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平洁 (本试卷满分 150 分,答卷时间 150 分钟,闭卷笔答)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家不仅仅是一伙人共同聚居的场所,更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因为人在本质上就 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整个社会的构成单元来看,家的确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将之比 喻为社会的细胞,这是很形象的。所以,古代的时候,就特别重视家庭细胞健康的保持与维 系。家庭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②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讲的是国家的根本问题。所谓国家,即国和家紧密相连,不能分割。孟子强调的是,要 平治天下,就必须国家有道,政治清明,即天下的基础是国家。而要国家富强安定,就必须 家庭和睦,家风仁厚淳朴,即国家的基础是家庭。家庭是由每个成员组成的,即家庭的基础 是个人。孟子阐述了这样一个链条:人——家——国——天下。其中各部分都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截然独立。对于个体而言,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家庭。家道端正,天下也就安定了。 由家至国的序列,在古代社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最为著名的当属修齐治平。 ③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合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 称则为“修齐治平”。这个成语出自《礼记》中的《大学》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实,《大学》中的这段文字规划了一幅完整的人生蓝图,其进 程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四个阶段,更多的属于 个体内在心理的范畴,远没有修齐治平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修齐治平就成为 古代士子的人生目标,成为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也是他们的终身追求。这个成语更多 的时候被简略为“修齐治平”,字面的意思无非是说,提高自身修养,整治好家庭,治理好 辖区,实现国家的太平。这些方面,不出伦理与政治的范畴,所以,有时也用这个成语泛指 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在这四个层次中,家庭与国家经常被凸显出来,因为古人认为“家国 同构”,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有共通性。总之,古书上常讲“天下一家”,既能表达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能表达全国统一的意思。家、国的被强调,还生成了另一个成 语:齐家治国。 ⑤《大学》中讲:“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 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 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那是绝对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 教育。这还是强调家与国的关系。只有把家庭整治好,才有可能治理好国家。由此可见,家 庭在整个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⑥总之,在大多数古人眼中,家国同构,齐家与治国密不可分。北宋司马光著有两部书: 一部是《资治通鉴》,另一部是《家范》。前者深受后人重视,是政治家、史学家必读之书; 后者是一部治理家庭的规范杂抄,知名程度远没有前者大。不过,司马光自己却说,《家范》 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说这话的时候,就是基于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的传统理念。 (节选自王立群《修齐治平、齐家治国:家的位置在哪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家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社会组织,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可将“家”喻为社会的细 胞。 B. 成语“修齐治平”出自《礼记﹒大学》,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即提高自身修为进而 治理好国家。 C. 为使《大学》所定的人生蓝图流传更加广泛,因此,古代士子常常谈论“修齐治平”这 一话题。 D. 相比《资治通鉴》,司马光更看重《家范》的史学价值,但实际上前者的知名度远大于后 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首先揭示“家”的内涵,然后巧用比喻,形象地点明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引出 下文对其重要性成因的分析。 B. 第②段引用孟子“天下国家”这段话,对比论证了人、家、国、天下的相互关系,而这 种关系也是本文行文的依据。 C. 第⑤段引用《大学》中的“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在强调,君子要注意在家庭中 的修养,这样方能治理好国家。 D. 全文通过剖析“修齐治平”“齐家治国”的内涵,并引述司马光的看法,充分论述了家 在整个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修齐治平,最基础的是修身,修身的基础又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这四者常被 士人忽视。 B. 当代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与古人的“家国同构”,都表达了家庭与国家在 组织结构上的共通性。 C. “天下一家”这一说法,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家”相当于“国”,也能表达 全国统一的意思。 D. “齐家治国”与“修齐治平”都强调了“齐家”与“治国”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前者 更直接体现了“家国同构”这一理念。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家“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偷换 概念。不是“家”而是“人”。C 项,结合文本内容“合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 称则为‘修齐治平’。这个成语出自《礼记》中的《大学》篇:‘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实,《大学》中的这段文字规划了一幅完整的人生蓝图”分析 可知,强加因果。D 项,曲解原意,司马光“基于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的传统理念”,认为 “《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但不等于“更看重《家范》的史学价值”。另外,《家 范》也不是史书。故选 B。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 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 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 有依据。B 项,“对比论证了”错误。第②段没有“对比论证”,结合文本内容“孟子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这样一个链条:人——家——国——天下。其中各部分都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截然独立” 分析可知,因为“人、家、国、天下”是相辅相成的。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 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 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修齐治平,最基础的是修身” 原文无据;原文说“远没有修齐治平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但并不表示“这四者常被士人 忽视”。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 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 3670 个,医疗床位 8.5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0.5 万人。医疗设备极 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99.7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40 万张,卫 生技术人员达 952.9 万人。