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福建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试卷说明: 本卷共七大题,25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13分,每空 1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 (4)李清照《一剪梅》中表现两人虽分居两处,但同样相思愁苦的诗是:____,____。 (5)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月色迷蒙,游子无着无落,离情随水波动荡,情思摇曳、动人心魄。 (6)《登岳阳楼》中,杜甫在描写壮阔之景后,抒发了飘零、渺小身世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周邦彦的《苏幕遮》中,描写荷花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表现诗人与弟弟们摆开宴席,举杯痛饮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与尔同销万古愁 (2). 多于在庾之粟粒 (3). 天涯霜雪霁寒宵 (4). 一种相思 (5). 两处闲愁 (6). 不知乘月几人归 (7). 落月摇情满江树 (8). 亲朋无一字 (9). 老病有孤舟 (10). 水面清圆 (11). 一一风荷举 (12). 开琼筵以坐花 (13). 飞羽觞而醉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销、庾、霁、宵、愁、乘、摇、朋、孤、清、举、筵、觞。 二、基础积累(27分,每题3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4 - A. 哂笑(shěn) 饥馑(jǐn) 小楫(jí) 訇然中开(hōnɡ) B. 玉扃(jiū) 仇雠(qiú) 栏楯(shǔn) 诸父异爨(cuàn) C. 修葺(xì) 俳优(pái) 玉簟(diàn) 风乎舞雩(yú) D. 金钿(diàn) 铿尔(qiānɡ) 扁舟子(piān) 剽掠其人(biāo)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B项,玉扃(jiōnɡ)仇雠(chóu) C项,修葺(qì); D项,铿尔(kēng)剽掠其人(piāo)。 故选A。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欺迨 喟然 石扉 踯躅 B. 萧湘 悸动 粮晌 徘徊 C. 食撰 旌旗 小觑 逶迤 D. 天籁 失怙 继嗣 诘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迨,应为绐; B项,萧湘,应为潇湘;粮晌,应为粮饷; C项,食撰,应为食馔。 故选D。 - 24 -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须行即骑访名山 会须一饮三百杯 B.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子路率尔而对 C. 殆有神护者 学而不思则殆 D. 期山东为三处 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期山东为三处: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都为“约定”。 A项,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须,等待。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须,应当。 B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率,全。子路率尔而对:子路轻率而急忙地回答说。率,轻率。 C项,殆有神护者:大概是有神灵保佑的缘故吧。殆,大概。学而不思则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危险。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杳不知其所之也 燕赵之收藏 - 24 -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 因之以饥馑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D. 遂斩汉一将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D项,同为连词,“于是”。 A项,去,动词;助词,的。 B项,人称代词,他们的;“其”在这句话中作副词,表反问语气,可以译为“难道”。 C项,接着;顺应。 故选D。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忧劳可以兴国 ③燕赵之收藏 ④辇来于秦 ⑤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⑦一夫夜呼 ⑧函梁君臣之首 ⑨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⑩垣墙周庭 A. ①②⑤④⑥⑧⑩③⑨⑦ B. ①②⑤③④⑥⑧⑩⑦⑨ C. ①⑧②⑤③⑨⑩④⑥⑦ D. ①⑧⑩②⑤③④⑥⑦⑨ 【答案】D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名作动,①壁为名词作动词,驻守;⑧函,用盒子状;⑩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修筑垣墙; 动词使动,②兴,使兴盛;⑤却,使退却; 动作名,③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名词作状语,④辇,乘辇车;⑥手,亲手;⑦夜,在夜间; 形容词作名词,⑨智勇,智勇的人。 故选D。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B. 大块假我以文章 C.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A项,失败;B项,古义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指篇幅不长的单篇作品; C项,古义是它的实际数目;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D项,古义是先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故选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戍卒叫,函谷举 治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请其矢,盛以锦囊 祸患常积于忽微 C.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答案】D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本题中,A项,被动句,“函谷举”意思为“函谷关被攻占”;“治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B项,状语后置句,介词“以”为标志的状后,“盛以锦囊”应为“以锦囊盛”;“祸患常积于忽微”,“于”为标志的状后,应为“祸患于忽微常积”。 C项,判断句,两句话都是“﹍﹍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D项,状语后置句,“异乎三子者之撰”,是“乎”为标志的状后,应为“乎三子者之撰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故选D。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论”分为史论和政论两种,史论是在史书人物传记结尾处的议论评价,政论是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价经史之言。 B.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夸张,结尾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 归有光,世人以号称呼他“震川先生”,他反对一味拟古,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D. 姜夔,南宋文学家,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其词音律和谐,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词中老杜”之称。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词中老杜”指的是北宋的周邦彦。故选D。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群季俊秀 季:指弟弟,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B. 思厥先祖父 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 24 - C. 如会同 会:诸侯会见天子;同:诸侯之间相见。 