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基础过关单元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5

1 2020-2021 学年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第四单元(基础过关)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 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 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 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 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 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 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 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 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 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 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 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 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 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 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 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 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 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 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 也和世 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 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 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 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 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能是为神而非为人服务的。 中国则 2 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 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 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 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 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 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 案。A 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第一段“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 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 几分‘土里土气’”,可见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 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只是 说“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D 项,“故” 字强加因果,原文是“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 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故选 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 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常用论证方法有: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 3 事例论证等。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D 项,“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 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结合“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中 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等分析,文章并不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 各有特色。故选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 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 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 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 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 误。A 项,“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原文说“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 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可见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 式,而不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创建“宜居·宜养·宜游”为目标的“森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 农业小镇、科技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新小镇,它有一个让人更加充满想象力,诗意、美丽、富有 亲和力的名称,是一个让我们人类更加向往和追求的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 据了解,我国“森林小镇”或者生态价值最好的地市集中在南北“四十八”地区,北部包括黑 吉辽、内蒙地区,南边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云贵川等省份。这些地区除了森林资 源与水资源丰富外,还具有海拔错落有致的特点,更适宜成为“森林小镇”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 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森林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在盘活现有森林资源存量的同时, 扩大森林资源的增量。我国目前人均森林面积只是世界的 1/4,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在守护金山银山。 4 建设“森林小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 支持。政府在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 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当然,“森林小镇”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森林小镇的建设方面,应 该发挥多种机制的作用,不仅要吸引开发银行政策性资金的介入,还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吸引各类 资金进入,形成共建模式,更有利于特色小镇发展。 2012 年—2017 年中国森林旅游游客数量及创造社会综合产值统计 (摘编自《中国森林小镇研究报告(2017)》) 材料二: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小镇的“灵魂”。但学者们在调研中发现,各 地特色小镇在建设热潮中形成了“一拥而上”“遍地开花”的快速发展态势,出现了“千镇一面、缺 乏特色”的现象。而作为特色小镇一部分的森林小镇,同样也面临着小镇特色产业不鲜明的问题。 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充分联系历史 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小镇无特色文 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有待加强。一 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体验领域,从 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 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 首先,在林场改革中,国有林场需要对“办社会”职能进行剥离,场办学校、场办医务室和承 担的其他社区功能逐步从林场中剥离出来,绝大部分要移交给当地政府承办和管理,人员要进行建 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 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另外,建设用地问题由于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 5 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新浪财经《森林特色小镇之争:不仅有高颜值,还要有高业绩》) 材料三: 到 2020 年惠州将建设 26 个省级森林小镇。 每到傍晚时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瑶蓝森林公园里,就会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这里悠闲地 散步游憩。公园里树木葱葱,“啾啾”的鸟鸣声,让这里增添了一份寂静。 位于惠州市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山清水秀,葱葱郁郁。瑶蓝森林公园、石马山森林公园、 蓝田文化广场、乌妮夫滨河公园……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处处是公园。跟城市里的公园不同的是, 这些农村里的公园最大的特点,便是浓浓的绿意。 去年 9 月,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森林小镇”,成为惠州首批省级森林小镇之一。森林 覆盖率高达 86.07%、全乡有古树群落 7 个、绿化覆盖率达到 40.8%、公园绿地 19.2 公顷、人均绿地 面积为 38.4m2……如今的蓝田瑶族乡,处处都被绿色包围着。“生态环境秀丽、人文景观优美、乡村 风貌整洁、乡土文化厚重、可憩可游、美丽宜居”——这是外界对该乡镇的评价。 (摘编自《南方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森林小镇属于特色小镇的一类,不过它又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它更注重人与自然协 调发展。 B.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 25%,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保护 森林资源。 C.森林小镇的“灵魂”是特色文化。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那么这一 森林小镇就可能难以开发成功。 D.森林覆盖率高、人文景观优美、乡土文化厚重等条件,是惠州蓝田瑶族乡成功创建森林小镇 的重要因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我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说法错误,原文是“南北‘四十 八’地区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这里扩大范围了。