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2020 年秋季期高一 11 月段考试题 语 文 出题人:陆融秋、庞超尹、李镇芳 审题人:陈俊任、廖丽梅、梁玉霞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 题卡。 2、填涂客观题请使用 2B 铅笔正确填涂,主观题作答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出题人:陆融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人们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运河的延伸长度而言,在秦代,运河已经连 通了五大水系。曹魏时代,运河的北端已延伸至滦河下游。隋唐时代,大运河全长约 2300 公 里。元明清时代,运河全长 2000 余公里,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为世界之最。以运河维持时 间之久而言,公元前 5世纪开凿的邗沟运河,至今仍然是江淮之间的水运干道,历时 2500 余 年。以运河工程之伟大和艰巨而言,灵渠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山东运河段, 所经地势是中间高,南北低,全线最多时建了 50 余闸;又因水源缺乏,将沿运地区数百眼泉 水,开挖明渠输送入运河,并建四大水库以供蓄泄。其工程之浩大、艰巨堪称世界运河工程之 最。 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军事征 伐和政治、经济交流的需要,出现了沟通南北的人工运河。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 立的统一王朝占了我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作为全国的首都,大都建立在黄河流域。此后统一 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国防前线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都需要从经济重心地区缴纳、输送。因此,作 为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的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 漕运自产生之日起,便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触及社会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封建社会 中期以后,漕运实则已经转变为统治者手中的调节器。此外,漕运还起着十分积极的社会作用, 诸如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商业城市区的繁荣,促进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加强各地经济文化的 交流等。 运河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隋炀帝敕穿江南河, 为的是加强中原与南方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巩固新建的统一政权。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 涿郡,将从全国征集来的兵员、军械、粮食及有关物资,集中运送于北方重镇涿郡,是为了保 卫北方的边陲。唐代首都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唐朝人对运河的社会功能有不同看法。但认为运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2 页 共 10 页 河对唐王朝的重要性却是一致的。明代永乐年间定都北平后,朝廷对其依赖更甚于前代。几乎 江南所产的各种物品都通过大运河输送至京师。可见大运河是明代京师的生命线。清代对漕粮 的需要超过历朝历代。 自秦汉以来,中华文明能久盛不衰,没有统一巩固的政治局面和发展,是不行的。而这种 局面的巩固和发展,运河曾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厥功至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邗沟运河开凿于公元前 5世纪,历时久远;灵渠工程伟大艰巨,是世界上最早的越岭 运河。 B.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所建立的统一王朝,他们的首都,都建立在黄河流域。 C.在历史不同时期,运河不仅是一种交通载体,还在客观上巩固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为了保卫北方的边陲,隋炀帝大业四年开永济渠至涿郡,运送兵员、粮食等至涿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运河的延伸、维持时间、工程伟大艰巨三方面论述中国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 的独特地位。 B.文章在论证漕运制度成为我国秦朝以后历史上特有的国家基本制度时,运用了举例 论证。 C.文章举隋炀帝敕穿江南河的例子,为的是论证当时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联系十分 紧密。 D.文章从运河的独特地位、漕运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论证其对中华文明的功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至杭州,将浙东运河计算在内,全长 2000余公里, 是世界之最。 B.漕运是指用运河运送各种物资供应京师和边防等的制度,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刺激 商业城市区的繁荣等。 C.自产生之日起,漕运便是一项经济活动,触及社会的许多领域,同时也是统治者手 中的调节器。 D.自秦汉以来,运河对于我国统一的政治局面曾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中华文明能久 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 年 1 月 15 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 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 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 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 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 兄张君劢介绍,于 1918 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 年 8 月 14 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 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 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 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 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 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 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 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 1920 年 9 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 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 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 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 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 1921 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 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 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 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 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 年 10 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 是 1921 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 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 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 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 1923 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 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 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 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1931 年 11 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 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 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4 页 共 10 页 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 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 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 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 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 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重要的是他支持徐志摩拜在梁启超门下,否则徐 志摩不可能成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 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 得同时代名家梁实秋的高度评价。 D.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新月社是 20世纪 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就文 学创作而言,三者各有其特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 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如 果没有康桥的学习经历,他只能是一位政治家。 C.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 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6.徐志摩取得成功,给了作为学生的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5 页 共 10 页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邻居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主要负 责党风党纪。 卢浩同志,根据有关人员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并接 受礼品,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刘大雄挺直了身子看着卢浩说。 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那不过是属于 试尝品,算不上礼品。 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们算是其中的哪 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以为凭两人的交情顶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 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心里还有点不服气。这事放在以前算什么?卢浩现在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前程。自已不 到五十岁,还有发展空间。这下麻烦了。 想到这,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对刘大雄一肚子“意见”。这天,不知谁又说起这事。说着 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 卢浩心想,对啊,别人能犯错误,刘大雄就不会马失前蹄了?盯住刘大雄。于是卢浩他们 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但一连几天,刘大雄下了班也不离开办公室。卢浩纳闷,刘 大雄连轴转也不嫌累?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 也许这些日子他们忙,过几天就会松闲。