D.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指女子出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故选C。 三、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本,完成小题。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东犬西吠”的地球村,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随着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不仅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提高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更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可以说,实现人民福祉是互联网发明的初衷,又是互联网发展的依归。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正是本着这样的主旨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 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1年来,中国已有6.7亿网民,网民规模全球第一;有413万多家网站,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互联网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风口”,互联网经济GDP占比2014年即达7%,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中中国占了4家,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2.8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同时,也必须看到,互联网领域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更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面临诸多难题和障碍。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构科学合理的规则与秩序。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洪钟之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既包括网络主权、构建秩序等宏大议题,也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等具体政策。这一项项新提法,都指向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都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中国如今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振聋发聩 - 24 - 的中国表达,生动描绘了未来的远景。 在互联网大会上,也有百花齐放: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30年才是互联网应用的最佳机会;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说,人工智能迎来新机遇,将用技术为人类服务;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则在思考,未来用什么产品来颠覆微信。这些互联网世界的建设者们,正在从细节上逐步探索未来的方向。 在互联网世界,中国已具备制定未来规则、描摹世界面貌的底气。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创造力的集中迸发。互联网看似是一个虚拟世界,却又需要实实在在硬实力的支撑。它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需要消费人口实力殷实,需要教育、科技提供支撑。若没有这些支撑,世界互联网大会何以开在中国,世界级的人物为何云集中国?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定能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取材于《光明日报》有删改) 11. 文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犬西吠 B. 洪钟之声 C. 振聋发聩 D. 百花齐放 1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法错误,请修改正确。 把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不是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由的一项是 A. 互联网已经让世界成为地球村。 B. 互联网开拓了人们对思想维度。 C. 互联网领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D. 互联网共建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1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从互联网对20世纪的影响、作用开始,为后面的倡议做了有力的铺垫。 B. 文章第二段,列数据旨在展现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发展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福祉。 C. 文章第三段开始,针对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中国主张”。 D. 文章回首互联网发展历史,展望互联网的发展未来,论述旨在展现中国在互联网发展上的成就。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4 - 作为网络强国,中国在互联网世界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关于互联网的提法更多的是指向互联网未来的发展。 B. 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消费人口实力殷实,教育、科技提供有力支撑,所以中国已经具备为互联网制定未来规划实力。 C.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独具创造精神。“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D. 只要国际社会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好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网就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答案】11. A 12. (1). 把“随着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 (2). 改为“互联网的问世与发展” (3). 更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4). 两个分句顺序调换 13. B 14. D 15. A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成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具体互联网发展的语境分析成语的含义。本题中,洪钟之音:音量宏大。此处用来形容“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主张,正确。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文中形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都独具创造精神,具有警醒世人的力量。正确。 百花齐放: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文中比喻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建设者们纷纷提出未来互联网世界发展的各种美妙构想。正确。 东犬西吠:“东犬西吠”当理解为互文,即东犬吠西犬吠,意思是东家的狗在叫,西家的狗也在叫,两边的狗叫声此起彼伏,混成一片,渲染出庭院的嘈杂气氛。文中形容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是缩小了空间,不是说让世界变喧闹。 故选A。 