故选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 2012 年至 2017 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翻了一番,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增加到原来的两 6 倍以上。 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促进森林小镇发展的措施,材料二主要介绍森林小镇目前遇到的问题,二 者都很客观理性。 C.材料三用惠州瑶族乡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开发成功的森林小镇的状况,但语言的主观 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 D.三则材料有的是政府研究报告,有的是网络新闻,有的是传统报刊报道,三者都关注同一话 题,可见森林小镇已引起广泛关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材料三……语言 的主观色彩过浓,不符合新闻的客观性要求”说法错误,材料三的语言与材料一、二相比,略显优 美,但也不乏客观的数据、理性的分析,整体语言风格还是客观平实的,不能说它违背了新闻的客 观性要求。故选 C。 6.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 分) 【答案】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靠中央财政支持,也要创新投融资模式;②加强对文化的开发: 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增强小镇特色的表现力;③增强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妥善 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建设用地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在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的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 题区域在文章的材料一和材料二,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建设‘森林小镇’需要 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然,‘森林小镇’ 建设光靠政府投入不行,还需创新投融资模式”“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特色文化是森林 小镇的‘灵魂’”“现有森林小镇缺乏对文化的开发,或开发尚不到位。一方面,小镇文化挖掘没有 充分联系历史人物与历史背景,没有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 小镇无特色文化或特色文化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小镇特色的表现力尚 有待加强。一些小镇的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建筑遗址上,未能充分拓展到饮食、风俗等日常近距离 体验领域,从而难以形成紧密的多层次文化氛围”“调研中,学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值得重视的问题, 就是目前森林小镇建设与林场改革结合度不够”“人员要进行建制划转,场内事业编制需要进行缩减。 7 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促使他们再就业成为林场改革过程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建设用地问题由于 牵扯面广,矛盾不容易解决,已成为制约林区以及森林小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概括说明如何促进中国森林小镇的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石 头 李 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两种。由 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 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我了吗? 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 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 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 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值钱。 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 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 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 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 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是 216 国道线还是 217 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公里就 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 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更柔 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 8 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 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 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 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 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 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 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 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球上一条平凡的 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 曝在日光暴晒之中。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 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 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 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壁 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 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止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 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不停地惊异于每 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徙道路 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 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 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9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 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 头起了贪念。 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可见作者懂得戈壁玉 的真正价值所在,并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伐的痛心。 C.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碰运气一般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并开着挖掘机进入来疯 狂开采的过程,影射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无度侵掠,并以此予人们以启示。 D.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思考。 【答案】A 【解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 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确定筛选范围。仔细 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错在 “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这一句。原文是“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 人手里……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原文表述的是牧羊人居麻不相信我的说法,认为石头的秘密“我” 知道而且不告诉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对石头起贪念。 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 分) 【答案】①人类疯狂开采石头,对戈壁滩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所开采的石头制作成商品后 在城市售卖,价格却十分廉价。②人类因贪婪对大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伤害让人感到 “哀凉无望”。③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含义。本题考查“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 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的含义。抓住该句的关键词“哀凉无望”、“批发戈 壁玉的地摊”、“不能明白”。把含义题转化为原因概括题。认真读文本,找出原因。文章写了人类疯 狂开采石头,极大的伤害戈壁滩地貌,但开采的石头城市售卖时,价格极其廉价。人性的贪婪伤害 大自然,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 9.本文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 析。(6 分) 10 【答案】因为“我”深深认识到:①“我”虽然喜爱石头,但不能把“喜爱”变成“贪婪”而去占 有不属于自己的石头;②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季节、气 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③戈壁玉的确美丽,但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 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解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相关信息筛选并整合。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 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先审题。题干是“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 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该题其实是要求回答“不敢碰触”的原因。属于原因概括题。此举出 现在文章最后一句,起到总结作用,所以答案分散在原文。应逐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概括为“我” 虽然喜爱石头,但“喜爱”和“贪婪”不同,“贪婪”是有占有欲和不满足感的。倒数第三说“触碰 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 自然灾害。”文章第十节中说“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 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这些都是作者不敢碰触的原因。