70 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 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 35 岁上升到 77 岁。我国 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 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 叶刀》对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 年我国位列第 110 名, 2015 年提高到第 60 名,2016 年提高到第 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 年 6 月 4 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 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 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 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 年底累计救助 出生缺陷患儿 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 1.5 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 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 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在 2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 告》 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 25 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 8 国和世界卫生组织 的专家,通过对中国 9 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 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 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 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 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 可。短短数日,超过 4 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 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 年 3 月 1 日) 材料四: 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 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 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 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 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 考报》2020 年 2 月 19 日) 4. 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 康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 70 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 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 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 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 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 在中国进行 9 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 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D. 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 【答案】4. C 5. B 6. ①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②针对公共 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③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 安全体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公共卫生服务”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 文本进行比较。 C 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错误。原文是“‘互联网+医疗健康’ 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 服务”。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错误。结合“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 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 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 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 1.5 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 儿童的救治保障”分析,原文没有说“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材料一内容“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 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1995 年我国位列第 110 名, 2015 年提高到第 60 名,2016 年提高到第 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等分析,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 结合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 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 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 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病致贫返贫”等,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 结合“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 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 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 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 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制度保障体系”分析,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 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 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 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 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套 袖 铁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 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 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同志 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 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 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 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 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 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 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 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 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 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 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 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还 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 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 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 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 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 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 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 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 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7.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 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B. “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 犁老师的不苟言笑与宽容。 C. 作者说孙犁老师的住处是高墙大院,并特意用了引号,强调了孙犁老师的院落高大,与 他的大作家身份相匹配。 D. 孙犁老师是大作家,“我”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 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E. 文章以赞美春天收束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孙犁老师勤于耕作的深深敬意,又深化了主旨, 升华了感情,余味无穷。 8. 作者开篇就以拟人的手法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为什么这么写? 9. 作者说“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你认为孙犁珍爱的还有什么?作 者提及孙犁在《山地回忆》中写的“袜子”有何用意? 【答案】7. BC 8. 渲染出孙犁老师很严厉,“我”怕见孙犁;欲扬先抑,为后文写“我” 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作铺垫。 9. 孙犁老师珍爱的当然不仅仅是衣服,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品质,作者之所以提 及“布袜子”,是因为“布袜子”和戴套袖一脉相承,更好地说明了孙犁珍爱的是滋养了他 心灵的劳动人民的感情和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孙犁老师很平易近人,并不是不苟言笑,文中也没有 说到“宽容”;C 加引号,并非实指院落高大,是指没见大作家之前心理阻隔,表现对大作 家的心理敬畏。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 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从整体上来理解本文主要表达对孙孙犁老师的赞美 之情,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显然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是刻画人物常用的一种手 法。在具体解答时应想到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这样的术语。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品味倒数第二段最后“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 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 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就可分析出本题的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 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 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 此不附焉。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 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 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 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张汤方 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 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 视矣!” 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 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 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 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 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令黯以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黯见蚧未尝拜,常揖.之:拱手作揖 B. 使人可.其奏:许可 C. 黯数.质责汤于上前:多次 D. 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因为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秦王还柱而.走 B. 公卿皆为.黯惧/为.击破沛公军 C. 甚矣,汲黯之.戆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其.见敬礼如此/吾其.还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汲黯家世渊远,世为卿大夫,后来凭借父亲的任命,在孝景帝时担任了太子洗马的官职, 以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 汲黯为人倨傲,不讲礼仪,特别难以容忍别人的虚伪和奸诈,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 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 C. 汲黯不屈从权贵,为官有政绩,因此被人嫉恨、陷害,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并认为 他近于古时的“社稷之臣”。 D. 大将军卫青非常赏识汲黯秉正忠直、不拘礼数的品德与个性,他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了 自己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群臣中有人数落(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 道是让他们一味阿谀奉迎,陷君主于不仁义(的境地)吗?” (2)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能做公卿,果真这样。(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会让 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D 项,“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中“坐”如解释为“因为”在语法和语义上都讲不通,后面 说“会赦免官”,适逢大赦,被免官,可见之前应是被判了罪,故应解释为“因……被判罪”。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第一个“而”,转折连词/第二个“而”,并列连词,意义不同; B 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意义和用法相同; C 项,第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用法 和意义不同; D 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意义和用法不 同。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 项,“凭借父亲的任命”错,应为“父亲的阴功(保举)”。 