人一松闲下来就会考虑个人生活,那时就有好戏 看了。卢浩鼓励同事。 晚上值班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刘大雄被一辆挂着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走了。公务车牌?那 就是说是公车私用了,单凭这点也是违纪。卢浩兴奋地搓着手。这回看他怎么说?卢浩突然有 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刘大雄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城市,一直干到处长。假 如真的出了事,刘大雄会一下子跌到万丈深渊,从此抬不起头来。 卢浩的同情心占了上风。他掏出手机想告诉同事别跟下去了,但又想到,他刘大雄考虑过 自己吗?想到此,卢浩又把手机放进了口袋。 快来吧,这里真的很热闹啊!好多公车,酒店门外还有登记的。同事有些激动又兴奋地说。 卢浩打车往酒店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 义捐活动的嘉宾吗?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我这也是刚弄明白的。刘大雄是书法 家协会的会员,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 这一出戏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卢浩他们也随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6 页 共 10 页 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 开始,无所事事,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 作计划。习惯成自然,同事们都私下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再后来,大家说起 刘大雄来,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钦佩了。 下午卢浩在楼道遇上一位妇女在打听刘大雄的办公室。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 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卢浩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抓住证据的难 得机会,便指了指刘大雄的办公室。他快步闪进旁边的开水间,在那里面可以清晰地听到走廊 上的谈话。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 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年底到了,让卢浩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获得先进。 卢浩瞄了一眼刘大雄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 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刊于 2017 年 4月 7 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盯住刘大雄”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同时又具有悬念, 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卢浩对刘大雄处理自己的事情很有意见,他认为刘大雄不念及两人交情处理自己, 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C.小说在刻画刘大雄时,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外,还通过卢浩等人的盯梢侧面突 出其思想品质。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卢浩的一句“盯住自己”既是他犯错后的反思,也是因没有发 现刘大雄违规的无奈感慨。 8.小说在刻画刘大雄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9. 有人认为刘大雄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卢浩是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呢?请 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7 页 共 10 页 二、古诗文阅读(34分)(出题人:李镇芳)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题。 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 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 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 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 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 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 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 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 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 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 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蛮.。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 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 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 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 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8 页 共 10 页 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 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 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5分) (2)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鸿 门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4~15题。 对 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诗人的 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代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 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的艰苦生活。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 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 事的诗人形象。 15.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9 页 共 10 页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 渡句是: , 。 (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 的名句是: ,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事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出题人:庞超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近日,华为自主 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鸿蒙,是庄子虚拟出的 人物。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 “返本复初”的概念 。 鸿蒙之境重要的文化含义在于开辟二字:开辟一条专属于自己的道路,向知识空白区域延 伸。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除了鸿蒙之 外,据说华为公司用上了一本《山海经》给科技成果命名: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 理器芯片……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 陆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 做“织女”、“河鼓”和“天津”。我们的发动机,或泰山、太行、或秦岭、昆仑,当我们的 名山大川奔向千百年来古人仰望的星河,( )。 激动,不仅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更因为它们拥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前 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而今天,科研创新给了我们更足的底气,有了 更多元的方式去传播文化。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 般将卫星命名为“悟 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研究 殊途同归 俯拾皆是 举重若轻 B.研发 不谋而合 比比皆是 举重若轻 C.研究 殊途同归 比比皆是 举足轻重 D.研发 不谋而合 俯拾皆是 举足轻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还有少量词汇也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除了少量词汇之外,“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也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C.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D.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还有不少词汇也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动,不仅因为它们拥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而且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 史。 北流市实验中学 2020年秋高一语文段考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B.激动,不仅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深重的历史,更因为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 名字。 C.激动,不仅因为它们拥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而且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深重的历 史。 D.激动,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更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 历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l5个字。(6分) 我国节气的名字,有些起得有点儿怪。小暑和大暑的“大”与“小”字,同字面的意思相 同,是大暑要比小暑的天气热。但是,小寒和大寒的“大”和“小”字,在节气的意义里,却 意思正相反,_______①_________。小寒时节,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如果拿唱歌作比,一年二 十四节气,比我们古代音乐里的宫商还要丰富,高音低音,起承转合,此起彼伏,_______② _________。那么,________③________,是帕瓦罗蒂一般扯直了嗓子将寒冷唱到最高亢。 21.老王的儿子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老王想请老朋友老李帮忙开导儿子,于是 给朋友发了一条短信,但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老李,久仰了,令侄工作中有事不解,想到你的寒舍拜访,今晚务必在家等候,恳请你抛 砖引玉,不胜感激。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60分)(出题人:陆融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离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时刻,离别的方式、离别的心情也千差万别。关于离别, 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描绘,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它既意味着一段故 事的结束,又预示了新的征程的开始。 请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字,题目自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