最 后分条概括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 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未领书,以故规行之, 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 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馀上进。 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 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痹疾,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馀,父疾不能起,亲自掬矢,未 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 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 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 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 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 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 11 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馀不令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馀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 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 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权知州事。归朝,权 知开封。时王峻持权,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 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 于家,年七十四。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 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 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 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 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 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 “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 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是:颜衎推辞说:“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 养双亲的愿望。”晋祖说:“我本来就了解你,不是其他人推荐的。”句中“才术”是一个词,意思是 “才学”,不能拆开。排除 B、D 两项。“望”是动词,意思是希望,此处作谓语,主语是“我”,承 前省略,应在“望”前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褐,“褐”为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 开始走上仕途。 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的意思。因年老、身体 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称为请。因称定 12 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 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 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B 项,“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说法有误。“填沟壑” 是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故称填沟壑。故选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衎曾因沿袭旧制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使 推官,暂且弥补前面所犯的错误。 B.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不再有 当官的想法。 C.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皇帝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求,最终得 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 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答案】B 【解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 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 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 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 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 项,“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 家信,得知父亲生病”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 父在青州有风痹疾,不奏弃官去侍疾”,所以事情应发生在他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的时候。故 选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13 (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答案】(1)颜衎没有接到文书,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控告。 (2)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从水路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脚病为由推辞不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 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未领书”,省略主语“颜衎”;“以”,介词,按照、遵循;“故”,以前的、旧的;“寻”,不久; “为吏所讼”,被动句,被属吏诉讼。(2)“服除”,守丧期满;“津遣”,由水路送行;“赴阙”,入朝, 指陛见皇帝;“辞”,推辞;“辞以足疾”,状语后置句,调整为“辞以足疾”。 【参考译文】 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五代时梁朝龙德年间科 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闻名。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 衎做邹平县令。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用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颜衎没有 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 都认为是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颜衎。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的财物多是违法的, 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说他向晋 祖进贡。房知温能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 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不久颜衎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充任东都留 守判,后改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管理州中事务。过了半年,收到家中的书信,得知父亲在青州身 患重病,颜衎没有奏报就辞去官职回家侍候父亲,不再有当官的想法。过了一年多,父亲病得不能 起床,颜衎亲自捧屎捧尿,从没有一点倦怠。晋祖听说后,召他为工部郎中,接连派使者催促他到 朝廷,颜衎推辞说“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养 双亲的愿望。”晋祖说:“我本来就了解你,不是其他人推荐的。”不久废除了枢密院,凭着原来的官 职参加朝会。过了一年,又上书请求回家侍奉双亲,被授予青州行营司马。后父亲去世,非常哀痛。 不久又被召做了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亲年老为由恳请辞官,晋祖下诏让他保有现在的官职。 开运末年,授予左谏议大夫,暂且代管河南府,又拜为御史中丞。经过战乱之后,朝廷中纲纪混乱, 颜衎执政却很有神采。曾经进言说:“刚出任御史的人,又接着兼任边远州郡的幕宾佐吏,再有因为 个人的缘由和小事请求到外地任职,州郡中缺少参拜的礼节,进出没有风纪法度,担心会渐渐地让 各地州郡轻视,百官失去了遵循的标准。请求从今以后各藩镇的幕僚不能担任御史以上的官职;即 14 使是亲王和宰相出镇,也不能奏请出任幕宾。不是接受皇帝命令下去巡查,不得擅自出京,从此不 能管理杂务。”下诏只有征召做幕宾的还和以往一样,其余的都按颜衎的提议。又上表请求回家奉养 老母,被改任户部侍郎。颜衎坚决请求辞官,皇帝下诏赞扬了他,然后颜衎与母亲回到老家。 五代汉朝乾祐末年,颜衎母亲去世。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从水路送颜衎入朝, 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周朝广顺初年,起用他做尚书右丞,不久做了端明殿学士。周太祖 征讨兖州时,驻军城下,派颜衎前去曲阜到孔庙祭祀。攻克兖州后,让颜衎暂且管理兖州。太祖回 朝后,又让颜衎暂时管理开封。当时王峻把持朝政,颜衎和陈观都是由王峻推荐的。等到王峻倒台, 陈观被贬官,颜衎被免去其他职务,只任兵部侍郎一职。显德初年,上书请求辞官,又任命他为工 部尚书,退休后回到家乡,朝廷官员都到京城门外给他送行,达官贵人很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 很荣耀。建隆三年春天,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本诗作者心境不同,本 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尘世中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内心的 旷达。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 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 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 15 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 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他 与齐景公有同感”说法有误。齐景公登临牛山,是睹山河思故君而感伤落泪。这里作者反用典故, 再联系颔联内容可知,表达的是将抑郁之思趁着重阳节全部抛开、尽情放纵的情怀。故选 D。 15.诗人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6 分) 【答案】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 节。②暗含对人世忧苦以及生命易逝的感慨。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怅望落日, 古往今来一样难免感受到那种人生无常。