【12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中,第一处错误,“随着”介词的滥用,导致“不仅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提高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更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没有主语,故去掉“随着”;第二处错误,语句顺序颠倒,应将“更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前后顺序颠倒。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本题中,要结合全文理解国际社会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由,抓住关键词“共同构建”“共同体”理解“共同”二字的深刻含义。文中,第一段“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东犬西吠’的地球村,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说明A项正确; 第三段“同时,也必须看到,互联网领域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更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面临诸多难题和障碍”说明C项正确; 文章最后一段以及整篇文章的写作主旨是说“互联网共建可以更好地造福人类”,故D项正确; B项“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思想维度”是互联网在个体方面的功用。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论述旨在展现中国在互联网发展上的成就”错,文中第二段是“回首互联网的发展历史”,首句说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正是本着这样的主旨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可知是“促进互联网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倒数第一二段是“展望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提到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定能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更好地造福全人类”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中,A - 24 - 项“中国关于互联网的提法更多的是指向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错,偷换概念,文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洪钟之音: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关于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既包括网络主权、构建秩序等宏大议题,也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等具体政策。这一项项新提法,都指向了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都是独具创造精神的‘中国主张’。”可知“这一项项新提法”不等于“中国关于互联网的提法”。 故选A。 四、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①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②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③,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谿,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 - 24 - 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选自《四库全书》,有删改) 【注释】①金佥事公声: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崇祯年间(1628-1644)进士,授庶吉士,辞归,后授山东佥事,未就。清兵南下,于家乡起兵守御,相持累月,失败被俘,被杀于南京。②狼兵:以广西东兰、那地、南丹等地人组成的军队。该地少数民族强悍善斗,历史上称狼人,亦作俍人。明代后期,该地土司兵可由朝廷调用,世称狼兵。③内附:归附自己这一方,指降清。汪琬为清朝官员,故如此说。 16. 对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县令傅岩奇其才 奇:奇特 大帅购天一甚急 购:悬赏 B. 天一为赍辨疏 赍:赏赐 祸且族矣 族:灭族 C. 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 焉:哪里 南向再拜讫 讫:结束 D.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 遽:立刻 无以尚也 尚:崇尚 17. 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B. 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C. 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D. 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天一注重品德的修养。他不在乎贫贱,以读书为乐,把为文与修身结合起来。 B. 江天一勇敢善战。他虽为文人而出名,但是与叛兵激战,大获全胜,保一方百姓。 C. 江天一足智多谋。他深谋远虑,建议在绩谿筑关,因此在清兵攻打时守住了城。 D. 江天一崇尚气节。兵败之后不愿连累家人,不想逃避危难,与金声一起赴难。 19. 下列有关文中加点词语的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试”此处指乡试。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之后才可以参加会试。 B. “疏”与“表”一样,都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 C. “高皇帝”朱元璋谥号。谥号是帝王、大臣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 24 - D. “阙”古代皇宫、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泛指帝王的住所。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家贫屋败,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2) 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答案】16. C 17. B 18. C 19. A 20. (1)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2)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偶尔(有时、间或)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县令傅岩奇其才,意思是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奇,以……为奇。 B项,天一为赍辨疏,意思是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辨金声无罪的奏章;赍,携带。 D项,无以尚也,意思是也没有能超过他的;尚,通“上”,超过。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整句话意思为: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而”在句中表转折应在前面断开,故排除CD两项; “是宜筑关于此”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句,“于此”应放在前句的后面,而不是后句的前面,故排除A。 “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意思是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根据意思,“以”前应该断开,排除AD。 故选B。 - 24 -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守住了城”错,由文中“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谿,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知未保住城。