B 项,“不讲礼仪”,“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不合文意, 原文为“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少礼”是不讲求礼数的意思,而不是“不 讲礼仪”,“面折”是说(常常)当面指摘(别人),也没有说“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 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 C 项,“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错,原文的“说”是“喜欢”“高兴”的意思。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数”,数落,责怪;“从谀承意”,让他们一味阿谀奉迎;“宁……乎”,表反问 语气,难道……吗。 (2)“果然”,古今异义词,果真这样;“重足而立”,双足并拢站立;“侧目而视”, 眼睛不敢正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他的先祖被古卫国国君宠信,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担任卿大夫。 汲黯凭借(因为)父亲的保举(阴功),孝景帝时担任太子洗马,因为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孝景帝驾崩,太子继位,认为他贤良,下诏让他担任中大夫。困为多次直言劝谏,未能久留 朝内,被外放担任东海太守。一年多时间,东海郡政清民安。 汲黯为人倨傲,不讲求礼数,(常常)当面指摘(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与自己 志趣相投的就善待他,不合自己心意的就不耐烦见面,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当时,窦太 后的弟弟武安侯蚡是丞相,(年俸)满二千石的官员来拜见,蚡从不施礼。然而汲黯求见蚡 却未曾行过跪拜礼,常常只是向蚡拱手作揖。(当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士和儒生,说“我想 要如何如何”,汲黯回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想在表面上施行仁义,这又怎么能真 正效法唐尧虞舜的做法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替汲 黯担心害怕。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侍臣说:“汲黯的愚直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数落汲 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阿谀奉迎,陷君主于不 仁义(的境地)吗?”再说我已身居其位,纵然爱惜自身(的生命),但要是辱没了朝廷, 那可怎么办!”皇上(听后)说:“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像汲黯就近似了。” 大将军卫青侍奉于宫中,皇上蹲坐在床榻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求见,皇上有时连 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幅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闲坐在武帐中,汲 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进帐内,派近侍代为许可(批准)他的奏议。 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张汤(当时)正因为更改、制定刑律法令而做了廷尉,汲黯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 汤。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论,张汤的辩词,总是在深究条文、苛求细节上,汲黯则出言刚直严 肃、坚守高义,不肯屈服,他愤慨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能做公卿,果真这样。 (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一定会让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 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就更加倚重公孙弘,张汤。(不仅)公孙弘、张汤深恨汲黯, 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就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辖境内 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重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迁汲黯担 任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政事从未废弛荒疏过。大将军卫青越发地尊贵起来,但 是汲黯与他仍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 军如今地位更加显贵,你不能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之后,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 中的疑难之事,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后来过了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大赦,他被免官。过了几年,恰好遇上国家 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偷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 就征召汲黯担任淮阳郡太守。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 果然身败名裂。(皇上)让汲黯享受(按照)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居住并掌管淮阳郡。七 年后汲黯逝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元)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 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14.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广寒宫”“姮娥”以外,还有 和 也是指称月亮。曲中的“白雪”称代 。 15. 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蟾、镜; (古代楚国)高雅的乐曲 15. 写作手法:反衬(答对比、拟人亦可);情因景生(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思想感情:此曲对月抒怀,以月的团圆反衬人的孤单,抒发了身世飘零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孤 独情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词曲中“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中的“蟾”、“镜”,都是指月亮。“蟾蜍”, 指传说月中有蟾蜍,指代月亮。“玉镜”,玉磨成的镜子,比喻明月。 “白雪”也即“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 学艺术。这里指高雅的歌曲。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曲“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轻轻一笔,带回眼前,紧扣题目“中秋对月”。“广寒宫 好快活”,转入即景抒情,羡慕之意,溢于言表。“碧天遥难问姮娥”,无限遗憾,宛转出 之,妙趣横生。所欲问的是什么内容,没有具体说明。不是不能说明,乃是有意不说明,好 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并迅疾地抒写自己的情怀。“我独对清光坐”,突出了一个孤独者 的自我形象,与在广寒宫过快活生活的仙女们形成鲜明的对比。“闲将白雪歌”,一个“闲” 字,道出了内心的寂寞。“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对仗整齐而天成,毫无做作的痕迹。 “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怨气冲天,响亮传神,集中抒发了作者漂泊江湖,孤独寂寞的不 满情绪。塑造了一个中秋独自对月、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综合以上分析本曲运用了对比(或反衬)、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漂泊江湖,思念家 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大丈夫做事不能拘于小节,正如《鸿门宴》樊哙所说的: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惨象,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大行不顾细谨 (3). 