③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 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古往今来都不免因生命短暂而生悲,因此也不必哀 哀凄凄,落泪伤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并理解 诗歌内容;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分析诗人情感; 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 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 诗歌大意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 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 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首联用白描的手 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 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颔联“难逢”“须插”写出了诗人感 慨世多忧愁与努力超脱苦闷的矛盾心情。颈联与颔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 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都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 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 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尾联中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 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 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 杯 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16 (2)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辟蜀道 所付出的代价及 蜀道的模样。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 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答案】(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廉颇 老矣 尚能饭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 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 书写:尊、酹、摧、栈、钩连、廉颇、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如今的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 的节目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而平民狂欢造就 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有人因为有太多的自由选择 而_______。 在互联网的 56k 时代甚至更早,那时的网络红人的共同特点是以文字________。当互联网已经 进入高速的图文时代,这时的网络红人________,网络女性占尽优势。此后 因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追捧的网络红人,他们大都没有接受所谓的“正规”训练,多是依托其 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把 自己的作品传到个人网站或者某些较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上,( ),从而拥有某个固定的粉 丝群。 借网络推手而成名的网络红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会_______去策划, 一般选择在 某个大众关注度很高的场合通过某些举动刻意彰显该网络红人,给大众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然后 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动,在全国的各个人气论坛发帖讨论,造成一种热闹的假象,从而 引起更多的网民关注。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些领域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 17 辈”一样 B.这些领域中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 辈”一样 C.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 集体记忆 D.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 集体记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 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句主要考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划线句子应 该是两个单句组成。题中 A 项,“这些领域中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结构 混乱;B 项,“这些领域中几乎折射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再精彩的节目”结构混乱,“折射”和 “记忆”搭配不当;C 项,“折射”和“记忆”搭配不当;D 项,“成为……记忆”,动宾搭配得当, 且两个单句的主语都是“节目”。故选 D。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如鱼得水 立身处世 绚丽多彩 苦思冥想 B.左右逢源 安身立命 五彩缤纷 苦思冥想 C.如鱼得水 安身立命 绚丽多彩 费尽心思 D.左右逢源 立身处世 五彩缤纷 费尽心思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 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 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 形容办事圆滑。文中“多元的时代使然”,侧重环境,故用“如鱼得水”。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 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立身处世:指在社会中自立,与 世人交往相处。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文中整体语境侧重生活与精神方面,故用“安 身立命”。绚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 非常精彩。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侧重写网络红人多姿多彩,故用“绚丽多彩”更 贴切。“苦思冥想”比喻绞尽脑汁,深沉地思索。现在也指关起门来,不作调查和研究,单凭主观去 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费尽心思: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苦思 18 冥想”与语境“去策划”不能搭配,故用“费尽心思”。故选 C。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在艺术上的独特品味不同于主流,所以积累的人气也不错 B.由于在艺术上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所以能逐渐积累不错的人气 C.由于逐渐积累了不错的人气,所以在艺术上形成了独特品味 D.由于积累的人气也不错,所以在艺术上具有不同于主流的独特品味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 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主要考虑 前后文的逻辑顺序保持一致性。前文“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明确先陈 述“独特品味”,后陈述“人气”,排除 CD,B 项“逐渐”强调人气积累的渐进过程,符合语境,故 选 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指纹识别技术,一旦①____,就无法通过更改指纹方式解决指纹泄密问题。相比于指纹的身份 识别技术,“脑纹”识别②_____。由于识别信息来源于大脑产生的实时脑电波信号,降低了非法窃 取的可能性。即使发生“脑纹”信息泄露事件,也可更换识别内容,从而③____。 【答案】指纹信息遭到窃取 具有可更换识别内容的优 有效提升身份识别的安全性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 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及“一旦”可知,此处是讲假如指纹信息被盗;②处结合后 面“脑纹”的优点可知,“脑纹”可以更换识别内容;③处结合“从而”可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21.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 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 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 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19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文段,从文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概括答案。要分别 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 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为防 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根据这些压缩语段,即可得出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 等外卖。 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 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解答时,要按照材料的内涵来选取 角度,确定文章立意,合理表述观点。审读材料,让“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和“卖单车 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落败的对手,都不是同行;“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那真正的“敌人”在哪里?是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是固守而没有大胆创新的自 己……材料将这一问题提出来,提醒人们思考,思考的结论关涉到写作的立意,找到发感点,找到 解决问题的办法,提炼出中心即可。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是通常的要求,文体自选,写作有比较 大的自由度。 可用素材 1、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徐悲鸿 2、创新就像香蕉,保质期很短。——李嘉诚 3、我理解的企业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因为你要打败对手而创新,不是为了挣更 多的钱,为更大的名,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客户,为了明天。创新不是为对手竞争,而是跟明 天竞争。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马云 4、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参考立意 1、居安思危,创新才能得发展 20 2、对潜在对手,以远见较之 3、要与时俱进,向时代看齐 4、故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淘汰 5、竞争无处不在,当时刻备之 层次分析: 文章以“居安思危,创新才能得发展”为题,表明了论述中心。从内容上看,开篇围绕材料分 析表明了中心论点。后文展开论述,从“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的解说,到引用名言和事例说理, 明确了“不能居安思危,不能在同行业中有独特创新之举,必然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的道理, 肯定论点。最后回扣材料,照应开头,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层次清晰,说理到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