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错,“试”指童生岁试,是明清时期取得秀才的入学考试。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的意思,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败,残破不堪;且,一面,一边;自若,和平常一样。 第二句意思是,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偶尔(有时、间或)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援兵,手持兵器;少怠,一点也不松懈;间,偶尔;逆战,迎战;“所杀伤略相当”省略主语双方。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参考译文: - 24 -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他)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于是就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而佥事金声也是在这一天被杀害的。 - 24 - 当广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杀伤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非常恼怒,向皇帝上奏章揭发徽州人拦杀官军的罪状,想致佥事金声于死地。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辨金声无罪的奏章,赴朝廷递呈上;又写了《吁天说》,流着眼泪向掌权大臣申诉,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当时,幕府中众多侠义之士号称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声只是推重天一,凡对内对外的机密大事,都取决于天一。后来天一竟然与金声同时牺牲。像天一这样的人,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我是在翁汉津那里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迹的,于是替他写了这篇传记。 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1. 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一、二句写主人公轻寒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漠漠”二字写弥漫而上的轻寒,起调于轻淡中带着纤细锐敏的感受,渲染了寂寞凄寒的氛围。 B. 上片以倚窗远眺淡烟流水作结。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的心境浑然一体。 C. “宝帘闲挂小银钩”句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闲”字,是形容物,又是诗人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 D. 诗歌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构思精巧。诗人满腔人生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意绪弥漫于词作之中,曲折传情、含蓄蕴藉。 22. 请简要赏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两句诗。 【答案】21. B 22. (1)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在飞花比作缥缈的梦,将无边的雨丝比作愁丝。(2)比喻恰当又新奇,以飞花的“轻”写出了梦的缥缈,以无边雨丝的“细密”写出了愁丝的细密,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3)作者借具体景物写春愁,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象。(4)抒发了诗人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 24 - 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上片以倚窗远眺淡烟流水作结”错,“淡烟流水画屏幽”的意思是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可知淡烟流水是画屏之景。错误理解淡烟流水是实景。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中,题干要求“请简要赏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两句诗”,这两句诗的意思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与其说是词人刻画春雨,还不如说意在传达出词人惆怅忧伤。 【点睛】参考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六、语言文字运用(7分) 2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 。或许 , ; ,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 24 -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 ①⑦③②④⑥⑤ B. ③①⑦②④⑥⑤ C. ①⑦③⑥⑤②④ D. ③①⑦⑥⑤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温热”“凄冷”“空旷”“充实”“人心”“生命”及关联词“只有……才……”“只有……方能……”等分析可知,⑥⑤应该在一起,②和④应该在一起,且⑥⑤应该在②④前面,排除A项、B项。结合“表象”分析,“君不见”总领后面的“表象”内容,③应该在①⑦的前面,排除C项。故选D。 24.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引力波 (2). 首次(或“美国”) (3). 发现 (4). 影响(或“意义”) 【解析】 - 24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最终,压缩到词而不是句。本题同时还有逻辑方面的要求,也就是一个合理的次序。本题划分层次后,分别概括。注意每个长句子的主语及特点。第一节主要讲引力波;第二节为美国首次发现;第三节主要讲引力波的影响。 点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属于提取关键词的题目,注意对文段进行分层,然后概括各层要点,最后提出关键的词语,第一节主要讲引力波;第二节为美国首次发现;第三节主要讲引力波的影响。最后的词语为“引力波”“美国”“发现”“意义”。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杭州萧山机场,一架已经开始滑行的飞机上,一对老夫妇突然收到亲属去世的噩耗,临时要求更改行程。根据公司运行手册规定,在旅客存在情绪失控风险、不适宜继续运输的情况下,出于安全及人性关怀,机长有权采取必要的适当措施。随后,机组成员做出滑回决定。班机最后在延误50分钟后起飞。航程已经结束,但是争论才刚刚开始。后来央视新闻发起的投票显示,2.6万人支持机组成员的做法,2.7万人反对。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老夫妇或机组成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例文 规则良善皆不可抛 近日,一架已经滑向跑道又紧急滑回的飞机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事因一对老夫妇突然收到亲属去世的噩耗,临时想要更改行程。机组成员随后做出滑回决定,延误50分钟后起飞。航程已经结束,但舆论场的争论才刚开始。央视新闻发起的投票显示,2.6万人支持机组成员的做法,2.7万人表示反对。 - 24 - 于情,乘客突遇家人变故,急切、悲怆之情可以理解,机组的决定凸显了人本价值,也体现对人的尊重。于理,机长肩负着整机人的生命安全,正如海南航空在后续回应中所言,因为旅客情绪激动,滑回不仅仅是充满人情味儿的暖心之举,同时也是考虑到了航班安全的负责任之行。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规定“飞行中,对于任何扰乱民用航空器内秩序、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机长有权采取必要的适当措施。”机长享有最高指挥权,在突发情况下,有权依据经验和专业理性权衡、快速决策,做出最有益于航程安全和顺畅的决定。应该说,于情于理于法,机组的处理都没有太多可指摘的地方。 我们也看到,尽管延误了50分钟起飞,但到达时间只延误了15分钟。在满足两位老人要求的同时,机组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航班延误时间。既坚守了道义,守护了安全,也尽可能地降低了其他乘客的损失。 