大礼不辞小让 (4). 风 萧萧兮易水寒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7). 尤使我耳不 忍闻 (8).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9). 到了颓圮的篱墙 (10). 走尽这雨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侯”、“谨”、“萧萧”、“兮”、“已”、“尤”、“笙箫”、“圮”。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义愤填膺.(yīng) 不稂.不莠(liáng) 百舸.争流(gě) 蹉.跌(chuō) B. 挥斥方遒.(qiú) 不容置喙.(huì) 暴殄.天物(tiǎn) 隽.永(juàn) C. 沉滓.泛起(zǎi) 安然无恙.(yàn) 鞭辟.入里(bì) 踟躇.(ch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便.宜行事(pián) 草菅.人命(jiān) 惨绝人寰.(yuán) 侈.谈(ch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 项,“不稂不莠”的“稂”应读 láng,狗尾草的意思。“不稂不莠”,禾苗中无野草,后 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蹉跌”的“蹉”应读 cuō,跌跤的意思。 C 项,“沉滓泛起”的“滓”应读 zǐ,本意指液体里下沉的杂质。引申指污黑,污浊。“沉 滓泛起”,比喻已经消失的旧事物又重新表现出来。“安然无恙”的“恙”应读 yàng,病 的意思。“安然无恙”意思是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鞭辟入里” 的“辟”应读 pì,透彻的意思。“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 切中要害。 D 项,“便宜行事”的“便”应读 biàn,便利的意思。“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 处置。“惨绝人寰”的“寰”应读 huán,世界的意思。“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世上少有。“侈谈”的“侈”应读 chǐ,夸大、过分的意思。“侈谈”,1.夸大而不切实际 地谈论。2.夸大而不切实际的话。 故选 B。 1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义气 B. 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颓圮 凄婉迷茫 C. 河畔 星辉班斓 笙萧 天伦之乐 D. 青苔 披荆斩棘 花辨 窗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 A 项,廖(广)——寥(空虚),寥廓:空旷深远。义(情谊)——意(气概);义气:①为 帮助他人而甘冒风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气概。在旧时代,是某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伸 张正义、劫富济贫、扶持弱小的精神力量。但这种江湖义气往往出自不正确的观念,常被封 建行帮和流氓集团用来维护小集团私利,诱惑人们盲目效命。②忠义之气;刚正之气:义气 凛然。 意气:①意志及气概:意气风发|意气扬扬|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②志趣;性 格:意气相投|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③任性的情绪:意气用事。④汉、晋时代指馈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礼:非意气不得见。 C 项,班(行列;组织)——斑(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萧(冷落; 姓氏)——箫(乐器)。 D 项,辨(分辨)——瓣(组成花冠的各片)。 19.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 25 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的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 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D. 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 一个重要的举措。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A 项,“截止日期”与“最后一天”重复; B 项,“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意为“任何人都承认现在不需要学习雷锋 了”,语意不合句意,否定不当; C 项,谓语“看到”的宾语不能是“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 故选 D。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合理,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抚平人世间所有的创伤。 (2). 如果我是春雨,我 将滋润天地间所有的心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做题时须注意形式的束缚性,即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题目要求有显性要 求和隐性要求。比如本题明确要求所写的句子内容要合理,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即“如果我 是……,我将……”。隐性要求一般需要我们仔细研读句子,找出句子的特点,阳光照亮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黑暗是积极方面,所以仿句也应是积极方面,比如清风抚平人世间所有的创伤,春雨滋 润天地间所有的心灵等。 21. 满员的公交车上,你站在老弱病残孕座位旁边,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但你旁边坐 着的男生戴着耳机听着歌,并没有让座的意思,请你组织语言,请这位男生给老奶奶让座。 【答案】小弟弟,你好,刚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可能你专心听歌没注意到,老人家年纪大了, 站着可能有点吃力,你能让个座吗?麻烦你了,十分感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首先注意情境,目的是让男生给老奶奶让座,语气要委婉一点,不能太生硬。如先表示男生 可能专心听歌没注意到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接着说明让男生让座的理由,即老人家年纪大了, 站着可能有点吃力;接着恳请男生能不能让个座;最后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这样的角色错位会不 会让你大吃一惊?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年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 中的人物,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游戏里 的历史观,自然而然与青少年的认知形成关系重大。有专家呼吁:“近一亿未成年人玩家被 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游戏所包围,实在令人担忧。” 学校近日举办以“让历史传承文脉,让文化浸润心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 并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演讲稿,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历史文化,创新有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 XX 班的 XX,很荣幸参加“让历史传承文脉,让文化浸润心灵”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历史文化,创新有度》。 勇士荆轲,何等悲壮,他竟然变成了女的;诗仙李白,何等浪漫,他却变成了刺客;名 医扁鹊,何等神奇,他却变成了用毒高手。《王者荣耀》手机游戏精彩亮相,却引起轩然大 波。种种议论,大多围绕对历史文化的态度展开。在我看来,历史文化的演绎与创新,允许 一定的虚构,但是,随意杜撰,混淆历史观,是绝对不行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刻板无聊的历史纪录片和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版的文化研究书籍,以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和游戏等更受青睐,因为这些艺术形 式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尤其是当前流行的手机游戏,利用传统文化与历史的 资源,重新演绎历史人物,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这本是好事。但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对文 化与历史人物有起码的敬畏和尊重,否则其内在文化精神便会大大流失,成了一种文化“快 消品”。