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二第四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专题二第四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规范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①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③深浦④里,几 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 的水蓼。②整鬟:梳理发鬟。③含嚬:愁眉不展。④浦:水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 的寂静、幽远。 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 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C.词的上阕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 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D.“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 舟,所以“愁煞”自己。 E.词的末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 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 解析:A 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D 项,“自己”与原词不符, 应为“船夫”。 答案:AD ★(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不语含嚬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 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 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 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 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 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 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 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 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 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 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全词情 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解析:C 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E 项,“明快简洁”错误,应是 “含蓄隽永”。 答案:CE ★(2)词尾作者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 答: 解析:分析以景结情,首先要看看写了哪些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再看看情与景的关系。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是词人的想象,想象离别后的凄凉惆怅之景。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 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 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 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 画鼓轻敲。缱绻[注]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 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 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B.“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直接表达出 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C.上阕写惜春刻意围绕“春”字,下阕以“春宵”出之,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 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 D.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得还不够早, 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 E.下阕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 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意和爱春之情。 解析:B 项,“直接表达”有误,应为“婉转表达”;C 项,“刻意围绕”不正确,上 阕虽写惜春,但未着“春”字。 答案:BC ★(2)词的上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做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词的具体内容看,“烟愁露泣”既包含拟人手法,又是借景抒情。“风光紧急” 的“紧急”是通感手法,把形容情势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节气时光,表达了时光短暂和惜春 伤感之情。 答案:①拟人手法。“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②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③ 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晚次湖口有怀(节选)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B.首句是即景抒情,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 C.“白发”在古人眼里象征年老,“沧波”则是眼前的湖水,三、四两句的写法是实 写。 D.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 船。 E.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入眠,增添了许多愁情。 解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 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B 项“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错误。应为“站在湖口向帝 乡眺望”。C 项“写法是实写”错误,应是虚实结合。 答案:BC ★(2)诗歌的尾联耐人寻味,请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效果。考查尾联内容,“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分析手 法,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分析 情感,失意,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 答案:①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②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而产生的失意之 情;③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留诲曹师等诗[注]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恨。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 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 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二子曹师晦辞、祝柅德祥等。 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白居 易 《琵琶行》、李贺《雁门太守行》也都属此类。 B.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 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C.三、四两句诗意在强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 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D.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诫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 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E.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教导儿子求学、做学问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期望,风格上平 实蕴藉,余味悠扬。 解析:B 项,前两句是说万物以姿态分美丑,紧接着三、四句诗,是说唯有人不这样, 人的美丑由学与不学来定,因此,前两句诗的作用是起兴,而非统领全篇。E 项,本诗语言 直白平实,并无蕴藉。 答案:BE ★(2)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 答: 解析:对这两句诗的赏析,首先要把握其采用的比喻手法,然后要结合其内容分析在结 构上的作用。本诗是告诫儿子要致力于学习,立身修行的,从手法上看,这是比喻立身的重 要性的;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引出下文的期望。 答案:①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本”喻修身立德,“树叶”喻事功名位, 抓住了学习的根本,才能功名显赫。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和劝诫。②从结构上讲,总结 前文,指出立根的重要意义,为后文对儿子的叮嘱张本。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 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 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怀古”,实际并未怀古,而是借泛游楚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B.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C.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D.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E.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解析:A 项,“实际并未怀古”不正确,诗人凭吊屈原,照应了诗题的“怀古”。D 项, 对“竟夕”的理解不正确,“竟夕”的意思是“整个晚上”,也并没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答案:AD ★(2)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 诗句加以赏析。 答: 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衬托”等 方面。“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从手法角度看,是动静结合。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 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案: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阔的洞庭湖是静的,“明月” 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 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 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广 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岳阳楼望君山[注]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 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 湘女)游此,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地描绘了暮色笼罩下洞庭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 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 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远望,“青”是指君山的 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绿水之中。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清除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 赞美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 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解析:A 项,应为“全诗以君山为聚焦点”。D 项,“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诗中 无根据。尾联借湖水能消愁,侧面描写湖水的清澈美丽。 答案:AD ★(2)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答: 解析:此题指明了比喻和想象两种表达技巧,具体在诗句中,“春水平铺如练净”是比 喻,写出了洞庭湖的明澈与平静;“湘女梳头对明镜”“消得巴陵万古愁”是想象,写出了 洞庭湖爽心悦目的特点。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突出了湖水的平静、明净。 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 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 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