敬辞有哪些? 答案: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 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 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 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 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 品)、“高”(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 “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 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 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 感谢)。 [高考链接] 本节介绍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涉及语言运用、对联等知识点,对应的高 考考点是“识记并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 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答案:颜子 恶衣恶食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答: - 4 -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 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 态度。 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 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 礼。 【例 2】 汉字中的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 是猪,圈养的家畜成了“家”的标志,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你能解释下 列汉字体现的民族文化吗? 安 想 奴 富 答: 答案:安:男人娶了媳妇就安心了,也可解作女人在家里就安全了,体现了男主女从的 社会地位。想:古人认为思考是用“心”的,而不是科学证明的用“脑”,所以凡是思想情 感类的汉字都从“心”。奴:体现了古代社会女子地位的低下,对女子的轻视。富:体现了 小农社会的现状和社会理想,田地是致富的根本。 【例 3】 [2019·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析:B 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历史上的孙武不是“王”,文中说“汤 武不循古而王”,是指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由此可知“汤”指商汤,“武”指周 武王。 答案:B [技法指导] 从考查情况来看,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科举; ④古代的称谓、礼法习俗;⑤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我们在备考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关注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以便触类旁通。 2.概括总结同义别称的词汇。如:擢、拔都是“提升官职”的意思。拜、除、授等同 - 5 - 为“授予官职”的意思。 3.结合实例快速识记。如:“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 出官二年”。 [拓一拓] 称谓记忆法 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 如下: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 导师、夫子”,他家居室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 “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 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 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 测基础 1.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产生不同民族语言差异的根源。 B.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民族语言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渗透于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D.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是表面的,其实质是一样的。 解析:语言的差异,其实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答案:D 2.根据下列加点词语带有的文化内涵判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B.222 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C.他们两人同坐一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算是相敬如宾....了。 D.误会消除了,夫妻俩又破镜重圆....了。 解析:A 项“青梅竹马”只能用于说非亲的男女儿童。B 项“豆蔻年华”用来形容女子 十三四岁。C 项“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 答案:D - 6 - 3.下面文言文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就谦敬来讲,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足下..事皆成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C.先生..坐,何至于此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解析:D 项,“寡人”是谦称,其余为敬称。 答案:D 4.下列对称谓语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贤契——称别人的弟子,朋友或子侄辈 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B.令嗣——称别人的子女 伉俪——称对方夫妻 家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C.高堂——称别人的父母 贵庚——问别人的年龄 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D.考妣——称逝去的父亲 贵府——尊称对方的家 不佞——表示没有才能,谦称自我 解析:C 项中“高堂”,借指父母。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到银行营业厅,正选 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 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 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 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解析:A 项,“垂询”是敬辞,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询问。用于自己向别人 询问不合适。B 项,语气太生硬,不够客气。C 项,不符合人物身份,过于口语化。 答案:D - 7 - 6.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我校拟筹办 150 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解析:A 项,“忝列”表自谦。B 项,“莅临指导”用于上级对下级。C 项,“令”, 敬辞,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 答案:D 7.下列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解析:A 项,“鄙人”不得体,“之至”多余。B 项,“璧还原物”不得体。D 项,“高 抬贵手”不得体。 答案:C 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 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 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解析:古代男子 20 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 18 岁。 答案:A 9.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 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 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 - 8 - 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解析:左迁是降职的意思。 答案:A 10.保单中一般会有下列条款: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受益人的指定和变更、保险金的 申请等。但保险人却很少想到用投保人的思维方式开门见山地回答这些问题,吸引投保人的 注意力。一份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通过与投保人对话形式出现的保单自然看起来更可读、 可信。以下是传统保单中的一段话: 损害发生时是公司雇员的申请人应即时提出索赔申请,否则将会导致申请人丧失本条款 项下的保障。 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可改写成: 答案:您可能无法获得本条款项下的赔偿:如果您在损害发生时是公司雇员,并且您没 有在损害发生时提交事故报告。 测考点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 解析:A 项,“忝列”,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为谦辞,而对象是“您”,运用不 当。B 项,“鼎力相助”,尽全力帮助,为敬辞,用于感谢别人;“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 己的礼物。C 项,“光临”是敬辞,用于指“张老师”恰当。D 项,“赐教”为敬辞,表示请 求对方给予指教,文中用于指自己,错误。 答案:C 2.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 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 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 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A.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B.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D.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 - 9 - 表达的需要,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答案:C 3.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解析:A 项,“白马嘶”,白马嘶叫,情境与漫画主题不符合。B 项,描写一幅江南韶 光美景。情境与漫画主题不符合。C 项,描写一个鸟儿憨态可掬的形态,与漫画主题不符合。 也没有出现画中人物等要素。D 项,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 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景物的相别依恋之情。该句即表现“分别”这一主题, 与漫画情境符合。 答案:D 4.对下面一副对联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A.上联中的“二月杏花”和“八月桂”分别指花朝节和中秋节;下联描述的是欢度佳 节时的热闹情景。 B.上联中的“二月杏花”和“八月桂”分别指春天和秋天;下联是写无论春秋,都刻 苦学习的情景。 C.上联中的“二月杏花”和“八月桂”分别指科举时代的乡试和会试;下联是说只有 刻苦努力的学习,才能换取“二月杏花八月桂”的殊荣。 D.上联中的“二月杏花”和“八月桂”分别指科举时代的会试(春天考试)和乡试(秋天 考试);下联是描述为了夺取功名而刻苦努力的情景。 解析:科举制:“乡试”三年一考,考期在八月,称为“秋闱”;“会试”在“乡试” 第二年举行,考期在二月,又称“春闱”;之后,进行殿试。 答案:D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0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 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解析:“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答案:D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 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 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 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 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 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答案:C 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B.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C.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 了重要途径。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解析:“旦日”有“初一”但没有“正月初一”的意思。 答案:D 8.读下面的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 充完整。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 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 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 如 - 11 - 解析:能写出一个妙用量词的例子,还要能结合该例进行分析,且语言准确、流畅。 答案:(示例)①一“缕”轻风。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丝般 纤柔,如纱般轻灵了。 ②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么轻 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 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 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 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答: 答案:(示例)(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 了不同的观念。) (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 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 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1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木……都具有丰富 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 100 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 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 答案:(示例):“火”字形如熊熊燃烧的火苗,“火”加“人”是“伙伴”的“伙”。 “火”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热情、激情活力相联系,“火红”让人感到喜悦幸福,“星火燎 原”则让人想象旺盛的生命力,无限的美好未来。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