譬如种种抗日神剧中,“手撕鬼子”的情景,把先烈在苦难中的拼搏想象得异常简 单,这难道不是对他们精神的践踏? 但有一些人看待稍有创新的文学影视作品或者手机游戏,往往有一颗“玻璃心”,认为 其中不能出现任何不符合自己历史观的情节。其实,这种认识也有些吹毛求疵。《道士下山》 中的名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体现了一种中国武侠的风度,而它的主旨中也不包含对 哪一种宗教的认同或贬低,且制片方也根据道协的要求进行了删改,不触及敏感内容,又体 现娱乐风格,这样的创新是极好的。 对历史文化的创新,绝不是建立在娱乐基础之上的恶搞。对待历史文化中真实发生过的 事情与人物,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贬低他们的价值,甚至做出种种不尊重他们的行为。 譬如网络小说对黄继光的抹黑,使得战友李继德一句怒骂:英雄就是英雄,英雄不可以抹黑! 而对于虚构的事件,我们不可以忽略其中的内涵,创作中脱离这个内涵,是不允许的。 当然,走出了种种“泛娱乐化”的历史观,我们不能只讲述历史事实,更有以寓乐于史, 寓乐于文化的做法,让历史文化换上轻盈、生动、鲜活的步伐,如《百家讲坛》上的“水煮 三国”和“麻辣三国”,既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三国时代的种种事件,又不脱离真实历史,是 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 对待历史文化,应该鼓励创新,但是,创新有度,创新据法,才能让历史文化真正地成 为这个时代的经典。让真正的历史浸润我们的心灵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XX 年 X 月 X 日 XX 学校 X 班 XX 【解析】 【详解】(一)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是一则反映历史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材料作文。材料以《王者荣耀》这一手机游戏为依托,表达了对当前社会 历史观的认识。荆轲竟然变成了女的,李白变成了刺客,扁鹊变成了用毒高手。在这款游戏 中,历史上的角色发生了严重错位。这是对历史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不尊重历史 文化的表现。因此,分析时,可以从历史观的角度,运用全面思维,表达个性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尊重历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每位中华儿女都应当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尊重历史 事实,是手机游戏应有的坚守。将荆轲变成女的,将李白变成刺客,看似很好玩,其实错乱 了全社会的历史认知、道德认知,是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2)长远考虑。借助历史人物的名气来提升游戏的档次,确实能够增加历史感、厚重感。 可是,偷梁换柱的历史角色,尽管会给这款游戏短时间内赢得市场,但从长远来讲,这款游 戏的社会效益是非常减分的。 (3)时代责任。手机游戏是精神文化产品的一种,要注重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更要注重 社会效益。毕竟,影响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中不少角色与历史上相 差甚远,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注意本次作文要求写演讲稿,主题是“让历史传承文脉 让文化浸润心灵”,情境是学校的 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可以自己定,但要围绕主题,不要跑题。 (二)立意:可以从提醒游戏开发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正确解构历史、怎样去积极弘扬传统 文化、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历史观的角度立意,呼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对历史负责。 (三)素材:1、游戏不是天然的恶,但监管是少不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当移动互联网 的普及化、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不仅成了人体的延伸,更是作为一种移动终端集纳了 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果不从源头、过程中把好关、站好岗,很容易让用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 拔,最后受害的就不止用户一人。如此看来,“社交游戏”的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 “大监管”理念,也就是说,游戏制作方的源头设限、政府部门的审核监管、家庭成员的陪 伴监护等,一个不能少。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企业而言,只有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 人类增添价值,这样的“王者”才会真正的“荣耀”。 2、2017 年 3 月 28 日,《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手机游戏不能颠覆历史》的文章。在文 章中,作者痛斥手游《王者荣耀》历史观扭曲,该文被《人民日报》微博转发,并在各大媒 体间引发了一场关于游戏与历史文化的“口水仗”。 作者认为,游戏角色有一大部分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游戏引发争议的正是这些知 名人物的设定,这些人物的游戏形象多数与历史描述不符,颠覆了大众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 传统认知。比如: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对于本 款游戏的主力玩家——缺乏历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没有提前讲清楚游戏角色和真实历史人 物的差别,就很容易让孩子对历史产生错误的认识。 不过,也有人认为《王者荣耀》用游戏的方式引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企业没 有在手机游戏里寓教于乐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戏演绎历史本身是可取的,只是《王者荣耀》如此大幅度地恶搞历史是我们所无法忍 受的。倘若在游戏中历史人物能活出真實的自己,历史事件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荆 轲还是荆轲,李白还是李白,通过这种别样的方式演绎出的历史必将多姿多彩! 4、披上历史名人姓名的鲜丽外衣,却赋予其与之真实特征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不是典 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哗众取宠的营销手段吗?诗仙李白浪漫一生、豪迈奔放,而在游戏中却 是一名刺客,这是多么“新奇”的设定啊!名医扁鹊妙手回春、救人无数,在游戏中却以毒 术令人称奇,岂一个“妙”字了得?如此“奇特”的设定也难怪令人神往,据说如今已有超 过两亿的注册用户。但是,仅仅为了夺人眼球和更好的经济效应,而几乎毁掉了孩子们心中 英雄的真实面目,歪曲了历史本来的面貌,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四)写作思路及点评:本文第 1 自然段运用排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历史文化 的演绎与创新,允许一定的虚构,但是,随意杜撰,混淆历史观,是绝对不行的。”第 2 自然段正向论点一:利用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资源,重新演绎历史人物,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 本是好事。借用抗日神剧中的情景作为反面例证。第 3 自然段正向论点二:不触及敏感内容, 又体现娱乐风格,这样的创新是极好的。用电影《道士下山》作为正面的例证。第 4 自然段 反向论点:对历史文化的创新,绝不是建立在娱乐基础之上的恶搞。借批判“抹黑黄继光” 的行为来论证,很有说服力。第 5 自然段正向论点三:我们不能只讲述历史事实,更要有寓 乐于史,寓乐于文化的做法。用《百家讲坛》作为例证,逻辑严密,论证合理。⑥第 6 自然 段呼应题目和第 1 自然段,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文章以一种成熟大气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创新的认识。具体安排写作内容时,作 者先从材料出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态度。主体部分,作者精选大量现实素材,并以鲜明的 逻辑性,表达了对话题的深刻理解。整个文靠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对问题的分析,能够做 到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对每一个角度,都能够深入挖掘,表现出写作深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