当然,任何应急处理都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也无法保证顾全所有人的利益。因此,在为人性化点赞的同时,很多关于规则、制度的讨论也涌现出来:滑行后收到短信当事乘客是否违背了相关规定?而更大的争议在于,因为个别乘客的人为延误是否合乎规则,是否是道德绑架?支持滑回者更多基于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站在了老夫妇的角度思考。反对者则更多从规则角度出发,考虑了大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两方各有道理,那么究竟谁错了?其实,应该有这样一个共识,支持滑回不代表否定规则和制度,不支持滑回也不代表道德缺陷。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而随着现代社会规则和制度建立,情理和法理难以两全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精神相交融时,大众以及整个社会时常面临的为难和困惑。比如著名的“火车困境”——在扳道口的火车司机,应该牺牲一侧的四个成人还是另一侧的一个孩子? 捍卫规则还是捍卫良善,从不是一个单选题。这场讨论或许没有标准答案,却并非多余,甚至是必要的。可以说,当下这样关于人情与规则的讨论被允许和接纳,恰好折射出全社会公共意识和个人意识的提升。其价值在于,通过一次次讨论情理、法理的界限,引发全社会的更为理性、成熟、全面地思考,碰撞出一个可供遵循的尺度,以期未来在类似的事件中,公众能多一分理解和共情,各方处置能更加有据、从容、全面。恪守规则和制度不意味着冷冰冰,呼唤人性温度也不意味着无条件、无限度的高尚。一个良性的社会中,无论是对规则的捍卫,还是对善良的坚守,都足够值得珍视。 这正是:情理法理相辅相成,规则良善皆不可抛。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以网友的身份,对老夫妇或机组成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任务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内容上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 【审题】本则材料是要求友的身份来写,对老夫妇或机组成员的表现加以评论,尽管是“或”字,但可以二者都可以写到,既可以支持老夫妇,也可以支持机组成员,亦可以都支持。同理,反对也是如此。对材料本身进行分析,要抓住关键内容,“根据公司运行手册规定,在旅客存在情绪失控风险、不适宜继续运输的情况下,出于安全及人性关怀,机长有权采取必要的适当措施。随后,机组成员做出滑回决定”可以看出机组人员的善意与乘客的宽容弥足珍贵。显然,机长在如此决定时,对于利弊是有权衡的。既尊重了死者为大的人之常情,也没有给其他乘客带来重大损失。“一对老夫妇突然收到亲属去世的噩耗,临时要求更改行程”老夫妇更改行程,似乎违背了契约精神,但也是有情可原。“后来央视新闻发起的投票显示,2.6万人支持机组成员的做法,2.7万人反对”可知对机组人员的支持就是对老夫妇的反对,人员数量的对比也可看出这个决定与行为是双面的。 参考立意: 规则与良善二者都不可抛弃;对契约精神要诊视;尊重契约,不等于冷冰冰执行;多为他人考虑,结果双赢。 可用素材: 1、苏格拉底对于契约有几层深刻的理解。首先,从最基础的层面上,就是尊重法律,即便他对法律的解读和众人不同。当他被判腐蚀青年人头脑的罪刑时,他选择接受判决,并服从法律的刑罚。苏格拉底显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腐蚀青年人的头脑,但当陪审团得…结论后,他从容接受了这一审判。按照苏格拉底自己的辩论思维,他在法庭上做出了充足的辩述,最后的审判只取决于陪审团的意见。这件事从现在看来是民主制度的悲哀,但对于规则和契约的遵守,苏格拉底是做到了极致。其次,苏格拉底对他所在城邦的热爱就是他对这个城邦的契约。他在雅典城生活了几十年,他在这里接受教育,不断成长,探寻真理。如果他对这里的制度不满意,他尽可以走,离开这个城邦,去其他的城邦找寻他所认可的社会制度。但他没有,他自觉地遵守着这个城邦的法律。在苏格拉底的理解中,遵守契约等同一种热爱,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服从。最后,苏格拉底对契约的热爱和对城邦的热爱超过他对生命的热爱。对他而言,契约的价值超过生命的价值。这也就是苏格拉底拒绝朋友克力同的帮助从容赴死的原因。 - 24 - 2、有这样一个故事,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这天,在纽约市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着一个案子。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旧,满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盗面包房里的面包被面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法官审问道:“被告,你确实偷了面包房的面包吗?”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确实偷了。”法官又问:“你偷面包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饥饿吗?”“是的。”老太太抬起头,两眼看着法官,说道:“我是饥饿,但我更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他们还是一些小孩子呀!”听了老太太的话,旁听席上响起叽叽喳喳的低声议论。法官敲了一下木槌,严肃地说道:“肃静。下面宣布判决?”说着,法官把脸转向老太太,“被告,我必须秉公办事,执行法律。你有两种选择:处以10美元的罚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老太太一脸痛苦和悔过的表情,她面对法官,为难地说:“法官大人,我犯了法,愿意接受处罚。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会去偷面包。我愿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个小孙子谁来照顾呢?” 这时候,从旁听席上站起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道:“请你接受10美元的判决。”说着,他转身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说:“各位,我是现任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法庭上,所有的人都惊讶了,都瞪大了眼睛望着市长拉瓜地亚。法庭上顿时静得地上掉根针都听得到。片刻,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每个人都认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按理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的契约。 3 - 24 - 、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我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当今的社会太冷漠,我们会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价。 4、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那份延续了200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正是这种契约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诚信观念。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天分和财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来取而代之,从而,让在最初状态不平等的个人,在社会规范和法律权利上拥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在中国,更崇尚的是“聪明”而非诚信。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聪明”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彼此防范。城市楼房里家家户户都有防盗门、防盗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围墙,但我们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参考结构: 第一段:引材料。 第二段:从情理法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 第三段:质疑各自的做法是对是错,已引起后文的深刻分析。 第四段:过渡,将上下文联系起来。举例著名的“火车困境”。 第五段:捍卫规则还是捍卫良善,从不是一个单选题。二者不能分离。 第六段:总结:情理法理相辅相成,规则良善皆不可抛。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